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讨论微创经皮钢板骨桥接技术(MIPPO)行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7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钢板治疗,实验组采取MIPPO技术行LISS系统内固定治疗方案,对两组治疗有效率和HSS评分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HSS评分为83.78%,对照组的HSS评分为54.05%,实验组的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技术行LISS系统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效果明确,具有创伤小、牢固稳定以及愈合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合并膝骨关节炎(OA)对患者骨代谢、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30例PMOP合并OA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5例,采用透明质酸钠联合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NR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等骨代谢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唑来膦酸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PMOP合并OA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骨代谢情况,且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 1α,PGC-1α)、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表达水平及其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5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骨折组,将该院同期67例单纯骨质疏松患者纳入骨质疏松组,将该院同期62例体检健康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血清PGC-1α、IL-17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骨代谢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Ⅰ procollagen,PINP)、骨钙素(osteocalcin,OCN)、Ⅰ型胶原羟基端肽β降解产物(β-isomerised 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collagen type Ⅰ,β-CTX)、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之间的相关性,评估PGC-1α、IL-17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三组研究对象血清PGC-1α、25(OH)D水平依次为:骨折组<骨质疏松组<健康对照组(均P<0.05),IL-17、PINP、OCN、β-CTX和PTH水平依次为:骨折组>骨质疏松组>健康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GC-1α水平与PINP、OCN、β-CTX、PTH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1),与25(OH)D水平呈正相关(P<0.01);IL-17水平与PINP、OCN、β-CTX、PTH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1),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P<0.0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PGC-1α、IL-17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87、0.835],且两项指标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AUC=0.948)。结论 PGC-1α、IL-17与骨代谢关系密切,可能参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病理生理过程,且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上肢骨折术后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进行骨折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桡骨下端骨折。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阻滞效果、炎症指标水平、疼痛物质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后,两组疼痛介质、炎症因子水平较术前均上升,且研究组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多巴胺(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骨折术后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抑制疼痛介质分泌,并能有效改善炎症反应,提高了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在Ⅰ期治疗结石性脓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石性脓肾患者1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n=80)与对照组(n=80),对照组实施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Ⅰ期治疗,研究组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研究组一次取石清除率为97.5%(78例/80例),对照组一次取石清除率为61.3%(49例/80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68,P0.01);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多(P0.01)。住院时间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RP、IL-6、TNF-α、PCT等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研究组CRP、IL-6、TNF-α、PCT等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脓毒血症、并发症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结石性脓肾效果更佳、术后炎症更轻、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股关节射频去神经化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4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 研究组采用关节镜下髌股关节射频去神经化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美国西部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量少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及3个月, 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个月, 研究组HSS、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 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25%, 2/32)与对照组(12.50%, 4/3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髌股关节射频去神经化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创伤小, 术后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临床疗效,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双醋瑞因对骨破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为对照组(n=30)和甲氨蝶呤组(n=30)、雷公藤多甙联合双醋瑞因组(n=30),在第0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第24个月时,比较血清中IL-1、TNF-α、OPG、RANKL。结果雷公藤多苷联合双醋瑞因组血清中IL-1、TNF-α、RANKL水平低于甲氨蝶呤组(P0.05),OPG的水平高于甲氨蝶呤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双醋瑞因可能通过降低IL-1、TNF-α水平和RANKL/OPG比值,延缓RA患者的骨破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联合重建钢板治疗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的效果及对骨代谢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漳浦县医院收治的60例A3型IFF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单纯行PFNA治疗,试验组行PFNA联合重建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Parker-Palmer活动度评分(PPM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生物力学指标、骨代谢指标[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骨钙素(OC)、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多,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负重锻炼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早,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PPM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破坏载荷、轴向压缩较对照组高,扭转刚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血清iPTH、β-CTX较对照组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宫腔镜下电切术对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4月泉州东南医院收治的8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时间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子宫内膜容受性,术前、术后3 d微炎症状态。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术前,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均低于术前,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升高,观察组TNF-α、IL-6、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可改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减轻术后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78例,以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施行常规入路手术,观察组施行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术,比较2组康复情况(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骨折愈合及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HSS评分、GQOLI-74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应用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有利于加速康复进程,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