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松  陈春  叶作明  卢正波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675-1675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原因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通过对28例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患者进行重新手术内固定植骨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6例患者经加压钢板或带锁髓内针重新作内固定,均临床愈合.2例Ⅱ期内固定愈合.结论:选择生物力学内固定加自体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可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郭宏斌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510-511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原因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3例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患者进行重新手术内固定加植骨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1例患者经加压钢板或带锁髓内针重新作内固定,均临床愈合,2例Ⅱ期内固定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加压钢板或带锁髓内针重新作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效果良好,可避免应力遮挡,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容易出现内固定失效的原因。方法 45例内固定失效的病例分别采用取出内固定并使用外固定架+植骨手术或采用石膏、夹板外固定等方法治疗。结果 45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效患者经再固定后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1.5个月,所有患者均有改善。结论股骨干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需根据其临床分型来选择不同的手术内固定方法,积极预防与治疗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指导患者的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4.
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干骨折是常见骨折之一,手术内固定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各种内固定物均有不理想之处[1]。目前常用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我院自1996年3月-2001年4月临床应用带锁髓内钉及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123例,对其进行疗效对比,便于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同润  睢更义  张会增  王辉 《河北医药》2014,(19):2978-2979
股骨干骨折临床常见,随着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内固定治疗已经成为股骨干骨折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1],通过恢复股骨干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机制,实现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果[2]。但是临床仍存在骨折愈合问题,给患者带来痛苦。本研究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患者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报道再次手术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交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4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新鲜股骨干骨折患者共177例,随机分为2组,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116例患者为治疗组,应用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6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8~18个月,对照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长于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优于动力加压接骨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股骨干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2名股骨干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其临床特点,并总结其诊断要点。结果本组12例患者有4例患者发生于中1/3,其骨折类型均为基底型;有4例合并膝关节损伤股骨颈骨折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而耽误了诊断时间。本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方法,有8例,另外4例由于身体原因采取保守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所有患者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无复发现象以及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发生,仅2例为畸形愈合。结论目前对于股骨干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的患者要实施常规的x线检查,必要的时候应进行动态检查,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是一种常用的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2年间47例应用加压钢板固定的股骨干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切开复位和加压钢板内固定,仍是目前治疗股骨干骨折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结论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好加压钢板手术及术后的康复指导工作,降低术后并发症,为患者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和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C-DCP)治疗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的方法的疗效,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 年-2010 年治疗的105 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病例,其中男60 例,女45 例,年龄23~51 岁,均为股骨干骨折.原固定方法:钢板45 例,梅花针37 例,外固定架23 例.造成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内固定不牢固62 例,负重过早致内固定弯曲或折断23 例,手术操作不当20 例.再手术固定方法: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A组)65 例,LC-DCP治疗(B组)40 例.术后均采取积极主、被动关节功能康复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35 个月.A组和B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平均愈合时间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93%)明显高于B组(85%).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具有固定牢靠、破坏血运小、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长型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至2012年9月对2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加长型PFNA治疗,手术均在骨科下肢牵引床上进行。在C形臂x射线机辅助下,骨折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切开复位加长型PFNA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9~18个月.所有患者x射线片检查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10个月。2l例患者中优13例(61.9%),良8例(38.1%),优良率为100.0%。结论加长型PFNA治疗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防旋转,内固定牢靠,是一种治疗股骨转子问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髓内钉固定在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至2008年9月应用髓内钉治疗43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和19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列表比较。结果髓内钉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钢板内固定组。结论髓内钉固定是治疗股骨干骨折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手术更易达到微创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成年人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采用回归线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成年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交锁髓内钉固定组50例和钢板内固定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等。结果与钢板内固定组相比,交锁髓内钉固定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少、平均住院天数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锁髓内钉固定组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钢板内固定组(86%),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成年人股骨干骨折相比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干骨折是四肢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对于股骨干骨折的治疗,临床上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钢板固定及带锁髓内钉固定。近年来,由于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因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和部分负重等优点,在骨科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被认为是治疗股骨干骨折最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股骨干骨折对患者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均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及时完成骨折复位。股骨干骨折致伤原因大多为暴力损伤,若对此类型骨折患者采取外固定治疗,则会出现解剖复位不理想,甚至可引起骨折端血运不良,而不利于预后改善。内固定治疗被认为是治疗股骨干骨折比较理想的术式。其中传统髓内钉内固定术是目前临床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内固定术,虽可获得一定疗效,但同时存在术中失血多、远端螺钉固定不牢等问题~([1])。磁力导航髓内钉内固定术具有精确定位、术中失血少、内固定稳定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患者及家属青睐~([2])。本研究目的是分析磁力导航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5.
赵卫民 《河北医药》2010,32(9):1083-1084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患者15例,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住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动力髋内固定10例,股近端自锁钢板固定5例;股骨干骨折均采用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5年,平均3.5年。全部患者均获骨性愈合,疗效满意。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使用动力髋或自锁钢板和记忆合全环抱器同时进行内固定,方法简单,固定牢靠,患肢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该方法是治疗单侧肢体多处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的闭合复位顺行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估并了解股骨干骨折的愈合情况、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和再次手术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5min~2h,平均手术时间为(95±21)min;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2个月,优良率为87.5%;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为(8.1±2.1)个月。结论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损伤小、失血少、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股骨干骨折治疗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闭合复位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5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给予患者闭合复位,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干预,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85.3±7.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1.2±8.3)ml。其中有13例患者随访6-24个月。患者未出现螺旋刀片切割退出,髋内翻畸形和下肢短缩症状等并发症。本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6.67%。结论:给予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闭合复位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手术具有显著优势,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升髋关节功能评分,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股骨干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手术内固定是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骨折不愈合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我们对2004—2007年我院治疗的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大限度地减少骨折不愈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股骨干是人体最粗、承受能力最大的长骨。股骨干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由于股骨的解剖及生物学特点,遭受强大暴力才可发生骨折,同时也使骨折后的愈合与重塑时间延长。一般予以牵引和手术治疗,但牵引时间长,并发症多。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内固定器械的改进,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人们对骨折治疗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此方法可使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与此同时,对患者的术前机体能力的提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院骨伤科实施了一套护理措施,效果很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2~ 10年,50例股骨干骨折术后17 ~33周愈合;2例19个月仍未愈合,再行内固定植骨后6个月愈合.50例股骨颈骨折术后13~ 30周愈合;2例1年未愈合则行全髋关节置换.结论:治疗方案应根据股骨干骨折部位与股骨颈骨折位移程度判断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