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恶性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1流行病学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在世界范围内疾病谱和死  相似文献   

2.
动脉压迫止血器在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辉  徐丽 《全科护理》2011,9(22):2016-2017
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对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能起到补充作用,可以显现出颅内病变的位置及其血液供应情况,而且对诊断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先天性血管缺失、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来说,是目前评价脑血管的唯一"金标准",同时也是介入治疗最终术前评价标准[1]。而术后  相似文献   

3.
王迎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9):824-824
脑卒中,祖围医学称为"中风",即脑梗死,属于现代医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供应脑的动、静脉系统病变致使管腔狭窄、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临床以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4.
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又称"CTO",是一种常见且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疾病。如果动脉闭塞发生在腿部,会引发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轻者致残,重者截肢;如果闭塞发生在心血管或脑血管,则会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或脑出血,导致患者猝死。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造影一直是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脑血管造影只能反映血管管腔病变,难以清晰显示管壁的具体病变,而脑血管病不仅是因为管腔的狭窄,更是因为血管壁粥样斑块的破裂导致重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更正     
正我刊2015年第12期《MRI和CT在脑血管相关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一文张连峰作者的单位署名为"110024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应为"476000河南省柘城县人民医院影像科",特此更正,并向作者和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7.
<正>中风病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早在《内经》中就有"中风"的记载,因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症见多端,与"风性善行而数变"相类似,故古代医家取类比象称之为"中风",因起病突然,又称"卒中"。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本文通过从五脏与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关系来进行理论探讨,旨在为中风病的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述脑血管支架的治疗进展,评价其与宿主间的生物相容性.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1989/2009)和Medline database(1989/2009)数据库,检索词分别为"脑血管病,支架,治疗"和"cerebrovascular disease, stent,therapy",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共检索到53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22篇文章.分别以脑血管支架的治疗进展,脑血管支架置入的并发症和脑血管支架的生物相容性3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探讨各类不同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脑血管支架主要应用于脑动脉狭窄、脑动脉瘤、静脉窦狭窄或血栓治疗.置入并发症主要有颈动脉窦反应,高灌注综合征,脑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再狭窄等.支架置入前对狭窄部位的充分预扩是防止支架变形和移位的关键.血管支架置入后发生再狭窄的影响因素与支架种类有关.在各种脑血管支架中,金属支架易促进血栓的形成.聚合物支架与血管壁的相容性好于金属支架,可避免后期的内膜增殖.涂层支架可通过特殊涂覆技术包被于金属支架表面,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药物支架置入体内后,药物能够持续高浓度的释放,药物能够在"靶位"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能够有效的预防支架内置入后的再狭窄.结论:脑血管支架置入可作为脑血管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金属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较差,聚合物支架、涂层支架和药物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中医药在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并发症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Science Direct 数据库、Ei数据库1960-01/2009-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ent placement,complic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1994-01/2009-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中医药,脑血管,支架置入,并发症",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还手工查阅相关专著数部.纳入有关中医药防治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基础与临床实验.结果:脑血管支架置入后的中医药干预方法以益气、活血、涤痰为基本治法,亦可佐以疏肝理气、安神利水、凉血止血之品.常用的中药复方有生脉散、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加减、四逆汤及抵挡汤加减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大量益气活血化瘀涤痰的中药及复方,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整合调节作用,有效地干预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脑血管支架置入围手术期进行中医药干预,发挥中医药特色,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治、减少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今,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它是指由于各种血管源性病因所引发的脑部病变,是临床神经内科最为常见的疾病。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突然破裂引发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高危疾病。脑卒中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发病率高,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要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二是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8岁.于1997年7月31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7天后出现左侧偏瘫,左耳失聪,在外院以"脑血管意外"治疗,肢体运动感觉恢复,同年9月我院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后叶脱垂伴肿块原因待查",当时患者拒绝食管超声,未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ASL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3.0T磁共振ASL技术诊断;对照组、实施常规MRI诊断,分析两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断符合率96.00%与对照组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误诊率2.00%、漏诊率2.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磁共振ASL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能够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进而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与MR检查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脑血管畸形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工作对象,均征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本次研究工作。30例患者均已经过临床病理诊断为脑血管畸形,均接受CT检查与MR检查。比较分析CT检查与MR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经临床病理诊断结果显示,3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包括19例动静脉畸形,8例海绵状血管瘤以及3例静脉畸形。CT检查结果显示,19例动静脉畸形患者中,平扫未见异常4例,边界不清混杂密度影及迂曲扩张血管影15例。MR检查结果显示,19例动静脉畸形患者中,常规MRI及MRA均可见扩张迂曲异常血管团影,SWI可见且斑点状、条状的迂曲低信号影。海绵状血管瘤的8例患者中,单发与多发分别有5例、3例,检出病灶75个。CT检查检出6例患者,检出病灶21个。MRI常规检查检出病灶53个,均可见铁环征"、"桑椹"状高低混杂信号。SWI检查的检出病灶共75个,包括低信号71个,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4个。3例静脉畸形患者均为单发,CT检查、常规MRI检查结果均无特异性表现,SWI检查结果可见呈"水母头"征的放射状异常信号影聚集。结论: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应用MR检查的诊断有效率更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14.
王丽娟 《护理研究》2014,(12):1481-1482
<正>舒适护理模式是1998年由萧丰富先生提出的,又称"双C2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而达到的愉悦感受,促进健康及疾病的康复[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白内障病人日益增多,目前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2]。我院为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病人多为年龄大,多合并心、脑血管、内分泌等疾病,因  相似文献   

15.
<正>脑卒中俗称"中风",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近年来,随着医疗诊断和急救技术的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有50%~70%的患者合并肢体瘫痪及失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支架置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状况.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Science Direcl数据库、Ei数据库1960-01/2009-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cerebral disease,fracture;stenting",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1994-01/2009-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脑血管疾病,支架置入,生物材料",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还手工查阅相关专著数部.纳入有关支架置入治疗脑血管疾病治疗方式的研究.结果:脑血管疾病支架置入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对比剂相关并发症,如过敏样反应、肾脏毒性以及心脏负荷加重等;穿刺部位并发症,如穿刺部位血肿、血管内膜撕裂而形成夹层分离以及严重的盆腔出血;颈动脉窦反射,如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严重时会出现心搏骤停甚至死亡,严重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肌梗死亦时有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过度灌注综合征,有时会引起致死性脑出血;远期并发症,如再狭窄、支架塌陷、变形和移位等.因此术中采用保护伞技术可明显的降低因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脱落形成的栓塞发生率;术中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技术及时发现血管的痉挛或闭塞;及早应用尿激酶和婴粟碱可使患者得到完全缓解;颈动脉窦功能障碍和窦性心动过缓在放置支架前肌注阿托品提高心率,支架后根据血压情况应用扩充血容量及应用适量的升压药物.结论:支架置入治疗脑血管疾病过程中,通过制定置入前、置入中、置入后的整体的诊疗规范和操作常规,及时的发现异常情况的发生并有效地处理,就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音乐疗法在脑中风后认知和情绪恢复的康复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之为“中风”,指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  相似文献   

18.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或称"肘外侧疼痛综合征",属中医"伤筋"、"筋痹"的范畴,目前发病机制与原因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血管储备的改变是否能预测有颈动脉或者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方法采用灌注CT和吸入5%CO2方法测定脑血管储备。研究对象为37例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的患者,平均年龄(58.0±11.9)岁。分为两组:储备下降组(脑血管储备〈10%)和储备正常组(脑血管储备≥10%)。所有患者采用药物治疗,通过定期门诊或者电话随访。结果脑血管储备下降组17例,脑血管储备正常组20例。在平均56.9个月的随访中,总共有7例发生缺血性卒中,均发生于脑血管储备下降侧的脑组织,并且都属于脑血管储备下降组(7/17)。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在脑血管储备下降组和正常组分别是8.7%和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脑血管储备下降组发生卒中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2,Log-rank法)。结论对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脑血管储备的下降可能预示着未来易于发生缺血性卒中。  相似文献   

20.
小卒中是指无卒中病史、无明确神经系统定位的症状和体征,而由神经影像学检查或尸检发现脑梗塞灶,或虽有症状性卒中,但影像学发现了非责任病灶的脑血管事件。本文从中医"治未病"角度对小卒中的防治做一探讨,将"治未病"的思想贯彻到脑卒中防治过程中。早期识别小卒中,积极干预,对减少症状性卒中的发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