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胆和胃法治疗胃脘痛50例临床观察张玉贤(河南省沁阳市人民医院,454550)主题词胃脘痛/中医药疗法,利胆,和胃胆胃同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脘痛中的一个证型,西医检查也常可发现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通过临床观察,结合有关文献记载,二者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萎缩性胃炎6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永旺  闫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800-2801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的范畴,建国以来,全国中医期刊有关胃脘痛的报到及医案较多,临床研究活跃,疗效较好,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西医目前尚无疗效满意的疗法,中医辩证论治及协定方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院从2004年至2007年门诊和住院部收治62例萎缩性胃炎,用中医药辩证论治或中西药合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脘痛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病因不外六淫外感,饮食劳倦,七情所伤,导致气滞血瘀脉急,“不通则痛”的病理改变。临床中分为急性胃脘痛和慢性胃脘痛,笔者在此主要浅谈急性胃脘痛的辨证施护。疾病的康复与护理调摄、性情颐养等关系至为密切,攻邪理气,活血缓急,安胃和中,“痛随利减”乃中药护理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4.
胃脘痛治疗研究近况屠顶荣(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8)关键词胃脘痛;治疗研究胃脘痛,以上腹部近心窝处、剑突下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它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性胃炎、慢世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癌及胃神经官能症等病证。...  相似文献   

5.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多由忧思恼怒,横逆犯胃所引起,或由于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或因嗜食生冷、饥饱失常、损伤脾胃造成。如不能及时治愈,则会经常反复发作,转成慢性。慢性胃脘痛的病理机转,最常见的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胃脘痛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病因不外六淫外感,饮食劳倦,七情所伤,导致气滞血瘀脉急,“不通则痛”的病理改变。临床中分为急性胃脘痛和慢性胃脘痛,笔者在此主要浅谈急性胃脘痛的辨证施护。疾病的康复与护理调摄、性情颐养等关系至为密切,攻邪理气,活血缓急,安胃和中,“痛随利减”乃中药护理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7.
平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病,祖国医学属"胃脘痛".我们采用平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2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升肝和胃法治疗胃脘痛青海省中医院王常绮青海省卫生学校高炳英升肝和胃法,是近代名医张锡纯所创立。他用药独具匠心,自成风格,笔者在临床采用此法治疗胃脘痛疗效颇佳,浅析其特点,仅供参考。1升肝以调理脾胃:慢性胃脘痛、多见肝气郁而不达,木气旺而横逆犯胃,出现...  相似文献   

9.
胃脘痛的辨证施护青海省中医院(810000)陈俭胃脘痛常由情志不遂、肝郁犯胃,或饮食不节,或寒邪容于胃而致胃失和降,气滞寒凝或郁热交阻,则胃脘疼痛。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及球部炎症等病变,近年来我科收治胃脘痛患者90例,我...  相似文献   

10.
赵晓辉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3):142-142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症。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现将530例以胃脘痛为主症的患者(包括门诊住院的)临床资料作初步探讨,并将有关证治、认识、心得。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1.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1996年6月至今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136例胃脘痛患,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胃脘痛患者舌象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尿素酶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研究慢性胃脘痛患者常见舌象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结果发现慢性胃脘痛患者不同舌质、舌苔HP阳性率之间无显著差异,而消化性溃疡(DU)和慢性胃炎(CG)对应舌象之间HP阳性率差异显著,同时发现HP感染和黄腻苔、紫暗舌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1996年6月至今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136例胃脘痛患者,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就国内有关小儿胃脘痛中医研究文献,分辨论治专方专药、辨病论治,其它疗法四个和以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胃脘痛疗效肯定,但临床研究科学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胃脘痛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对慢性胃脘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子午流注针法择时开穴治疗胃脘痛32例,同时与单纯口服西药对照组28例相比较。结果:针刺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92.8%,疗效相近,6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20.0%、39.0%。结论:子午流注针法择时开穴治疗胃脘痛效果稳定,复发率低,且经济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四逆散具有疏肝解郁、调和气血、平肝益脾之功。运用该方法治疗中医属于肝脾不调、肝气郁结所致的胃脘痛、少腹痛、胸痹、慢性胆囊炎、慢性阑尾炎等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我们自2006年8月-2007年8月运用健脾通降清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5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清代医籍《张聿青医案》中张氏治疗胃脘痛病症的遣方用药经验,以期对临床治疗以胃脘痛为主症的相关病症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通过阅读《张聿青医案》医案,筛选出张氏治疗胃脘痛医案共30则,从其处方用药着手,进一步分析其遣方原则和药物配伍特点,从而总结其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结果]从张氏医案的处方用药方面分析,其治疗胃脘多用半夏薤白组合祛痰降浊,用左金丸等辛开苦降之品疏肝和胃,善用《金匮要略》之旋覆花汤化瘀通络。对于病程较长的慢性胃脘痛患者,喜用六君子汤及胃苓汤培土健脾。张氏治疗该病疗效确切,有其自身特色。[结论]在治疗胃脘痛方面,张氏遣方用药确有独特经验,这些经验可为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拓宽用药思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闵照国 《中原医刊》2004,31(10):26-27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中医胃脘痛的范畴.是中医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广大农村病人.由于饮食、情志等原因而导致此类疾病的发生更为平常。本人从事临床二十余年,对此类疾病的诊治甚多,在参阅大量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对此类疾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以便同仁互通有无。  相似文献   

20.
祖国医学的胃脘痛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多种疾病。它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特征。我们在长期临床护理中体会到辨证施护的重要性。情志不舒、肝气犯胃是常见的一种病因,在本科10年内收治的666例“胃脘痛”病例中,近三分之二的患者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