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探讨成分输血在抢救异位妊娠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时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异位妊娠合并DIC产妇6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病人依需求输注红细胞悬液和血浆,治疗组病人采用成分输血,在输注红细胞悬液和血浆的基础上加用冷沉淀以及冷冻血小板。比较两组产妇输血后血色素(HG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GB)有无差别。结果抢救成功后,治疗组产妇HGB、HCT和TT检验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在PLT、PT、APTT和FGB等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分输血适用于异位妊娠大出血,尤其对改善大出血引起的DIC及相应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输注对治疗急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90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41例)采用联合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12~24单位和单采血小板1~2个治疗量;B组(28例)单独输注单采血小板1~2个治疗量;C组(21例)单独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12~24单位.3组患者均在输注前1h及输注后2~4h分别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问(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 结果 输注后A组与B、C组相比,A组PT、TT、APTT均显著缩短(P<0.01或P<0.05),有效止血率增高(P<0.05),平均止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24 h内悬浮红细胞续用量明显减少(P<0.01). 结论 在急性大出血治疗中,适时联合输注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比单独输注单采血小板或冷沉淀凝血因子具有更显著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春梅 《现代保健》2011,(31):42-43
目的探讨冷沉淀输注在大量失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失血量超过3000ml的患者,比较分析输注冷沉淀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60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输注前后各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冷沉淀在大量失血患者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为大量失血的控制提供凝血基础,为患者的成功救治创造机会,可提高大量失血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和冷沉淀抢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血小板、冷沉淀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血(DIC)的效果. 方法 24例产科DIC患者在积极去除病因,应用肝素、抗纤溶药物的基础上,分成A、B二组,A组为输注新鲜全血1998~2000年的患者,B组为输注机采血小板、冷沉淀、添加液红细胞2001~2004年的患者.使用Sysmex 15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纤维结合蛋白(Fn). 结果 B组12例患者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P<0.01),Fbg、Fn含量明显增加(P<0.01),血小板计数也有明显增加(P<0.01);A组12例患者输血注后各项指标的变化不明显(P>0.05). 结论血小板、冷沉淀抢救DIC出血,可获得良好止血效果,为其他治疗措施提供了时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创伤性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围术期临床输血指导中血栓弹力图(TEG)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89例创伤性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资料,行血液制品输注前及输注后24h常规凝血四项功能检测的为凝血组(n=44),依据TEG检测数据指导临床血液成分输血的为TEG组(n=45)。分析两组凝血状况,输血前后TEG组TEG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最大振幅(MA)、总体凝血指数(CI)、α角,血液应用情况(FFP、CRYO、PLT、CRCs)。结果 输血前,两组凝血指标对比(P>0.05);输血后,两组PT、APTT、TT、FIB较输血前均明显改善,且与凝血组比较,TEG组PT、APTT、TT更短,FIB水平更高(P<0.05);与输血前比较,输血后患者R、K值更低,MA、CI、α角更大(P<0.05);与凝血组比较,TEG组血液制品FFP、CRYO、PLT、CRCs使用量均明显更少(P<0.05)。结论 TEG指导下进行创伤性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围术期输血,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TEG指标,有助于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无偿献血者RhD血型分布规律及RhD阴性血型库建立,以此来保障输血安全。方法采用RhD初筛试验及验证后,对2009年12月-2013年12月共10000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RhD血型鉴定,之后建立RhD阴性献血者资料库,采用深低温技术保存RhD阴性成分血。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定期更新和维护资料库,将确认后RhD阴性的血液分成新鲜冷冻血浆、悬浮红细胞、浓缩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并及时应用于临床中。结果经RhD初筛试验及验证后,有62例为RhD阴性献血者,占0.6%,其中A型14例,占22.5%,B型21例,占33.8%,O型17例,占27.4%,AB型10例,占16.1%。其中B>O>A>AB。5年间无偿无偿献血者向临床RhD阴性受血者提供1163U,临床应用中并未产生同种抗体或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建立RhD阴性血型库,提供Rh血型抗原表型相配合献血者的血液,不仅可避免产生同种抗体,也可有效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提高血液输注疗效,满足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Hct)监测联合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 TEG)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的指导作用。方法 将徐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6例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常规指导输血,研究组48例患者接受Hct监测联合TEG指导输血。比较两组血液成分输注量、输血前后血常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Hct、血小板计数(PLT)]和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和冷沉淀成分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血后24 h RBC、Hct、PLT、Hb均较输血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输血后24 h Hct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RBC、PLT、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24 h TT、PT、APTT水平均降低(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胎盘植入患者行剖宫产术中监测凝血功能并指导成分输血的临床价值。方法14例胎盘植入患者行剖宫产术,术中分别进行常规凝血试验和TEG检测,并对输注血液制品前后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输注后患者纤维蛋白原(Fg)含量增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缩短(P0.01),TEG参数中R值明显缩短、K值下降、α角增大(P0.01),MA没有显著变化。3例患者根据TEG检测结果提示补充了Fg和冷沉淀。患者凝血状态较输注前明显改善。结论胎盘植入患者行剖宫产时,运用TEG监测凝血功能、指导成分输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优于常规凝血试验。  相似文献   

9.
李景兰 《现代保健》2011,(31):137-138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急性创伤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2011年7月35例急性创伤性骨折患者输血的成分和剂量。结果35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均输注红细胞悬液,其中2例骨盆骨折患者输注血浆或血小板,1例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输注冷沉淀。结论成分输血在创伤性骨折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输注血液成分和输血量的制定应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0.
据文献报道,RhD(-)者在亚洲人群中的比例不足1%,而在我国,除部分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在5%左右,汉族人群中阴性率仅为0.4%左右。江门市是一个以汉族人群为主体的地区,RhD(-)血型人数稀少,临床一旦需要RhD(-)血液,血液来源困难问题就经常成为临床输血的制约因素,为了解决RhD(-)血液来源困难问题,江门市中心血站分析2002~2007年RhD(-)血液采集供应情况,并从2004年开始摸索建立了当地RhD(-)血液采供保障模式,通过保障模式的有效运行,达到快速获得血液,保障了RhD(-)病人用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自动筛查仪器在血站的普及,我们尝试利用RSP全自动加样器在微板上进行大批量筛查RhD血型工作,通过调整加样参数,重新筛选红细胞、抗-D稀释倍数等参数,最后在血型微板观察仪上观察结果,该法省工、省时,节约试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新生儿RhD血型出生前基因诊断的方法。【方法】采用PCR技术对27例妊娠14~40周的单胎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进行RhD基因第10外显子的特异性扩增,扩增片段长度为186bp,另外以等位基因Rh(、E基因为内对照,扩增片段长度为136bp。【结果】10例Rhd孕妇中,6例扩增出136 bp一条特异性片段,4例同时扩增出136bp和186bp两条特异性片段;17例RhD孕妇血浆标本,均同时扩增出136bD和186bp两条特异性片段,所有RhD-PCR扩增结果均得到新生儿脐血血清学检测结果的证实。【结论】NR扩增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是一种简便、快速且无损伤性的产前诊断胎儿RhD基因型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RhD阴性孕妇Rh表现型的构成和不规则抗体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盐水试管法检测RhD抗原,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RhCcEe抗原和不规则抗体.结果 48例RhD阴性孕妇中,以Rhccee型为主,占56.22%,RhCcee型占33.3%,其它表现型少见或罕见.有5例孕妇不规则抗体阳性.其中有4例可被确证为Rh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结论应重视对孕妇产前进行血型鉴定和不规则抗体筛查,为早期发现新生儿溶血病,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新乡地区红细胞RhD阴性汉人RHD基因(EXON1、EXON5、EXON6、EXON7、845A、845G、1227A、D9)多态性。 方法 应用PCR-SSP方法,对新乡地区48例血清学鉴定为RhD阴性的汉族无偿献血者进行RHD基因分析。基因频率计算采用直接计数法。 结果 48例RhD阴性无偿献血者存在4种表型:ccdee 29例(60.4%)、Ccdee 14例(29.2%)、CCdee 3例(6.3%)、ccdEe 2例(4.2%);其ABO血型所占比例分别为A 12例(25.0%)、B 24例(50.0%)、O 12例(25.0%);48例样本RHD基因分析发现RHD全缺失型30例,占62.5%;DEL RHD1227A杂合型12例(25.0%),均为Ccdee表型;RHD-CE(2-9)-D 4例(8.3%),为Ccdee、CCdee、ccdEe表型;2例EXON1、845G、D9有特异性扩增,不能判断其变异类型。 结论 新乡地区Rh阴性汉人以B型血为主,存在部分D、DEL变异型,且变异型通常C抗原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用不同渗透浓度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制备的RhD阳性影细胞的抗抗原性及应用该细胞从低效价血浆中分离抗-D抗体的方法.方法 用不同渗透浓度的PBS作为裂解液,将遗传表现型为CCDee的RhD阳性O型红细胞制备成血影细胞,观察其抗原性;以血影细胞为固相抗原,经亲和层析法从抗-D抗体含量为0.814 μg/ml的健康人血浆中分离抗-D抗体,检测相关指标.结果 用pH 7.4、30 mmol/L PBS制备的血影细胞形态完整,保持较强的抗原性;用该细胞血胞成功获得抗-D抗体,回收率达到84.65%,其中IgG单体加二聚体含量为99.3%,不含抗A、抗B血型抗体以及IgA、IgM和血红蛋白(henoglobin,Hb).结论 用pH 7.4、30mmol/L PBS制备的血影细胞可作为固相抗原从低效价血浆中分离纯化抗-D抗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孕妇Rh D基因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150例Rh D阴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胎儿Rh D血型基因型,并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孕妇血浆Ig G抗-D抗体效价,记录检测结果,分析Rh D基因型、Ig G抗-D效价对诊断Rh-HDN的价值。结果扩增试验结果显示有134例胎儿Rh D基因外显子5、7和内含子4,为Rh D阳性,与表型结果相比,其中3例假阳性,16例无外显子和内含子,为Rh D阴性,与表型结果一致,基因型结果与表型结果一致性满意(Kappa=0.903,P=0.000)。Rh D阴性孕妇中,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孕妇产前Ig G抗-D不同效价的Rh-HDN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12,P=0.020)。结论 Rh D阴性孕妇中游离胎儿DNA基因型和抗体与HDN关系密切,产前行Rh D基因型和抗D抗体检测有助于Rh-HDN诊断。  相似文献   

17.
马来酰亚胺苯甲胺酯聚乙二醇遮盖红细胞RhD抗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马来酰亚胺苯甲胺酯聚乙二醇(MDPEG)修饰红细胞,遮蔽RhD抗原,使Rh 红细胞转变为Rh-红细胞。[方法]甲基苯甲酸和聚乙二醇单甲醚(分子量5000)为原料合成MDPEG(分子量5910)。红细胞修饰:3%~5%RBC MDPEG 2-亚氨基硫烷(IT)、pH 7.4、室温2 h。盐水法进行红细胞与ABO血型、RhD血型血清学实验。血流变仪测定红细胞黏度等指数。盐水梯度法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结果]30 mg/ml马来酰亚胺苯甲胺酯聚乙二醇能有效遮蔽3%~5%红细胞RhD抗原,红细胞与抗RhD抗体无凝集反应,光学显微镜观察红细胞无聚集,细胞形态正常。红细胞膜渗透性、红细胞聚集指数轻微升高,刚性指数轻微下降。[结论]马来酰亚胺苯甲胺酯聚乙二醇(MD-PEG)能完全遮盖RhD抗原,获得RhD阴性红细胞,细胞形态,结构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RhD阴性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管理新模式的效果.方法 从发展固定献血者、加强献血者之间交流、有序召回献血者、树立典范、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保证动态库存量、创新发血模式等方面,对RhD阴性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并比较模式前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新模式后,RhD阴性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稳定性提高(x2=5.54,P<0.05),再次献血人数增加(x2=13.35,P<0.01),血液利用率提高,应急献血次数减少(x2=4.49,P<0.05).结论 采取多种措施,稳定RhD阴性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可有效保障RhD阴性血液的临床供应,确保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赵红胜  刘蕾  刘玉振 《职业与健康》2008,24(11):1052-1053
为了给郑州市建立最佳ABO血液库存模型提供依据,进一步完善稀有血型者资料库,笔者对郑州市ABO及RhD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做了一次综合性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adequacy of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of the National Unified Health System (SIH-SUS) in identifying cases of RhD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HDN) at the Fernandes Figueira Institute (IFF/FIOCRUZ) from 1998 to 2003. Neonatal records, data from the Medical Archives, and AIH (Hospital Admissions Authorization Form) data consolidated in the SIH-SUS were analyzed. Cases we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fields: principal diagnosis, secondary diagnosis, and procedure performed. During the period studied, 194 cases of HDN were diagnosed. The Medical Archives registered 148 newborns with HDN, however only 147 AIHs were issued and 145 consolidated in the SIH-SUS. Among these 145 cases, 84 cited HDN as the principal diagnosis, while secondary diagnosis identified 38 additional cases and the procedures performed failed to identify any further cases. Thus, the SIH-SUS identified only 122 (62.9%) of the 194 cases of HDN treated at the IFF/FIOCRUZ. Although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other units, the SIH-SUS does not appear to be reliable for monitoring HDN. Additional studies are essential for employing secondary administrative data in the context of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