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创截骨矫正术治疗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畸形的临床体会。方法采用微创截骨矫正术治疗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畸形40例(62足)。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0~70 min,平均时间(32.5±2.1)min,术后随访6~24个月。参照评定标准:优57足,良4足,差1足。优良率为98%。结论微创截骨矫正术治疗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矫形满意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Salter截骨术联合软组织松解治疗儿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hip joint,D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北省儿童医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89髋)DDH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治疗术式,将仅接受Salter截骨术治疗的40例(44髋)患儿纳入对照组,将接受Salter截骨术联合软组织松解治疗的40例(45髋)患儿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影像学指标变化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4年,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儿骨性髋臼指数、CE角、Reimers指数均显著小于本组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术后Mckay标准、Severin标准临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1年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Salter截骨基础上联合软组织松解,能够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基础上,显著降低DDH患儿骨性髋臼指数,降低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高龄、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行腓骨近端截骨术(PFO)后的临床结果、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2019年7月—2020年8月于我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高龄、晚期KOA患者50例,术前评估患者合并症情况,评估患者手术风险,于术前及术后1年时评估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及膝关节协会评分(KSS),KSS包括KSS(临床)和KSS(功能)两项评分;并于术前使用New KSS中的期望度评分评估患者术前的期望值,术后1年时使用New KSS中的满意度评分评估患者总体满意度.分别于术前及术后随访时间段对患者拍摄全下肢负重位X线片、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比较患者的腓骨高度(FH)、髋-膝-踝角(HKAA)及膝关节内侧间隙宽度(JSW)的变化;利用VAS、HSS、KSS(临床)、KSS(功能)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膝关节疼痛、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手术前与术后1年患者FH、HKAA及JSW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5.6,P<0.01).患者术后1年膝关节HSS、KSS(临床)、KSS(功能)、VAS与术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改善(t=-13.4~22.5,P<0.01),术后1年患者总体的满意度达90.0%.结论 对于高龄、晚期KOA患者,PF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患者可获得较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汉川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41例/组).为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为试验组患者采用后路脊柱V型截骨术进行治疗,然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腓骨近端截骨联合经皮骨骼肌松解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O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先在局麻下行腓骨后外侧入路,腓骨头下约6~10 cm处截除约1.5~2 cm腓骨,截骨后缝合术口并包扎。然后再行膝关节骨骼肌止点的阳性压痛点处局麻后银质针经皮骨骼肌松解术,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选取术前在膝前部膑骨下缘及内外膝眼处预先检查并标记的压痛点布针,针距1.5 cm,各标记点行0.5%利多卡因皮内注射,形成直径约2 mm的皮丘,采用宣蛰人发明的银质针沿上述标记部位布针,银质针直刺达骨膜下,连接巡检仪加热银质针,设定温度90℃,加热15 min后关机,再次碘伏消毒术区,敷料包扎。对照组则忽略腓骨近端截骨,只局麻下行膝关节压痛点经皮骨骼肌松解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周和3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指数评分(WOMAC评分)。结果和手术前相比,两组手术后1周及3个月时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WOMAC具体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联合经皮骨骼肌松解术能有效缓解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OA)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减轻关节僵硬,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或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围术期患者隐性失血情况,为临床上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57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HTO组和UKA组.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血细胞比容(HCT),应用Gross方程计算两组患者的总失血量,并进一步计算隐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占比,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HTO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均高于U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2、9.795,P<0.05).两组隐性失血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VAS、HSS、WOMAC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HTO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手术时间均高于U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9~4.120,P<0.05).结论 HTO和UKA围术期患者均有较大比例的隐性失血,HTO组患者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高于UKA组.两种术式早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临床工作中应关注围术期隐性失血情况,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股关节射频去神经化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4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 研究组采用关节镜下髌股关节射频去神经化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美国西部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量少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及3个月, 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个月, 研究组HSS、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 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25%, 2/32)与对照组(12.50%, 4/3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髌股关节射频去神经化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创伤小, 术后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有限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5/2013-08应用有限截骨矫形内固定手术来治疗陈旧性胸腰椎段骨折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愈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29分法)评价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测量X线侧位片Cobb角以及后凸畸形的纠正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62(平均28)个月.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38.7°,术后7.9°;VAS评分术前平均6.9分,术后3.8分;JOA评分术前平均12.9分,术后23.9分.术前术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植骨牢固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后路有限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可获得满意的减压及矫形效果,同时可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并发症少,创伤较小,是胸腰椎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辅助撬拨复位联合跟腱旁切口置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8年12月确诊为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患者28例,采用跗骨窦小切口辅助撬拨微创复位,经跟腱旁切口置入钢板内固定,术后观察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用X线及CT评价骨折复位,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疗效。结果26例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2例失访,术后跟骨结节角和交叉角恢复良好,无术口皮肤坏死感染、腓骨肌腱炎等的并发症出现,根据AOFAS评分标准,术后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2.3%。结论跗骨窦切口微创撬拨复位、经跟腱旁切口置入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切口并发症少,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跟骨外侧小切口螺钉内固定结合跟距反牵器外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04月~2016年2月55例62足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患者采用我科设计的跟骨外侧小切口入路复位后加横向螺钉固定,结合跟骨、距骨反向牵引复位器外固定治疗,术后采用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的足踝评分系统,分别从疼痛、功能、踝-后足排列方面对患者进行评分;记录切口愈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Bohler′s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的变化,并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根据AOFAS评分标准:本组55例62足都获得随访,其中优24足,良31足,可7足,优良率88.7%。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X线片显示术后跟骨Bohle r′s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较术前都有明显改善,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跟骨外侧小切口可很好的暴露跟骨外侧壁及后距下关节面,结合螺钉内固定及跟距反牵器外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软组织损伤小,骨折复位疗效确切,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跟骨关节面内骨折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PE)发病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集PE患者(PE组)及正常对照孕妇(NP组)的血清及胎盘组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胎盘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的表达水平.将妊娠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妊娠组(C组)、TNF-α组(B组)及TNF-α+阿司匹林组(A组)3组,于妊娠第14天,C组大鼠经颈静脉每天将50 mL生理盐水持续泵入,B组大鼠每天将TNF-α50 ng加入到生理盐水50 mL中持续泵入,A组大鼠每天将TNF-α50 ng加入到生理盐水50 mL中持续泵入,同时给予掺有阿司匹林的面团喂养,均连用5 d,采用Western-blot法和明胶酶谱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胎盘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水平及活性.结果 与NP组比较,PE组患者血清中TNF-α的水平和胎盘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5.81~7.18,P<0.05);且PE组患者血清中TNF-α的表达水平与胎盘组织中MMP-2、MMP-9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4、-0.61,P<0.05).3组妊娠大鼠胎盘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水平及活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4.05~126.50,P<0.05);其中B组大鼠均明显低于C组大鼠,而A组大鼠均明显高于B组大鼠(t=2.83~16.36,P<0.05).结论 TNF-α可能通过抑制胎盘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水平及活性参与子痫前期发病,阿司匹林可部分抑制TNF-α的抑制作用,此可能是其预防子痫前期发病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济南市远郊县农村中老年居民首诊意愿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居民有序就医、落实分级诊疗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远郊县农村中老年居民进行首诊意愿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远郊县农村中老年居民首诊意愿的因素.结果 远郊县农村中老年居民基层首诊意愿为85.27%;首诊意愿主要受教育程度、到基层医疗机构时间、家庭人均年收入、健康自评状况及是否患慢性疾病等因素影响.结论 远郊县农村中老年居民基层首诊意愿较高,应通过增加基层卫生服务可及性,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慢性疾病综合防治能力,使基层医疗机构成为远郊县农村中老年居民就医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低浓度吗啡对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HAPI,将稀释好的细胞混悬液接种于6孔板中,当细胞融合度约达70%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10-7 mol/L吗啡组(L组)和10-4 mol/L吗啡组(H组).C组细胞不做任何处理,L组和H组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7 mol/L和10-4 mol/L的吗啡溶液孵育24 h.采用Western Blotting、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胶质细胞M1型活化物标记物CD86、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M2型活化物标记物CD206、重组人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小胶质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的表达.结果 3组小胶质细胞中CD86、CD206、iNOS、Arg-1蛋白的表达量比较均有显著差异(F=30.660~85.968,P<0.05),其中L组与H组比较,上述蛋白的表达量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3.992~8.278,P<0.05).3组小胶质细胞中BDNF、IL-1βmRNA的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236.808、38.532,P<0.05),其中L组与H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1.843、3.901,P<0.05).结论 不同浓度吗啡诱导小胶质细胞不同极化状态,高浓度吗啡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为M1型,低浓度吗啡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为M2型,这可能是吗啡耐受和痛觉过敏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未处理的肝微粒体作为阴性对照组,CYP450酶各亚型的特异性抑制剂作为阳性对照组,通过EGCG或特异性抑制剂与探针底物共同孵育,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特异性底物的代谢产物,分析EGCG对CYP450酶各亚型活性的影响,并通过统计学分析拟合获得相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GCG显著抑制了CYP1A2酶和CYP3A4酶的活性,但抑制作用远小于阳性抑制剂的抑制作用.EGCG对CYP1A2酶和CYP3A4酶的抑制作用受EGCG浓度的影响,IC50值分别为8.69和14.07μmol/L.EGCG能够竞争性抑制CYP1A2酶的活性,而对CYP3A4酶为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此外,EGCG对CYP3A4酶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结论 EGCG可显著抑制CYP1A2酶及CYP3A4酶的活性.因此,在EGCG的应用中应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及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的间质性肺疾病,最终导致肺功能严重损害及患者死亡.抗纤维化药物已在全球范围内被批准用于IPF患者的治疗,标志着IPF药物治疗的重大进步.但IPF仍然无法治愈,患者总体预后很差,亟需探索新的更有效治疗方法.目前,IPF治疗的新靶点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对IPF治疗的演变以及新兴疗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均整器模式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FF-VMAT)和无均整器模式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FFF-VMAT)两种放疗方式在宫颈癌中的剂量分布,探讨有无均整器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青岛市中心医院2019年1—8月35例宫颈癌患者,每例患者分别设计FF-VMAT和FFF-VMAT两种放疗方式,均采用eclipse计划系统,在系统中除分别采用FF和FFF两种模式外,其他参数设置均相同.分别对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剂量进行评估和比较;将两种放疗方式分别在加速器上模拟运行比较运行效率.结果 FF-VMAT与FFF-VMAT两种放疗方式进行比较,靶区剂量评估中靶区2%体积对应的剂量(D2%)及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剂量梯度平均距离(GM)具有显著差异(t=3.43~5.46,P<0.05),D98%无显著差异(P>0.05),危及器官剂量评估中仅直肠Dmean和小肠Dmax比较具有显著差异(t=2.81、2.84,P<0.05),运行效率比较仅加速器跳数有显著差异(t=28.46,P<0.05).结论 FF-VMAT和FFF-VMAT两种放疗方式均能满足临床需求,但在剂量分布方面FF-VMAT较FFF-VMAT更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泛素水解酶22(USP-22)对舌鳞癌细胞侵袭与迁移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收集2014年2月—2019年7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舌鳞癌患者21例,术中收集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种组织中USP-22和细胞外信号调控蛋白激酶5(ERK5)蛋白的表达.构建USP-22基因siRNA沉默质粒,根据是否转染质粒,将细胞分为TCA8113细胞对照组(A组)、TCA8113细胞未转染组(B组)、TCA8113细胞转染组(C组)及Tb细胞对照组(D组)、Tb细胞未转染组(E组)、Tb细胞转染组(F组).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结果 高分化组和中低分化组舌鳞癌组织中USP-22蛋白和ERK5蛋白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377.72、211.29,q=22.72~34.13,P<0.05).A~C组、D~F组细胞迁移距离和侵袭能力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F=12.21~43.22,P<0.05),其中C组细胞迁移距离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A、B组(q=5.41~11.83,P<0.05),F组细胞迁移距离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D、E组(q=7.24~7.84,P<0.05).结论 USP-22对舌鳞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并验证基于CT影像组学的综合模型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109例于我院行NAC并具有MP病理分级结果的乳腺癌患者,根据CT检查时间分为训练集77例(检查时间:2017年1—9月)和验证集32例(检查时间:2017年10—12月).采用ITK-SNAP软件勾画肿瘤三维感兴趣区(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mRMR算法和LASSO回归进行最佳影像组学特征选择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每位患者的影像组学得分.再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构建临床特征模型与联合影像组学得分和临床特征的综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校正曲线评估模型的拟合度.通过ROC曲线评价各模型预测乳腺癌NAC疗效的效能,并通过Delong检验比较临床特征模型与综合模型预测效能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最后再通过决策曲线评价综合模型预测乳腺癌NAC疗效的净获益.结果 共提取1409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得到12个最佳的影像组学特征.影像组学特征对预测乳腺癌NAC疗效具有较好的效能,其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和0.76,联合临床特征和影像组学得分构建的综合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NAC疗效的AUC分别为0.88和0.78.Delong检验结果表明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临床特征模型与综合模型预测效能具有统计学差异(训练集Z=2.922,P<0.05;验证集Z=2.318,P<0.05).决策曲线表明基于CT影像组学的综合模型预测乳腺癌NAC疗效较临床模型具有较高的净获益.结论 基于CT影像组学的综合模型对乳腺癌NAC疗效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助于指导乳腺癌患者个体化诊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吲哚-3-甲醇(I3C)对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CCK8实验检测终浓度为0、50、100、150、200、300、500μmol/L的I3C对SH-SY5Y细胞活力的影响,并计算I3C对SH-SY5Y细胞的半数致死浓度(IC50值),作为后续实验中I3C浓度设定的参考值.以IC50值为依据,SH-SY5Y细胞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30、60、90μmol/L的I3C(分别为A、B、C、D组),通过划痕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及细胞中LSD1 mRNA及LSD1、H3K4me1、H3K4me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随着I3C浓度的递增,SH-SY5Y细胞活力明显下降(F=1823.19,P<0.05),计算得出I3C作用SH-SY5Y细胞48 h的IC50值为121.00μmol/L;划痕实验结果显示,A~D组SH-SY5Y细胞的迁移能力随着I3C浓度的增高而明显下降(F=388.47,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8.86~33.43,P<0.05);RT-qPCR技术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结果显示,SH-SY5Y细胞中LSD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随I3C浓度的增高而明显降低(F=27.67、522.41,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4.16~56.28,P<0.05),A~D组SH-SY5Y细胞中H3K4me1、H3K4me2蛋白相对表达量随着I3C浓度的增高逐渐升高(F=36.53、54.60,P<0.05).结论 I3C具有明显抑制SH-SY5Y细胞增殖与迁移的能力,其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LSD1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