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应用三针锁针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股骨颈骨折1856例,治疗优良率达85.19%。并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和分析了股骨颈骨折的穿针部位,进针角度,克氏针型号和有关工具的选择等经验  相似文献   

2.
于洋  李京芳 《中医正骨》2006,18(12):27-28
根据肱骨干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性的采用经肱骨内、外髁部进针的闭合穿针方法,利用克氏针的弹性作用抵消骨折再移位的力并维持骨折的良好对位。解决了单髓内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干骨折稳定性差及经肩、肘关节穿针影响肩、肘关节功能及骨外固定器易并发感染等问题。自1994年,作者根据骨折类型、发生机制不同而采用不同进针部位的方法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干骨折117例,经临床随访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三根骨园针间带一定角度由股骨粗隆向股骨颈及股骨头方向穿入(非平行穿入),股骨中上段穿入两骨针,连接外固定架。结果:骨折断端稳定,无骨园针下滑,穿出股骨头及髋内翻畸形,骨折均愈合。结论:该方法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愈合快,特别适合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颈骨折治疗后的远期效果。方法对1992年8月—2007年4月7例儿童股骨颈骨折患儿分别采用手法复位透视下以克氏针闭合穿针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克氏针均穿过骨骺。术后石膏外固定。结果7例中1例术后出现骨骺早闭、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出现轻度髋内翻、股骨头缺血坏死,其余5例无明显后遗症。结论儿童股骨颈骨折争取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克氏针尽量细小,以减少对骨骺的损伤,尽可能减少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内翻、骨骺早闭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股骨颈骨折经皮鳞纹钉固定“4”字定位法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颈骨折经皮鳞纹钉固定“4”字定位法应用体会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杭州310006)姚连兴刘晋闽潘子毅经皮穿针内固定是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其疗效的优劣和固定针穿入的角度、位置是否合适密切相关,而后者又是做内固定时定位是否准确所决定的。传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克氏针闭合穿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结果: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克氏针闭合穿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对骨折血运干扰小,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经皮肤使用多根克氏针内固定来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方法:选择27例病人,采用腰麻或持硬麻醉后行手法牵引复位,于股骨大粗隆下方2cm处,分别打入三根克氏针,进针深度达股骨头软骨面下1-2cm处,三根针分别固定于张力骨小梁和压力骨小梁之中,穿刺结束后拍髋部X光片应证进针的位置。结果:优18例,良7例,差2例。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992~ 2 0 0 2年采用 2枚克氏针平行穿针加钢丝捆扎治疗髌骨骨折 10 8例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0 8例中 ,男 85例 ,女 2 3例 ;年龄 19~ 4 8岁 ;单纯横形或斜形骨折 85例 ,伴粉碎性骨折 19例 ,其中陈旧性骨折 3例。2 治疗方法仰卧位 ,硬膜外麻醉 ,膝前方“U”形切口 ,将骨折块准确复位后 ,巾钳固定 ,远近骨折块各平行穿入一克氏针 ,钢丝从克氏针外进行环形捆扎 ,或“8”字交叉捆扎 ,将骨折块固定牢固。钢丝结位于外侧克氏针旁 ,并将外侧克氏针拧弯。修补股四头肌扩张部 ,石膏托外固定 4周后开始逐步进行锻炼。3…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5岁。主因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8个月,阴道有脓性分泌物2个月于2003年9月2日入院。8个月前患者因意外发生股骨颈骨折,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共用克氏针7根,每根长12cm。2个月前患者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色黄,但未检查及治疗。现患者行克氏针取出术,经X线检查示克氏针穿过左侧股骨约8cm进入骨盆,遂收入院治疗。查体:T  相似文献   

10.
1 器械与材料2.0~2.5mm的克氏针1根,骨锤1把,克氏钳1把,无菌包1个。2 方法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采用局麻,消毒铺巾后于X线透视下在距远骨折端内侧1~1.5cm的皮肤处将克氏针刺入皮下(或先用小刀在皮肤上戳一小口,再将针经小口刺进皮内)并向外斜行经骨折断端穿入锁骨的外骨折段内,经锁骨外侧端引出体外,使针的末端平锁骨的外骨折断端,然后使锁骨复位准确对合两骨折端,逆行将针穿入近骨折段内2.5~4.0mm,将露于体外的部分克氏针剪掉,针尾埋于皮下。术中注意消毒严格,准确把持克氏针于锁骨内,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肱骨外髁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术中实行手法复位,经C型臂X线机摄像证实复位成功,即自肱骨外髁经皮穿入2mm克氏针通过骨折线达近折段3~4cm。术后用石膏屈肘90°位固定,使肱骨髁上骨折达到准确的复位与固定。结果:取得了骨折解剖或近解剖复位,治合率达100%。结论:说明自肱骨外髁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能达到准确复位、稳固固定;对骨折处软组织损伤小,保护骨组织的血液供应,使骨折愈合快。这样又有利于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使肘关节功能恢复快,无手术瘢痕,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尚红文 《中医正骨》2001,13(7):49-49
自 1994~ 1998年 ,应用伊利扎诺夫外固定器治疗 6例严重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骨折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中男 4例 ,女 2例。年龄最大 38岁 ,最小 18岁。均为车祸致伤 ,受伤至入院时间最短 0 .5小时 ,最长 1.5小时。 6例均为开放粉碎性骨折 ,骨折部位中上段 1例 ,中下段 5例 ,伴大块骨缺损 1例 ,均伴有严重皮肤剥脱伤。2 手术方法选连续硬膜外麻醉 ,彻底清创后 ,确定穿针部位 ,尽量避开开放伤口 ,一般距骨断端 4cm以上 ,根据骨折移位情况确定进针方向及固定用针 ,无侧方移位者选用直径 1.5 mm克氏针 ,在内侧和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闭合穿针、托跟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儿童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然后通过骨折远近端打入2-3枚克氏针固定骨折断端,腓骨下段骨折移位明显者复位后经外踝尖穿入0.2 cm克氏针髓内固定,并与采用跟骨牵引、托跟式夹板固定治疗的27例及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22例进行对照.结果:手法整复经皮闭合穿针内固定、托跟式夹板固定疗效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当,并优于跟骨牵引、传统手法整复、托跟式夹板外固定,且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减少.结论:闭合穿针、托跟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可明显减少住院日,降低费用,微创,固定牢靠,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用第4掌骨支架作用结合闭合穿针治疗第5掌骨颈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第5掌骨颈不稳定性骨折22例,采用以第4掌骨支架作用闭合穿针治疗,将骨折端闭合复位后,从手掌尺侧并平行掌面经皮在第5掌骨折的远、近端各穿入2枚直径1.5mm克氏针,并穿透临近第4掌骨,以第4掌骨和克氏针为内固定支架固定,术后石膏外固定3周,4~6周取出克氏针,行手部功能锻炼。结果:患者均能配合随访,无脱落病例,随访时间16~24周,骨折均完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1周,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手部功能;术后未发生骨折端再移位、畸形愈合、骨不连、掌指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第4掌骨支架作用闭合穿针治疗第5掌骨颈不稳定性骨折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内外侧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用骨折闭合手法复位经皮内外侧髁部穿克氏针加石膏托外固定4周,4周后去除石膏、拔除克氏针。结果:随访4个月~2年,优21例,良6例,可3例,差1例。1例出现轻度肘内翻。结论:闭合手法复位经皮内外侧髁部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自1996年起我们应用经皮穿针钢丝捆扎外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1例(男9例,女2例;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52岁;顺粗隆间型骨折10例,反粗隆间型骨折1例),收到较好疗效。l治疗方法患者人院后先行胫骨结节骨牵引1周,X线片检查复位满意,然后在X光机透视下经皮穿针钢丝捆扎外固定。骨园针一般选用φ3.5mm,钢丝选用φ0.6mm双股钢丝。穿针要求:(1)第1、2根钢针要平行穿入股骨颈内,并且分别贴近股骨颈的上、下边。(2)第3根钢针在大粗隆下20cm左右穿入股骨干,并穿透对侧皮质约Icm,针尾与第1、2根钢针交叉。(3)反粗隆间型骨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克氏针胸骨端逆行穿针固定和肩峰端逆行穿针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简单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要求的60例锁骨中段简单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胸骨端组和肩峰端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克氏针胸骨端逆行穿针固定和克氏针肩峰端逆行穿针固定治疗,术后患肢均以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吊4周。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总体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2±5.2)min,(34.8±4.6)min,t=0.249,P=0.753];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47±4.95)分,(89.10±6.03)分,t=1.661,P=0.102]。术后6个月时,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锁骨骨折的疗效标准评定,胸骨端组治愈28例、好转2例,肩峰端组治愈26例、好转3例、未愈1例。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81,P=0.378)。拔除克氏针前,胸骨端组2例发生针尾部疼痛、1例发生克氏针松动,肩峰端组10例发生针尾部疼痛、8例发生克氏针松动,胸骨端组针尾部疼痛和克氏针松动的发生率均低于肩峰端组(χ2=0.667,P=0.010;χ2=6.405,P=0.011)。结论:克氏针胸骨端逆行穿针固定与克氏针肩峰端逆行穿针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简单骨折的疗效相当,但前者术后针尾部疼痛和克氏针松动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加压螺纹钉与克氏针合用治疗股骨颈骨折58例报告山东省青岛市骨伤医院(266021)吴玉仙赵华亮杜建春朱朝晖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应用何种内固定物更为合适一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自1993~1996年,采用加压螺纹钉与克氏针合用的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5...  相似文献   

19.
应用螺纹克氏针闭合穿针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8例,随访45例,依据Constant-Murley肩关节百分评分标准,优良率86.78%.经皮穿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结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练,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皮穿克氏针配合夹板固定与单纯夹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穿针治疗组22例,小夹板固定组27例,分别予经皮穿克氏针配合夹板固定与单纯夹板固定治疗,并行6-15月随访,分析患者复位术后骨折对位对线情况、住院时间、出院后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穿针治疗组骨折对位对线情况优良率为95.4%,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9%;小夹板固定组骨折对位对线情况优良率为65.5%,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3.2%;穿针治疗组均优于小夹板固定组(P0.01);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克氏针配合夹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