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眼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 《河南医药信息》2002,10(10):63-63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运用于眼外伤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非选择性39例6-45岁眼外伤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分析和疏导实施心理护理。结果 通过眼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防止和控制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促进病情的早日恢复。结论 有效地维持手术的效果和促进视功能的康复,使心理护理工作在脱盲工作中发挥特有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运用于眼外伤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非选择性 3 9例 6~ 45岁眼外伤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分析和疏导实施心理护理。结果 通过眼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防止和控制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促进病情的早日恢复。结论 有效地维护手术的效果和促进视功能的康复 ,使心理护理工作在脱盲工作中发挥特有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眼外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4月眼科收治的眼外伤患者110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进行临床随机分组,普通护理组50例和心理护理组60例。结果 心理护理组眼外伤患者SDS、SAS评分和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在眼外伤患者的应用后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我院1989年1月至199U年1月在眼科198例住院病人中眼外伤占眼科住院病人总数的19%(38例)。而需要手术的占眼外伤总数的84%(32例)。对32例眼外伤手术前后心理分析,探讨对眼外伤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材料:本组32例眼外伤手术病人心理表现见附表。  相似文献   

5.
韩菊红 《中国新医药》2004,3(9):122-122
心理护理是研究护理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与病人交往,从而影响、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病人康复,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  相似文献   

6.
舒适护理在妇产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建英  游海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78-2879
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是台湾华杏出版机构总裁萧丰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的。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根据这一模式,我们将舒适护理融入整个护理过程中,针对妇产科病人在心理、卧位、排便、镇痛等方面的不舒适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了病人的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7.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使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998年台湾萧丰富先生提出了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式双C护理模式”。强调护理人员除目前的护理活动外,应加强舒适护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病人。根据这一模式,我们将舒适护理模式融入整体护理过程中,针对病人在心理、卧位、排便、镇痛方面的不舒适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提高了病人的舒适程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刘春桂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528-2530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自1994年整体护理模式引进我国护理界以来,心理护理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医学、心理学来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心理护理是根据病人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各种负性心理症状,进行有的放矢的护理。心理护理具有广泛性、连续性、复杂性、不可测量性与技术无止境性的特点。心理护理的目的是协助医生解决病人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帮助病人尽快适应新的社会角色;调整病人的情绪:缓解病人的心理社会应激。  相似文献   

9.
服毒自杀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青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743-1743
服毒自杀病人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迫性就诊,极不配合抢救和治疗,否认服毒自杀过程,不愿接受医护人员对病情的询问,常规护理难以实施,经抢救脱离危险后,病人心理表现各异。急诊科护士能否及时、准确地观察分析病人的心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直接关系到病人的身心整体康复。  相似文献   

10.
李颖 《中国医药指南》2007,5(11):330-331
目的探讨眼外伤的最佳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挽救视力。方法对我科2005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153例(178眼)眼外伤进行回顾、分析、统计。从入院时做好及时、正确的抢救护理到体贴入微的心理常规指导,可以达到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的目的。结果在所有的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能主动配合,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眼外伤患者及时正确的处置和护理措施的密切配合,能促使医疗工作顺利开展和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者在对病人护理过程中,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言行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解决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解决心理难题,调整病人的心理适应,是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有预防性和针对性的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能够帮助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掌握儿童眼外伤的特点,有利于治疗和预防。方法:对住院的108例眼外伤的原因护理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出院时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护理效果满意。结论:护士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心理护理在儿童眼外伤治疗康复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术前共情心理护理在眼外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2020-05~2021-02选取本院需行眼外伤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手术室护士在访视患者的过程中进行共情式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进入手术室后、心率、血压、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心率、血压、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进入手术室后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术前实施共情式心理护理能稳定眼外伤手术患者血压与心率,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可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患者心理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张艳 《哈尔滨医药》2022,42(1):113-114
目的 探讨共情式心理护理配合体位护理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眼外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4例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眼科常规术后护理(含体位护理),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加用共情式心理护理,直至出院.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系统化整体护理的临床应用,外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病人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整体护理已得到临床重视,尽管病人的手术过程在整个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所占的时间较少,但为病人提供舒适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和恢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魂、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目的。护理工作者在执行心理护理时首先要判断病人属于哪种气质类型,然后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我院2006年以来对不同病人特征和相应心理护理原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护理程序指的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方法,它使千头万绪的护理工作变得富有条理性、计划性和可靠性。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程序就是要求护理人员按照手术病人的心理需要、心理反应、心理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心理问题的解答及效果评价这一程序模式进行护理,以取得满意的护理的效果。现将具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一、手术病人的心理需要与期待病人人院后需要安静的环境、新鲜的空气、舒适的床铺、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及营养丰富的饮食等。由于术前病人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开刀”上,因而殷切期待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顾,护士应主动提供病人所迫切需要知道…  相似文献   

18.
312例眼外伤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眼球的位置暴露,结构极为精细脆弱,无论平时或战时眼外伤都很常见,往往造成视力障碍甚至眼球丧失,是单眼失明的最主要原因[1].眼外伤患者大多以急诊住院,常需要手术治疗,患者的主动配合及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康复的重要因素.本文收集2002年11月~2006年11月,本院312例眼外伤民工患者的护理资料,并针对民工患者的社会、心理特点,探讨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切除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人常见病,我们几年来在对前列腺切除术后的护理过程中,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使病人更快恢复,现介绍术前、术后的护理方面几点体会。一、术前准备和护理(一)心理护理:术前充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解除病人对术中切口疼痛、出血、感染及术后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20.
邓艺萍  苏秋玲  郑月琼 《河北医药》2013,(22):3512-3513
眼睛是人体最敏感的器官之一,有些眼病不进行手术就面临着失明的危险[1]。眼外伤是眼科的常见病,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2,3],易使患者精神受到打击,心理负担过重。手术是眼外伤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它作为一种应激源[4]也容易导致患者心理和生理上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针对眼外伤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们对眼外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