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凝血与纤溶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在途径在凝血过程中起启动作用,生成的少量凝血酶活化因子Ⅴ、Ⅷ和Ⅺ,维持了凝血过程。内在途径和外在途径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是新发现的血浆抗纤溶物质,通过因子Ⅺ依赖性的凝血酶途径被激活。抗TAFI抗体和TAFI抑制剂在体外与动物实验有促纤溶效果,将会成为溶栓治疗的一个新的有效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2.
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ed fibrinolysis inhibitor,ATFI)作为新的凝血与纤溶调控因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病过程中TAFI、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变化,以评价TAFI变化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VWF,t—PA及PAI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Ⅰ、Ⅱ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30例老年正常对照者,测定其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WF)含量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活化。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VWF含量及PAI活性明显高于老年正常对照组(P<0.001),而t-PA活性明显低于老年对照组(P<0.001)。结论 提示Ⅰ、Ⅱ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和纤溶活性下降,有血栓形成倾向。  相似文献   

4.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浆TFPI和uPA及PAI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是体内一种生理性抗凝抑制物 ,它对以组织因子 (TF)为始动的凝血途径发挥反馈性抑制作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 ,参予机体的纤溶过程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对这一过程起调节作用。为探讨恶性血液病凝血和纤溶异常的机制 ,我们测定了 2 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液中TFPI和uPA及PAI水平 ,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观察组 2 0例 (A1组 ) ,男、女各 10例 ,年龄 14~ 78岁 ,平均 42 .7岁。按FPA标准确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10例 ,急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CI)并发下脚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血液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指标的变化,指导临床采用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应用ACL Putum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了50例CI并发LDVT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GMP-140、凝血酶原片断1+2(F1+2)含量、总蛋白S(Protein S,PS)含量、抗凝血酶(AT)、蛋白C(PC)、纤溶酶原(Pig)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性脑华中并发LDVT患者的vWF、GMP-140、F1+2含量及PAI—1活性明显升高,而总PS含量、AT、PC、Pig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0.001)。结论血液的高凝状态是缺血性脑卒中并发LDVT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应对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倾向的脑卒中病人的血液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进行动态检测,并给予必要的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等预防性措施,以防止L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玉足海参糖胺聚糖抗血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玉足海参糖胺聚糖(GAG)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GAG与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共孵育24h;GAG(10mg/L)或肝素(10U/mL)分别与EA.hy926细胞孵育不同时间,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游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抗原含量和活性水平;定量测定EA.hy926细胞内TFPI mRNA水平;观察细胞内、细胞表面TFPI荧光强度的变化。采用凝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氯化钙建立正常人混合血浆的体外凝块溶解实验,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GAG和(或)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特异的抑制剂羧基肽酶抑制物(CPI),观察凝块的凝固和溶解时间,以及TAFI相关的凝块溶解延滞(TRR)时间。结果GAG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内皮细胞TFPI的合成、表达和分泌。低浓度GAG(0.1mg/L和0.5mg/L)延长了血凝块的溶解时间,而较高浓度的GAG(5mg/L和10mg/L)能够缩短血凝块的溶解时间。GAG以浓度依赖的方式缩短TRR。结论GAG促进血管内皮细胞TFPI的合成、表达和分泌,可以抑制TAFI功能,促进血栓的溶解。  相似文献   

7.
侯文广  刘克强 《临床荟萃》2006,21(19):1429-1431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又称血浆羧基肽酶B、R、U,属于羧基肽酶家族,是近年来发现的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蛋白酶原,生理情况下,经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复合物(thrombin-thrombomodulin compound,T-TM)激活,转变为活化的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activated thrombin-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a)下调纤溶活性,防止血栓过早被纤溶酶溶解,从而使血栓更加稳固。  相似文献   

8.
用底物显色法测定了29例隐匿性冠心病病人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活性水平,结果发现隐匿性冠心病病人的t-PA,PAI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明显性(P〉0.05),提示血液中t-PA,PAI的活性异常仅是冠心病病人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心肌梗死患者及正常人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水平,并通过其相关性分析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纤溶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2-12/2003-10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5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87例为对照组。应用比色法测定两组受试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同时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 结果:心肌梗死组93例、对照组87例进入结果分析。①心肌梗死组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60&;#177;0.97),(2.84&;#177;0.82)μkat/L;(0.85&;#177;0.19),(0.66&;#177;0.20)AU/mL。P均〈0.01]。②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7108,0.7829,P均〈0.01)。 结论:①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活性的增高与心肌梗死明显相关。②肾素-血管紧张素与纤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可能通过影响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活性而参与对纤溶平衡的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纤溶、内皮系统功能状态的改变。[方法]采用SYSMEX CA-7000血液凝固仪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PAI-1)、D-二聚体(D-dimer)、yon Willebrand因子(vwF)。[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纤溶系统功能下降和血管内皮损伤的程度,Ⅲ级组〉Ⅰ/级组〉Ⅰ级组,但各组部分指标水平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尚存在其它机制对纤溶、内皮系统产生影响。根据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纤溶系统功能下降和血管内皮损伤的程度,很高危组〉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且各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纤溶、内皮系统功能状态严重受损,并且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而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患者检测纤溶系统及血小板参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血小板参数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及其参数、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测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患者中血小板、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血小板容积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脑梗死患者中有显著性改变,提示脑梗死患者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减低的现象,凝血系统活性改变在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凝血与纤溶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在途径在凝血过程中起启动作用,生成的少量凝血酶活化因子Ⅴ、Ⅷ和Ⅺ,维持了凝血过程。内在途径和外在途径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是新发现的血浆抗纤溶物质,通过因子Ⅺ依赖性的凝血酶途径被激活。抗TAFI抗体和TAFI抑制剂在体外与动物实验有促纤溶效果,将会成为溶栓治疗的一个新的有效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TFPI和uPA等指标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特异性受体(u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TFPI,uPA和uPAR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PAI采用发色底物法对44例恶性实体瘤(A1组)和30例急性白血病(AL,A2组)进行检测,结果:A1组较正常对照组(B组)TFPI,uPA,uPAR升高;A2组较B组TFPI,uPAR升高,PAI降低;合并感染组TFPI升高,出血组PAI降低,转移或复发组TFPI,uPA,uPAR和PAI均升高,1周内死亡组TFPI降低,uPA和PAR升高,结论:恶性体瘤和急性白血病存在不尽相同的抗凝,纤溶激活状态,其指标对病情和预后判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 H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及纤溶系统的变化,探讨血液透析对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尿毒症患者50例,分别测定透析前后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水平,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透析前 M HD组患者血浆D-D、FDP水平及t-PA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AI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透析后MHD患者血浆D-D、FDP水平及t-PA活性较透析前明显增高,PAI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 HD患者本身存在着纤溶系统的紊乱,而血液透析过程使得这种紊乱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activatablefibrinolysisinhibitor,TAFI)是近年来发现的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蛋白酶原,经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复合物激活后,具有抑制纤溶系统活性的作用。本文就TAFI的基因及其蛋白质、TAFI抑制纤溶活性的机制以及凝血因子XI、V和活化的蛋白C对TAFI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刘春  吴凤起 《现代康复》2001,5(8):94-95
目的 研究同等条件下,不同强度的运动对血浆血栓形成因子的影响。方法 36例健康男青年随机分成4组,分别参加强度不同的运动训练。结果 (1)训练后,运动训练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大,小强度组较中等强度级升高更明显;(2)中小强度运动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笥明显升高,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活性却明显降低,而大强度组织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没有改变,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却明显增高。结论 提示中,小强度有氧运动在增强纤溶迁性,降低血凝,减少血栓形成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activatablefibrinolysisinhibitor,TAFI)是近年来发现的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蛋白酶原,经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复合物激活后,具有抑制纤溶系统活性的作用,本文就TAFI的基因及其蛋白质,TAFI抑制纤溶活性的机制以及凝血因子XI,V和活化的蛋白C对TAFI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2DM)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2DM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和常规+替米沙坦(80mg,qd)治疗组(n=30),另选择20名年龄匹配的健康查体者为对照。治疗4周后测定血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DM合并高血压患者纤溶功能显著低下,虽t-PA活性无显著改变,但PAI-1活性增加了约70%(P〈0.01)。常规治疗组t-PA及PAI-1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替米沙坦治疗使PAI-1活性显著下降约60%(P〈0.01),t-PA活性无显著变化。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纤溶功能低下,替米沙坦可显著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提高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将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3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2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的水平,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也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抗凝作用减弱,血小板黏附与聚集,纤溶活性下降,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养阴方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养阴方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抗凝和纤溶等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养阴方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抗凝、 纤溶及肮自由基损伤的作用,并与丹参作比较。结果:养阴方具有显著增高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提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活性,抑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活性;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的作用。养阴方抗凝、纤溶及抗自由基损伤作用显著优于丹参。结论:养阴生津方药 抗栓溶栓的作用机制与活血化瘀类药不完全相同,其主要是通过细胞抗氧化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来保护细胞免受损伤;通过调节抗凝、纤溶作用达到化瘀功效。养阴生津药治疗血瘀证主要是通过增不行血、濡润脉道、消散瘀凝、滋养脏腑以调节血行等多种作用机制达到消除瘀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