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综合式家庭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的效果。方法在宝山区随机抽取186例精神分裂症进行一年的综合式家庭干预对照研究,干预组86例接受综合式家庭干预和常规社区服务,对照组100例仅接受常规社区服务。结果干预组患者年复发率下降47.3%,社区功能明显改善。干预组家属对有关疾病知识增长,心理状况改善,照料负担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显著。结论综合式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有良好的效果,应纳入常规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2.
社区精神分裂症综合式家庭干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综合式家庭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的效果。方法:在宝山区随机抽取186例精神分裂症进行一年的综合式家庭干预对照研究,干预组86例接受综合式家庭干预和常规社区服务,对照组100例仅接受常规社区服务。结果:干预组患者年复发率下降47.3%,社区功能明显改善,干预组家庭对有关疾病知识增长,心理状况改善,照料负担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显著。结论:综合式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有良好的效果,应纳入常规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3.
家庭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玉芳  王彦  郭素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1856-1857
目的:探讨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进行综合性家庭干预的远期效果。方法:83例达到临床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座谈、心理干预、药物应用指导、行为指导等家庭干预方法;一组处于随意状态,进行为期5年的对照研究。分别从社会功能恢复程度、自杀率、复发率、再入院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家庭干预组对疾病及康复知识的知晓程度、复发率、社会功能评估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社区家庭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进行综合性家庭干预的远期效果.方法:83例达到临床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座谈、心理干预、药物应用指导、行为指导等家庭干预方法;一组处于随意状态,进行为期5年的对照研究.分别从社会功能恢复程度、自杀率、复发率、再人院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家庭干预组对疾病及康复知识的知晓程度、复发率、社会功能评估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社区家庭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家庭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康复和减少复发,一直是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如何改善患者的社区康复程度,减少疾病复发和精神残疾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庭生活质量,增强家属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是精神病防治工作中常常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对2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家庭进行干预,旨在为选择最佳的干预方式,提高康复效果而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26名家属进行评分,并对其进行2周的心理干预。结果: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在干预后明显好转,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家属的不良情绪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家属年龄、患者住院次数、患者的家庭收入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对社区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本社区2010年1月~2010年12月自愿参与调查及研究的社区癌症患者及其家庭56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户,观察组采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社区随访.干预前与干预后6个月后发放调查问卷"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和"患者及家属遵医行为调查表",对社区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进行质量评分.结果 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庭在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二组家庭差异明显,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促进癌症患者的康复,扩大社区康复覆盖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的效果与体会.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环境、行为、家庭等干预措施.结果:增强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基本知识掌握,使患者养成了良好的遵医行为,缩短了住院天数,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面临着回归社会,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和家属实施综合干预,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治疗和坚持治疗的重要性,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使其适应、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长期在社区防治点取药的康复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和指导,观察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病情稳定性及家庭社会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病程5年以上的100例患者和家属进行为期1年的针对性干预和指导,评估干预后康复情况。结果:患者在服药依从性、病情稳定性、家庭社会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比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性干预有助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华文球  张程赪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308-1308,1311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家庭负担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4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56名家属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非心理干预组各78例,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在其患者入院时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各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两组家属在其患者出院时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与人院时症状自评量表减分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两组家属出院时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与常模比较,有显著差异的因子数研究组少于对照组。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家庭负担较重,应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提高社区精神残疾患者的社会技能康复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 ,对 2 2 6例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残疾进行 3个月的干预对照研究 ,对社会功能残疾的相关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社区精神分裂症的中重度残疾者占 31.4 2 % ,残疾相关因素的相关矩阵分析显示 :残疾与患者年龄、对自己疾病恢复信心、临床疗效相关 ,与家庭照料者的年龄、照料时间、对患者疾病恢复信心和家庭经济相关。SDSS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矩阵分析显示 :SDSS总分与社会支持源的多少 ,密切程度等相关。结论 :家庭与社会环境的支持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社会技能训练是精神康复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符蓉  李红丽  吴凡  李小寒 《现代医学》2012,40(6):694-69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家属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患者的病程、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疾病知识掌握水平对心理状况有影响。结论:护理人员应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以减轻家属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3.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对于家庭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对于家庭护理的需求。方法采用自制《家庭护理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91.7%患者家属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院后还需要进行家庭护理,其中精神分裂症基本知识的需求达90.7%,应对与精神症状相关的危害行为需求24.1%。结论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提供家庭护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黄艳秋 《黑龙江医学》2014,38(4):432-432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在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前患者家属的SAS、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能缓解其心理压力,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5.
秦进芳  杨红 《医学综述》2014,20(18):3411-3412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干预。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衡水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一级直系家属7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问卷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SCL-90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且经过住院期间心理干预,SCL-90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心理干预,精神分裂症对患者家属生活负担、生活的影响、身体不适、社交及睡眠质量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普通常人,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则能显著改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大部分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在社区,这些病人,包括对药物治疗反应很好的病人,即使在坚持服药的情况下,由于其社会功能的缺损,也很可能病情复发而再次住院.对于承担照顾病人的家属,还要承受许多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来研究采用家庭干预措施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干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在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 10 1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主要照顾者进行了 1年的家庭干预 ,并与 10 1例未干预者做对照。结果 干预组患者复发率显著降低 ,社会功能显著恢复。结论 家庭干预是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康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认知水平与患者康复效果的相互关系,为家属实施认知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个体化认知干预,跟踪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病情复发情况,在患者出院后第3个月、第12个月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APGAR)、社会功能缺损量表(SDSS)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APGAR分值逐步升高,SDSS分值逐步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个体化的认知干预,能改变他们对患者治疗的消极态度,使他们积极支持患者维持治疗,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张鸿  纪红玉  苏宗霞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80-2282
目的: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社区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居民实施群体护理干预和个别指导,对照组只给予一般健康指导,共干预1年。采用家庭社会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与干预前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患者得到较多的家庭、社会支持,家庭社会关怀度显著提高(P〈0.05)。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庭社会支持度的相关性分析,除物质生活维度,其余3个维度即躯体功能(r=0.37,P〈0.01)、心理功能(r=0.35,P〈0.01)、社会功能(r=0.27,P〈0.05)均与家庭社会关怀度呈正相关。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或P〈0.01)。结论:及时的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蒋淑梅 《浙江医学》2010,32(5):792-793
目前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经专科治疗症状得到缓解后,多进入巩固、维持期,而巩固、维持期多数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内进行.一般而言,社区保健科接收本病患者后常规3个月上门随访1次,但多因为患者及家属不能坚持规范治疗而导致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