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肉瘤、软骨肉瘤和骨纤维肉瘤等是骨科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统称为骨肉瘤,发展快、预后差,且多见于青少年,故更令人关注。既往对本病采用放疗、化疗或手术治疗方法,但存活率低。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乃是当前骨肿瘤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内分泌学的发展,尤其是下丘脑多肽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RH 或LHRH)及生长抑制素(Somatostatin,SS)的分离、鉴定和人工合成的成功,为使用LRH和/或SS 治疗骨肉瘤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本文作摘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内分泌调节与肿瘤的关系一直是肿瘤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以性激素与肿瘤的关系尤为密切,世界上首次使用化学药物治疗肿瘤乃始于用女性激素治疗前列腺癌。近年来,随着对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系激素分泌有调控作用的LRH 的分离、鉴定和人工合成成功,为性激素与肿瘤关系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  相似文献   

3.
助孕技术(ART) 生殖医学从事生殖及其障碍研究。当体内生殖发生障碍时,通过医生和生物学家们合作,成功地首创体外(试管内)受精过程。 近20年来,妇科仅少许几个领域如内分泌和生殖医学获得迅猛发展。除阐明下丘脑-垂体间调节规律外,产生抗雌激素,提取人垂体激素和尿促性腺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包括胃、肠、胰)所分泌的多肽(或单胺)激素的主要功能之一即调节消化道的分泌与运动功能。一些激素的过多可致急慢性腹泻,如胃泌素、胆囊收缩素(CCK)、胰泌素、肠血管活性肽(VIP)、胰多肽(PP)、生长抑素(SRIH)及血清素等。随着生化学及免疫化学的进展,已发现多种新的消化道多肽激素,应用放免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可精确诊断激素分泌性肿瘤,故近20年来胰岛内分泌肿瘤(PET)的发现显著增多,新的激素分泌性肿瘤综合征也渐被证实。已肯定的PET计有胰岛素瘤、胃泌素瘤、高血糖素瘤、VIP瘤、胰多肽瘤、SRIH瘤及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这些PET由于其内分泌细胞均属于体内APUD细胞系统故被统称之为APUD瘤(Apudoma)。PET直径常在1~3cm间,局部症状常  相似文献   

5.
激素与肿瘤     
激素概述内分泌胎或组织合成并分泌入血的化学信息物质作用于靶细胞引起有效的生理效应,这些化学物质称为激素。一、激素的分类 (1)按化学性质分为含氮激素(胺、肽、蛋白质)及类固醇激素。 (2)按产生的器官分为下丘脑(神经内分泌)激素、垂体激素、靶腺激素、胃肠道激  相似文献   

6.
生长抑素及其受体与肿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抑素是一种环状多肽 ,最初是由下丘脑中分离出来的 ,因能抑制垂体释放生长激素而得名 ,广泛分布于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 ,在胃肠道由D细胞产生和分泌。生长抑制有二种活性形式 ,即 14肽生长抑素 (SS -14 )和 2 8肽生长抑素 (SS-2 8) ,二种形式不仅结构相似 ,其生物学活性也相似 ,对胃肠道有甚为广谱的抑制作用 :抑制胃酸、胰腺外分泌 ,抑制多种胃肠胰腺激素如胰岛素、胰岛糖素、胃泌素等的释放 ,降低内脏和门脉血流等 ,所以有人称生长抑素是内分泌系统的总开关[1] 。生长抑素是通过生长抑素受体 (SSTR)发挥作用的 ,生长抑素受…  相似文献   

7.
生长抑素的生理学生长抑素是14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多肽,起初认为它是下丘脑中的一种生长激素(GH)释放抑制激素,现认为生长抑素广泛分布于各种细胞,且与GH分泌的调节无关。它在中枢神经系统、外分泌和内分泌胰腺以及胃肠道中的含量均很高。因其存在广泛,故认为它在多种分泌过程中起一种生理调节作用,它除了抑制GH释放外,还抑制胰腺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并抑制胰腺外分泌和胃液分泌。  相似文献   

8.
近来发现,有些下丘脑激素的类似物,可抑制内分泌依赖性肿瘤的生长,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作者综述了近来LH-RH 激动剂及拮抗剂类似物对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特别是对前列腺癌的治疗。前列腺癌一、LH-HR 激动剂对前列腺癌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D-色~6-LH-RH 是一超高活性(Superac-tive)长效的LH-RH 激动剂,活性较LH-RH高100倍,短期注射能增强并延长促黄体生成  相似文献   

9.
Leuprolide是一种合成的促性腺激素释放素类似物,长期使用可使血清垂体促性腺激素初期升高,继之下降.在动物模型中,这一作用已造成睾丸的重量和大小持续下降,并明显抑制循环睾酮.  相似文献   

10.
生长抑素及其受体与消化系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卓斌  刘为纹 《肿瘤》2000,20(6):450-452
生长抑素 ( SS)是一种环状的多肽类激素 ,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内分泌及外分泌系统中 ,在人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主要表现抑制作用 ,它对人体多种激素的分泌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 ,生长抑素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不仅能抑制内分泌肿瘤的增殖 ,对消化系实体性肿瘤亦存在抑制作用。本文就其在消化系肿瘤中作用及其机制 ,作一综述。一、生长抑素及其受体天然的生长抑素一般指生长抑素 1 4肽 ( SS- 1 4)和生长抑素 2 8肽 ( SS- 2 8) ,两者由一个前体蛋白 ( 92肽 )在不同分泌细胞中以不…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碧云  耿宝琴 《实用肿瘤杂志》2001,16(5):W001-W002,F003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已有百余年历史。 1 896年Beatson首先报道卵巢切除可使乳腺癌缩小。 2 0世纪 40年代 Higgins应用睾丸切除或雌激素治疗前列腺癌取得成功 ,为肿瘤的内分泌治疗奠定了基础。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受内分泌调控 ,目前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治疗 :抗雌激素、芳香酶抑制剂和垂体LHRH类似物。内分泌药物通过阻断雌激素的产生 (如芳香酶抑制剂 )或雌激素在细胞水平上的作用 (如抗雌激素药 )而发挥作用。内分泌药物的选择取决于绝经情况 ,绝经前妇女 ,卵巢产生高水平的雌激素 ,故需卵巢去势 ,这可通过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或促黄体激素…  相似文献   

12.
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是一种胃源性肽,也被称为饥饿素,可刺激垂体释放生长激素,是一种调节能量代谢的关键多肽,以酰基化生长激素释放肽与无活性的非酰基化生长激素释放肽两种形式存在。酰基化的生长激素释放肽与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结合,介导多种生理功能。除了刺激食欲增加食物摄入的作用外,生长激素释放肽还可以保护心脏功能,防止肌肉萎缩,增加骨密度,调节应激与焦虑,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生长激素释放肽及其受体成为多种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生长激素释放肽及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自噬等功能产生直接作用;也可通过调节炎症反应、雌激素产生和代谢的间接作用,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生长激素释放肽及其受体异常表达可作为多种肿瘤诊断、疗效预测和预后评估的标志物。靶向生长激素释放肽药物也逐渐被研发,并在抗肿瘤和肿瘤患者支持治疗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中显示了良好疗效。本文将讨论生长激素释放肽及受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为肿瘤标志物与治疗靶点的潜力,并对其相关药物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0引言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是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的十肽.近来研究发现人体的多种恶性肿瘤也能分泌GnRH 并有相应的受体存在,它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Fas/FasL是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及信号接收系统,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GnRHR)和Fas/FasL在胃癌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做了初步研究,为临床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即是重要的垂体激素,也是1个有着广泛生物学活性的胃肠激素。大量研究表明,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somatostatln analogue,SSA)具有抗肿瘤活性,可抑制内分泌肿瘤及许多实体肿瘤的增殖。因其生理功能是由细胞膜上的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所介导,所以近年来生长抑素受体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应用日益受到重视,现将SSTR与消化系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猪下丘脑不同剂量照射后神经内分泌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幼年猪下丘脑区接受不同剂量单次照射后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反应。方法 (1)20 只幼年雄性小型猪分为5 个组,每组4 只,以蝶鞍上1 cm 为靶点等中心、10 MV 的X 射线、=16 m m 限光筒平行对穿照射,靶区中心吸收剂量分别为5 ,10,15 ,20 Gy;(2) 猪血清睾丸酮测定:照射后每隔4 周采血1 次直至照射后36 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猪血清睾丸酮水平;(3)将观察期满40 周的动物处死,取下丘脑组织行电镜和光镜观察,睾丸组织行光镜观察。结果 (1)照射后20 周,15,20 Gy 组动物体重出现降低趋势。(2)5 Gy 组血清睾丸酮水平在照射后曾有一过性降低,于照射后28 周与对照组基本相似;10 Gy 组略低于对照组;15,20 Gy 组持续呈低水平。(3) 光镜观察见下丘脑组织基本正常;电镜观察见10,15 ,20 Gy 组神经细胞浆水肿,髓鞘肿胀、内膜向轴索内突出,血管内皮细胞和胶质细胞增生;光镜下见精原细胞和间质细胞数量减少,细胞体积明显缩小,以20 Gy 组为最明显。结论 幼年猪下丘脑区接受5 Gy 的单次剂量照射就可以发生促性腺激素释放素神经细胞分泌功能的抑制,认为幼年猪的下丘脑区属放射敏感组织;10 Gy 以上单次照射可以导致明显神经内分泌障碍  相似文献   

16.
在50年代中期,由于绒毛膜肿瘤对于化疗效果很好,引起了妇科肿瘤学家们的重视。近20年,多数病人除了手术以外,化疗也成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在这期间里,对于这种肿瘤已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不仅在病史特征而且也包括内分泌功能方面的资料。关于绒毛膜肿瘤产生激素的特性方面的知识已在增长,特别是对滋养叶细胞所产生的多种多肽物及类固醇物质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测定系统方面的发展。本文将复习绒毛膜肿瘤的内分泌功能,并说明这些试验在诊断、治疗及随访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经翼点入路鞍区肿瘤的手术并发症及相应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切除鞍区肿瘤常见并发症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鞍区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垂体瘤64例(62.5%),全切42例(65.6%),次全切22例(34.4%),视神经功能改善56例(87.5%),内分泌症状改善40例(62.5%),垂体柄保留62例(96.8%)。鞍上脑膜瘤48例,全切42例(87.5%),次全切除6例(12.5%),视神经功能改善40例(83.3%),内分泌症状改善38例(79.1%),垂体柄保留47例(97.9%)。颅咽管瘤28例,全切23例(83.3%),次全切除5例(16.7%),视神经功能改善20例(71.4%),内分泌症状改善21例(75%),垂体柄保留24例(85.7%);主要并发症包括视力恶化(8.4%),尿崩(17.2%),电解质紊乱(11.2%),偏瘫(2.5%)等。手术死亡3例(2.1%)。结论:术前详细检查明确肿瘤性质及周围组织关系,熟悉鞍区解剖及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术中须仔细分离肿瘤与正常组织,首先定位并辨认保护好视神经、垂体柄、颈内动脉、下丘脑的穿支供血动脉及外展神经。  相似文献   

18.
睾酮是一种重要的雄激素,主要来源于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在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维持生殖功能及第二性征,增强肌肉强度与质量,维持骨密度等。睾丸间质细胞生成睾酮主要受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的调节,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神经元受到来自神经系统单胺类递质等神经肽信号,经特定转录因子、辅酶因子等物质的刺激,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GnRH经门脉循环作用于垂体前叶,促进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的合成与分泌。其中LH作用于睾丸Leydig细胞,经过多种类固醇激素合成酶的作用,最终将游离的胆固醇转化为睾酮。本文对HPGA中主要调节因素特别是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垂体腺瘤诊断和治疗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垂体腺瘤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颅内肿瘤,既有肿瘤的性质,同时也有内分泌学特性。垂体腺瘤的危害主要有:垂体激素过量分泌,产生一系列代谢紊乱和脏器损害;肿瘤压迫使其它垂体激素低下,引起相应的靶腺功能低下:肿瘤压迫鞍区结构,导致相应功能严重障碍。其诊断和治疗也应从以上三方面考虑。核磁共振检查及内分泌激素测定是垂体腺瘤诊断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经蝶入路优于经颅入路。本文从垂体腺瘤诊断和治疗方面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予以概述:垂体腺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垂体腺瘤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疗效的评价,侵袭性垂体腺瘤以及垂体腺瘤放疗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不是正常产生激素的组织,合成以及分泌的激素称为异源激素。已知的异源激素是多肽激素及胺类。产生异源激素的细胞是恶性的或潜在的恶性肿瘤。一、异源激素诊断指标、特性和种类诊断异源激素的指标 (1)经过肿瘤的动静脉内激素含量有显著差别;(2)在体外培养,肿瘤细胞能产生激素;(3)肿瘤培养液中激素生物活性可用动物实验复制内分泌综合征模型;(4)与非肿瘤部位来的激素有定量和定性上的不同;(5)肿瘤中激素量大于邻近组织。(6)经过特异治疗后,血浆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