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用不脱钙骨切片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比较周期性口服、周期性腹腔注射和连续性口服羟乙膦酸钠(HEBP)对去势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剂量均为每日36mg/kg。周期为连续5日,停药25日后再重复循环,共90日。结果表明周期性口服HEBP的大鼠较单纯去势大鼠的骨转换率降低,胫骨骨小梁骨量显著增加,从而可减缓骨质疏松程度;连续性口服HEBP的大鼠虽然骨小梁骨量也显著增加,但骨转换率不仅较单纯去势大鼠,也较正常大鼠显著降低,骨小梁质量欠佳,骨重建受损;周期性腹腔注射HEBP的大鼠骺板显著增厚,骨小梁类骨质显著增加,软骨基质和骨矿化均受损。此为临床应用HEBP防治骨质疏松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镓盐对大鼠骨质疏松骨组织板层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脱钙骨切片观察光镜下骨形态;制作扫描电镜样本,在电镜下观察骨质疏松骨组织板层结构情况.[结果]扫描电镜显示对照组骨排列紧密,呈非常规则的板层状;骨质疏松组骨排列紊乱,结构松散,板层结构有破坏;硝酸镓治疗组骨结构比骨质疏松组规则,排列较整齐、密度较大.[结论]镓盐对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组织板层结构的损伤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肾细胞悬液改善维甲酸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静脉输注胎肾细胞悬液,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维甲酸所致骨质疏松大鼠血清雌二醇、降钙素、甲状旁腺素、骨钙素等钙调节激素含量,观察胎肾对上述指标和骨形态的影响.结果与维甲酸造模组比较,胎肾细胞悬液组大鼠血清雌二醇、降钙素、骨钙素水平升高,甲状旁腺素降低(P<0.05),胫骨骨重、灰重和骨基质均增加(P<0.01),胫骨骨长变化不大(P>0.05).骨病理形态计量中,胎肾细胞组大鼠骨小梁厚度、面积及密度均高于模型组,而骨小梁间隙明显缩小(P<0.05).结论胎肾细胞改善维甲酸所致大鼠骨质疏松机制与部分钙调节激素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谷康泰灵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动物长干骨中多肽类的物质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质变化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代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3只)和骨质疏松模型组(31只)。以维甲酸80mg.kg^-1.d^-1灌胃15d,诱导骨质疏松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各组处死5只,下组(8只)继续观察,骨质疏松模型组又随机分为无措施对照组(8只)、动物长干骨中多肽类物质治疗组(10只,0.08mg.kg^-1.d^-1谷康泰灵腹腔注射)和雌二醇治疗组(8只,0.05mg.只^-1,2次.W^-1苯甲酸雌二醇腹腔注射)。所有大鼠给予常规饲料蒸馏水,治疗期30d。观察造模期和治疗后大鼠股骨形态学变化。结果:维甲酸诱导15d后,大鼠股骨松质骨和皮质骨骨量减少,呈现骨质疏松变化。谷康泰灵和雌激素治疗30d后,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平均骨小梁数、平均骨小梁宽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皮质骨面积百分比等显著增加,与正常组大鼠骨质无差异。结论:动物长干骨中多肽类物质谷康泰灵对骨质疏松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和雌激素比,无副作用,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鹿茸生长素对维甲酸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疗效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量组、密钙息组及鹿茸生长素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用维甲酸诱导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为对象,测24 h尿中总尿钙、磷、肌酐和羟脯氨酸和血浆中磷、碱性磷酸酶.并测定股骨的骨密度、骨重、骨长、骨直径、抗弯强度和骨钙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鹿茸生长素治疗后,维甲酸所致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骨重、骨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抗弯强度和骨钙含量也明显升高,与密钙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P<0.01),有一定量效关系,但对骨直径影响不明显.高剂量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均能明显提高维甲酸所致骨质疏松大鼠组织的相对骨体积和平均骨小梁宽度,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鹿茸生长素对维甲酸所致大鼠骨质疏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磺酸钠对维甲酸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方法以70mg/kg维甲酸诱导大鼠形成骨质疏松模型。自实验开始当天下午各组大鼠依次经口给予以下药物:阴性对照组(Control)、病理模型组(Model)0.5%CMC.Na溶液5ml/kg;骨疏康组(Gsk)4g/kg;大豆苷元磺酸钠高、中、低剂量组(H.SDS300mg/kg;M-SDS150mg/kg;L-SDS75mg/kg)。连续给药5周。结果大豆苷元磺酸钠连续给药5周后,高、中剂量组骨钙素(s-BGP)均与对照组水平相当,并且可明显增加股骨骨密度;高剂量组灰重系数和骨钙含量均较模型组显著增加。高、中、低3个剂量组骨小梁形态结构趋于完整,骨髓腔呈圆形或卵圆形且腔隙较小;骨小梁面积(TS%)和平均骨小梁宽度(MTT)明显增加;骨表面平整光滑。结论大豆苷元磺酸钠对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小梁具有保护作用,能防治维甲酸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肾细胞悬液对维甲酸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为防治骨质疏松症寻找理想的药物。方法:通过静脉输液胎肾细胞悬液,观察胎肾对维甲酸所致骨质疏松大鼠血钙,磷,尿钙,磷,尿羟脯氨酸等生化指标和骨形态结构的影响。并与防治骨质疏松药物尼尔雌醇及生理盐水进行对照,观察其对上述生化指标及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质的改善。结果:与尼尔雌醇组及生理盐水组相比,胎肾组大鼠血钙明显升高,尿羟脯氨酸水平降低(P<0.05),而尿钙、尿磷无显性差异(P>0.05)。在骨显微结构的病理变化中,胎肾组大鼠的骨小梁厚度,面积及密度均高于尼尔雌醇组及生理盐水组,而骨小梁间隙和骨髓腔明显缩小(P<0.05),结论:胎肾细胞移植能有效治疗维甲酸所致大鼠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8.
天灸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旨在探讨天灸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所致的骨质疏松大鼠为模型,通过对大鼠骨密度及血清E2,骨钙素(BGP),Ca,P碱性磷酸酶(AKP)等指标检测,结果:天灸外治可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形成,同时通过对体内激素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吸收,从而有效地防止骨量丢失,增强骨骼抵抗外力的能力,结论:天灸与钙的联合应用并正确掌握治疗时机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 Gbe)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血清骨碱性磷酸酶、骨密度、胫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经过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后,将大鼠分为五组:骨质疏松组、Gbe-1组、Gbe-2组、阿仑膦酸钠组和对照组。经过4周和8周的治疗,将对照组与骨质疏松组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骨密度、胫骨生物力学改变进行比较(Student’s t检验),而骨质疏松组和其他治疗组通过ANOVA检验然后行Tukey/Dunnett’ T3(P0.05)进行分析。结果在骨质疏松组中,骨碱性磷酸酶、骨密度、骨刚度、最大负荷和弹性降低(P0.05)。Gbe-1和Gbe-2组骨碱性磷酸酶值增加。此外,Gbe-1,Gbe-2和阿仑膦酸钠组,骨密度增加(P0.05);与骨质疏松组相比,Gbe-1,Gbe-2和阿仑膦酸钠组显示出骨硬度、最大负荷和弹性值显著增加(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显著提高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的骨碱性磷酸酶、骨刚度、最大负荷和弹性及骨密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补骨脂盐炙前后对去卵巢(OVX)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炮制机理。方法 制备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分别用补骨脂生、盐品灌胃,给药12周后称重,取子宫,测血清中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以及雌二醇(E2)含量,测骨生物力学强度和骨密度(BMD),观察骨小梁微结构。制备补骨脂生、盐品含药血清,检测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检测补骨脂生、盐品水煎液和含药血清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结果 补骨脂生、盐品均能有效抑制去卵巢所致的大鼠体重增加和子宫萎缩,升高血清Ca、P含量,降低ALP、OC和E2含量,显著提高BMD、骨生物力学强度,改善骨小梁结构的完整性。补骨脂生、盐品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盐品效果优于生品。此外,补骨脂盐炙后有效成分的煎出和入血成分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补骨脂生、盐品对OVX所致的大鼠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补骨脂盐品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更强,这与补骨脂盐炙促进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等有效成分煎出和盐炙后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等入血有效成分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药物谷康泰灵对骨质疏松 (OP)模型大鼠骨形成和骨吸收功能的影响 ,为其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SD大鼠 4 4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 (13只 )和骨质疏松模型组 (31只 )。以维甲酸 80mg·kg- 1 ·d- 1 灌胃 15d,诱导OP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 ,各组处死 5只 ,正常组 (8只 )继续观察 ,模型组又随机分为无措施对照组 (8只 )、谷康泰灵治疗组 (10只 ,0 0 8mg·kg- 1 ·d- 1 谷康泰灵腹腔注射 )和雌二醇治疗组 (8只 ,每只 0 0 5mg,每周 3次苯甲酸雌二醇腹腔注射 )。治疗期 30d。观察股骨松质骨区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数量和血清中AKP、TRAP活性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维甲酸诱导的OP模型大鼠股骨松质骨区成骨细胞功能活跃 ,数量变化不大 ;破骨细胞数量、活跃程度显著增加 ;血清中AKP和TRAP明显增高。谷康泰灵治疗后 ,OP大鼠活跃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 ,血清AKP活性明显增高 ,TRAP活性下降。结论 谷康泰灵对OP大鼠骨形成和骨吸收功能有显著影响 ,可刺激成骨细胞的产生增加成骨细胞的活性 ,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藤黄健骨胶囊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去卵巢法制备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灌胃藤黄健骨胶囊干预,灌胃1个月后取材。称重法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BG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含量;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测量获得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AG-IX生物力学万能实验机检测最大载荷和断裂载荷;HE染色法观察股骨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升高,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明显升高(P0.05);而模型组大鼠血清骨钙素明显降低,骨密度明显减少,最大载荷和断裂载荷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骨小梁结构不完整、丢失、断裂严重。与模型组相比,藤黄健骨胶囊组大鼠血清骨钙素的含量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得到纠正(P0.05),股骨的骨微观参数骨密度均得到了良好地修复,骨生物力学参数中最大载荷、断裂载荷得到了明显修复(P0.05),骨小梁排列规则,数目增多、增宽。结论藤黄健骨胶囊能够修复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股骨微观结构破坏和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下降,提示藤黄健骨胶囊具有良好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动物骨及血清柠檬酸的变化,为研究柠檬酸对骨结构/功能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构建激素缺失/药物诱导或年龄增长相关的大小鼠骨质疏松模型,收集骨组织,micro CT测量骨密度。对骨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TRAP染色、HE染色等,确定模型构建是否成功。并对骨质疏松动物的骨组织及血浆柠檬酸进行检测。结果去卵巢三个月后,小鼠子宫萎缩、体重增加、骨密度降低,发生明显骨质疏松。与对照组相比,其每克骨组织中柠檬酸水平显著降低。维甲酸诱导14 d后,大鼠骨密度明显下降,发生骨量丢失,其每克骨组织中柠檬酸含量相比对照组显著减少。20月龄自然衰老组小鼠骨密度显著降低,每克老年鼠骨组织中柠檬酸水平明显低于年轻小鼠。发生骨质疏松的大/小鼠,其血浆中柠檬酸水平显著低于各自对照组。结论通过构建不同的骨质疏松模型首次阐明了骨组织与血清柠檬酸水平与骨量丢失相关疾病骨质疏松的关系,血清柠檬酸水平可能是预测骨量丢失相关疾病如增龄性或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一个标志分子,为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骨中柠檬酸代谢的阐明为骨代谢提供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利用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对利维爱、降钙素、苯丙酸诺龙之间不同组合方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进行研究。经3个月治疗后,各治疗组的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本实验结果表明:利维爱和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相似,而两者之间有正协同效应。在利维爱、降钙素的基础上加用苯丙酸诺龙之后疗效明显改善。各治疗组中以三种药物联合使用组疗效最佳,其骨代谢已基本恢复正常。全身骨密度及腰椎2~4骨密度已分别恢复至正常对照组的94.2%和93.6%。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去势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配成对照组、模型组、雌激素组和雌激素+三苯氧胺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法制备骨质疏松症模型。雌激素组给予尼尔雌醇(1 mg/kg)灌胃,1次/周;雌激素+三苯氧胺组给予尼尔雌醇(1 mg/kg)和三苯氧胺(3 mg/kg)灌胃,1次/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使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持续3个月。3个月后取材,检测大鼠左侧股骨BMD和股骨骨矿物盐含量、血清钙含量以及胫骨中骨骼钙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s,ALP)、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P-5b)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胫骨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血清钙含量和血清TRAP-5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骨钙含量、BMD和骨矿物盐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ALP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雌激素组血清钙含量、血清TRAP-5b含量以及胫骨组织RANKL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骨钙含量、血清ALP含量、BMD、骨矿物盐含量以及胫骨组织OPG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雌激素+三苯氧胺组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通过显著性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骼钙、ALP、股骨骨密度、骨矿物盐以及OPG的含量,抑制骨钙流失、TRAP-5b及RANKL蛋白表达,达到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影响,比较并探讨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佳乐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共同药组、滋阴药组、补阳药组,每组 10只。通过去卵巢制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经12周药物治疗,取大鼠3、4、5节腰椎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称取大鼠子宫湿重,计算子宫指数;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骨钙蛋白(Osteocalcin. OC)、 I型前胶原羟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I carboxy-terminal propeplide,PICP)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子宫指数、骨密度均有下降,ALP、OC、PICP水平显著升高(P <0. 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子宫指数、骨密度有所提高,ALP、BGP、PICP 水平有不同程度降低(P <0.05),其中左归丸效果较好。结论 中医补肾方药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具有防治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起到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其中以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的代表方剂左归丸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维甲酸诱导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的效果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维甲酸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效果,并分析其机理.方法SD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维甲酸组,后者连续维甲酸80mg@kg-1.d-1灌胃15d,诱导骨质疏松.实验时间75d,分别于停药后0、30和60d处死大鼠,观察血清AKP、TRAP含量及股骨松质骨、皮质骨形态计量学变化.结果维甲酸诱导15d后,大鼠股骨松质骨和皮质骨骨量减少,松质骨破骨细胞数明显增多,功能活跃,血清AKP、TRAP显著增高;停药后30d维甲酸组松质骨和皮质骨仍表现骨量减少,松质骨破骨细胞数和血清AKP虽较前降低仍显著高于正常组;停药后60d维甲酸组股骨松质骨骨量依然显著减少,但皮质骨骨量、松质骨破骨细胞数和血清中AKP、TRAP无明显差异,松质骨成骨细胞数明显增多.结论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近期效果好,远期效果较差;模型大鼠骨量丢失松质骨比皮质骨明显而持久;停药后随时间的延长,大鼠疏松的骨质有通过自身修复的作用.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的机理主要是破骨细胞数量及活性增加,骨吸收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药左归丸、右归丸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神经肽的影响,阐明补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神经调节机制。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分别采用ELISA、免疫组化以及PCR观察补肾药干预后骨组织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神经肽CGRP、SP、VIP、NPY的变化。结果切除卵巢后大鼠骨组织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神经肽CGRP、SP、VIP、NPY的水平明显下降,补肾药干预后CGRP、SP、VIP、NPY的水平明显上升,但仍低于假手术组。结论补肾药可以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神经肽CGRP、SP、VIP、NPY,这可能是补肾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之一,无论是 1 型还是 2 型糖尿病患者,其发生骨质疏松症和糖尿病性骨折的风险均显著升高。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指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尤其是骨形成动力不足。目前针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尚无明确的指南。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尤其是抗骨吸收药物,可进一步降低骨转换,同时,其可能影响骨钙素(osteocalcin,OC)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对糖代谢产生不利影响。而目前许多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常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用于糖尿病患者不仅有抗骨质疏松作用,甚至可能对糖代谢产生积极影响。本文通过综述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骨代谢的影响,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及避免糖尿病性骨折的发生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