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1996年10月~2004年10月将210例自发性气胸按手术方式分为VATS组和开胸组,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胸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46±21)min显著短于开胸组(80±37)min(t=-8.209,P=0.000);术中出血量(41±23)ml显著少于开胸组(175±104)ml(t=-12.947,P=0.000);术后胸管放置时间(1.8±1.2)d显著短于开胸组(2.4±1.6)d(t=-3.078,P=0.000);术后住院时间(3.0±1.5)d显著短于开胸组(9.3±3.2)d(t=-18.322,P=0.000)。VATS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8/106,7.5%)显著低于开胸组(33/104,31.7%)(,=19.540,P=0.000)。VATS组无术后复发,开胸组复发2例(1.9%),2组均无死亡。VATS组手术费用(9562±782)元和住院费用(16036±914)元均显著高于开胸组(5165±671)元和(135374-826)元(t=43.692,P=0.000;t=20.775,P=0.000)。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手术效果好,对治疗自发性气胸应作为首选方法,缺点手术费用和住院总费用偏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72例年龄为2.5~5.0月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家长意愿,其中33例予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联合腹腔镜手术(FTS组),39例予以单纯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以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FTS组与对照组患儿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FTS组(42±9) d,对照组(46±8) d;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P=0.078),但FTS组要快于对照组。FTS组总住院时间为(10±2) d,住院费用(15316±2273)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4) d和(18641±3082)元(P<0.01)。随访4周,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巨结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复杂炎症者241例,LA手术152例,OA手术89例,中转开腹(CA)5例。结果LA组手术时间(114.5±42.6)min,术中出血量(30.2±24)ml,并发症发生率13.1%。OA组手术时间(89.7±41.2)min,术中出血量(81.2±92)ml,并发症发生率31.5%。两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总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杂阑尾炎行LA,疗效可靠,安全可行。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比较我院2007年11月~2011年8月20例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和20例标准开胸手术(标准开胸组)行纵隔肿瘤切除的开胸时间、开胸出血量、实际手术时间、关胸时间、总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肩关节活动障碍、术后肺部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结果VATS组1例胸腔粘连较重,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ideo—assistedminithoracomoty,VAMT)。与开胸组相比,VATS组开胸时间短[(12.1±2.0)rainVS.(18.1±2.4)rain,t=-8.589,P=0.000],关胸时间短[(11.4±1.7)min vs.(21.4±2.7)min,t=-14.017,P=0.000],开胸出血量少[(13.2±4.3)mlVS.(25.2±11.4)ml,t=-4.405,P=0.000],术后引流量少[(355.6±110.8)ml VS.(655.6±135.8)ml,t=-7.655,P=0.000],带管时间短[(3.2±0.5)dVS.(4.5±1.1)d,t=-4.812,P=0.000]。2组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5%(1/20)VS.25%(5/20),P=0.182]。40例随访8~12个月,均无肿瘤复发。结论VATS对大多数纵隔良性肿瘤,特别是大部分囊性病变及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切除较开胸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对181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别施行全胸腔镜(全胸腔镜组,n=77)及传统开胸(传统开胸组,n=104)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转移的阳性淋巴结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胸管引流量及术后带胸引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13I.0±25.6)min,与传统开胸组(129.2±26.8)min比较无显著差异(t=0.455,P=0.649),术中出血量(140.8±110.6)ml与传统开胸组(148.1±96.8)ml比较无显著差异(t=-0.472,P=0.638),术后带胸引管时间(8.4±3.1)d与传统开胸组(8.2±2.3)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498,P=0.619),术后住院时间(9.8±3.7)d与传统开胸组(10.6±2.1)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841,P=0.067),清扫淋巴结(20.1±7.7)枚与传统开胸组(18.9±5.6)枚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214,P=0.226)。全胸腔镜组术后第1天胸液量(260.9±111.9)ml,显著少于传统开胸组(322.8±103.6)ml(t=3.841,P=0.000)。术后近期复发率全胸腔镜组5.2%(4/77)与传统开胸组5.8%(6/104)无统计学差异(∥=0.000,P=1.000)。全胸腔镜组转移率6.5%(5/77)与传统开胸组8.6%(9/104)无统计学差异(x。=0.289,P=0.591)。结论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治疗周围型肺癌 安全、有效、可行,术后胸液量少,在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方面能达到常规开胸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3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260例)和常规开胸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3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再次手术、再人ICU及其转归。结果与开胸组相比.胸腔镜组患者胸部手术时间更短[(105±30)min比(112±41)min,P=0.000],胸部出血量更少[(95±48)ml比(107±44)ml,P=0.002],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4.3±7.5)d比(16,9±9.5)d,P=O.000],胸部淋巴结清扫数量更多[(13.5±5.0)d比(11.6±4.7)d,P=0.00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更低[34.6%(90/260)比45.0%(145/322),P=0.011),围手术期死亡率更低[0.8%(2/260)比3.4%(11/322),P=0.032)。两组患者术后再次手术的比例相当[1.5%(4/260)比2.5%(8/322),P=0.425),但胸腔镜组术后需要再人ICU者明显更少[5.4%(14/260)比10.6%(34/322).P=0.024)。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在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VATS)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血气胸患者4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方法;实验组15例,采用VATS治疗,对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等进行比较.结果 41例患者均无手术死亡、二次开胸止血,术后均未呼吸机辅助呼吸.实验组术中出血量[(176.5 ±78.5) ml]明显少于对照组[(401.3±90.7)ml],手术时间[实验组(64.7-±21.3) min,对照组(129.4±30.3) min]、术后胸管放置时间[实验组(2.3±0.9)d,对照组(4.5±1.0)d]、住院时间[实验组(9.1±2.1)d,对照组(12.7±2.2)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治疗外伤性血气胸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诊断快速准确,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3年7月114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自制可弯曲双关节腔镜专用器械行单孔胸腔镜手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未增加穿刺孔,无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手术时间(42.4±11.4) min,术后胸管留置时间(1.8±0.4) d,术后住院时间(5.4±3.4)d。术后随访1~36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76例>12个月,无切口感染、出血、积液、气胸复发等并发症。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是安全、微创、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比较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105例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与84例常规开胸行肺叶切除术(开胸组)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144.77±23.75)min,与开胸组(152.25±19.96)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1.331,P=0.188);胸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10.03±2.13)d,明显短于开胸组(12.14±2.46)d(r=-3.650,P=0.001);并发症的比较:术后漏气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21,P=0.886);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93.71±44.66)ml,明显少于开胸组(228.57±41.96)ml(t=-3.161,P=0.002);胸腔镜组术后第1天的引流量(234.29±44.97)ml,明显少于开胸组(272.86±40.72)ml(t=-3.526,P=0.001);术后疼痛程度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080,P=0);术后上肢活动是否受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160,P=0);胸腔镜组术后拔管时间(7.17±2.12)d,明显短于开胸组(9.00±2.41)d(t=-3.194,P=0.002)。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胸壁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安全、可靠,与开胸手术比较,具有手术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疼痛轻、上肢活动不受限及术后胸管引流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脾功能亢进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对40例脾亢合并胆囊结石分别行完全腹腔镜和开腹脾脏联合胆囊切除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28.5±15.0)min与开腹组(227.5±14.2)min无统计学差异(t=-0.217,P=0.830),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817.8±34.3)ml,显著少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875.6±70.7)ml(t=3.295,P=0.002)。2组均无术中并发症。腹腔镜组术后胸腔积液3例,穿刺孔出血1例;开腹组术后胸腔积液2例,切口感染2例,腹腔积液1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4/20)和25%(5/20),无统计学差异(Fisher’s检验,P=1.000)。腹腔镜组住院时间(13.0±0.9)d,显著短于开腹组(14.0±1.1)d(t=3.147,P=0.003)。40例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8个月,2组脾功能亢进均得到纠正,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腹腔镜组6例,开腹组5例门静脉血栓形成,口服华法令片和肠溶阿司匹林胶囊控制。结论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胆囊切除治疗脾功能亢进合并胆囊结石在疗效上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媲美,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应用于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管理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肝切除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FTS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FTS组采用FTS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1、3、6d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所有患者采用电话及门诊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9月.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FTS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分别为(2.3±1.0)d和(4.6±0.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4,P<0.05).FTS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分别为(2.5±0.5)d和(3.1±0.7)d,对照组分别为(4.3±0.7)d和(4.8±0.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34,1.70,P<0.05).FTS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7.0±0.8)d和(3.6±0 3)万元,对照组分别为(8.5±0.9)d和(4.1±0.3)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3,0.57,P<0.05).FTS组患者术后1、3、6d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56±7) mg/L、(122±7) mg/L、(35 ±7) mg/L,对照组分别为(198±24) mg/L、(137±5)mg/L、(49±8)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91,P<0.05);FFS组患者术后1、3、6d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96±14) mg/L、(243±17)mg/L、(260±10) mg/L,对照组分别为(198±24)mg/L、(199±16) mg/L、(245±7)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2.69,P <0.05);FTS组术后1、3、6dALT水平分别为(379±34) U/L、(166±12) U/L、(49±14)U/L,对照组分别为(367±75) U/L、(210±28) U/L、(197 ±22) 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51,P<0.05).FTS组患者术后并发腹腔积液1例、胸腔积液1例,无肺部感染及切口感染的患者;对照组术后并发腹腔积液4例、胸腔积液3例、肺部感染4例、切口感染2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1.11,4.44,2.11,P>0.05).所有患者随访2~24个月,无因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或住院患者.结论 FTS理念应用于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的管理安全有效,能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加快患者肝功能恢复,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应用于高原LC围手术期管理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 1年3月至2012年7月解放军第一一五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LC,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研究组患者采用FTS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3±19) min和(59 ±21)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4,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25±6)h、(36±9)h、(5.6±1.3)d、(10.8±1.1)千元和(10±4)h、(23±5)h、(3.1±1.3)d、(7.9±1.3)千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3.67,-6.40,-4.08,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 (2/44)和2.3% (1/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1,P>0.05).结论 FTS应用于高原LC围手术期,可以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4月我科单一术者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47例(两孔组),同期三孔法胸腔镜手术61例(三孔组),以及2007~2010年传统开胸手术49例(开放组)的资料。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站数、术后前3天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两孔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需副操作孔或中转开胸。两孔组与三孔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开放组比较,两孔组术中出血少[(154.0±107.5)ml vs.(254.7±192.2)ml,P=0.007],术后住院时间短[(8.5±1.9)d vs.(10.9±2.4)d,P=0.000],输血患者比例小(1/47 vs.8/49,P=0.017)。3组在淋巴结清扫总数目和站数、N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站数、病理阳性淋巴结数目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能够达到三孔胸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并且能避免多余切口对胸壁肌肉、肋间神经或血管的损伤,进一步降低手术创伤,是安全有效的肺癌根治性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行腹腔镜肝切除和开腹肝切除各2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总费用、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75.5±43.2)mlVS.(203.5±61.4)ml,t=-8.000,P=0.000],手术时间短[(121.3±31.5)minVS.(141.4±32.2)min,t=-2.093,P=0.042],排气早[(31.2±0.9)hVS.(39.8±0.8)h,t=-33.500,P=0.000],留置引流管时间短[(4.1±2.1)dVS.(6.4±1.9)d,t=-3.810,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9.1±4.4)dVS.(11.6±3.1)d,t=-2.179,P=0.035],但手术费用高[(6815.3±2113.4)元VS.(3732.2±618.4)元,t=6.567,P=0.000],2组并发症[1例V8.3例,x2=0.275,P=0.600]和总费用[(14677.2±5444.3)元VS.(15123.3±4388.4)元,t=-0.299,P=0.766]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肺癌肺叶切除术后单、双胸腔引流管的临床效果及单胸腔引流管在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09年3~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93例肺癌患者,将其分为单胸腔引流管组[46例,男39例、女7例,年龄(58.4±9.5)岁和双胸腔引流管组(47例,男32例、女15例,年龄(58.2±9.0)岁]。观察两组的引流量、引流管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拔管后积气与积液。结果双胸腔引流管组中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ideo-assistedthoracicsurgery,VATS)患者数显著高于单胸腔引流管组,而开胸手术数显著少于单胸腔引流管组(P〈0.05)。双胸腔引流管组引流量显著多于单胸腔引流管组[(824.4±612.5)mlVS.(510.7±406.7)ml,P〈0.05]。单胸腔引流管组与双胸腔引流管组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皮下气肿、胸腔积气、积液和再次置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肺叶切除术单胸腔引流管引流效果优于或与双胸腔引流管效果相当,且带管时间有缩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腔镜两孔法手术切除肺大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胸腔镜治疗肺大疱,2011年4~12月常规三孔法手术43例,2012年4~10月两孔法手术4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1日疼痛评分、术后胸腔引流液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结果2组均无中转开胸、术中输血、胸腔感染等。两孔组手术时间(48.0±18.8)min,术中失血(12.9±8.2)ml,三孔组分别为(51.8±19.4)min、(14.3±7.5)ml,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孔组术后1日疼痛评分(VAS)低[(2.1±1.0)分vs.(3.4±1.6)分,t=-4.926,P=0.000],术后胸腔引流液总量少[(270.6±192.3)ml vs.(360.2±210.5)ml,t=-2.020,P=0.046],引流管拔管时间早[(3.2±1.5)d vs.(4.7±1.9)d,t=-3.946,P=0.000],住院时间短[(5.8±2.0)d vs.(7.1±1.9)d,t=-3.099,P=0.003]。术后6个月复发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0.4%(1/24)vs .0%(0/31),P=0.436]。结论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可行,利于患者恢复,可以作为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外伤性血气胸的价值。方法2007年8月~2011年8月56例外伤性血气胸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VATS组(n=21)和开胸组(n=35),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95±15)min显著短于开胸组(133±25)min(t=-6.304,P=0.000),术中出血量(230±95)ml显著少于开胸组(426±150)ml(t=-5.366,P=0.000),术后疼痛评分(4.5±0.5)分显著低于开胸组(7.5±0.5)分(t=-21.737,P=0.000),术后引流时间(2.5±0.5)d显著短于开胸组(4.5±1.0)d(t=-8.526,P=0.000),术后引流量(380±150)ml显著少于开胸组(510±213)ml(t=-2.452,P=0.017),住院时间(12.5±3.0)d显著短于开胸组(16.5±5.5)d(t=-3.063,P=0.003)。VATS组术后第1、3、5天血清CRP浓度显著低于开胸组[(56.5±12.3)mg/L vs.(69.7±16.8)mg/L,t=-3.128,P=0.003;(41.9±15.7)mg/L vs.(56.9±15.6)mg/L,t=-3.475,P=0.001;(26.8±10.4)mg/L vs.(39.6±11.2)mg/L,t=-4.250,P=0.000]。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33.3%(7/21)vs.34.3%(12/35),χ2=0.005,P=0.942]。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VATS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对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109例患者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69例未行末端回肠造瘘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造瘘组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3±0.4)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1.8±0.4)d,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6.2±1.5)d,术后平均住院(8.0±1.5)d,治疗费用平均(3.2±0.3)万元。未造瘘组患者术后9例(13.0%)发生吻合口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5.1±0.6)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5.7±0.3)d,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8.3±3.8)d,术后平均住院(14.2±3.6)d;治疗费用平均(4.3±0.8)万元。两组术后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可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尤其高龄、全身情况较差等不利于低位吻合的患者。但术者应进行个体化选择,同时严格遵循无瘤原则、合理选择病例、精细操作可使更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获得保留肛门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新理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1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FTS组)48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对照组)43例.FTS组采用FTS新理念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包括术前心理辅导、口服肠内营养粉及导泻药物导泻,术中控制输液量、采用小手术切口,术后用非甾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与干预的快速康复外科( fast track surgery,FTS)策略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FTS组术前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方法进行评估,并在围手术期针对干预治疗( FTS组,80例);对照组按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conventional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治疗( CPM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FTS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62.7±2.9)h vs(95.8±3.0)h ]、首次排便时间[(3.56±1.46)d vs(5.08±1.85)d ]、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2.93±0.36)d vs (4.66±0.26)d ]、术后住院时间[(8.67±0.85)d vs(11.61±1.21)d ]及总并发症发生率[7.50%(6/80)vs 18.75%(15/80)]等均少于CP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基于NRS与干预的FTS策略,可有效促进食管癌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