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高宝柱  华伟  瞿秋  邢金城 《天津医药》2003,31(12):809-810
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矫正术 ,手术创伤大、出血多 ,且易损伤脊髓 ,如术中能及时发现脊髓损伤并予以适当处理 ,可避免永久性脊髓损伤与截瘫。术中唤醒实验是预防这一严重并发症的主要方法。笔者将氧化亚氮 -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唤醒试验 ,取得了良好效果 ,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1年12月—2002年11月收治的10例先天性及特发性脊柱畸形矫正术患者,男4例 ,女6例。年龄10~40岁 ,平均20.4岁。其中脊柱侧凸6例 ,后凸3例 ,侧凸合并后凸1例。ASAI~II级。严重通气障碍、精神异常、不能配合者均除外。本组病例均采用中华长城…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20例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se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10岁以上儿童发育成熟前的一种脊柱侧凸畸形,是青少年骨骼肌肉系统最常见的畸形之一,脊柱侧凸是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06%,以女童发病率为高。若不积极治疗,常会引起严重躯体畸形、心肺功能下降及心理发育的障碍,甚至出现脊髓功能损伤等。  相似文献   

3.
陈正香  王倩  夏涛  张晓玲 《江苏医药》2007,33(1):105-106
严重后凸型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在矢状面上后凸畸形,远期因生物力学的原因使后凸畸形进行加重,发生脊髓慢性牵拉性损害,同时由于脊柱前方出现空隙,脊柱前柱失去支撑功能而发生进行性躯干塌陷[1].因此最有效的手术方法是后路矫形加前路凹侧支撑性融合术.我院1998年~2005年对37例严重后凸型脊柱侧弯患者进行了后路矫形加前路凹侧支撑性融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脊柱侧凸在青少年中发病率高达1%,不仅使人出现畸形外观,而且还会使青少年精神、心理受到严重创伤。畸形的脊柱,胸廓的变形,严重影响患者心肺的发育和成熟,有的还可以影响脊髓和神经而发生截瘫[1]。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方式的改进及手术器械的完善,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前  相似文献   

5.
<正>脊柱侧凸是青少年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原因至今不明,治疗仍是临床的一大难题。脊柱侧凸是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06%[1],女孩发病率高于男孩。若不积极治疗,任其发展,常会引起严重外观畸形、心肺功能下降及心理发育的障碍,甚至出现脊髓功能损伤等。笔  相似文献   

6.
脊柱侧凸在青少年中发病率高达1%,不仅使人出现畸形外观,而且还会使青少年精神、心理受到严重创伤。畸形的脊柱,胸廓的变形,严重影响患者心肺的发育和成熟,有的还可以影响脊髓和神经而发生截瘫。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方式的改进及手术器械的完善,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前已有显著进步,但手术操作复杂,所需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IS及TOF肌松监测技术指导快通道麻醉对脊柱侧凸矫正术中唤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40例行脊柱侧凸矫正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联合监测组,n=20),B组(常规麻醉组,n=20)。观察BIS及TOF监测下的全凭静脉快通道麻醉对脊柱矫形术中唤醒时间和质量的影响。结果 B组唤醒时间为(12.3±3.3)min,明显长于A组(P〈0.05)。结论 BIS镇静深度监测联合TOF肌松监测应用于需术中唤醒的脊柱侧凸矫形术唤醒时间短、唤醒质量好,有利于术中脊髓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脊柱侧凸矫正手术麻醉管理应注意的问题。方法50例脊柱侧凸患者,ASAI~II级,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脊柱侧凸后路畸形矫正内固定。所有患者均选择口插单腔气管导管,机控双肺正压通气。术中监测NIBP、HR、ECG、SpO2、PETCO2、吸入和呼出麻醉气体浓度(O2、N2O、安氟醚)。术中脊髓功能监测主要采用唤醒实验,辅助体感诱发电位(SSEP)。结果50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6h;术中BP、HR平稳;唤醒实验均成功,历时10~30min。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监测,成功实施唤醒实验,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密切协作配合是确保脊柱侧凸矫形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较为常见,其发病原因不明,义可分为3类:3岁前发病的为婴幼儿脊柱侧凸;4-8岁发病的为儿童脊柱侧凸:10岁至生长期结束时发病的为青少年脊柱侧凸.特发性脊柱测凸的治疗主要有观察、支具矫形、手术治疗3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患病率。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1月对荔湾区8351名7~15岁在校中小学生进行了脊柱侧凸普查,应用脊柱侧凸两检法(体检、X线照片),体检阳性或可疑阳性者到医院照脊柱全长正侧位X片,采用Cobb法测量,Cobb角≥10°诊断为脊柱侧凸。结果一检阳性结果 175名(2.1%),二检阳性为85名(1.02%),男性31名,女性54名,男∶女患病率比为1∶1.76,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81名,占95.3%,先天性侧凸3名,神经肌肉源性1名。结论荔湾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凸发病率为1.02%,通过普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青少年脊柱侧凸,及时选择适当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常见两种为特发性脊柱侧凸和先天性脊柱侧凸,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大多数为重度脊柱侧凸。其矫形手术具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创面出血多,患者平均年龄小及心理压力过大等特点。因此良好的术前指导及密切的术后病情观察是手术成功、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对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Chiari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健  王斌  邱勇  王嵘 《江苏医药》2002,28(11):845-846
目的 探讨Arnold-Chiari畸形(ACM)合并脊柱侧凸、脊髓空洞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 通过对58例ACM患者术前MRI及术中所见确定诊断,并选择手术方式。对单纯ACM及脊髓空洞较小者(空洞与脊髓比)小于0.5者行枕大孔减压加硬脑膜扩大成形术,对空洞脊髓比大于0.5者则加行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枕颈不稳定者及15岁以下儿童,则加做颈枕融合手术。结果 50例中合并脊髓空洞30例,脊柱侧凸36例,颅底凹陷5例,寰枕融合6例。58例均行枕大孔减压及硬脑膜扩大成形术,7例加行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21例行一期枕颈融合术。结论 Chiari畸形系颅颈交界区畸形,常合并不同的脊柱、脊髓畸形,因此诊断时必须全面考虑,正确判断,便于手术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正>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指成年后由于椎间盘与小关节等不对称性退变引起的椎体侧方滑移、旋转以及半脱位,形成冠状面Cobb′s角>10°的脊柱畸形[1]。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定义为冠状面Cobb′s角>90°、凸侧Bending位X线片矫正率<30%[2]。成人退行性僵硬性脊柱侧凸无明确的定义且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大多为僵硬的,本文中以重度僵硬性脊柱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柱后凸成形术的优势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5月52例接受脊柱后凸成形术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结果 52例患者均完成脊柱后凸成形术,1例术后发生脊柱前骨水泥渗漏,1例术后发生脊柱后骨水泥"尾巴",未造成脊髓硬膜囊受压、疼痛等后遗症,52例患者随访1~18个月,平均6个月,无复发。结论脊柱后凸成形术不仅具有椎体成形术的优点,还恢复压缩椎体的强度和刚度,又可部分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矫正后凸畸形。但脊柱后凸成形术又存在骨水泥渗漏、肺栓塞、脊髓损伤、局部出血和血肿、疼痛加重、一过性发热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后畸形矫正、神经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椎体后凸和侧凸角度均明显减少,神经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一期愈合,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术疗效显著,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杨冰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8):119-120
目的探讨椎管前外侧减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30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给予椎管前外侧减压术治疗,平均随访12个月,对治疗前后畸形矫正、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椎体后凸、侧凸角度明显缩小,神经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椎管前外侧减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4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均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平均随访12个月,对治疗前后畸形矫正、神经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椎体后凸和侧凸明显减少,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没有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畸形状态和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杨晓敏 《医药世界》2010,(4):368-369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结果:21例患者经矫形术后康复良好,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脊柱侧凸矫形术是目前治疗脊柱畸形较好的方法,手术后的护理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柱缩短术治疗并发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柱缩短术进行治疗的50例并发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及Cobb角度。结果 疼痛评分降低4.72分,Cobb角度纠正32.16%,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患者的Cobb角度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发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后凸畸形运用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柱缩短术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0.
刘锐敏 《安徽医药》2016,20(5):946-948
目的 提高对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损害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伴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脊柱侧凸的临床、肺功能、胸部CT等特征。 结果 20例患者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14.45±3.72)岁;平均病程66月。45%为特发性脊柱侧凸;25%为马凡及类马凡综合征伴脊柱侧凸;20%为先天性脊柱侧凸。Cobb角与年龄、病程及肺功能参数中VT、MV成正相关,与肺功能参数中VC、ERV、FVC、FEV1、PEF、FEF25%成负相关。胸部CT可见不同程度气管受压,局限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等表现。矫形手术可改善气管受压情况。 结论 先天性及伴综合征的脊柱侧凸患者更易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阻塞性肺功能损害的机制与气道压迫、小气道病变、代偿性肺气肿、呼吸肌改变有关。呼吸道阻塞症状可以通过脊柱矫形手术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