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艳茹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168-168
目的:探讨手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2010年11月进行腹部手术后出现的8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结果:患者入院时均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经过治疗与护理7~10d疼痛、肿胀减轻或消退,临床生命体征及各项检查指标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经过治疗均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肺、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虽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对患者采取及时有的预防护理措施,下肢静脉血栓是可以预防及治愈。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手术、分娩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是因静脉内的血液发生不正常的凝结,使患肢出现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严重者并发肺栓塞,危及生命.我科自2002年9月-2003年6月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5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预防性护理方案对老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该科室收治的96例老年骨折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护理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16.7%,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2.1%,观察组患者的腓肠肌疼痛、下肢皮温升高、下肢肿胀、浅表静脉怒张等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与对照组相比略低,经χ2检验,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3,P=0.035)。结论将预防性护理方案应用于老年骨折患者中,可有效预防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预防腓肠肌疼痛、下肢皮温升高、下肢肿胀、浅表静脉怒张等症状的出现,临床影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同流障碍,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DVT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并发症,如未得到及时诊治,甚至会形成肺栓塞导致病人死亡.现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出现的7例神经外科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文海兰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0):143-144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病人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10例有肺拴塞高危因素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病人股动脉置管溶栓的方法.结果:7例患肢血液回流均显著改善,疼痛及下肢肿胀消失或明显减轻,3例下肢肿胀消失.但活动后患肢仍有肿胀、沉重感.结论:采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病人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及溶栓的护理,可有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中尤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约占深静脉血栓的90%以上,而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达20%以上。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轻者可导致下肢血栓形成后遗症,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肺栓塞(PE)。我科2006年8月。2009年8月共行432例颅脑手术,其中6例手术后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为1.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妇科大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将该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妇科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预见性护理)。评判标准:FIB、D-Dimer指标;下肢肿胀、疼痛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肢周围静脉血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指标;下肢肿胀、疼痛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妇科大手术后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指下肢静脉特别是腓肠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致血液运行障碍,从而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998—2004年在本院行剖宫产的产妇术后共有12例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笔者分析了其发病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1年11月我科收治的5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加强术前评估,术后观察,康复指导,尽早采取各种护理方法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6例中5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经过治疗,患者的患肢疼痛减轻,下肢肿胀消退,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该次研究对象选自该院2017年1—6月心脑血管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静脉血流速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护理方法所产生的护理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经过康复护理的研究组在住院时间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指标比较中具有较好的优势(P0.05)。研究组经过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下肢的肿胀、疼痛以及静脉血栓等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肿胀率10%低于参照组患者肿胀率40%,研究组患者疼痛率6%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率36%,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低于参照组患者发生率24%。结论康复护理的开展对偏瘫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住院时间的减少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都是康复护理取得的效果,降低下肢发生静脉血栓、红肿等发生率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极为重要,康护护理对于预防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引起静脉血栓栓塞(vein thromboembolism,VTE)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急性病(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外科大手术特别是矫形手术、远端肢体和骨盆骨折[1]),和慢性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静脉血栓形成和恶性肿瘤)而使肢体固定或使身体活动量减少.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VTE发病率较高,但常因非特异性临床表现误诊误治,或因预防手段不到位而增加发病率和病死率[2].以往对手术后的VTE并发症患者的研究较多,而对于非手术住院老年人发生该病的研究资料比较少见.发病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病,一旦发生,给临床康复、护理造成很大影响,使许多病人出现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疼痛、肿胀、感觉异常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我科自2009年11 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一直采用加强肢体功能训练和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治疗仪预防治疗,选取危险分层中的高危和极高危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展开观察研究.探讨物理方法对该病预防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运用肢体功能锻炼和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的治疗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从非药物预防途径寻求有效合理的预防措施,从而能够切实起到预防DVT和PE的发生.实践效果良好.现就肢体训练方法和循环驱动治疗仪使用过程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五行音乐操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患者按住院先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治疗一组和治疗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妇科术后常规护理,治疗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做下肢运动操,治疗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做五行音乐操。观察三组患者术后10天内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下肢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结果治疗二组有效率和下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一组(P0.05)。其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下肢疼痛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一组;结论五行音乐操可以显著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发生(P0.05),对防治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郭燕  邱红海  王玲丽 《光明中医》2012,27(11):2318-2319
目的了解中医护理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采用中药泡脚及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双下肢按摩结合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患肢肿胀、肤色、肤温、疼痛等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中医护理能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是周围血管科的常见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多由于外伤、感染和分娩后长期卧床而引起,患者患肢出现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严重者并发肺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2003年6月-2006年6月我科收治LDVT患者65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压力袜预防ICU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ICU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由护理人员间隔2 h翻身,间隔4 h对下肢按摩1次,观察组则采用压力袜进行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痛疼、肿胀、舒适度等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痛疼、肿胀低于对照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给予压力袜预防护理,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护理质量,压力袜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长期卧床、手术(骨科、妇科)、肿瘤、妊娠、股静脉穿刺、输液等多种诱因引起单侧或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一侧或双侧下肢急性或亚急性肿胀疼痛,急性期易并发肺栓塞。目前许多患者,急性期虽经溶栓、抗凝,置放下腔静脉滤器治疗,仍遗留下肢静脉功能障碍,长期出现单或双侧下肢水肿,影响正常生活。我们于2002年以来应用自制制剂通脉散胶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68例,收到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肖长英 《环球中医药》2013,(Z1):127-127
目的观察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5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10天后经过积极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及时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防止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泵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为神经外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提供支持。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160例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行神经外科术后早期采取间歇充气加压泵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在行神经外科术后采取术后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从而分析间歇充气加压泵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3.75%,对照组患者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3.75%,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6,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术后早期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泵,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下肢肿胀,缓解下肢疼痛,起到预防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胃肠道肿瘤手术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按照抛币法将两组患者分别纳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围术期,予以对照组优质护理,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为重点,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下肢肿胀情况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下肢水肿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均更低;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开展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保障康复效率,让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  相似文献   

20.
肖长英 《环球中医药》2013,(Z1):130-130
目的观察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5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6例为对照组,2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10天后经过积极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及时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防止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