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谢桂荣  王李胜  夏丹 《全科护理》2021,19(9):1156-1162
目的:调查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应用中的研究现状,明确其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为动静脉内瘘科研工作提供思路以及辅助临床血液透析安全有效地进行.方法:本研究纳入2000年—2019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检索到的有关动静脉内瘘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Ⅴ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知识主体、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2000年1月1日—2019年5月9日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相关研究文献发文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发文量排名较前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发文量排名较前的研究机构有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阿拉巴马大学系统、多伦多大学等;发文量排名较前的期刊有Seminars in Dialysis、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等.通过关键词词频分析得出相关热点为"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及处理""动静脉内瘘病人相关的心理体验".得出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研究领域的前沿在早期动静脉内瘘失功、超声技术在动静脉内瘘病人中的应用、人造血管、介入治疗等方面.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明确了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为动静脉内瘘科研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血液净化室160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净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实施前后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维护知识的知晓率及健康行为执行率.结果 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实验组在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维护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科学的健康教育,可减少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长期维持血液透折的患者需有很好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穿刺是血液净化疗法中最基本的操作技术。掌握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是血液透析护理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可以减少患者穿刺时的疼痛。从而得以保证患者透析时充足的血流量达到理想的透析,是保证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顺利进行透析时必备重要条件。在近20年血液净化治疗中,对动静脉穿刺及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有计划地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对血液净化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自我维护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应用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净化患者,按患者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维护的认知和配合程度分为:主动配合组31例,被动配合组21例和不配合组8例.比较3组患者中人工血管使用寿命的长短,通过分阶段有计划地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分析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自我维护知识掌握程度和患者遵医行为的改变.结果 主动配合组患者的血管使用时间显著长于其他2组.3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内瘘自我维护知识掌握和遵医行为均有提高,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科学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居家的遵医行为,减少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延长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相似文献   

5.
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有体外血液净化疗法的先决条件是建立可靠的血液通路:暂时性血液通路或永久性血液通路———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出血量少,流量大,易穿刺,可以长期应用等优点而成为永久性血管通路[1]。但静脉内瘘也有并发症,正确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内瘘的并发症,对维持内瘘的正常功能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格林模式指导下的健康宣教在糖尿病肾病血液净化患者动静脉内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连云港市中医院血液净化室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 每组35例, 对照组行常规健康宣教, 研究组行格林模式指导下健康宣教,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次日、干预1月时自我管理能力、主动配合监测动静脉内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0例患者, 对照组有1例患者因问卷填写有误剔除, 研究组有1例患者因失访剔除, 最终68例患者完成研究。术后次日, 两组患者中文版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行为量表(ASBHD-AVF)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1月时, 两组患者ASBHD-AVF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有提升(P<0.05), 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格林模式指导下健康宣教可有效提升糖尿病肾病血液净化动静脉内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提升主动配合监测动静脉内瘘维护管理, 降低动静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根因分析法优化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1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血液透析患者为干预组采用根因分析法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通过优化管理措施、设计动静脉内瘘警示环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进行管理。结果 干预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根因分析法制订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了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并发症,提高了患者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周怡文 《当代护士》2022,(3):142-145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维护表在首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2月本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100例首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自行设计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维...  相似文献   

9.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1]。90%的中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2]。因此,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是每个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必须掌握的护理技能之一[3]。为减少动静脉内瘘血管并发症、延长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近年来护理同仁对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院血液净化中心从1991年8月至2003年6月,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182例,使用最长时间已有11年以上.现将其原因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侧与非动静脉内瘘侧上肢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差异。方法 抽取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血液净化中心曾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患者65例,同时监测其动静脉内瘘侧与非动静脉内瘘侧上肢血氧饱和度。结果 动静脉内瘘侧与非动静脉内瘘侧上肢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静脉内瘘侧上肢的SpO2值高于非动静脉内瘘侧上肢的SpO2值,因此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在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在术侧上肢监测,以保证所测数据准确,能够正确反映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情况,从而为观察病情变化提供可靠依据,以免延误对病情的观察。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人工动静脉内瘘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慢性肾功能不全晚期透析的病人,常以人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净化的手段,因此,维持良好的动静脉内瘘通道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我院自1997年8月~2001年9月行人工动静脉造瘘术的70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临床方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授权管理对血液净化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维护的影响。方法:将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分为5个管理小组,分别为科研组、动静脉内瘘组、护理文件组、消毒隔离组、技术操作组,对其适当授权,以动静脉内瘘组为例,选择在本科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动静脉内瘘各150例,比较授权管理前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及自身护理能力。结果:实行授权后HD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內瘘自我护理能力、内瘘知识知晓、治疗依从性高于授权前(P0.05)。结论:适度的授权管理能激发护理人员的潜力,提高HD患者內瘘自我护理能力,延长自体动静脉內瘘的使用寿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血液透析病人的相关资料,按不同护理模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病人实施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对照组病人实施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内瘘相关知识知晓率、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动脉瘤发生率、内瘘阻塞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86.7%,内瘘穿刺成功率99.5%,动脉瘤发生率10.0%,内瘘阻塞率3.3%;对照组病人或家属内瘘相关知识知晓率40.0%,内瘘穿刺成功率88.6%,动脉瘤发生率50.3%,内瘘阻塞率2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实施责任包干制的整体护理模式能提高病人内瘘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护士对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使用时间,对动静脉内瘘的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国死亡教育研究趋势,以便为该领域研究者及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10年—2020年国内死亡教育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1033篇,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载文量最多,有143篇研究获得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发文量最多,江苏省是发文量最多的省市,作者文献合作度为2.53,合著率为61.57%.结论:我国死亡教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也较为重视,但需加强科研的质量和深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穿刺图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9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规律性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绳梯穿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管穿刺图引导穿刺。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及动静脉内瘘穿刺应激状态下的焦虑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例数及动静脉内瘘穿刺应激状态下的焦虑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穿刺图可有效提高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降低假性动脉瘤及内瘘狭窄等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及焦虑情绪,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李佳欣  姚婷  廖谦  周维  余雨枫 《全科护理》2023,(28):3895-3900
目的:了解国内外智谋领域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为我国智谋领域研究提供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智谋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1月6日,采用CiteSpace软件对获取的发文量、作者、机构、国家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237篇文献,CNKI数据库94篇文献。国内外该领域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国外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凯斯西储大学,国内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南华大学护理学院。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智谋理论、影响因素、护理干预、智谋训练等。结论:对智谋的探索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且呈上升趋势。智谋是健康的重要预测因子,有待进一步研究,为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血液净化》2004,3(12):645-645
为了满足广大医护人员的要求,感谢广大血液净化工作者的厚爱,中国血液净化编辑部制作了VCD光盘,A盘:《血液净化相关外科技术》,内容包括股静脉置管术、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急诊腹透管置人术、维持性腹透管置人术、动静脉内瘘成形术,B盘:《血液灌流、人工血管内瘘成形术》,内容包括人工血管内瘘成形术及血液灌流技术,价格120元/盘(含邮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4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总例数及并发症情况,于2018年7月~8月匹配患者进行品管圈活动干预,成立“内瘘”圈,比较干预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实施前后圈能力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前动静脉内瘘穿刺总例数为262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8%(94/262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动静脉内瘘穿刺230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8%(25/2305),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圈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制定标准化作业,规范老年患者动静脉内瘘管理,可有效保证透析质量,提高护士内瘘穿刺水平及工作积极性,提升圈成员的整体素养。  相似文献   

20.
血液净化中心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动静脉内瘘的质量管理,而血液透析反复使用的动静脉内瘘(注:以下简称内瘘)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薄弱环节[1]。护士通过对内瘘穿刺质量的控制,可以不断提高穿刺技术,从而保证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