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Ⅳ~Ⅴ级硬核白内障患者269例291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小切口组,139例157眼)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组,130例134眼)。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及并发症。结果术后小切口组和ECCE组比较,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散光、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更优。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好、角膜散光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姜锐光  姜杨  刘小环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1):1675-1676
目的比较硬核白内障采取超声乳化手术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效果。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1年01月我科行Ⅳ、Ⅴ级核白内障手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120例143眼,根据所行术式将其分为两组,A组(超乳组):68例,76眼;B组(小切口组):52例,67眼,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A、B两组术后1周及1个月视力、角膜散光程度无差别;超乳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多于小切口组。结论对于硬核白内障,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温力  钱会娟 《现代保健》2009,(14):29-29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350例(1426只眼)行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完成phaeo+IoL术1312只眼,小切口ECCE+IoL术114只眼。术后1周视力〈0.3者191只眼(13.39%),0.3-0.8者1030只眼(72.23%),视力≥1.0者205只眼(14.38%);术中后囊破裂78只眼(5.47%),撕囊失败49只眼(3.44%),术后角膜水肿168只眼(11.79%),核坠入玻璃体腔2只眼(0.14%),一过性高眼压46只眼(3.23%),眼内炎0只眼。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满意,Ⅳ级以上核采用小切口ECCE+IoL更安全,详细术前准备与评估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窦裕平  董莉莉 《现代保健》2010,(34):194-19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硬核碎核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上方角巩缘后做5.5—6.5mm反弧形隧道切口。手法劈核技术对65例66眼行白内障摘除手术并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术后第1周视力≥0.5占68.18%,1月视力≥0.5占87.87%。结论手术小切口白内障硬核碎核技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陆丽萍  谢兰  洪宏 《现代保健》2011,(11):47-48
目的 评价表麻下改良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在白内障复明手术中的应用和手术效果.方法 对186例(198只眼)白内障患者实行表麻下改良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远期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中并发后囊破裂4眼(2%),术后角膜内皮不同程度水肿67眼(33%),第3天视力≥0.5者156眼(79%),0.1~0.4者40眼(20%),<0.1者2眼(1%),均一期植入人工晶体,能迅速恢复视力,而且远期效果稳定,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 表麻下改良式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易掌握,学习时间较超声乳化手术短,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快,能取得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几乎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通过对219例247眼各类型白内障患者施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测定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3个月角膜曲率,观察术后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裸眼或矫正视力0.5以上占90.3%,1.0以上占84.3%。术前平均角膜散光0.42D(SD:1.12),术后平均角膜散光1.85D(SD:2.75),90%术后散光在1.20D以内。3个月后平均角膜散光0.33D(SD:1.85)。术中及发术后并症少。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术对比,不需要昂贵超声乳化仪,费用低廉,疗效满意,特别适合山区基层医院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7.
陈杨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2):236-237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16例158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上方虹膜反复脱出2眼,其中伴上方虹膜根部离断1眼;后囊膜破裂3眼,其中2眼发生在注吸皮质过程中,另1眼发生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意外囊内摘除1眼。结论该手术方式操作简便,效果满意,但术中仍需仔细操作,以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孙涛 《现代保健》2011,(7):73-74
目的探讨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的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从2005年1月。2009年12月实施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268例321眼的临床资料,其中152例182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116例139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总结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两者在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操作简单、安伞、有效,并且费用较低,相比超声乳化自内障摘除术更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
张志明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8):1494-1494
目的:评价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年龄50~96岁的老年性白内障4800例5100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周~12月,观察其效果。结果:术后视力:无眼底病的4720眼,视力在0.5以上者4610眼(97.67%),术后视力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3820眼(80.93%)。术后并发症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和手术时间的缩短而明显减少。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早期反应轻及视力恢复快的优点。手术效果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而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林忠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56-6357,6362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9年8月~2010年8月某院收治的被确诊为硬核白内障患者56例,其中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本38例,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18例,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3d、3周、3个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0.05),且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组(P<0.05).两组患者的角膜水肿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硬核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确切,容易操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00例(1000只眼)白内障施行标准巩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术后1天、1周、2周、1月、3月以上矫正视力0.6以上者分别是801只眼(80.1%),845只眼(84.5%),867只眼(86.7%),954只眼95.4%,987只眼(98.7%),术后发生刀口漏水6只眼(0.60%),继发青光眼5只限,占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提高明显,具有切口小,不缝线,操作简便、术后反应轻、散光小、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90例(312眼)直式或反眉弓形板层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190眼占60.9%,>1.0者36眼占11.5%;术后第3~7天裸眼视力>0.5者220眼占70.5%,>1.0者62眼占19.9%.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安全、方便、经济、效果满意,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和复明工程的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方法对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9例76眼实施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于术后3个月了解患者视力、屈光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脱盲率为94.7%,脱残率为39.4%;60.5%的患眼屈光度偏差值在±0.50D以内;随访3个月未出现晶状体后囊混浊,未发生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人工晶状体移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增加了植入晶状体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在硬核白内障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硬核白内障患者140例,根据手术实施手段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及对照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各70例。对比两组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眼压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观察组的视力>0.1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角膜散光及眼压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更为有效,患者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及眼压显著改善,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吸除术术中、术后并发症,探讨更适合高龄硬核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方法。方法随机抽取67例(67眼)硬核性白内障患者,其中采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31例(A组),超声乳化吸除术36例(B组),对比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以角膜反应为主),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平均内皮细胞面积。结果两组术中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和持续时间、内皮细胞密度以及平均内皮细胞面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硬核性白内障采取两种手术方式都是安全有效的,但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术后角膜反应轻,更有利于视力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碎核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上方角膜缘后2mm巩膜处做6mm反眉形巩膜隧道切口,采用碎核技术对82眼行白内障摘除并植入5.5mm一体式人工晶体。结果术后7d,矫正视力≥0.5者75例(92%),≥1.0者14眼(17%),〈0.1者2眼(2%)。结论6mm反眉形巩膜隧道切口人工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少,费用低,恢复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在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中的疗效。方法100例(100眼)“百万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白内障患者,术前全身检查无手术禁忌证。在局麻下行颢侧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中虹膜脱出3例,后囊膜破裂9例,术后角膜水肿18例,术后高眼压:1例,术后2例前房少量积血,无严重并发症。术后3天术后视力大于0.8者24眼,视力0.3~0.6者69人,视力0.1~0.25者5人,其中玻璃体混浊1人,不规则散光2人,2人因晶体度数不足(大于26D)残留远视及散光造成,1人未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裸眼视力0.08+12D矫正0.4。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操作简单,手术方法易于掌握,术中安全,不需特殊设备或器械,术后恢复快,在没有条件进行超声乳化自内障基层医院,是白内障复明的首选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下非辅助穿刺切口前房内劈核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 对123例123眼Ⅲ级以上硬核性老年性白内障行非辅助穿刺切口前房劈核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中后囊破裂2眼(1.6%)、角膜内皮混浊8眼(6.5%);术后裸眼视力≥0.05者123眼,脱盲率100%;≥0.3者121眼,脱残率98.4%.结论 非辅助穿刺切口前房劈核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方法简便,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尤其适于农村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小瞳孔下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表面麻醉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对17例(21只眼)虹膜后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前房反应、眼压等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全部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眼压与术前基本一致,前房反应轻。结论经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手术是治疗小瞳孔下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比较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吸除术术中、术后并发症,探讨更适合高龄硬核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67例(67眼)硬核性白内障患者,其中采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31例(A组),超声乳化吸除术36例(B组),对比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以角膜反应为主),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平均内皮细胞面积.结果 两组术中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和持续时间、内皮细胞密度以及平均内皮细胞面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硬核性白内障采取两种手术方式都是安全有效的,但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术后角膜反应轻,更有利于视力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