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46例接受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组)与43例接受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少(短)于对照组(P〈0.01),而住院总费用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复发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13.9%),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2例,男37例,女5例。年龄1~10岁,平均5.3岁。疝囊位于右侧23例,左侧14例,双侧3例,对侧隐性疝2例。其中嵌顿性疝4例。均在腹腔镜下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时间10~20min,平均13min,术后平均住院2d,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12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高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徐勇  彭强 《西南军医》2012,14(1):41-42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中的优点。方法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9月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2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治愈,随访1年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创伤小,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腹股沟隐性疝和双侧腹股沟疝。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优劣。方法分析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06例(腹腔镜组),及同期行下腹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的嵌顿性腹股沟斜疝92例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能在手术中检查对侧鞘状突闭合情况,未闭合的一并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与下腹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比较,具有切口美观,创伤小,恢复快,可同时探查对侧及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340例小儿腹股沟疝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腹横纹微小切口与腹股沟斜切口两种不同途径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疗效的比较,探讨腹横纹微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的安全性及优点。方法:190例行腹横纹微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150例行腹股沟斜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各种并发症情况。结果:前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后组(P<0.05)。结论:腹横纹微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美容、微创、手术时间短和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按照小儿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条件,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4年2月128例腹股沟疝患儿,采取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结果 128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单侧10~15min,双侧15~25min.术后随访1年,复发1例,无1例出现切口未愈合、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及生殖系统损伤.结论 在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疗效满意、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儿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疗效,探讨手术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方法回顾分析40例小儿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行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24~50min,平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3.5h,平均术后住院2.6d。术后1例(2.5%)出现同侧阴囊气肿,40例术后随访3~6个月,全部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双侧曲张更具优越性,因此更适合于小儿患者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9号注射针头引导4号丝线作内环口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3年9月~2009年12月,我院普外科行简易法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90例(102侧),其中12例为腹腔镜手术中发现同时存在对侧隐匿疝。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0~20 min,术后平均1.5 d出院,无出血、阴囊水肿、血肿等并发症。随访1~4年,平均18个月,无腹股沟疝复发,无脐部切口疝。结论应用简易法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匿性疝,损伤轻,恢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腹腔镜二孔法技术治疗小儿腹股疝167例,年龄1.2~12岁,平均4.7岁,其中男141例,女26例;腹股沟斜疝136例,直疝31例;右侧疝93例,左侧疝55例,双侧疝19例;术中发现对侧隐性疝12例,嵌顿疝9例。均用腹腔镜二孔法行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时间8~15m in,平均12 m in,术后平均住院2.5 d,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无复发病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脐腹腔镜精索血管高位集束结扎术与单纯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月~ 2012年1月在本卫生队行经脐腹腔镜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56例,其中Palomo组与Ivanissevich组各28例.比较分析两组围手术期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alomo组的手术时间及复发率明显低于Ivanissevich组(P<0.05).两组术后精液质量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lomo术式的术后复发率低,手术时间短,可作为经脐腹腔镜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孙丽娜  赵军舰 《武警医学》2015,26(6):570-572
 目的 对比研究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及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老年患者60例,均为男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均为男性。随机将患者分成神经阻滞组与腰硬联合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入室时、切皮前、切皮后15 min、术毕的心率 (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ulse O2,SpO2)变化,记录麻醉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麻醉效果评级及术后尿潴溜例数。结果 (1)两组各个时间的HR、MAP,SpO2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神经阻滞组操作时间为(3.0±0.8)min,术后恢复活动时间(3.5±1.0)h,而腰硬联合组分别为(14.8±1.0) min和(9.0±1.3)h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麻醉效果评级: 神经阻滞组Ⅰ级28例,Ⅱ级2例,腰硬联合组分别为29例和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术后尿潴留情况:神经阻滞组有2例,腰硬联合组有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应用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活动时间明显减少,麻醉并发症少,优于腰硬联合麻醉。  相似文献   

12.
谭天林 《西南军医》2005,7(1):23-24
目的 探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4年3月期间对11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经外环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18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 经外环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疤痕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诊断腹壁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国有   《放射学实践》2010,25(10):1140-114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诊断腹壁疝价值。方法:搜集115例临床诊断腹壁疝的患者,经MS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MPR),观察和测量疝囊、疝颈及疝内容,并与手术所见对照。结果:本组诊断腹壁切口疝55例,自发性白线疝3例,脐疝1例,腹股沟疝(直疝和斜疝)44例,腹壁造瘘口疝5例,外伤性腹壁疝7例。疝囊直径〈5cm者60例,6~10cm者42例,〉10cm者13例。疝内容依据疝颈的部位和大小可为大网膜、肠管甚至临近的器官。结论:MSCT是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可非常清晰显示腹壁疝位置形态大小,为临床诊断及选择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勇  刘文能  马忠明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2):1316-1318
目的探讨经脐部自然通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使用微型腹腔镜,配合自制的针形缝合器,施行荷包缝合内环口与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对我科采用此方法收治的63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年龄10个月~14岁)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是单侧疝47例,双侧疝16例,其中有隐形疝10例。结果 63例均成功治愈,无中转开腹;单侧疝手术时间9~15 min,平均约13 min,双侧疝手术时间26~31 min、平均约28 min;术后未发生严重阴囊水肿、感染、睾丸萎缩、明显疼痛等并发症;住院2~4 d,平均3.5 d;术后随访3~12个月,未见疝复发等。结论经脐部自然通路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可行、安全、有效,且微创美观、手术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瑶  贾洪峰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156-1157
目的:研究七氟醚作为基础麻醉与氯胺酮作为基础麻醉后再行骶管阻滞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效果比较。方法:60例ASAⅠ级,年龄1~6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复和骶管阻滞组(S组)和氯胺酮复和骶管阻滞组(K组),观察两组术中心率(HR)和血压(BP),诱导和苏醒时间,呼吸道分泌物及术中、术后喉痉挛、呕吐、术中体动及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术中心率(HR)及血压(BP)K组大于S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醒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S组小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道分泌物S组小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和骶麻在小儿疝气手术中患儿麻醉诱导迅速,术后清醒较快,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使用Hem-o-lok结扎夹与传统结扎技术在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中的效果,分析结扎夹的优越性。方法随机将20例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需行近端胃切除术的患者分成两组,第一组术中使用Hem-o-lok结扎夹闭胃周血管,第二组使用传统结扎技术,比较两组间离断胃周血管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第一组离断胃周血管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20±1.22)min和(0.50±0.85)ml,均小于第二组的(24.60±1.50)min和(2.20±1.48)ml(P〈0.05)。结论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近端胃切除术时,使用Hem-o-lok结扎夹在离断胃周血管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传统结扎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改良Kugel补片与轻量型UHS补片行前入路腹膜前修补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8年11月~2009年9月,应用改良Kugel补片35例及UHS补片32例行前入路修补方法治疗腹股沟疝。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后切口感染和血清肿等并发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时间、术后短期(0.5~1.0年)复发率、术后8周疼痛或神经痛及6月时慢性疼痛或神经痛及异物感发生率。结果改良Kugel组:手术时间35.6±5.7min,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时间17.4±5.2d,无切口血肿及感染,术后8周内疼痛或神经痛1.7±1.1,术后半年慢性疼痛或神经痛1.1±1.4,异物感12/35(34.2%),无复发。UHS组:手术时间36.1±5.3min,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时间16.6±3.0d,无切口血肿及感染,术后8周内疼痛或神经痛1.3±1.2,术后半年慢性疼痛或神经痛0.3±0.5,异物感3/32(9.4%),无复发。改良Kugel组较UHS组术后半年慢性疼痛或神经痛及异物感发生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时间及术后8周内疼痛或神经痛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轻量型UHS补片治疗腹股沟疝与改良Kugel补片疗效相似而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望成为今后疝修补术的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蒋红德 《西南军医》2014,(3):249-251
目的分析老年性腹股沟疝手术后复发的原因,探讨改进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行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16例复发患者的临床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分析复发的原因,探讨改进手术的方法。结果 16例复发患者中,术后12个月内复发7例,12~24个月内复发5例,24个月后复发4例。平片修补术后复发10例,网塞修补术后复发6例,PHS修补术后无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9例接受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52.3±7.6)min。术后并发尿潴留3例,阴囊水肿2例,伤口感染3例。随访3月~3年,平均(1.7±0.9)年,2例复发。结论: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局部无张力、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合理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