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微波辐射下肿瘤组织内的温度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电磁散射理论和生物组织(包括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导热特性,计算了在微波辐射下球形肿瘤内的温度场分布,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人体皮下肿瘤的微波反射特性的解析表示。开口矩形波导探头与人体直接接触,建立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分析模型,进行严格的数值分析得到探头的微波反射系数。发现这一结构的组织模型中,肿瘤的大小和深度与反射系数之间存在一种简单的解析公式,从而避开了求解逆问题所要遇到的固有困难,使这类问题得到简化,这对人体表层组织的微波成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工作旨在确定对心肌超声背向散射周期性变化的描绘能否成功地用于人体的研究,而我们以前曾指出此类周期性变化可以作为狗心肌局部收缩特性的一个敏感指标。列狗心肌超声背向散射的研究表明,正常心肌可用积分背向散射(频率平  相似文献   

4.
快速微波成象依据人体非导电特性获得信息,从中收集到独特形式的数据,以补充基于不同放射物的其它成象方法可利用的信息。人们已开发了二种微波成象系统,第一种是二维系统——以平行的平面波辐射人体,在一个平面上以1024点收集散射相位和幅值,应用逆传导技术重建数据以获得物体的图象;第二种是断层扫描器——它由一个64单元圆形排列的倍增波导管构成,波导管是电子装置,它交替地作为发射源和接收源,从而得到一帧没有机械移动的完整的图象。物体的断层片是应用频谱区域插值法(Spectral domain interpolation)重建而得。两系统工作于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一个人膝关节数学模型,并对这类数学模型的求解,发展了一种有效且易于使用的解法技术。作为应用,研究了人体小腿在矢状面内的生物动力响应。计算了人体小腿在两类冲击载荷作用下,膝关节咬合接触力、膝关节处的4个主要韧带所承受的张力以及膝关节股骨与胫骨咬合时的接触点的位置、小腿的前后屈伸位移和运动轨迹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光生物学、基础医学及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开展了对人体骨组织激光传播特性的研究,首次定量测定了人体骨的激光传播参量。用标准积分球测量不同类型骨片样品在不同波长(476.5nm、488.0nm、496.5nm、514.5nm、632.8nm)激光照射下的透射比(T)和反射比(R),推算吸收比(A);用FGY─1型分光仪改装了一光射测量装置,并用其测量了不同波长(488.0nm、514.5nm、632.8nm)激光照射下,0°~130°散射角范围内的散射相函数S(θ),计算散射余弦平均值μ。获得结果:人体骨组织受小功率(P<25mw)激光照射时,光强衰减符合指数衰减规律,人体骨组织对激光有很强的前向散射。  相似文献   

7.
小腿肌的肌纤维型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小腿肌的肌纤维分布特征和构成比例,取5例(男2、女3)19 ̄60岁后12小时内的人体两侧小腿肌共140块,用肌球蛋白ATP酶法,系统地研究了小腿各肌的肌纤维型分布。  相似文献   

8.
根据隐动脉在小腿近端内侧的分布特点,设计了吻合隐血管的小腿内侧上部骨皮瓣移植修复手及足跟部骨与软组织缺损6例,获得满意效果。该区供血管分布恒定,供区内有隐神经分布,是手部和足部复合组织缺损修复的良好供区之一。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多年来,在医学领域用电离辐射得到人体的影象已成为诊断过程的一部分.最近,其它用于探测的辐射,特别如超声,已给出了成功的诊断图像.随着电离辐射(X线、同位素)核磁共振成像中使用断层摄影法,断层摄影法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上.在过去的几年里,还应用其它的探测辐射来得到断层图像,包括超声、阻抗断层成像中的极低频电磁场和微波.实际的微波成像由照射体和测量场组成.用低功率相干微波作照射器,照射需成像的人体,然后在相对一侧测量由人体散射的场(反射成象).测得的数据可以用特殊的重建算法处理,给出散射体上的复介电常数的信息.微波成像中,测量到的电磁场是复数的,重建也是复数的.这样可以利用更多的信息,不同的参数都可以用图像形式来表示.微波成像具有  相似文献   

10.
生物组织的超声散射特性研究是生物医学超声工程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这 研究将有助于建立随质的声散射理论,另一方面,研究生物组织的散射特性,又有可能开拓出一定定量超声诊断的新途径。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物组织中超声散射特性研究的发展概况及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半月板动脉的巨微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受精(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1]技术的成功应用,给男性不育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近几年ICSI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出现了外科手术法从睾丸和附睾取精(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TESE)[2,3]与ICSI相结合技术(TESE-ICSI)[4],睾丸和附睾抽吸精子(testicular sperm aspiration,TESA)与ICSI相结合技术(TESA-ICSI)[5,6]以及TESE-ICSI与冷冻精子相结合技术[7].尽管男性不育治疗技术在不断完善和成熟,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还未解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当心电记录仪频响范围分别在0~50Hz,0~100Hz,0~200Hz,0~500Hz,0~1000Hz5个频响范围时正常人和小鼠QRS波群的峰峰值(Vp-p)及波宽的变化。结果:正常人(n=20)和正常小鼠(n=20),Ⅱ导联、aVF导联及V3导联的QRS波群的Vp-p,在0~1000Hz频响范围内,均随着记录仪频响范围的增宽而增大。但正常人增幅极小,Ⅱ导联0~1000Hz频响范围的QRS波群的Vp-p比0~100Hz的仅增加了0035mv,增幅仅为59%;而小鼠的QRS的Vp-p增幅比人的大得多,Ⅱ导联0~1000Hz频响范围的QRS波群的Vp-p比0~100Hz的增加了0252mv,增幅为526%,是人的89倍。小鼠及人的心电信号是在同一条件下记录的,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可认为小鼠的心电活动中,确实存在着高频信号,即小鼠高频心电图中的高频信号并非来自外界环境。人与小鼠Ⅱ、aVF、V3三个导联各频响范围的QRS波宽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了早期鸡胚心脏发生的外形变化及心外膜的发生。1.心脏发生经历2个阶段,首先是心脏的成襻过程,心管表面的一定部位出现沟,沟相应部位内面出现嵴。心襻的完成,标志着心脏各部原基的确立。第2个阶段是心脏各部原基的进一步分化,包括心腔内部的分隔及心脏各部位置的变化。心房与心锥的移位,可能是受左右心室移位的影响。2.心外膜片并非由心肌外层原位分化,而是由静脉窦处的间充质细胞增殖,并迁移覆盖在心肌层表面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下颌下腺切除对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培林  李肇特 《解剖学报》1994,25(4):425-427
在大鼠胃体前壁近胃窦处浆膜下注射冰醋酸造成溃疡模型,并进一步切除双侧下颌下腺,以观察其对大鼠体重和溃疡愈合的影响。术后14、28、35和50d观察溃疡愈合状况。发现下颌下腺切除明显延迟了溃疡的愈合。术后14和28d,胃溃疡大鼠体重增长减缓。结果提示,下颌下腺产生的某些物质可能是维持机体生长和促进溃疡愈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主要目的是测量非晶态人脑( Melanin) 的X 光散射,以此作为推断人脑组织中Melanin结构的依据。通过实验及计算机数据处理,得出康普顿散射峰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脉冲中药离子穴位透入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康复治疗,同时辅以电脉冲中药离子穴位透入治疗。对照组只使用常规药物和一般康复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4天。治疗前后均进行运动功能测评。结果:研究组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辅以电脉冲中药离子穴位透入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用中老龄(羽化后8.75—14.75和24.75日龄)大劣按蚊(海南株)与其4.75日龄蚊(对照)同时在感染B株猴疟的同一供血猴上血餐,饱血蚊饲养至第6—8d解剖检查蚊胃、第12d检查涎腺。结果表明中老龄蚊胃感染率(85—100%)与对照(77—100%)无显著性差异,涎腺感染率中龄蚊(83—100%)与对照(75—100%)无显著性差异,胃与涎腺感染率比值中龄蚊(0.92—1.0)与对照(0.93—1.0)均很高,中老龄蚊的卵囊均数(7.3—115.0)为对照(5.4—83)的1.O3—1.58倍。结果提示B株猴疟配子体对中老龄大劣按蚊的感染性未下降。感染后的半数存活时间(LT50),中龄蚊(11—15)比对照(13—18)少2—3d。  相似文献   

19.
骨折愈合塑形的力学机理Ⅱ——骨自优化理论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骨自优化理论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 ,用计算机模拟骨折愈合塑形行为 ,从而定量地分析骨折愈合塑形的力学机理。结果表明 :骨折愈合塑形过程中 ,骨痂的不同类型和骨质疏松的不同层度皆可经过一定时间的塑形以适应受力环境而恢复到骨的正常状态 ;骨在力学环境下调整结构和密度来保持骨的最优结构 ;骨缺损的恢复在缺损处存在恢复到正常状态的密度临界值。本文证实了骨折愈合塑形过程是骨的结构形态对力学环境的最佳适应 ,从而定量的说明了力学环境是引起骨折愈合塑形的主要因素 ,该过程符合Wolff定律。  相似文献   

20.
用透射电镜对猫的孤束核胶状质亚核(SNG)的突触型式进行了观察,除看到已报导的轴—树突触、轴—体突触、树—树突触外,还发现该核内含有轴—轴突触及突触球等结构。SNG内轴—树突触最常见,而轴—体突触、轴—轴突触和树—树突触则较少。各类突触中的突触囊泡多为圆形清亮囊泡,而扁平清亮囊泡和大颗粒囊泡较少。扁平清亮囊泡多与圆形清亮囊泡共存于同一轴—轴突触终末内。轴—轴突触均为对称型突触,有时与树突或胞体相连形成轴—轴—树突触或轴—轴—体突触。突触球多为以树突和棘为中心的中心树突型突触球。此外在SNG内还观察到嵴突触,并联突触等连接形式。SNG内突触的复杂性表明传入冲动在该核中可能经过扩散、汇聚和突触前抑制等多种复杂的整合过程调节内脏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