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管癌高发区镰刀菌毒素的动物致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管癌高发区镰刀菌毒素的动物致癌性吴志远张帆夏求洁近年研究表明,我国食管癌高发区的发病,与真菌性食管炎和真菌对食物的污染有关。镰刀菌是食管癌高发区农作物的主要污染菌。在镰刀菌产生的毒素中,以单端孢霉素类最值得重视。在食管癌高发区霉变玉米里存在的单端孢...  相似文献   

2.
广州某茶叶市场普洱茶中多种生物毒素污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解广州某茶叶市场湿仓储存普洱茶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对所抽取的70份普洱茶样本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伏马毒素(fumonisin B1,FB1)、呕吐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T-2毒素的浓度水平进行检测,旨在为制定有关普洱茶叶安全卫生管理规范和相关的卫生标准提供数据资料。方法:随机抽取广州某茶叶市场湿仓储存普洱茶70份,破碎、浸提、过滤后采用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AFB1,ELISA试剂盒检测FB1、DON和T-2毒素的污染情况。结果:本次调查所采70份普洱茶样品中,AFB1污染水平超出标准规定限值(5μg/kg)的有8例(11.43%),DON污染水平超出标准规定限值(1 mg/kg)的有63例(90%),FB1和T-2毒素污染水平均未超出标准规定限值(分别为1 mg/kg和100μg/kg)。结论:本调查结果提示广州市该茶叶市场中的湿仓储存普洱茶存在不同程度的AFB1及DON污染情况,而FB1及T-2毒素虽未超出标准规定的限值,但在样品中均可检出,应引起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3.
硅灰石是一种新开发的天然矿物纤维,我国自八十年代开采以来,应用日益扩大。动物实验表明硅灰石具有致癌性,体外研究证明可引起中国仓鼠肺细胞(CHL)的染色体畸变和姐妹染色体交换。1987年,IARC(国际癌症研究所)将硅灰石列为潜在致癌物。迄今为止,对国产硅灰石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国外对硅灰石致癌性的研究也仅限于动物实验。本文采用金仓鼠胚胎细胞(SHE)体外转化方法研究国产硅灰石的致癌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4.
高凤鸣  李新兰 《中国肿瘤临床》1991,18(4):247-250,F004
本文进一步观察戊酸雌二醇(E)和已酸孕酮(P)两种成分单独应用是否对小鼠胚胎细胞有致癌作用,同时与促进剂TPA联合应用是否会增强其致癌性。 EP、E、P、EP TPA、E TPA、P TPA组细胞均有转化灶形成。抗乌哇巴因抑制生长试验阴性,说明细胞无Na~ /K~ ATP酶位点突变。转化细胞在软琼脂培养基有细胞集落形成。未见TPA明显增强E和/或P的致癌性。上述结果表明雌性激素诱发细胞转化过程,不是通过细胞突变,而可能是通过阻断核分裂中期,形成多倍体,导致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5.
镰刀菌毒素DON,NIV的细胞毒性和致突变,致畸,致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均属于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赤霉病故中最常检出的毒素,常常单独或联合污染粮谷类。它们主要由某些镰刀菌产生,可对人类和不同种属的动物产生广泛的毒性效应。本文综述了DON、NIV近年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T-2毒素是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对人产生近期或远期生物学效应.本文采用绿豆种子萌发和绿豆根尖生长试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和紫露草微核试验。观察T-2毒素的环境诱变效应.结果表明:①正常绿豆发芽率90%以上,当T-2毒素的浓度为1,2.5、5、7.5ppm时。浸种8h。绿豆发芽抑制率是52.5%、90%、93.1%、100%。7.5ppm以上浓度的T-2毒素,  相似文献   

7.
T-2毒素是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对人产生近期或远期生物学效应.本文采用绿豆种子萌发和绿豆根尖生长试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和紫露草微核试验,观察T-2毒素的环境诱变效应.结果表明:①正常绿豆发芽率90%以上,当T-2毒素的浓度为1、2.5、5、7.5ppm时,浸种8h,绿豆发芽抑制率是52.5%、90%、93.1%、100%.7.5ppm以上浓度的T-2毒素,处理30min的绿豆根尖,侧根生长缓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能引起多种动物发生癌变,主要诱发肝癌。广泛存在于粮油食品中,一般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食品污染严重,尤其花生、花生油和玉米污染最为严重。黄曲霉毒素M1(AFM1)是机体从粮油食品中摄入AFB1后,经体内代谢后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广西处于亚热带地区,而且又是肝癌高发地区之一。通过本研究,揭示广西肝癌高发区儿童暴露于AFB1与肝癌高发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T-2毒素是1种单端孢霉烯类毒素,为判断该毒素是否具有诱变性,我们对其进行了CHL细胞微核试验。T-2毒素由上海农科院植保所提供培养物,本所提取,细胞为中国仓鼠肺细胞克隆亚系CHL-1,细胞培养于HAMF-12培养基,37℃、5%、CO_2、95%湿度下单层培养,另加10%新生牛血清。细胞接种量为每25ml培养瓶2-4×10~5,接种后24h加入T-2毒素等。根据T-2毒素对CHL细胞  相似文献   

10.
胚胎干细胞及其向造血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 ,如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皮肤干细胞、肠上皮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 ( mesen- chy-mal stem cell,MSC)和胚胎干细胞等。在各种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中 ,胚胎干细胞最引人注目。胚胎干细胞 ( embryonic stem cell,简称 ES细胞 )是胚胎或原生殖细胞 ( primordial germ cell,PGC)经体外分化抑制培养而筛选出的具有发育全能性的细胞。它在发育阶段上类似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细胞 ( in-ner cellmass,ICM细胞 ) ,具有与早期胚胎相似的分化潜能和正常二倍体核型 ,兼有胚胎细胞和体…  相似文献   

11.
我国胃癌病因综合考察发现胃癌高发区食品及胃液内真菌污染严重,其中产毒真菌以染色曲霉占首位,检出率明显高于胃癌低发区,并与慢性胃炎病变有相关关系,其次为构巢曲霉和黄曲霉。这些真菌代谢产生的毒素都具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真菌毒素的检测在国内多用薄层色谱法在食物样品中进行,尚未见人胃液内真菌毒素研究的报道。本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胃癌高发区居民常吃的酸菜及与胃癌有密切关系的慢性胃炎患者  相似文献   

12.
精子携带的乙肝病毒基因在金黄地鼠胚胎中的复制与表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背景与目的:乙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本研究旨在探索乙肝病毒(HepatitisBvirus,HBV)通过精子垂直传播的可能性。方法:将金黄地鼠精子与pBR322-HBVDNA重组质粒进行共培养后,与金黄地鼠正常卵母细胞受精,取2-细胞胚分别制片和提取RNA,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技术研究精子携带的HBV基因在胚胎细胞中的复制与表达。结果:①FISH:用全长HBVDNA探针与128个2-细胞胚进行FISH,其中3个胚胎FISH结果阳性,每个胚胎的2个间期核上均有HBVDNA杂交信号;②RT-PCR:在检测样本中可见特异的HBxDNA阳性条带,阴性对照1(模板为灭菌水)和阴性对照2(未加反转录酶)均为阴性;③免疫荧光检测:2-细胞胚经血清封闭后,分成两组。一组作检测样本,另一组用PBS代替一抗(小鼠抗人HBsAg)作为阴性对照,检测样本中可见阳性免疫荧光信号,阴性对照未见信号。结论:以精子为载体,携带到卵内的HBV基因能够在胚胎细胞中复制和表达,提示HBV能够通过男性生殖细胞由父亲垂直传递给子代。  相似文献   

13.
李帅丽  宁小伟  刘兵  周杰 《癌症》2021,40(4):167-174
背景与目的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RNA结合蛋白CELF2在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前体(pre-HSC)阶段高表达。本研究旨在探究Celf2基因敲除是否影响小鼠胚胎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progenitor cell,HSPC)的发育。方法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我们选择Celf2基因作为研究靶标,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Celf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以胚胎期(Embryo day,E)第11.5 d(简称E11.5)的Celf2+/+或Celf2+/-小鼠胚胎为对照组,Celf2-/-胚胎为实验组进行实验。对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和卵黄囊(yolk sac,YS)细胞进行体外造血细胞集落培养(colony forming units-culture,CFU-C),计数其产生造血集落的种类和数量。将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AGM区细胞分别移植到致死剂量辐照的受体小鼠,分别在移植后的4周、8周和12周检测供体来源细胞的外周血嵌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elf2-/-胚胎AGM及YS区细胞产生造血集落的种类和数量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1065,0.4683)。Celf2-/-胚胎和对照组胚胎AGM区移植后,受体的外周血均发生了造血重建。结论Celf2敲除不影响E11.5时AGM区和YS组织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HPCs)的数量和功能,且Celf2敲除后AGM区仍能产生功能性的HSC。  相似文献   

14.
互隔交链孢霉产生的毒素有多种,其中以 AME和 AOH(交链孢酚)为主。我们对 AME 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证明它具有诱变性和致癌性。为进一步证实 AME 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决定从食管癌高,低发区粮食中测检 AME 的含量。本文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用于发育毒物研究和评价的兔着床后全胚胎培养方法。方法:取怀孕第9天(gestation day 9,GD9)的孕兔胚胎,参照Carney和Naya的方法,剥离胚胎后单瓶培养,体外培养48 h后将发育情况与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对比;并用5.0mmol/L的甲氧基乙酸(methoxyacetic acid,MAA)作为致畸阳性物对所建立的培养方法作进一步验证,采用Carney建立的兔胚胎形态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本研究中23个GD9兔胚胎体外培养48 h后,存活率为100%,头长平均增长2.15倍,卵黄囊闭合和胚胎弯曲情况、体节数、自发畸形率、形态评分均数等指标均与文献报道的体外培养发育情况相近,5.0 mmol/L的MAA显示对兔胚胎有发育毒性,包括卵黄囊闭合减少、头部肿胀、面部器官缺失、体节紊乱、尾神经管闭合不全等,形态评分低于溶剂对照(P0.05)。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兔着床后全胚胎培养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在动物实验里,已经发现胚胎性抗原与化学致癌物或病毒诱发的肿瘤有密切的关系,在人体中亦已经确定两种胚胎性抗原与人类肿瘤有一定的关系,这二种抗原就是:与肝癌密切有关的甲胎蛋白 AFP与消化道肿瘤有关的癌胚性抗原 CEA。本文介绍一种新的胚胎性抗原,根据抗原具有β-2“泳动”特性,把它称为乙胎蛋白(BOFA)。这种抗原在抗原性或免疫性方面均与 AFP 和 CEA 有明显的差别。而且这种抗原对人的结肠癌,肺癌,肝癌,肾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调查林县居民粮食中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污染情况及人群中互隔交链孢霉有关毒素-交链孢酚(Altemariol,AOH)和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暴露水平,探讨互隔交链孢霉毒素污染与林县食管癌发生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林县居民粮食及尿样中互隔交链孢霉做分离培养,采用薄层层析(TLC)法检测AOH和AME,并与本室10年前相应检测结果比较.结果:①2004年小麦中互隔交链孢霉污染率与1981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9.283,P<0.01).②2004年小麦中AOH阳性率低于1995年(χ2=5.152,P<0.05).③2004年小麦面粉中AOH阳性率低于小麦原粮(χ2=5.128,P<0.05).④2004年99份尿液中4份AOH阳性,1份AME阳性,明显低于1992年检测结果,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82,P<0.01;χ2=14.282,P<0.01).结论:2004年河南林县居民粮食中互隔交链孢霉及其相关毒素污染状况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此与当地食管癌发生率的降低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肿瘤流行病学资料提示,环境因素在癌症发生上起重要作用,据估计大多数癌症与环境性化学致癌物密切有关。除了工业化过程所致的环境污染外,自然环境中存在的自然致癌物,例如真菌代谢过程产生的致癌物质,也引起广泛注意。这类真菌代谢产物被称为致癌性真菌毒素(Carcinogenic mycotoxins)。  相似文献   

19.
黄曲霉毒素体内吸收与代谢的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清兰  陶艳艳  刘成海 《肿瘤》2007,27(5):415-418
黄曲霉毒素广泛分布在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中,是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天然污染物,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Ⅰ类致癌物,可引起人和啮齿类、鱼类、鸟类等多种动物的肝癌发生。黄曲霉毒素进入体内后约有50%在十二指肠被吸收。需经体内Ⅰ相药物代谢酶活化而发挥其毒性作用;部分Ⅰ相酶代谢产物经过机体Ⅱ相酶解毒,最终以AFB1-硫醇尿酸形式经尿液排出体外而不对机体造成损害。因此干预黄曲霉毒素在肠道的吸收以及干预Ⅰ相或Ⅱ相药物代谢酶,从而调节其在体内的代谢活化与解毒过程,是预防黄曲霉毒素毒性及致癌性的重要手段。本文就近年来干预黄曲霉毒素吸收与代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硅灰石和石棉诱发CHL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和染色体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灰石和石棉纤维均属天然矿物纤维,由于矿物纤维的商业用途极为广泛,接触矿物纤维的职业和非职业人群不断扩大,因此,有关矿物纤维致突变和致癌性的问题近年愈发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动物实验表明硅灰石具有致癌性,体外可引起金仓鼠胚胎细胞(SHE)转化。1987年,IARC(国际癌症研究所)将石棉列为肯定致癌物,硅灰石列为潜在致癌物。迄今对国产石棉致突变和致癌性的研究尚不充分,而对国产硅灰石则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国产硅灰石和石棉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SCE和CA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