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权红 《中国病案》2012,13(2):39-40
对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现存的问题进行思考,针对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课时少、内容深奥难理解等问题,提出首先要强化思维模式,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起中医宏观、整体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根据不同对象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开展灵活多样的临床实习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中医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以了解中医整体观念、了解中医辩证思维以及了解中医的治医优势及范围为教学目的,教会西医院校学生这三部分内容是教学当务之势。  相似文献   

3.
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过程运用中西医比较研究法,有利于学生对中医基本理论的准确掌握和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结合教学实践介绍比较教学在中医教学的应用,指出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许多医学院校对西医学生开展了中医教学。为了解我院中医学教研室对西医专业学生进行中医教学工作的成绩和不足,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3名西医学生进行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但教学工作仍存在5项需要改进的问题,表明对西医学生进行中医教学要注意英文教学、内容充实完整、介绍学科的新进展、重点突出、发挥授课热情和技巧等方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中医专业本科教学缺乏中医思维模式的培养,作者结合历代名医多具有中国传统思维,提出《中医各家学说》在培养学生中医思维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促进对当代中医专业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中医与西医有着迥异的哲学思维。本文从中、西医的历史内涵、思维方法、理论指导及哲学体系等不同角度,分别进行探讨,认为中医与西医本质不同,思维迥异。西医是实验科学,中医是经验科学;中医重在整体,西医重在还原。现今医学发展中的“中西医结合”,其道路是一个西医同化中医的过程,不利于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要发展,应首先考虑传统化,即在继承传统中医的基础上,依据现代环境具体灵活地结合“现代化”。中医、西医如果可以分别独立发展,各显优势,在此基础上再谈中西医结合,即精通中医者与精通西医者一起协作,或许更利于中医的发展,彰显中医的优势,其远期医学环境亦会优于现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进而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7.
西医诊断学 (下简称西诊 )是高等医学院校医疗专业本科必须学习的一门临床课程。本人在高等中医院校从事西医诊断学理论及临床实践教学十多年 ,教授过中医本科、针灸推拿本科、中医骨伤本科和传统中医专业本科等专业的学生 ,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就此谈谈本人的教学体会。1 中医院校西医诊断学教学的特殊性  中医院校其目的是培养中医药高级专门人才 ,社会要求这些专门人才必须掌握西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西医诊断学的教学是在这一大前提条件下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丰富中医临床诊断手段服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基础医学过…  相似文献   

8.
关于西医院校中医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困境颇多,效果欠佳。主要表现在中医教学在西医院校中常不受重视,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不愿学,知识枯燥和玄奥,理论和实践得不到结合;老师不想教,学时少而内容多,理论抽象而单调。因此,要想提高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质量,中医教学改革刻不容缓。针对  相似文献   

9.
比较教学法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目前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的特点,根据高等院校对培养学生的要求,提出将比较教学法应用于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过程中,认为该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中医基本理论的准确掌握和学生探索性思维的培养,结合中医学教学实践介绍了比较教学法的应用,并指出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病理学课程立足于基础理论并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承前启后,在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教材为主导,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授课方式,不能满足当前医学人才培养需求.本研究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结合中医院校学生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推进高等院校教学体制改革,为培养复合型医疗人才奠定基...  相似文献   

11.
论中医学教学方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为了提高西医院校学生的中医学教学质量,除一般的教学规律外,尤其要重视中医的思维特色,并在教学中,引入中医学的现代研究成果,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之间的互补与渗透,以培养具有中西医双重知识结构的人才,推进现代医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综合教学法在西医院校中医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静  何伟  李军昌  张煜  李蕊 《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466-467,500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已成为大多数西医院校非中医专业学生开始学习和应用中医药的必由之路,但由于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理解和运用中医学的理论显得尤为重要。采用科学导入法,突出重点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等综合教学法,提高了中医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中西医思维差异谈中医院校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思维方式在思维起点、思维过程、思维结果上存在本质的不同。现代中医院校大学生是在西医思维模式浸润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当前中医教育中存在着专业思想不稳固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对中医理论思维上的认知缺陷。可通过调整中西医课程设置、中医思维方法的渗透、加强中医文化氛围培养、经典和临床密切结合等4个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遇到的学生主动性差、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综合考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情,根据课堂反馈、问卷调查等结果及时调整教学,采用学案、小组讨论、课堂汇报等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果]教师应在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的基础上,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建立中医思维。在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加入学导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将课堂反馈、阶段测验、问卷调查等多种反馈形式结合,以反馈促进教学;同时,通过"阶段性自我指导模式"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结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教师单向授课转变为师生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助于改善中医基础理论本科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教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水平,这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将对整个中医教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针对《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与临床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等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李京 《中国病案》2011,12(3):61-62
中医学作为必修科目纳入西医院校教学内容之中,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思想和诊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教学中应让学生们认识到传统中医具有许多区别于西方医学的特色,其理论形式反映出独特的人文属性。讲授中应强调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结合临床典型病例,让学生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病例体会证与证的区别,以及正确辨证治疗后立竿见影的临床疗效。课堂上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既能将一门学科的精华部分展示给学生,同时又能使学生对中医理论产生兴趣和继续探索、学习的欲望,这是目前高等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应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医院校培养的中医学生实践能力差,成为中医界的突出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对于中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上,缺乏实质性的临床内容。我们从开设中医临床思维讲座、开展临床思维病例分析、教学查房、开展中医临床思维辩论、让学生独立接诊病人等几方面对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途径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邓老认为:铁杆中医,不是中医与西医结合,而是中医与现代尖端科学结合。中医学就是尖端科学,两个尖端科学结合,那就是更高的医学。关于中医传承与创新,邓老说要学习好中医,就要从经典入手,因为经典是中医学之根,是后世各家学说之源头,必须下一番工夫才能学好。而要学习好经典,还必须注重临床实践。临床实践是中医的生命线,离开临床实践,中医就寸步难行。此外,中医也要与时俱进,西医的检查手段,西医可以用,中医也可以用,用‘拿来主义’的办法,补充中医的不足,中医也是这么发展过来的。要发展中医,就必须把中医教育办好,要抓紧抢救老中医学术经验,办学要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医学基础课程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具有哲学属性和文化属性,理论上的社会性,应用上的自然性决定其学科的特性,根据其特殊的属性,构建中医学的基础和桥梁课程,就是要使学生首先了解中医学的各种属性,对中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形成和嬗变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因此,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思维方法的形成与拓展等方面的知识,应该是构成中医学基础和桥梁课程的核心,并应将这些基础和桥梁课程开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