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4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颈脊髓损伤患者22例的临床观察和康复指导,总结护理要点和康复护理措施。结果:1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其余21例患者住院期间没有出现感染或压疮,均治愈出院。结论:针对颈脊髓损伤患者的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颈脊髓损伤的院前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脊髓损伤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与给氧,采用颈托等颈部制动及正确的搬运方法,严禁颈部扭转屈曲.结果11例患者中10例安全送达医院,1例途中死亡.结论正确的院前急救护理可避免加重脊髓损伤,有助患者安全送达医院,也提高治疗康复率.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截瘫患者早期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005年5月-2008年8月收治的外伤性截瘫患者31例,其中5·12四川地震伤员3例,早期进行心理、皮肤、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肠道、患肢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多方面的护理。结果:31例截瘫患者无死亡病例,外院带入的压疮愈合;7例肺部感染治愈:除5例颈脊髓损伤导致的完全性截瘫患者外,余患者能够熟练完成床与轮椅之间的相互转移,并能采用Crede压法自行排尿。结论:外伤性截瘫患者早期通过全身性的康复护理,能够争取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最大限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颈脊髓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颈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抽签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施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64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牵引护理以及呼吸功能、气管推移、体位训练;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切口和引流管的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高热等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炼。结果本组64例患者除3例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死亡外,余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四肢感觉活动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加强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并四肢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对已经确诊的21例脊髓损伤并四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有效的康复护理无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脊髓损伤并四肢瘫患者急性期的康复护理很重要,是恢复期康复的基础,通过良好的康复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可最大限度的恢复残存功能。  相似文献   

7.
陆慧芬 《家庭医药》2016,(7):246-247
目的:探寻高位颈脊髓损伤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3例高位颈脊髓损伤的重症患者做好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呼吸道管理、体温失调的护理、胃肠道功能的护理、功能锻炼、并发症的护理。结论:对高位脊髓损伤的重症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更好地维系生命,恢复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颈髓损伤并四肢瘫急性期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并四肢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对已经确诊的21例脊髓损伤并四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有效的康复护理无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脊髓损伤并四肢瘫患者急性期的康复护理很重要,是恢复期康复的基础,通过良好的康复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可最大限度的恢复残存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给与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给予系统化的康复指导,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促进了功能恢复,使患者满意率得到提高。结论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指导,可以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MRI在颈髓外伤性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磁共振检查在颈髓外伤性损伤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颈髓外伤性损伤的MRI表现,着重分析颈髓损伤的MRI征象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MRI显示颈椎椎体压缩性骨折25例,外伤性椎间盘突出4例,椎体同部分滑脱13例,颈髓信号异常42例,脊髓信号无异常3例.所有病例中40例为本院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齐全.5例为外院住院复查患者.所有患者显示病情有好转37例,症状无明显改善8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MRI能明确颈部外伤中颈髓有无损伤及损伤程度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38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29例(76.3%)患者临床症状在术后当日明显改善,8例(21.1%)在术后3 d症状得到改善,1例(2.6%)未见明显改善;术后1例(2.6%)因呼吸衰竭而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1例(2.6%)发生Ⅱ级压疮,2例(5.3%)患者接受再次手术治疗;1例(2.6%)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7.9%)出现中枢性高热情况,4例(10.5%)出现多尿症。结论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护理,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荐和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009年9月~2010年1月收治的44例外伤性昏迷患者,进行积极的抢救和细心精致的护理。结果:通过积极救治和护理44例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恢复良好,均如期康复出院。结论: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抢救中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患者的下一步治疗节省了时间,也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减少脊髓损伤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脊髓损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呼吸功能分析、呼吸道护理、功能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氧合作用评分、通气效率评分和p H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配合以呼吸功能分析、呼吸道护理、功能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李静 《哈尔滨医药》2007,27(4):63-64
外伤性脊髓损伤是指急性外伤性伤害侵及脊髓与神经造成机体运动、感觉等多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患者中约1/4是因早期救治不当使原本可避免的单纯骨折出现骨折错位而产生脊髓损伤。因此,重视脊髓损伤早期的急救治疗和护理,预防和减少脊髓功能损伤及各种并发症对患者的愈后具有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强龙联合专科护理对高颈段脊髓肿瘤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284例高颈段脊髓肿瘤患者,对其护理策略、护理方法进行改良和完善,将2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专科护理组(对照组,未给予甲强龙)和联合护理组(观察组,同时给予甲强龙),通过增强CT、M R动态扫描、生命质量评价结合长期随访,随时评估高颈段脊髓肿瘤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结果 283例患者平稳度过水肿高发期,1例患者因术后出现呼吸机麻痹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其中联合护理组患者的脊髓水肿参数—病变周围血容量(r CBV)、平均通过时间(MMT)、脊髓血管表面通透性(PS值)、平均扩散系数(ADC值)等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度过水肿期后出现脑脊液漏12例,术后感染5例,椎管内血肿3例。出院后持续对患者随访1~5年,283例患者原有症状都得到缓解或治愈,其中联合护理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FIM量表、QIF指数、功能活动调查表FAQ、颈椎JOA评分较对照组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强龙联合专科护理是减少高颈段脊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获得良好预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4例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均恢复良好。结论通过对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快了患者的康复,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可出现诸多并发症,对并发症及时、正确的处置直接影响患者的存活率和预后。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对收治的所有急性颈髓损伤,共29例患者,首先分析了患者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并对相关并发症实施预见性地护理措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强龙联合专科护理对高颈段脊髓肿瘤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84例高颈段脊髓肿瘤患者,对其护理策略、护理方法进行改良和完善,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专科护理组(对照组,未给予甲强龙)和联合护理组(观察组,同时给予甲强龙),通过增强CT、MR动态扫描、生命质量评价结合长期随访,随时评估高颈段脊髓肿瘤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结果:83例患者平稳度过水肿高发期,1例患者因术后出现呼吸机麻痹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其中联合护理组患者的脊髓水肿参数-病变周围血容量(r CBV)、平均通过时间(MMT)、脊髓血管表面通透性(PS值)、平均扩散系数(ADC值)等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持续对患者随访,83例患者原有症状都得到缓解或治愈,其中联合护理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FIM量表、QIF指数、功能活动调查表FAQ、颈椎JOA评分较对照组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强龙联合专科护理是减少高颈段脊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获得良好预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脊髓功能恶化是颈脊髓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常导致患者损伤平面上升及功能丧失加重,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功能致患者死亡,预后较差.有关脊髓功能恶化的原因已有较多探讨,Marshall等[1]认为早期手术是导致颈脊髓损伤后功能恶化的重要原因.我们自1999年3月~2003年2月对急性严重颈脊髓损伤29例给予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无严重神经功能恶化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综合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48例。对所有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服务和专科护理措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观察患者病情。结果通过综合护理,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和专科、多方位的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是护士的执业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