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P16抑癌基因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对47份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组织和8份正常卵巢组织p16mRNA与p16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p16mRNA与P16蛋白阳性表达皆主要位于胞浆内,呈红色颗粒状,阳性表达细胞多呈灶状分布。p16mRNA与P16蛋白在卵巢浆液性癌中检出率(48.5%、42.4%)皆低于良笥浆液性瘤(均90.0%)及正常卵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 p16抑癌基因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关系。 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 ,对 47份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组织和 8份正常卵巢组织 p16mRNA与 p16蛋白进行检测。 结果 p16mRNA与 p16蛋白阳性表达皆主要位于胞浆内 ,呈红色颗粒状 ,阳性表达细胞多呈灶状分布。p16mRNA与 p16蛋白在卵巢浆液性癌中检出率 (4 8 5 %、42 4% )皆低于良性浆液性瘤 (均 90 0 % )及正常卵巢组织 (均 10 0 0 % ) ,均P<0 0 5。p16mRNA、p16蛋白低表达与卵巢浆液性癌的恶性程度高、肿瘤分化差、癌瘤播散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一致性检验显示 p16基因的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关系密切 (P <0 0 1)。结论 p16作为一种新型抑癌基因 ,其mRNA或蛋白低表达与卵巢浆液性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抑癌基因p53与卵巢上皮性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陈波洁王世阆王靖华黄光琦我们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分析技术,对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及p53基因第5~8外显子的点突变进行研究,以期对p53基因...  相似文献   

4.
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p16基因缺失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p16基因缺失的分析章小维张琼郭燕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周期失控是癌变的重要原因。新发现的定位于人9p21区的p16基因,其产物是一个可特异性地影响细胞周期的调节因子,在人类多种肿瘤细胞系和肿瘤组织中,可以检测到p16基因纯...  相似文献   

5.
Guan X  Lang J  Bian M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3):165-167,I005
目的了解卵巢上皮性癌p53基因突变的特点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PCR-SSCP)和序列分析的方法对46例卵巢上皮性癌进行外显子5、6、7突变的检测和分析。结果p53基因突变8例并得到证实。包括8个点突变(6个错义突变,1个静息突变和1个内含子突变)和1个碱基对插入突变(在下游产生终止信号)。突变中碱基转换突变占总突变的88.9%(8/9),并以G→A的转换突变为主,占转换突变的87.5%(7/8)。175、245位密码子的突变占总突变的62.5%。临床Ⅰ、Ⅱ期的突变率为20.0%,临床Ⅲ、Ⅳ期为16.7%,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癌p53基因突变是自发性突变,是由于DNA合成和修复过程中的随机错误所致。175与245位密码子可能是卵巢上皮性癌p53基因突变的主要位点。p53基因突变与临床分期无关,故认为p53基因突变于卵巢癌早期就有所发生,并持续于肿瘤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p16^INK4a基因表缺失的机制,为p16^INK4a相关性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和PCR、PCR-SSCP、甲基化特异性PCR和DNA测序等方法重点检测p16^INK4a蛋白表达缺失的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p16^INK4a基因缺失、突变和5'-CpG岛甲基化,分析它们与肿瘤预后的关系。结果:43份p16^INK4蛋白表达阴性标本中检测到p16^INK4a基因纯合缺失4例,第1、2外显子各2例;第2外显子点突变2例,经DNA测定确定1例为第2外显子494位G→T变异,位于非编码区;1例为第2外显子343位G→T变异,相应的氨基酸变异为第115位缬氨酸(GTG)→亮氨酸(TTG);应用MSP法检测出14例(32.6%)5'-CpG岛甲基化并经DNA测序证实。p16^INK4a蛋白表达阳性的14份标本中仅检测到1例(7.14%)5'-CpG岛甲基化,而未发现基因缺失和点突变证据。34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中p16^INK4a基因异常16例,较无异常18例预后更差(P=0.0008)。结论:5'-CpG岛甲基化可能是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p16^INK4a基因表达缺失的主要原因,去甲基化治疗可能成为该类肿瘤一种有用的生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p16基因是一种多肿瘤抑制基因,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p16基因失活导致肿瘤的发生,其失活机制主要为甲基化、缺失及突变。宫颈癌是妇女常见肿瘤之一,发生机制尚不清楚。p16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诊断相关性的研究中发现,p16基因的失活及P16的表达很复杂,p16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有研究发现p16基因在宫颈癌发展中主要的失活形式是启动子甲基化,失活率随病情恶化而增加;而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宫颈癌和CIN中,p16基因的缺失和突变是罕见事件,表现为过表达,几乎所有HPV阳性宫颈癌中p16表达阳性。为此对p16基因与宫颈癌、CIN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p16INK4a基因表缺失的机制 ,为p16INK4a相关性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PCR、PCR SSCP、甲基化特异性PCR和DNA测序等方法重点检测p16INK4a蛋白表达缺失的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p16INK4a基因缺失、突变和5’ CpG岛甲基化 ,分析它们与肿瘤预后的关系。结果 :4 3份p16INK4a蛋白表达阴性标本中检测到p16INK4a基因纯合缺失 4例 ,第 1、2外显子各 2例 ;第 2外显子点突变 2例 ,经DNA测序确定 1例为第 2外显子 4 94位G→T变异 ,位于非编码区 ;1例为第 2外显子 34 3位G→T变异 ,相应的氨基酸变异为第 115位缬氨酸 (GTG)→亮氨酸 (TTG) ;应用MSP法检测出 14例 (32 .6% ) 5’ CpG岛甲基化并经DNA测序证实。p16INK4a蛋白表达阳性的 14份标本中仅检测到 1例 (7.14% ) 5’ CpG岛甲基化 ,而未发现基因缺失和点突变证据。 34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中p16INK4a基因异常 16例 ,较无异常 18例预后更差 (P =0 .0 0 0 8)。结论 :5’ CpG岛甲基化可能是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p16INK4a基因表达缺失的主要原因 ,去甲基化治疗可能成为该类肿瘤一种有用的生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卵巢上皮性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组织p53抑癌基因蛋白表达石一复,谢幸,万小云,赵承洛抑癌基因p53在正常细胞生长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其丢失或突变及过度表达,与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卵巢癌p53基因突变和过度表达更多见于晚期病例,推测可能与肿瘤进展和...  相似文献   

10.
p16基因是一种多肿瘤抑制基因,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p16基因失活导致肿瘤的发生,其失活机制主要为甲基化、缺失及突变.宫颈癌是妇女常见肿瘤之一,发生机制尚不清楚.p16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诊断相关性的研究中发现,p16基因的失活及P16的表达很复杂,p16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有研究发现p16基因在宫颈癌发展中主要的失活形式是启动子甲基化,失活率随病情恶化而增加;而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宫颈癌和CIN中,p16基因的缺失和突变是罕见事件,表现为过表达,几乎所有HPV阳性宫颈癌中p16表达阳性.为此对p16基因与宫颈癌、CIN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p53基因突变对预测葡萄胎恶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肿瘤分子生物学认识的不断深入 ,已知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p5 3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 ,在肝癌、肺癌、乳腺癌、胃癌、卵巢癌等肿瘤中有突变失活[1] 。而在葡萄胎组织中p5 3基因突变与恶变的关系研究较少 ,尚无定论。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分析 (PCR SSCP)技术检测葡萄胎组织中p5 3基因第 5~ 8外显子突变情况 ,并结合患者的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与分组 :收集 1992~ 1996年在我院住院清宫的葡萄胎患者 2 0例 ,根据 2…  相似文献   

12.
为在非遗传性散发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测定BRCA1基因的表达和它与细胞增殖的关系。在72例未经选择的散发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标本中测定BRCA1基因的表达和细胞增殖的活性。病例包括囊腺瘤16例,交界性瘤18例,卵巢上皮性癌38例,  相似文献   

13.
p16基因是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9p21区,所编码的核磷酸蛋白p16为细胞周期蛋白D/CDK激酶的抑制因子。参与对正常细胞周期演进的调控,防止细胞增生。已发现在大多数恶性肿瘤中有p16基因的缺失或突变,说明p16基因的失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恶化及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MTS_1/p16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困MTS1/p16在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浆液性囊腺瘤,20例交界性策液性囊腺瘤,65例浆液性囊腺癌及有癌转移的阳性盆腔淋巴结中p16基因蛋白表达,用PCR-SSCP分析10例浆液性囊腺癌中有无p16基因第1、2外显子的突变。结果:正常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癌及有癌转移的盆腔淋巴结中,p16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55%、55%、12.3%、0%;10例浆液性囊腺癌均未发现p16基因第1、2外显子的突变。结论:p16基因功能失活可能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相关,p16基因表达的检测可能成为判断浆液性卵巢肿瘤恶性度及预后的指标;浆液性卵巢癌p16基因突变率较低,可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并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erbB2、nm23和p533种基因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检测70例卵巢上皮性癌石蜡切片中CerbB2、nm23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及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这3种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CerbB2蛋白表达率为31.4%,与其临床分期有关;nm23蛋白表达率为38.6%,其表达在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标本中有一定意义;p53蛋白表达率为34.3%,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率较粘液癌为高。(2)3种基因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患者生存随访表明,CerbB2表达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短于无表达患者;nm23和p53对生存期影响不显著。结论CerbB2蛋白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恶性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对其预后有显著影响。nm23蛋白表达可能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53蛋白表达与卵巢癌病理分型有关,但二者均与预后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卵巢上皮性癌中p53基因缺失与HER-2基因扩增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癌中17号染色体上野生型p53基因缺失与HER-2基因的扩增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以不同颜色荧光标记的p53、HER-2基因和17号染色体着丝粒为双色探针组,应用间期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54例卵巢上皮性癌间期细胞核中p53基因、HER-2基因和17号染色体的拷贝数及其相对比例,以确定其缺失或扩增,并统计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54例卵巢上皮性癌中p53基因缺失38例(70.4%);HER-2基因扩增14例(25.9%);17号染色体多倍体有35例(64.8%)。p53基因缺失与17号染色体多倍体呈正相关(χ2=12.116,P<0.001),与HER-2基因的扩增无关(χ2=0.00,P=1.00)。p53基因缺失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肿瘤分期及体积大小无关(P>0.05),而与血CA125水平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术后2年存活率p53基因缺失患者显著低于无缺失患者(81.3%,χ2=4.186,P=0.047)。结论:p53基因高频缺失和HER-2基因扩增,可能与部分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蛋白 (cyclinD1)与 p16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采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恶性、交界性、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中的cyclinD1蛋白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cyclinD1蛋白、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恶性 5 0 %和 4 0 %、交界性30 %和 5 0 %、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 0和 80 %、正常卵巢组织中 0和 90 %。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之间比较 ,cyclinD1蛋白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p16蛋白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在恶性程度较高 ,组织分化差 ,晚期的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cyclinD1蛋白表达率高 ,p16蛋白的表达率低。相关性分析显示 ,cyclinD1蛋白与 p16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 cyclinD1蛋白的过度表达与 p16蛋白表达的缺失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二者可能存在相互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C—erbB2,nm23和p5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履光  杨坤禹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2):101-104,I003
目的 探讨C-erbB2、nm23和p53 3种基因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检测70例放巢上皮性癌石蜡切片中C-erbB2、nm23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及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这3种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1)C-erbB2蛋白表达率为31.4%,与其临床分期有关;nm23蛋白表达率为38.  相似文献   

19.
卵巢上皮性癌中可溶性CD44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癌中可溶性CD44标准型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酶免疫化学发光方法,检测41例卵巢上皮性癌、37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30例正常妇女血清及腹水中可溶性CD44标准型、CA125水平,比较术前术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血清可溶性CD44标准型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正常对照组与良性组比较无差异(p〉0.05);卵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 p2 7kip1和 p5 3基因蛋白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1992年 11月至 1999年 12月应用免疫组化检测 5 6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石蜡切片中 p2 7kip1和p5 3基因蛋白表达情况 ,并应用Kaplan -Mier法及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 结果  5 6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的 p2 7kip1基因蛋白表达率为 4 1 1% ;p5 3基因蛋白表达率为 4 8 2 % ,两种基因蛋白表达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2 7kip1及 p5 3基因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有关 ( P <0 0 5 ) ,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单因素分析 :p2 7kip1及 p5 3基因蛋白表达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生存曲线各时点生存率密切相关。 结论 p2 7kip1基因蛋白表达对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预后有显著影响 ,而 p5 3基因蛋白表达与预后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