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中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慢性丙型肝炎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45例,治疗组采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采取重组人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HCV-R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片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8周时,观察组HCV-RNA转阴率、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片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获得EVR、SVR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获得RV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联合解毒升白颗粒治疗慢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有抗病毒应用指征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8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2例,分别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联合解毒升白颗粒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观察两组治疗后12周,24周,36周及48周及停药后24周HCVRNA转阴率及主要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48周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5.2%)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HCVRNA转阴率(97.6%)高于对照组(85.7%),停药后24周治疗组HCVRNA转阴率(95.2%)高于对照组(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血液学不良反应(67例次)明显低于对照组(110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联合解毒升白颗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α-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8例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选用α-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对照组选用α-干扰素单独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6例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进行治疗,以48周作为1个疗程,测定患者丙型肝炎病毒RNA转阴率,同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8周之后,治疗组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R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了感冒样症状、血常规异常等疾病,但是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最终完成治疗。结论联合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较好,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之后能够保证患者完成治疗,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注射液及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33%(19/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及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就治于我科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实验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组)73例,对照组(单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71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持续应答率为53.4%,明显比对照组高,经χ2检验,P<0.05,差异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为1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经χ2检验,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患者,同时两药合用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单独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观察组在应用Peg-IFNα-2a同时口服利巴韦林1200mg/d。结果治疗结束后24周进行疗效评价,观察组持续应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晶 《中国医药指南》2014,(21):126-127
目的分析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数字抽样选取我院收治的33例慢性丙肝后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以及同期接受治疗的3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肝炎组,均给予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毒学应答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RVR、EVR、ETVR比较无明显差异,SVR比较差异显著,肝硬化组的骨髓抑制以及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肝炎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代偿期丙肝后肝硬化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其早期应答效果良好,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丙型肝炎(HCV)RNA水平及谷丙转氨酶(ALT)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能持久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48例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停药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确切,抗病毒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中牟县卫生防疫站收治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患者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与血清 HCV-RNA 阴转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 EVR)、结束时病毒学应答( 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 SVR)率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患者 ALT 复常与 HCV-RNA 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干扰素+利巴韦林组及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组,各25例。普通干扰素+利巴韦林组采取普通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组采取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载量和生存质量评分;症状改善时间、病毒HCV-RNA转阴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普通干扰素+利巴韦林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毒HCV-RNA载量和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本组治疗改善,且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组程度改善优于普通干扰素+利巴韦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组症状改善时间、病毒HCV-RNA转阴时间分别为(12.16±1.07)、(33.48±1.21)周,均短于普通干扰素+利巴韦林组的(17.21±1.26)、(46.79±1.25)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低于普通干扰素+利巴韦林组5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60,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8例给予PEG-IFNα-2a和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普通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疗程均为48周.随访24周,比较2组病毒学及生化应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病毒学应答率明显升高,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5V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肝功能均明显改善;疗程结束及随访24周时,试验组仍保持较高的生化应答率(P<0.05).结论: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病毒应答和生化应答,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  相似文献   

16.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8例给予PEG-IFNα-2a和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普通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疗程均为48周。随访24周,比较2组病毒学及生化应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病毒学应答率明显升高,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肝功能均明显改善;疗程结束及随访24周时,试验组仍保持较高的生化应答率(P<0.05)。结论 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病毒应答和生化应答,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与利巴韦林(ribavirin)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观察组40例采用Peg-IFNα-2a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利巴韦林1200mg每天3次口服,连用48周;对照组64例采用Peg-IFNα-2a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连用48周。停药后观察24周,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完全应答率为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7%;复发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56.3%;无反应率均为2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院内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4例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对照组54例患者则采用常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12、24、48周时的HCV-RNA转阴率为22.2%,46.3%和90.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明显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血友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血友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5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患者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对照组23例患者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观察病毒学应答、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变化及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第24周时持续病毒学应答(SVR24)、分别为57.1%、64.2%、64.2%、57.1%。对照组患者RVR、EVR、ETVR、SVR24分别为54.5%、68.2%、63.6%、5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治疗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出血发生率、严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8.9%、24.1%、51.7%、3.4%,对照组为65.2%、26.1%、56.5%、4.3%,治疗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出血发生率、严重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友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与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需要严密监控患者出血情况,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4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应用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普通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时的丙型肝炎病毒(HCV)DNA载量及阴转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24周与48周HCV DNA载量下降幅度超过3 lg(拷贝/ml)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1.4%、81.0%高于对照组的36.8%和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与48周HCV DNA阴转率分别为66.7%和81.0%高于对照组的31.6%和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12/21)高于对照组52.6%(1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可持续有效抑制HCV病毒复制,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