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癜风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87例白癜风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9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ATG、ATPO、游离T3、游离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按年龄、性别分层进行比较。结果 白癜风组的血清ATG和ATPO阳性率以及TSH平均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且ATG和ATPO阳性者均为寻常型白癜风。白癜风组11 ~ 20岁和21 ~ 40岁年龄段ATG和ATPO阳性率显著高于同年龄段的正常人对照组,且白癜风组女性ATG和ATPO阳性率均为34.1%,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女性(8.5%和10.6%),χ2值分别为8.90和7.29,P值 < 0.01和0.05;在白癜风患者中,11 ~ 20岁年龄段ATG和ATPO阳性率最高,达53.3%,其次为21 ~ 40岁年龄段,为34.5%;20例ATG和ATPO阳性的白癜风患者中,14例(70%)随后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显著高于ATG和ATPO阳性的正常人对照组发病率(16.7%),χ2 = 5.4,P < 0.05。结论 ATG和ATPO出现在青少年女性寻常型白癜风患者中,并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SLE患者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检测了26例SLE患者自身甲状腺抗体(TGab,TPOab)和甲状腺功能(T3、T4、FT3、FT4和TSH)。21名健康体检者和20例普通皮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将SLE患者甲状腺功能与免疫球蛋白、C3、抗核抗体(ANA)、dsDNA和血沉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甲状腺增大患者行甲状腺穿刺病理检查。结果:SLE组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均增高,T3、FT3和FT4水平均较两对照组降低,TSH和T4变化不明显。SLE组甲状腺抗体、甲状腺功能与dsDNA、ANA、血沉、免疫球蛋白和C3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方法:检测2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自身甲状腺抗体(IGab,PTOab)和甲状腺功能(T3、T4、FT3、FT4和TSH)。21例健康体检者和20例普通皮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将(SLE)患者甲状腺功能与免疫球蛋白、补体C3、抗核抗体、DsDNA-Ab和血沉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甲状腺增大患者做甲状腺病理检查。结果:SLE组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增高,TGab变化不显著,SLE组T3、FT3和FT4水平均较两对照组降低,TSH和T4变化不明显。SLE多数患者甲状腺大小和质地均正常。SLE组甲状腺抗体、甲状腺功能和DsDNA-Ab、ANA、ESR、IgG、IgA、IgM和补体C3水平无相关性。结论:SLE患者活动期存在甲状腺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功能异常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及生物效应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的全身性代谢综合征.据报道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妊娠相关甲状腺功能异常可造成多种不良妊娠结局,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对患者和子代有长远影响.故对妊娠相关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异质性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产生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可引起全身器官及系统损害,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为肾衰竭、狼疮脑病和严重感染。伴发甲状腺疾病虽然不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其发病率越来越高,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有助于加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特征的认识,提高患者预后。该文就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甲状腺疾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的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38例白癜风患者和35名正常人群的甲状腺功能(包括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比较白癜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间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同时比较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白癜风患者与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的白癜风患者间AITD患病率。结果白癜风患者T3和T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白癜风患者FT3和FT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白癜风患者血清TS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白癜风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增高趋势(P<0.05)。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白癜风患者AITD患病率(41.18%)与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的白癜风患者(9.52%)间比较明显增高(P<0.05)。结论白癜风的发病与甲状腺功能的改变和自身免疫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早已注意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异常变化,并试图阐明SLE与甲状腺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较少。我们对30例无甲状腺疾病史及临床上无甲状腺疾病表现的女性SLE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进行了测定,现报告如下。研究对象及方法1.研究对象 病例组:随机选择确诊的女性SLE患者30例(符合1982年ARA修订标准),年龄16~40岁,为初发病例,平均年龄为31.1岁。对照组:随机选择同地区无亲缘关系的健康女性20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4.5岁。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均于上午9~10h采血,分离血清后,置-20℃以下保存。两组近期内…  相似文献   

8.
女性黄褐斑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褐斑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一般多认为可能与内分泌失调、紫外线照射、遗传、药物与化妆品、氧自由基、微生物的影响、情绪以及与其他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患有黄褐斑的妇女,其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比同年龄组健康妇女高4  相似文献   

9.
白癜风与甲状腺功能亢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告了白癜风兼有甲亢23例。发现该组病例均为寻常型白癜风、无节段型,以女性为主伴有显著内分泌紊乱现象,有明显遗传背景,甲亢多先发。以突眼性甲状腺肿为主。提示白癜风与甲亢伴发可能属于免疫源性的。  相似文献   

10.
慢性荨麻疹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及功能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慢性荨麻疹伴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报道不断增加,一些学者提出部分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可能有自身免疫参与。为探讨慢性荨麻疹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法,对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了甲状腺自身抗体及功能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甲状腺功能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体外放射免疫法测定44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和40例正常人血清TPOAb、TGAb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F4)、超敏促甲状腺素(S—TSH)水平。结果: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TPOAb、TGAb的阳性率分别为27.27%和19.91%,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FT3、FT4水平分别为(4.63±2.51)pmol/L和(14.61±3.85)pmoL/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原因不明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甲状腺功能和自身抗体与慢性荨麻疹发病及病情严重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78例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资料,用直接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慢性荨麻疹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甲状腺功能及TGAb、TPOAb自身抗体。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19%及15.3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56%及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状腺功能异常者较功能正常者风团每日发作频率高(P <0.05)。结论: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异常可能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有关,甲状腺功能可能与慢性荨麻疹的发作频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女性黄褐班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一般多认为可能与内分泌失调、紫外线照射、遗传、药物与化妆品、氧自由基、微生物的影响、情绪以及与其他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患有黄褐斑的妇女,其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比同年龄组健康妇女高4倍多,妊娠期或口服避孕药所致黄褐斑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病率70%,而特异性黄褐斑患者占39.4%。  相似文献   

14.
1病历摘要 患者女,54岁.因甲亢3年,头发片状脱落、束状白发及皮肤白斑2年就诊.该患者3年前曾因心悸、怕热、多食易饥、消瘦查出患有甲亢,治疗半年后症状好转遂停止治疗.2年前开始头发呈片状脱落,无自觉症状,几乎同时出现束状白发、面部白斑.曾在当地医院拟诊白癜风、斑秃给以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后停止治疗.家族中无类似发病史.体查:T 36.3℃,P 80次/分,R 20次/分,BP 135/85 mmHg.甲状腺Ⅰ°肿大,质软,听诊未闻及杂音,其余未发现异常.头皮见5处1 cm×1 cm-5 cm×5 cm大小脱发斑,头皮颜色正常,拔发试验阳性.另头部、面部及双手不规则形状色素脱失斑,白斑部其上头发,毳毛呈白色  相似文献   

15.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慢性荨麻疹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5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及30例正常体检人群的甲状腺功能及抗甲状腺自身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5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有8例(13.8%)血清中存在抗甲状腺球蛋白抗(TGA);7例(12.1%)存在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慢性荨麻疹组的TGA和TM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762和2.695,P<0.01)。但两组的T4、RT3、FT3、TSH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有自身免疫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16.
杨菁  倪媛  孙伟 《中国性科学》2016,(4):141-144
正常的甲状腺功能有利于维持女性生殖系统的稳定。临床上常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均干扰了女性正常的卵巢功能,并影响体内的性激素水平,从而引发女性月经紊乱、排卵异常、不孕,甚至是对自然妊娠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妊娠结局均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完善育龄期妇女甲状腺功能的筛查,并深入甲状腺功能与女性生殖功能关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慢性荨麻疹的甲状腺功能放免测定的初步分析王丽,马骏驰,冯文莉,赵跃芹慢性荨麻疹是一种血管反应性皮肤病。其多数患者病因不明,许多因素均可致病。近年来国外有文献报道慢性荨麻疹存在有甲状腺功能异常。为了探讨二者间的关系,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30例慢性荨麻...  相似文献   

18.
黄褐斑患者甲状腺功能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确切的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认为可能与内分泌失调、遗传、药物与化妆品、氧自由基、紫外线照射等因素有关。有研究显示,有黄褐斑的妇女,其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比同年龄组健康妇女高4倍,在妊娠期或口服避孕药所致黄褐斑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则高达70%,而在特发性黄褐斑患者中也占39.4%。为进一步了解黄褐斑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我们对30例黄褐斑女性患者进行了甲状腺功能的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19岁,使用可疑药物后出现发热,全身散在米粒大红色丘疹伴瘙痒,逐渐进展为红皮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并发现异型淋巴细胞、甲状腺损害及肝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19岁,使用可疑药物后出现发热,全身散在米粒大红色丘疹伴瘙痒.逐渐进展为红皮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并发现异型淋巴细胞、甲状腺损害及肝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