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采用18只接受纯种近段空肠异体移植的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分别给于常规全肠外营养(n=8)和含3%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的全肠外营养(n=10),持续10天.应用光镜、电镜和组织化学等技术对两组大鼠的移植小肠进行形态学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谷氨酰胺组移植小肠的粘膜厚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和绒毛表面积均明显大于常规组(P相似文献   

2.
国人回肠粘膜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我国正常人的回肠粘膜组织形态,我们利用纤维结肠镜活检81例正常人的回肠粘膜,在光学显微镜下观测了粘膜厚度、绒毛高度及宽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之比、上皮间淋巴细胞与肠上皮细胞之比,杯状细胞与肠吸收上皮细胞之比及隐窝中核分裂细胞计数等。连续切片发现淋巴滤泡可分为三型即粘膜下型、粘膜型及二者的过渡型。  相似文献   

3.
细胞骨架在回肠上皮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细胞骨架在回肠上皮和抗原呈递细胞的表达,用细胞骨架的单克隆抗体对日本正常雌性兔的回肠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结果表明,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于回肠淋巴滤泡上皮中的微皱褶细胞(M细胞)和血管内皮;微管蛋白(α-tubulin)表达于M细胞、柱状吸收细胞和血管内皮;肌动蛋白(actin)表达于M细胞、柱状吸收细胞和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结缔组织的一些细胞;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表达于肠绒毛上皮的纹状缘。本文对细胞骨架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对小肠粘膜的营养作用.材料和方法研究选用40只手术成功的SD短肠大鼠,按2×2析因实验设计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常规全肠外营养、附加谷氨酰胺、附加生长激素及附加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全肠外营养,持续6天.应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残留小肠进行形态学对比研究.结果单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均可不同程度增加小肠粘膜的粘膜厚度、肠腺深度、绒毛高度和表面积(P<0.01),维持肠粘膜上皮吸收细胞超微结构的正常形态,但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的效果优于各自单独使用(P<0.01).结论研究表明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能够更有效的防止小肠粘膜萎缩,维持其上皮吸收细胞超微结构的正常形态和结构完整性,为临床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的联合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上皮样胃肠道间质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上皮样细胞型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2例上皮样GIST进行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上皮样GIST男女之比为2∶1,平均年龄53.5岁。发生部位包括胃3例,小肠3例,肠系膜2例,网膜3例,腹膜后GIST侵犯肾脏1例。除3例活检小标本外,其余9例肿瘤均完整切除。上皮样GIST镜下形态以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上皮样细胞为主,瘤细胞中等大小,胞质略嗜酸,细颗粒状。核圆或卵圆形,多为单核,偶见多核细胞。多数病例还可见多少不等的空泡样细胞或核偏位呈印戒样细胞。肿瘤细胞呈器官样构型(4例)、大的片块状构型(3例)、富细胞性构型(4例)及假乳头状构型(1例)。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绝大多数上皮样GIST表达CD117、CD34或Dog-1,而不表达CK、Syn、Melan-A等。结论上皮样GIST因其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具有上皮性肿瘤的特点而可能与之混淆,CD117和CK免疫标记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闰细胞存在于哺乳动脉肾脏集合管和连接小管上皮。本文对闰细胞的分布、形态特征、分化及其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应用ATP酶组化法、电镜观察和图像分析,对人腭扁桃体上皮内郎格汉斯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儿童期和青年期腭扁桃体上皮基底层均存在郎格汉斯细胞,其形态结构与皮肤内的相似,但胞体较大,突起略少.青年期腭扁桃体上皮的郎格汉斯细胞的数量、面积、周长均大于儿童期,而ATP酶反应的灰度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8.
淋巴细胞在黏膜上皮中的运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倩  张小飞 《解剖学杂志》2005,28(2):145-148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在黏膜上皮中运动的过程。方法:电镜和组织学观察猪、山羊、马和兔小肠、气管和子宫等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IEL)。结果:黏膜IEL大都分布在上皮的基部,少量靠近黏膜上皮的游离面。IEL主要以两种形态存在:约80%IEL为静止状态下的形态;细胞和细胞核呈圆形,细胞与周围的上皮细胞有明显的空隙。约20%IEL为运动状态下的形态,细胞呈不规则形。小肠IEL的数量远比子宫和气管的多;小肠中回肠IEL和固有膜淋巴细胞的数量又比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多。小肠皿呈运动状态下形态的IEL远多于子宫和气管。其中回肠中大部分皿呈运动状态下的形态。结论:黏膜IEL来自于固有膜,通过黏膜上皮向腔内方向运动。  相似文献   

9.
关伟启  刘颉 《解剖学杂志》1991,14(2):139-141
本文应用ATP酶法,观察了不同日龄小鼠食道上皮中郎格罕氏细胞(LC)的位置、形态和分布。食道上皮中LC位于上皮基底层浅方,为树枝状细胞,胞体不规则,有1-4支突起。小鼠食道LC的形态和密度与小鼠日龄和食道部位有关,14日小鼠食道下端上皮中有LC分布,60日组、150日组LC最多,360日组LC减少。食道下端LC分布密度大,向上渐释少。食道LC在消化道免疾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胚胎小肠EC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清仙  项守仁 《解剖学杂志》1992,15(4):271-273,T023
本文用免疫组化双PAP法研究人胚胎小肠EC细胞的形态发生。结果表明,EC细胞于第9周出现,并随胎龄成比例地增加,以十二指肠上皮内密度最高,回肠最低,三肠段细胞数量变化曲线基本平行且趋于直线.EC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其细胞突起可伸至固有层。上皮外未发现EC细胞,作者赞同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内胚层起源学说。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人胎儿子宫内膜上皮的结构时,我们发现以下新的形态特微:1.在胎龄4—5孕月的子宫内膜已有腺体出现。2.上皮组织在妊娠的过程是一个成熟的过程。在妊娠晚期时其形态与育龄妇女在月经周期的增殖晚期时的的内膜上皮相似。3.核体出现在各个不同胎龄阶段的上皮细胞。4.核仁管道系统出现在胎龄9.10孕月的一些样品。5.与内分泌细胞形态相同的细胞出现在胎龄9.10孕月的内膜上皮底部。本文对这些形态特微的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人类附睾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超薄切片及冷冻复型透射电镜法,观察了二例猝死、三例临床活检正常成年男性附睾上皮的超微结构,发现人类附睾上皮主要由暗柱状细胞、明柱状细胞、纤毛细胞、基底细胞及极少量狭柱细胞组成。上皮及细胞的微细结构,从附睾头向尾端只是逐步移行,并无节段性截然分界。纤毛细胞主要分布在起始段,核上区胞质内含有一种规律性明暗间隔横纹的纤维样结构,其机能意义待查。附睾头侧端的暗柱状细胞(以及明柱状细胞和纤毛细胞),具有细胞学吸收作用的超微特征,含吞饮小泡和溶酶体等,作者认为它们(主要是暗柱状细胞)可能与进入附睾的睾丸分泌液的吸收有关;附睾远侧部的明柱状细胞和暗柱状细胞特征,可能与附睾精浆液的分泌有关。在讨论中作者指出,有关附睾的详细功能,尚需进一步实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背景:体外分离培养纯度高、活力强且生物学特性稳定的卵巢表面上皮难度很大,目前原代培养主要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和酶消化法,但这两种方法在取材、细胞活力及细胞纯度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实用的人卵巢表面上皮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  方法:创新性地运用细胞刷刷取人卵巢表面上皮,以红细胞裂解法、差速贴壁法对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并向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中添加人表皮生长因子进行细胞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苏木  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细胞进行鉴定,并绘制生长曲线。  结果与结论:卵巢表面上皮培养24 h开始贴壁生长,7-12 d后基本达到融合,细胞呈多角形或扁平型,透光性及折光性强。细胞形态符合正常上皮细胞特性,所分离的细胞几乎完全表达上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K19。细胞生长良好,可以传6-8代,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纯度达95%以上。结果提示细胞刷取培养法操作简单,能够快速分离获得大量卵巢表面上皮,所获得的细胞经红细胞裂解法和差速贴壁法处理后纯度达95%以上,且细胞生长稳定。  相似文献   

14.
成人胰母细胞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母细胞瘤的病理形态特征、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成人胰母细胞瘤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合文献讨论了其理形态特点。鉴别要点及特殊的临床表现。结果:胰母细胞瘤的瘤细胞由上皮和间叶两种成分组成,排列呈巢状和小叶状;上皮成分分化成特征性的鳞状小体结构及腺管,腺泡状,其多表达上皮性标记如CK、EMA,部分表达Syn、CgA等内分必标记,而不表达vimentin;上皮成分周围可见疏松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18只接受印种近段空肠异体移植的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分别给于常规全肠外营养和含3%丙氨酰-谷氨酰胺吐肽的全肠外营养,持续10天。我镜、电镜和组织化学等技术对两组大鼠的移植小肠进行形态学的对比研究。研究表明:附加3%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的全肠外营养可较好的维持移植小肠粘膜上皮吸收细胞超微结构的正常形态和结构的完整性,防止肠粘膜萎缩,改善其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16.
14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形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Zhong D  Ji X  Li X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29(4):252-255
目的 观察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采用HE切片、PAS糖原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电镜观察等对本院10例及会诊4例HAML进行研究。结果 14例HAML均显示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呈上皮样排列,血管分厚壁及薄壁2种,上皮样细胞分为4种形态,形态与免疫表型有一定相关关系,部分上皮样细胞胞质PAS阳性且抗淀粉酶消化,电镜下可见类似前黑色素小体及密体。结论 肌动蛋白、HMB45阳性  相似文献   

17.
小鼠肺泡发育与肺泡上皮细胞分化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鼠胚胎及生后肺泡发育及肺泡上皮分化。方法 小鼠胚胎 14天至生后 14天肺组织 ,隔天取材 ,HE染色光镜观察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胚胎 14~ 18天 ,小鼠肺的发育以支气管树分支和管壁结构的逐渐完善为主 ,终蕾上皮为柱状或立方状的未分化细胞。胚胎 19天 ,支气管远端形成许多内壁光滑的原始肺泡 ,其上皮分化出Ⅱ型肺泡细胞。生后 1~ 4天 ,肺泡上皮出现少量扁平的Ⅰ型肺泡细胞 ,但仍以Ⅱ型肺泡细胞为主。生后 5~ 14天 ,成熟肺泡形成 ,肺泡上皮以Ⅰ型肺泡细胞为主。结论 出生时 ,小鼠的肺发育只完成了其大体形态的发生 ,肺泡上皮以Ⅱ型肺泡细胞为主。成熟肺泡的形成、数量的增加及Ⅰ型肺泡细胞的大量出现持续到出生后。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应用一组抗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和不同分子量细胞角蛋白的抗体,对78例鼻咽癌癌旁上皮的上皮性标志物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柱状上皮的储备细胞和状上皮的基底细胞的上皮性标志物表达不同。在柱状上皮的鳞状化行过程中,一方面是柱状上皮的储备细胞增生共转化为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另一方面这些“基底细胞”按照正常鳞状上皮的分化程序,分化并发育成鳞状上皮,但仍保留储备细  相似文献   

19.
九十年代肺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神经内分泌细胞 (PNEC)主要是由单个肺神经内分泌细胞 (NEC)及神经上皮小体 (NEB)组成。从四十年代前发现这类存在气道上皮的独特细胞以来 ,学者们对 PNEC的研究兴趣颇大 ,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 ,随着现代电生理学 ,分子生物化学和神经示踪等新技术的发展 ,对 PNEC有了更深的认识。十年间取得三个重要的发现为 :证实 NEB受感觉性神经纤维支配 ;PNEC可促进肺的发育和气道上皮细胞分化 ;NEB为一敏感的气道化学感受器。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形态和结构、胚胎发生、神经支配、分泌产物、鉴定、功能、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应用一组抗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和不同分子量细胞角蛋白的抗体,对78例鼻咽癌癌旁上皮的上皮性标志物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柱状上皮的储备细胞和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的上皮性标志物表达不同。在柱状上皮的鳞状化生过程中,一方面是柱状上皮的储备细胞增生并转化为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另一方面,这些“基底细胞”按照正常鳞状上皮的分化程序,分化并发育成鳞状上皮,但仍保留储备细胞的一些分化特征。因此,鳞化上皮与正常被覆鳞状上皮在上皮性标志物表达上仍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