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评价淋巴结病变的性质对于肿瘤病人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将淋巴结病变的形态学改变与功能学改变相结合.可为临床鉴别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就超声、CT灌注成像、MR扩散成像、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增强成像及PET等对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二维灰阶+CDFI超声在诊断乳腺疾病中的价值。方法以手术病理为诊断标准,对比分析超声弹性成像与二维灰阶+CDFI超声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性。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98%、95%。二维灰阶+CDFI超声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2%、78%、79%。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病变的准确性高于二维灰阶+CDFI超声.但两者结合可望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准确诊断及鉴别对于临床制定科学的诊疗策略及评价疾病预后至关重要。超声造影能够连续观察淋巴结微循环和血流灌注情况,显著提高诊断颈部淋巴结的准确性,目前已逐步应用于定位前哨淋巴结、引导穿刺活检、评价淋巴结治疗效果及分子成像等方面。就近年来超声造影在颈部淋巴结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扩散加权成像是通过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在细胞水平反映生物组织微环境和微结构变化的一种功能成像技术,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对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及其鉴别良恶性肿瘤的原理、淋巴结病变的诊断现状、扩散加权成像在转移与非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及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鉴别鼻咽癌放化疗后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61例鼻咽癌放化疗后3个月~1年复查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观察淋巴结大小、形状、内部回声、内部的血流情况,并根据常规超声和弹性成像的评分标准对淋巴结的良恶性进行分析。病变淋巴结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23枚淋巴结中,反应性增生48枚,结核6枚,淋巴结炎15枚;转移性54枚。良性淋巴结的常规超声评分多为5~6分,恶性淋巴结多为7~10分;超声弹性图中良性淋巴结以1~3分多见,恶性淋巴结多见4~5分。超声实时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4%、86.96%、90.24%、85.00%及95.24%;常规超声检查分别为88.89%、78.26%、82.93%、76.19%及90.00%。超声实时弹性成像的诊断正确性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 :超声实时弹性成像可为颈部淋巴结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还需结合常规超声检查以提高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淋巴结微转移是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可能原因,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磁共振增强淋巴结靶向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淋巴结的微转移.从淋巴结靶向对比剂USPIO的结构和药代动力学、增强成像原理、MRI检查方法、影像分析和诊断标准以及不足等几个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二维灰阶+CDFI超声在诊断乳腺疾病中的价值。方法以手术病理为诊断标准,对比分析超声弹性成像与二维灰阶+CDFI超声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性。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98%、95%。二维灰阶+CDFI超声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2%、78%、79%。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病变的准确性高于二维灰阶+CDFI超声,但两者结合可望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技术在颈部淋巴结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0例颈部肿大淋巴结行CT灌注扫描,将其中34例有完整手术病理结果的病例根据其良恶性分为两组,分析良恶性淋巴结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及灌注参数的特点,比较各灌注参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良性淋巴结组TDC以缓升型为主(87.5%),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TDC以速升速降型为主(62.5%),淋巴瘤TDC以低平型为主(60%),其他癌(鳞癌、腺癌)转移淋巴结TDC多呈速升缓降型(62.5%);恶性淋巴结组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Patlak血容量(P-BV)、达峰时间(TTP)及强化值(EV)均高于良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病变及不同类型恶性淋巴结病变的CT灌注特点不同,CT灌注成像技术对颈部淋巴结病变的定性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淋巴结转移对于癌症分期及预后判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淋巴结成像及良恶性判断仅依赖于大小和形态改变,诊断正确率有限。纳米颗粒MR对比剂以其大小适中、性质独特,结合不同的给药途径可很好地显示淋巴结、淋巴管,准确地进行性质判断。回顾了近年来淋巴结MR成像中纳米颗粒对比剂研究进展,旨在对淋巴结成像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低场磁共振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用低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36例,分析不同时间的影像学特点,并与常规 MRI 平扫进行比较。结果:低场磁共振DWI 能显示所有患者超急性脑梗死病灶,而有11例患者在常规 MRI 平扫上未发现异常,其中7例为发病2 h 内,4例为2~4 h。此外,DWI 还可发现发病1 h 内的脑梗死高信号灶,而且 DWI 显示的病灶范围较常规 T2 WI 显示的范围更大、信号更高。结论:颅脑低场强磁共振扩散成像可以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比 T2 WI、T2 FLAIR 平扫能更早显示病变,在发现病变、确定病变部位、病变范围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