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疾病感知特点。方法选择疾病感知问卷修订版(IPQ-R)、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疾病感知和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前列腺增生IPQ-R各因子之间Pearson偏相关分析显示病程(急慢性)因子与疾病一致性因子、后果因子、情绪陈述因子、个人控制因子和治疗控制因子显著相关(r=0.369,0.409,0.441,-0.602,-0.460,均P0.05),情绪陈述因子与后果因子、个人控制因子和治疗控制因子显著相关(r=0.333,-0.399,-0.593,均P0.05)。社会支持度主观支持与后果、情绪陈述呈负相关(r=-0.256,-0.379,均P0.05),与治疗控制呈正相关(r=0.407,P0.05);社会支持度客观支持与情绪陈述呈负相关(r=-0.327,P0.05),与治疗控制呈正相关(r=0.544,P0.05)。丧偶患者在病程(急慢性)和情绪陈述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已婚、有家庭成员照顾的患者(2.97±0.43,2.58±0.51;2.47±0.39,2.80±0.42;均P0.05);在治疗控制因子、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得分明显低于已婚的患者(3.65±0.19,3.86±0.22;7.45±1.23,8.61±1.35;17.30±1.30,18.55±1.82;均P0.05)。结论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负性疾病感知,此外,社会支持度、家庭成员和家庭照顾等因素影响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对患者疾病恢复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病人的血脂特点及其与病程、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病人58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的健康人群25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受试者的各项血脂指标。对比2组不同性别病人的血脂水平;分析各项血脂指标与帕金森病病人病程、病情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总胆固醇(TC)为(4.25±0.8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32±0.3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47±0.73)mmol/L、载脂蛋白B(apo B)为(1.51±0.35)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男性帕金森病病人TC和HDL-C显著低于女性帕金森病病人(均P0.05);三酰甘油(TG)与帕金森病病程呈负相关关系(r=-0.229,P0.05)。结论帕金森病病人血脂水平低于健康人群,且男性病人血脂降低更显著,低脂血症与帕金森病的发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苏州城乡地区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感知老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老化认知水平、治疗信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苏州城乡老年高血压病人1129例,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老化感知问卷(APQ)进行自我感知老化测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城乡自我感知老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城镇组APQ得分低于农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镇老年高血压病人APQ总分与高血压病程(β=0. 498,P=0. 018)、高血压分级(β=10. 880,P=0. 008)有关;农村老年高血压病人APQ总分与年龄(β=7. 846,P=0. 002)、文化程度(β=-25. 958,P=0. 003)、高血压分级(β=-12. 526,P=0. 039)、合并慢性病数量(β=-12. 981,P=0. 001)、锻炼(β=14. 658,P 0. 001)、高盐饮食(β=-13. 377,P 0. 001)、吸烟(β=-10. 531,P=0. 001)、睡眠(β=8. 570,P=0. 003)有关。结论苏州城镇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感知老化较农村病人好。根据城乡病人自我感知老化的不同影响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老化过程,促进高血压病人在老年期的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EuroQol五维调查问卷(EQ-5D)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帕金森病患者52例,采用EQ-5D、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c rating scale,UPDRS)、Hoehn-Yahr(H-Y)分级、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scale,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帕金森病各评定量表间相关分析显示,失眠(r=-0.519)、UPDRSⅠ(r=-0.568)、UPDRSⅡ(r=-0.705)、UPDRSⅢ(r=-0.760)、UPDRSⅣ(r=-0.571)、HAMD(r=-0.669)、HAMA(r=-0.549)、H-Y分级(r=-0.694)、PDSS(r=1.000)、病程(r=-0.640)、文化程度(r=0.293)与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有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EQ-5D指数因素有UPDRSⅠ、UPDRSⅢ、HAMD、HAMA和PDSS,其中UPDRSⅠ、UPDRSⅢ、HAMA和HAMD与EQ-5D指数呈负相关(P<0.05,P<0.01);PDSS与EQ-5D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EQ-5D适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研究,临床医师在重视帕金森病患者的诊断和运动症状治疗前提下,还应重视患者睡眠、焦虑抑郁等非运动症状,尽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探讨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 描述性研究设计,方便取样,采用自设问卷、自我管理问卷、家庭功能问卷、平均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36题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调查75例老年RA的基本资料、老年RA相关知识和态度、自我管理、家庭功能及生活质量状况.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法分析老年RA患者生活质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 本组老年RA患者SF-36得分(66±12).SF-36得分与关节功能呈正相关(r=0.705,P<0.01),与DAS28呈负相关(r=-0.712,P<0.01);SF-36得分与患者对老年RA加重时症状知识的了解程度、与患者对疾病的态度、与从家人那里得到满意帮助、与能否及时就诊、与自我管理总分呈正相关(r=0.515,0.485,0.540,0.575,0.545,P<0.01);与患者对老年RA知识的了解程度、与家庭功能类型、与家人理解患者的感情和情绪呈正相关(r=0.325,0.412,0.363,P<0.01);与病程呈负相关(r=-0.312,P<0.01).此外,分析还发现,本组患者随着经济状况的降低生活质量有下降的趋势,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生活质量有提高的趋势.结论 老年RA生活质量现状并不乐观,与DAS28指数、病程、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对疾病态度、自我管理、家庭支持及其他因素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1~2015年就诊于我院的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病程、人体质量指数(BMI)和并发症数量的CQQC得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与CQQC得分的相关性。结果:男性与女性患者的CQQC得分无显著差异(P=0.697),60~70岁、病程15年、BMI30kg/m2以及无并发症患者的CQQC得分显著高于71~87岁、病程15年、BMI30kg/m2和有并发症患者(P均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r=-0.621)、病程(r=-0.691)和BMI(r=-0.655)均与CQQC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四格表卡方检验发现CQQC50分的患者比例,60~70岁的得分显著高于70岁的(85.42%比31.82%),病程15年的得分显著高于病程15年的(79.55%比3.85%),BMI30kg/m2者的得分显著高于BMI30kg/m2者的(62.22%比20.00%),P均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受年龄、病程以及人体质量指数等的影响较大,应该注重对患者的随访,指导治疗以及干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病人认知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关系。方法选取常熟市中医院94例原发性PD病人,对所有病人使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统一的帕金森病评估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开期)、HoehnYahr分期进行评定;并计算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vodopa equivalent dose,LED)。通过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估算的GFR(e GFR),并与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参与研究的94例PD病人平均年龄为(63. 28±9. 46)岁,其中男64例(68. 1%),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 27±4. 57)年,经修正后的MoCA平均得分为(22. 49±5. 02)分。病人MoCA评分与UPDRS-Ⅲ评分(r=-0. 109,P=0. 015)、HoehnYahr分期(r=-2. 177,P=0. 006)呈负相关;与教育水平(r=0. 354,P=0. 001)、e GFR(r=0. 042,P=0. 043)呈正相关;线性回归模型可以预测约28. 5%的MoCA得分变异。结论 GFR、教育水平、疾病严重程度都与PD病人的认知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多以中老年患者为主.目前认为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化是影响老年FD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对老年FD患者生存质量认识不足,再加上很多患者症状可能较轻,自身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尤为必要.目的旨在探讨金华市某三级医院老年FD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7-06/2019-08在我院就诊的134例老年F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存质量量表、精神心理状况量表及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卷进行测评,并分析老年F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FD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unctional digestive disord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FDDQL)总分为57.62分±8.16分,其中日常活动得分为75.48分±7.23分,受损最轻;健康感觉得分为45.61分±9.57分,受损最严重;其次疾病控制得分为47.38分±10.36分.不同性别、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scale,SDS)评分、自我效能、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饮酒史、病程、居住情况、症状严重程度、自我调节情绪及是否规律运动等FDDQL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不同BMI患者FDDQL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FD患者的性别、自我效能、B M I、饮酒史、病程、居住情况及规律运动等与FDDQL呈正相关(r=0.147-0.215, P 0.05);老年FD患者的SAS、SDS评分,症状严重程度及自我调节等与FDDQL呈负相关[r=-0.765-(-0.284), P 0.0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焦虑、症状严重程度、病程、自我效能和抑郁是老年F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FD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较多,而焦虑、症状严重程度、病程、自我效能和抑郁是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通过上述影响因素采取合理的干预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超越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11月武汉市中心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154例,分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超越量表(STS)、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调查患者一般资料、自我超越水平、希望水平及领悟社会支持水平。HHI及其各维度评分、PSSS及其各维度评分与老年COPD患者ST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不同一般资料老年COPD患者STS评分,而老年COPD患者STS评分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本次调查共发放154份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为93.51%(144/154);本组144例老年COPD患者STS评分为(40.17±7.49)分,其中45分者39例(占27.08%)。(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HI评分(r=0.396)、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评分(r=0.378)、采取的积极行动评分(r=0.412)、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评分(r=0.401)、PSSS评分(r=0.479)、家庭内支持评分(r=0.501)及家庭外支持评分(r=0.458)与老年COPD患者STS评分呈正相关(P0.05)。(3)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肺功能分级及有无宗教信仰的老年COPD患者ST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及有无合并其他类型慢性病的老年COPD患者ST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HI评分、PSSS评分、文化程度及病程与老年COPD患者STS评分独立相关(P0.05);拟合的回归方程Y=14.032+0.378X_1(PSSS评分)-0.239X_2(病程)+0.236X_3(HHI评分)+0.224X_4(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36,P0.01;R~2=0.427,调整R~2=0.411)。结论老年COPD患者自我超越水平较低,而希望水平、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文化程度、病程是老年COPD患者自我超越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PD)病人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PD病人130例,所有病人入院后第2天进行卧立位血压的测定和各项精神量表的评估,其中合并体位性低血压(PD-OH)组55例,不合并体位性低血压(PD-NOH)组75例。对2组间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D-OH组病人的年龄、PD起病年龄和左旋多巴的等效剂量(levodopa equivalent dose,LED)明显高于PD-NO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差值和年龄、PD起病年龄呈正相关(r=0. 279,0. 281,均P0. 001);舒张压差值和年龄呈正相关(r=0. 177,P0. 001),和性别呈负相关(r=-0. 203,P0. 001); 2组病人血压与病程、HY分期、LED、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帕金森病问卷-39(PDQ39)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D病人OH的发生率高,且随着PD病人的年龄和起病年龄的增加,OH的严重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背景食管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手术后易致患者饮食结构改变,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生活质量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社会心理情绪,社会支持程度是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诸多因素中重要因素之一.目的旨在探讨某三级医院食管癌患者术后对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7-02/2019-09在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对患者进行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状况及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数据,术后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食管癌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得分68-126分,平均102.65分±8.76分;其4个维度中不明确性维度评分为3.56分±0.46分,复杂性评分为2.87分±0.52分,预后的不可预测性3.12分±0.35分,信息缺乏评分为3.62分±0.34分.食管癌患者术后术后社会支持评分为41.87分±8.96分,明显高于常模评分33.75分±4.12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中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以及整体健康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724,0.602,0.654);躯体功能和整体健康与主观支持呈正相关(r=0.712,0.625);躯体功能与客观支持呈正相关(r=0.528);角色功能和整体健康与对支持利用呈正相关(r=0.538,0.526).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整体健康与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呈正相关,可见社会支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康复病房老年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对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世界卫生组织QOL测量简表(WHOQOL-BRIEF)对南昌市某三甲医院康复科128例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MUIS得分(98.80±5.86)分,处于中上水平,患者的文化程度、是否与子女同住、有无配偶及疾病种类数是其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影响因素。QOL得分为(89.30±10.25)分,4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心理(23.55±3.81)分、生理(27.00±4.13)分、社会关系(10.35±0.89)分、环境(28.40±4.40)分。患者MUIS得分越高其QOL得分越低,两者密切相关(r=-0.959,P=0.01)。结论康复病房老年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较强,其QOL水平不高;医务工作者应重视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努力提高QO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躯体疲劳症状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统一的入选和排除标准,选取36例诊断明确的老年PD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18名作为对照,分别进行PD疲劳量表评定(PFS)、起立行走时间、6min最大步行距离试验.对比两组评测结果,在PD组内对PFS得分与运动功能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FS得分、起立行走时间和6 min最大步行距离在PD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PFS得分与起立行走时间存在正相关性(r=0.82,P<0.01),和6 min最大行走距离呈负相关(r=-0.61,P<0.01); 结论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相比,PD患者存在明显的躯体疲劳症状;PD患者躯体疲劳症状与运动功能减退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属疾病认知水平和疾病不确定感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深圳市3所二级甲等医院收治的389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及其家属,根据患者发病次数将其分为对照组288例和复发组101例。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问卷、脑卒中知识问卷和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复发组患者家属疾病认知水平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性维度、信息缺乏性维度及疾病不确定感总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家属疾病认知水平得分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次数呈负相关(r=-0.245,P=0.014),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次数呈正相关(r=0.220,P=0.010)。结论家属疾病认知水平和疾病不确定感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应采取措施提高家属疾病认知水平、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从而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社会公众的健康信念和生活行为方式现状,探讨健康信念与生活行为方式的关系。方法以健康信念模型为理论基础自行独立设计自填式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通过网络调查形式进行问卷收集。结果共收集问卷5332份,调查对象生活行为方式得分为41.3±6.0,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个体其行为方式表现不同。健康信念与行为方式呈正相关(r=0.362,P0.01),其中感知行动益处得分(β=0.047,P0.01)、感知行动障碍得分(β=0.372,P0.01)、感知行动线索得分(β=0.087,P0.01)和自我效能得分(β=0.299,P0.01)均对行为方式有正向作用,而感知疾病易感性(β=-0.051,P0.01)和感知疾病严重性(β=-0.098,P0.01)则相反。结论社会公众生活行为方式表现普遍不良,行为方式与个体人口学特征及健康信念意识密切相关,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健康信念意识,促其改变不良行为方式是当下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老年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状况,分析自我感受负担对卒中后1个月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脑卒中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量表对2017年1月至9月于西安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16例脑卒中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209份),分析患者急性期自我感受负担状况及其与恢复期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98.56%(206/209)的脑卒中老年患者在疾病急性期存在自我感受负担,其中75.60%(158/209)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处于中、重度。脑卒中老年患者卒中后1个月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其情绪、社会功能和人际管理2个维度与急性期自我感受负担总分呈负相关(r=-0.190、-0.422、-0.270,P<0.05);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与急性期情感、经济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呈弱负相关(r=-0.175、-0.203,P<0.05),情绪管理维度与急性期自我感受负担及其3个维度的相关性最大(r=-0.422、-0.214、-0.457、-0.328,P<0.01)。结论脑卒中老年患者急性期自我感受负担整体处于中、重度水平,它与康复早期自我管理行为相互影响,自我感受负担越高,自我管理行为越差。医务人员及患者亲友在疾病急性期应加强心理疏导,康复早期应指导患者积极进行康复锻炼,做好疾病及生活起居的自我管理,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影响老年慢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该院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该院住院的456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睡眠情况调查。结果问卷回收成功率100%,合格问卷449份,合格率98.46%。问卷总分与各单项得分有地区、性别、文化程度、是否有配偶、经济条件和饮食情况有关(r=0.152,0.161,-0.176,0.144,0.143,0.139,均P<0.05),且无配偶、农村、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差、饮食失调、女性患者的睡眠质量差。同时患病情况、身体状况和病房内外环境也与老年慢性肺病患者睡眠质量相关(r=0.201,0.199,0.194,均P<0.05)。结论根据影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改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 收集71例COPD患者的一般资料,肺功能,血气分析结果,并发放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Zung焦虑、抑郁量表,进行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况评估.后由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71例患者中有抑郁症状者19例,占患者总数的26.76%,有焦虑症状者27例,占患者总数的38.03%,远高于普通人群的患病率.②SGRQ各分值、焦虑抑郁症状得分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除焦虑症状得分外,SGRQ各分值、抑郁症状得分均与病史呈正相关,病史与疾病影响部分相关性最强(r=0.354,P<0.01).SGRQ各分值、焦虑抑郁症状得分均与吸烟呈正相关,吸烟与症状部分相关性最强(r=0.477,P<0.01).身高、体质量指数(BMI)与活动部分、疾病影响、总分、焦虑症状得分呈负相关,与疾病影响、总分均具有明显相关性,分别为(r=-0.324,P<0.01)和(r=-0.350,P<0.01).③SGRQ各分值、焦虑抑郁症状得分均与肺功能,PO2呈负相关,焦虑抑郁症状得分与FEV1%pred呈明显负相关,分别为(r=-0.495,P<0.01)和(r=-0.576,P<0.01).④以生活质量总分为因变量,焦虑抑郁症状得分为自变量,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示SGRQ总分与焦虑抑郁症状得分仍成线性相关,而分别以焦虑抑郁得分为因变量,SGRQ各分值为自变量,焦虑症状得分与SGRQ无明显相关性(t=-1.245~1.548,P>0.05),抑郁症状得分与症状部分、疾病影响、总分相关性减弱(t=-0.193~2.444,P=0.017~0.050).结论 COPD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程度与病程、吸烟史、BMI、肺功能及氧分压密切相关,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症状得分具线性依存关系,生活质量下降可导致焦虑抑郁症状的产生,反之,焦虑抑郁可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焦虑抑郁可能是影响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初治HIV感染者疾病感知、生存质量和自我效能之间的关联,分析自我效能在疾病感知和生存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化版疾病感知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MOS-HIV生存质量量表,对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感染科门诊启动ART的HIV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通过SPSS PROCESS、Bootstrap方法实现中介效应的检验与验证。结果 215例初治HIV感染者疾病感知得分为(36.01±9.46)分,自我效能得分为(21.55±5.51)分,生存质量得分为(49.55±5.02)分;自我效能与疾病感知呈负相关(r=-0.590,P<0.05);自我效能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r=0.570,P<0.05);疾病感知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r=-0.631,P<0.05)。自我效能在初治HIV感染者疾病感知与生存质量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1.67%。结论 初治HIV感染者生存质量与其自我效能、疾病感知密切相关,自我效能在疾病感知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住院的老年心力衰竭(心衰)病人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入我院老年心血管科的老年慢性心衰病人,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老年抑郁量表(GDS)对病人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并对抑郁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的123例慢性心衰病人当中,轻度抑郁35例(28.46%),中度抑郁9例(7.32%)。相关分析显示,年龄(r=0.191,P=0.035)、HAMA评分(r=0.459,P0.001)、FRAIL衰弱量表评分(r=0.238,P=0.008)、简易营养评估量表(MNA-SF)评分(r=0.359,P0.001)、病人健康问卷-9项评分(PHQ-9)(r=0.343,P0.001)与抑郁评分呈正相关,而6 min步行距离(r=-0.298,P=0.001)、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r=-0.429,P0.001)、社会支持量表评分(r=-0.288,P=0.001)、Barthel指数评分(r=-0.102,P0.001)与抑郁评分呈负相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AMA评分、MFES评分以及PHQ-9评分是住院老年慢性心衰病人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住院慢性心衰病人抑郁患病率高,需要重视及提高住院老年慢性心衰病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