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摘要:文章选用细胞毒性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溶血实验、热源实验、皮内刺激实验、遗传毒性实验和皮下植入实验等7个生物相容性实验对生物可降解支架材料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体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体及其浸提液与小鼠成骨细胞共培养时,细胞生长形态均良好,数量逐渐增加,无细胞毒性;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体浸提液无急性毒性反应;其溶血率为1.67%,符合ISO规定的溶血率<5%的标准;将其注入家兔耳缘静脉后未引起发热反应;注入家兔皮内未引起皮肤刺激反应;注入小鼠尾静脉未引起遗传毒性反应;将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体膜植入皮下12周,尚未发现明显的炎症反应。提示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新型伤口敷料聚乙烯醇明胶酯化水凝胶(polyvinyl alcohol–gelatin esterified hydrogel,PGE) 进行生物组织相容性评价。方法:按照国家标准 GB/ T16886的评价要求,对聚乙烯醇明胶酯化水凝胶材料进行细胞毒性试验、溶血试验、致敏试验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等毒理学测试。结果:聚乙烯醇明胶酯化水凝胶伤口敷料材料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反应为 0~1 级 ,注射聚乙烯醇明胶酯化水凝胶浸提液豚鼠各观察时点均未见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等皮肤刺激反应,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表明聚乙烯醇明胶酯化水凝胶材料浸提液对皮肤无致敏性。观察 7 2h实验组及阴性对照组动物无死亡、 惊厥、 瘫痪、呼吸抑制、 腹泻和体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结论:聚乙烯醇明胶酯化水凝胶伤口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可利用临床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3.
背景:由于骨缺损和骨质疏松等治疗需要大量的骨修复材料。但常用的骨修复材料之——磷酸钙骨水泥存在脆性大等缺陷,所以临床工作者一直期盼研制一种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更好的骨科修复材料。 目的:观察以纳米碳管处理的磷酸钙骨水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体外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10993系列,对新型骨水泥材料进行体外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皮肤过敏性试验;取6具老年尸体胸腰段脊柱标本(T12~L4) 进行体外生物力学性能测试,建立压缩性骨折模型后采用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恢复高度,分别注射填充纳米碳管处理的磷酸钙骨水泥和普通磷酸钙骨水泥,再进行前屈压缩,测量极限载荷、抗压强度、刚度。 结果与结论:①新型材料浸提原液对健康人血红细胞溶血率为1.81%,无溶血现象。材料浸提液对L929细胞毒性分级为0级,无细胞毒性。材料浸提原液未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小鼠遗传毒性及豚鼠过敏反应。②填充纳米碳管处理的磷酸钙骨水泥组成形后的极限载荷、抗压强度、刚度均高于普通磷酸钙骨水泥组(P < 0.05)。结果表明以纳米碳管处理的磷酸钙骨水泥材料生物相容性符合国际规定的体内植入物的生物学评价标准,其强度和韧性较普通骨水泥有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纳米碳管;磷酸钙骨水泥;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骨科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9.011  相似文献   

4.
背景:课题组在前期实验中已经证实了载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骨水泥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注射性能和体外可降解性能,但其生物相容性如何还不清楚。 目的:选择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微核试验等检测载微球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首先合成柱状骨水泥和包裹微球骨水泥,取1 g材料加入到100 mL的磷酸缓冲液中无菌条件下浸泡3 d后提取的上清液即为骨水泥浸提液和微球骨水泥浸提液。以急性毒性实验、溶血试验、微核试验和热原试验来考察材料的体内毒性。 结果与结论: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骨水泥浸提液组和微球骨水泥浸提液组(除高浓度微球骨水泥组外)与阴性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说明该材料浸提液没有对小鼠产生明显的毒性反应。溶血实验显示,各组材料对健康人血的溶血率均未超过5%。微核实验结果显示除0.4 mL骨水泥组和0.4 mL微球骨水泥组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余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该微球骨水泥的浸提液无明显细胞遗传毒性作用,但是高浓度和高剂量组的微球骨水泥仍有较低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溶血率和微核率的提高,因此在应用时要适当控制微球骨水泥的剂量和浓度。热原试验显示,注射后家兔平均体温升高为0.06 ℃,小于1.4 ℃,说明材料无致热作用。 关键词: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骨水泥;微球;体内生物相容性;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12.007  相似文献   

5.
背景:可加工的长石瓷材料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加工技术,促进了牙科快速修复技术的进步。修复用全瓷材料不仅应具有合适的机械性能,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目的:通过急性溶血实验、体外细胞毒实验初步评价牙科全瓷修复用长石瓷的生物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开发性实验,于2004-08/2006-03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学院动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长石瓷材料为自制;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只;小鼠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为ISO推荐。 方法:①急性溶血实验:以长石瓷材料浸提液为实验组、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蒸馏水为阳性对照组3组,分别测定吸光度值,计算被测材料的溶血程度。②体外细胞毒实验:设立100%和50%长石瓷材料浸提液两个浓度的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划区分组,每组样本5孔。测定各孔光吸收值,计算细胞增殖率和细胞毒性级。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材料的溶血程度及细胞毒性分级。 结果:①长石瓷材料的溶血程度值为1.5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可认为长石瓷无溶血现象,初步检验合格。②100%和50%长石瓷材料浸提液组A值均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细胞毒性级别均为1级,,满足生物安全要求。 结论:自制长石瓷材料的急性溶血实验、体外细胞毒实验结果均满足临床要求,反映其生物相容性初筛实验合格。  相似文献   

6.
背景:自主设计的可降解镁锌合金既保持了镁合金与人骨接近的密度和弹性模量,又排除了商业镁合金中铝和稀土元素的毒性。 目的:评价自制可降解Mg-6wt%Zn合金的细胞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11/2008-03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可降解Mg-6wt%Zn合金由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制,密度1.82 g/cm3,弹性模量44 GPa。细胞毒性实验所用L-929细胞由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细胞库提供。溶血实验所用血取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 方法:将Mg-Zn合金浸提液稀释成100%,50%,10%,加入96孔板里培养L-929细胞,并设单纯的DMEM培养液为阴性对照组,加入0.64%苯酚的DMEM培养液为阳性对照组。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在第2,4,7天用MTT比色法定量测试材料对L-929细胞相对增殖率的影响, 并根据ISO 10993-5:1999标准评估细胞毒性。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培养2,4,7 d 后形态和生长状况。按照ISO 10993-4:2002标准,通过对材料与兔血红细胞在体外接触过程中,所致红细胞溶解和血红蛋白游离程度的测定,评价材料的体外溶血性。 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细胞形态保持正常,数量明显增多,不同浓度镁锌浸提液中细胞生长形态与阴性对照并无明显差异。可降解镁锌合金对L-929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毒性评价为0~1级。可降解镁锌合金对血液的溶血率为3.4%,小于标准规定的5%,属于无溶血反应。 结论:可降解镁锌合金无明显细胞毒性,细胞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背景:聚醚酮类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在玻璃化转变温度后其模量、力学强度下降严重,不能为骨骼生长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目的:评价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作为全髋假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以MTT法、溶血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热原试验评价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浸提液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将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接骨板植入兔体内,观察骨板周围包膜形成情况和一般组织情况;对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试件行应力测试。 结果与结论: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材料的细胞相对存活率大于75%,溶血率小于5%,说明其血液相容性较好;植入兔肌肉内未引起明显炎症反应,早期有少量淋巴细胞聚集,植入体为纤维组织包裹,随着时间的延长,淋巴细胞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纤维包膜逐渐稳定,周围肌肉组织始终保持正常结构,表明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材料无任何毒性,组织相容性好。应力测试显示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材料符合人体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强度需要。  相似文献   

8.
背景:作者所查目前尚未见应用灌注法制备大鼠全肾脱细胞基质的相关报道,制备的脱细胞基质是否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尚不确切。 目的:应用灌注法制备大鼠全肾脏脱细胞基质支架,检测鼠肾脱细胞基质与L929细胞的细胞相容性,探讨灌注法制备的肾脱细胞基质作为细胞支架构建泌尿系实质性组织工程器官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水平观察实验,于2009-02/05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取12周龄Wistar大鼠的肾脏,保留输尿管、肾静脉及肾动脉,沿肾动脉插入留置针建立灌注通道。灌注压强为9.81 kPa,依次灌注肝素化PBS溶液,1%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去离子水,1% TritonX-100溶液以及含青链霉素的PBS溶液,制备全肾脱细胞基质支架。 方法:①设立空白组(无细胞)、阴性对照组(培养基)和实验组(鼠肾脱细胞基质浸提液)及阳性对照组(含0.64%苯酚溶液的培养基)。取对数生长期的L929细胞,4×103/孔接种于96孔板中,每组各5孔,于接种24,72,120 h,通过MTT法显色,于酶标仪490 nm波长下检测吸光度值,计算相对增殖率。②设立对照组(培养基)、实验组(鼠肾脱细胞基质浸提液)及阳性对照组(含0.64%苯酚溶液的培养基),培养48 h后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①支架微观结构。②细胞毒性。③细胞凋亡率。 结果:脱细胞基质支架扫描电镜观察仅见基膜及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形成网状结构而无细胞残留,24,72,120 h实验组吸光度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脱细胞基质细胞毒性为0级和1级。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细胞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大鼠全肾脏脱细胞基质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关键词:肾脏;脱细胞基质;细胞毒性;凋亡;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摘要 背景:与壳聚糖相比,羧甲基壳聚糖的水溶性提高,且安全、无毒、无害,具有成膜性、保湿性、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是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 目的:自制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了解其对小鼠肺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作用。 方法:利用羧甲基壳聚糖与甘油磷酸盐互配,制备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 50,10,2,0.4,0.08倍的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浸提液对体外培养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并设定阳性与阴性对照组。测定加样后24,48,72,96 h的A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评定细胞毒性等级。 结果与结论:各组细胞不同时间点相对增殖率均在103%~228%之间,各浓度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材料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均为0级。提示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对L929细胞无毒性作用,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牙周病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动物体内实验的方法评价新型修复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的复合材料PVA/n-HA+PA66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 实验于2006-09/2007-03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制备PVA/n-HA+PA66浸提液,进行以下实验:①急性全身毒性实验:取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腹腔注射20%浸提液和生理盐水1 mL,观察动物行为学及体质量变化。②溶血实验:取抗凝兔血加入复合材料粉末后测溶血率。③皮内刺激实验:在新西兰大白兔背部皮内注射浸提液,观察注射浸提液后注射部位的红斑和水肿状况。④皮下植入实验及慢性毒性实验:在SD大鼠背部皮下植入材料,术后2,4,8周取材,观察材料植入皮下后与周围组织的反应情况。术后12周抽血行肝肾功能检测,评价材料对动物有无长期毒性。 结果:①急性全身毒性实验小鼠活动正常,大鼠体质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两组体质量增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3 种浓度梯度的复合材料,溶血率均未超过5%,达到标准要求。③皮内刺激实验:实验侧及阴性对照侧各注射点均未见明显皮肤刺激症状。 ④长期毒性实验:术后12周小鼠肝肾功能与正常对照组及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组织学切片显示血管和纤维组织进入复合材料网孔中,与复合材料连为一体,未产生排斥反应。 结论: 双相生物复合材料PVA/n-HA+PA66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对天然材料纤维素进行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改性后的材料既保留了纤维素固有的优良特性,又有了新的性能。 目的:根据细胞相容性评价的试验方法,对自制的一种改性纤维素医用材料进行细胞相容性评价,保证其作为生物材料使用的安全性。 设计:观察对比实验。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系。 材料:该实验于2003-03/2004-06在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改性纤维素材料由北京理工大学采用化学方法制备,该材料呈白色颗粒状,无味,无挥发性,密度约1.2 g/cm3,pH 6~7。细胞毒性实验所用L-929细胞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培养。溶血实验所用血取自购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房的1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 方法:按照GB/ T16175- 1996 标准,采用细胞生长抑制法(MTT比色法)测定改性纤维素材料对L-929小鼠细胞的细胞毒性。按照GB/T14233.2-1993标准,通过对材料与血红细胞在体外接触过程中,所致红细胞溶解和血红蛋白游离程度的测定,评价材料的体外溶血性。 主要观察指标:细胞毒性试验和体外溶血试验结果。 结果:细胞毒性试验:改性纤维素材料对L-929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毒性评价为0级或1级。体外溶血试验结果:改性纤维素材料对血液的溶血率为1.5%,小于国家规定的5%,属于无溶血反应。 结论:改性的纤维素材料无明显细胞毒性,且细胞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In a previous study, we used natural butterfly wings as a cell growth matrix for tissue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found that the surface of different butterfly wings had different ultramicrostructures, which can affect the qualitative growth of cells and regulate cell growth, metabolism, and gene expression. However, the biocompatibility and biosafety of butterfly wings must be studied.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Sprague-Dawley rat 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 could grow along the structural stripes of butterfly wings, and Schwann cells could normally attach to and proliferate on different species of butterfly wings. The biocompatibility and biosafety of butterfly wings were further examined through subcutaneous implantation in Sprague-Dawley rats,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in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mice, intradermal injection in rabbits, and external application to guinea pig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butterfly wings did not induce toxicity, and all examined animals exhibited normal behaviors and no symptoms, such as erythema or edema.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butterfly wings possess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and biosafety and can be used as a type of tissue engineering material. This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Experimental Animal Ethics Committee of Jiangsu Province of China(approval No. 20190303-18) on March 3, 2019.  相似文献   

13.
背景:自体组织修复鼓膜穿孔存在增加手术创伤、取材有限等缺点,构建组织工程鼓膜是鼓膜穿孔治疗的发展方向。 目的:构建3种不同材料的组织工程鼓膜支架材料,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细胞学体内观察,于2004-08/2005-0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中心完成。 材料:将健康小猪的硬脑膜、真皮及人羊膜进行脱细胞处理。 方法:将预先培养的豚鼠鼓膜成纤维细胞种植于3种材料表面,观察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状态;18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于右侧背皮下分别埋植制备的脱细胞硬脑膜、真皮及人羊膜。 主要观察指标:3种脱细胞生物支架材料的显微结构及组织相容性。 结果:3种脱细胞材料均为网状结构,无任何细胞及细胞残核存在;豚鼠鼓膜成纤维细胞能够很好地贴附于3种脱细胞材料生长,无细胞毒性;将3种组织材料分别埋植于豚鼠皮下后,无埋植材料排出现象,1周时植入材料周围有较明显炎症反应,其中以脱细胞真皮周围组织反应较轻,4周时炎症反应消失。 结论:通过脱细胞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组织工程鼓膜支架材料;3种材料中以脱细胞猪真皮的生物相容性最佳。  相似文献   

14.
背景:理想的修复材料是既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又具有成骨能力。任何一种生物材料必须具备使用安全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是生物材料获准临床使用的前提。 目的:探讨载银二氧化钛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TiO2-Ag-nHA/PA66)骨修复材料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重复测量设计,于2008-07/2009-07在重庆医科大学完成。 材料:清洁级3周龄昆明小鼠40只,同窝同系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2只,均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粉末状TiO2-Ag-nHA/PA66复合材料10 g,直径5 mm×长度25 mm和直径3 mm×长度5 mm的TiO2-Ag-nHA/PA66复合材料各32根,由四川大学纳米生物材料研究中心提供。 方法:①急性全身毒性试验:4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选择粉末状复合材料制备材料浸提液,将浸提液注入实验组小鼠腹腔内,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②肌内埋植实验:16只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只兔左、右竖脊肌各植入2根直径5 mm×长度25 mm复合材料,对照组行相同的手术操作但不植入任何材料。③骨内埋植试验:取剩余16只兔,每只兔左、右外上髁各植入1根直径3 mm×长度5 mm柱状复合材料。④溶血试验:取抗凝兔血8 mL,分别加入复合材料粉末0.1,0.15,0.2 g。 主要观察指标:TiO2-Ag-nHA/PA66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结果: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组小鼠活动及进食良好,呼吸正常,无瘫痪、惊厥及死亡发生,小鼠体质量稳定。肌内埋植试验和骨内埋植试验结果显示,植入前及植入后4 d,1周,2周,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水平及白细胞数量均无明显差异(P > 0.05),且实验组内各时相点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 > 0.05)。肌内埋植中,实验组的组织切片示材料周围的包裹组织,材料周围炎性演变转归与对照组基本相似;骨内埋植中,实验组的组织切片示围绕材料出现新骨。溶血试验结果显示,3种浓度梯度的TiO2-Ag-nHA/PA66复合材料其溶血率均未超过5%,达到标准要求。 结论:TiO2-Ag-nHA/PA66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安全性。 关键词:载银二氧化钛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骨材料;生物相容性;安全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09.47.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颅脑CT和床旁超声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监测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行去骨板减压术治疗的14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颅脑CT和床旁超声检查。结果 床旁超声脑挫裂伤、脑梗死、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的检出率与颅脑CT监测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总检出率明显低于颅脑CT检查(P<0.05),诊断阳性率为88.06%。床旁超声在诊断出血量、中线位移动距离、脑室宽度绝对值、血肿大小等与颅脑CT监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超声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颅脑CT检查,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Galantamine, a drug used to treat Alzheimer's disease, protects guinea pigs against the acute toxicity and lethality of organophosphorus (OP) compounds, including soman. Here,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a single exposure of guinea pigs to 1xLD50 soman triggers cognitive impairments that can be counteracted by galantamine. Thus, animals were injected intramuscularly with saline (0.5 ml/kg) or galantamine (8 mg/kg) and 30 min later injected subcutaneously with soman (26.3 μg/kg) or saline. Cognitive performance was analyzed in the Morris water maze (MWM) four days or three months after the soman challenge. Fifty percent of the saline-injected animals that were challenged with soman survived with mild-to-moderate signs of acute toxicity that subsided within a few hours. These animals showed no learning impairment and no memory retention deficit, when training in the MWM started four days post-soman challenge. In contrast, animals presented significant learning impairment when testing started three months post-challenge. Though the magnitude of the impairment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the acute toxicity, animals that presented no or only mild signs of toxicity were also learning impaired. All guinea pigs that were treated with galantamine survived the soman challenge with no signs of acute toxicity and learned the MWM task as control animals, regardless of when testing began. Galantamine also prevented memory extinction in both saline- and soman-challenged animals. In conclusion, learning impairment develops months after a single exposure to 1xLD50 soman, and galantamine prevents both the acute toxicity and the delayed cognitive deficits triggered by this OP poison.  相似文献   

17.
柯萨奇病毒B1接种豚鼠建立多发性肌炎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1(CVB1)感染与多发性肌炎(PM)发病的关系,利用CVB1接种豚鼠建立PM模型。方法分别用0.1ml(A组)和0.3ml(B组)毒力(TCID50,即50%细胞感染剂量)为10-5的CVB1分别一次性接种24只和36只豚鼠,并用3mg(阈下剂量)兔肌匀浆加完全弗氏佐剂每周免疫1次;另有10只豚鼠,仅用3mg兔肌匀浆加完全弗氏佐剂每周免疫1次为对照组(C组),共5周。结果A、B组3周后均有豚鼠出现四肢肌无力等症状,肌酶谱明显升高,豚鼠股肌病理呈局灶性炎性改变,C组无异常。A、B组5周后的肌酶谱升高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A组为11.8%,B组为38.2%)。结论CVB1感染是PM发病诱因之一,其毒力及接种量与PM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8.
There have been continued efforts to develop effective antidotal therapies against poisoning with organophosphorus (OP) compounds, including nerve agents and pesticides. We reported recently that galantamine, a drug used to treat Alzheimer’s disease, administered before (up to 3 h) or soon after (up to 5 min) an exposure of guinea pigs to 1.5–2?×?LD50 soman or sarin effectively counteracted the acute toxicity and lethality of the nerve agents provided that the animals were also post-treated with atropine.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administered to guinea pigs at 30 min before or up to 15 min after an acute challenge with 1?×?LD50 soman, galantamine (8 mg/kg, intramuscular) alone is sufficient to counteract the lethality and acute toxicity of the nerve agent. Evidence is also provided that 100% survival can be attained when the association of appropriate doses of galantamine and atropine is administered 30–45 min after the challenge of the guinea pigs with 1?×?LD50 soman. Galantamine counteracts the neurodegeneration and the changes in the nicotinic cholinergic system that result from an acute exposure of guinea pigs to 1?×?LD50 soman.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in corroborate that galantamine is an effective antidote against OP poiso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