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荣辉  张哲成  刘娜  朱炬  张静 《天津医药》2012,40(7):725-727
摘要 目的:分析昏迷患者脑诱发电位及瞬目反射特点,并结合格拉斯哥(GCS)评分探讨其对昏迷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ICU病房中GCS评分为3-12分的昏迷患者40例,于昏迷后24小时内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及瞬目反射(BR)检查,同时对患者进行GCS评分、脑干反射等临床评估,动态检测并观察病人预后。BAEP、SEP采用Cant分级标准分组,BR根据检查结果分组,预后分为死亡、昏迷、好转。结果:40例患者死亡23例,持续昏迷状态13例,好转4例。BAEP检查单侧或双侧Ⅲ~Ⅴ波均缺失(Cant分级Ⅲ级)者15例,14例死亡,死亡率为93%。SEP检查单侧或双侧N20均消失(Cant分级Ⅲ级)者22例,17例死亡,死亡率为77%。所有患者昏迷急性期BR均不同程度异常,其中30例完全没有反应,与预后的关系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9,P=0.370)。BAEP、SEPCant分级均为Ⅲ级者10例,其中9例GCS评分为3分,1例GCS评分为4分,全部于1个月内死亡,死亡率100%。结论:BAEP、SEP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的预测昏迷患者的预后,二者联合可提高对昏迷患者预后的预示作用,BR在昏迷急性期有不同程度损害,尚不能准确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2.
68例中毒患者,男60例,女8例。以神经系统和呼吸道刺激症状为主,个别对心肌及心脏传导系统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昏迷。昏迷在5小时以内者,给予氧气吸入。50%葡萄糖液40毫升加维生素丙1,000毫升静注,1天4次。昏迷在5小时以上者,并有烦躁不安症状23例,其中特别严重者5例。均有头痛、呕吐、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急救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急诊科诊治疗低血糖症的昏迷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病因:糖尿病低血糖昏迷19例;肝硬化及肝癌4例;乙醇中毒2例。2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嗜睡10例,昏迷14例;出现偏瘫及四肢瘫11例,抽搐5例;血糖低于1.0mmol/L9例,1~2mmo1/L 9例,2~2.8mmo1/L 6例。肝硬化、肝癌患者的肝功能均异常,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转氨酶升高。所有患者急诊检查头部CT,结果均正常: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mL,继之静脉滴注10%葡萄糖,有脑水肿者应用20%甘露醇125mL脱水;23例患者意识逐渐清晰,症状和体征随之减轻和消失,血糖恢复正常,1例因昏迷时间过长,血糖恢复正常后,遗留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无死亡病例。结论低血糖对机体预后有不良影响,应提高低血糖的识别处理能力;实施针对性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昏迷是内科急诊的常见危重症,现报告本院内科急诊无选择性昏迷患者200例,分析其昏迷原因、深度、年龄和就诊时间,并讨论其与预后的关系。临床资料 1.性别年龄:男93例,女107例。其中14~29岁64例,30~39岁21例,40~49岁15例,50~59岁22例,60~69岁42例,70岁以上34例。2.昏迷程度:按 Moyo—Clinic 4级分法,1级24例,2级43例,3级93例,4级42例。3.病因:采取原发性昏迷与继发性昏迷分类法。原发性昏迷指造成昏迷的病因在中枢神经系统;继发性昏迷指造成昏迷的病因不在中枢神经系统。(1)原发性昏迷75例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抢救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的病史资料和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40例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患者的首次平均清醒时间在2 h以内,4 h内完全清醒;共计有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患者极易由于并发症引起漏诊和误诊,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抢救时,应充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既往病史,采取合理的抢救措施以取得最佳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1984年1月~1985年10月,我科对20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同时应用低位闭式引流。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5例。7岁1例;15~20岁6例;21~30岁7例;31~40岁4例;42岁1例;68岁1例。加速性损伤9例;减速性损伤9例;挤压伤2例。伤后2~4小时入院者7例;6~8小时7例;12小时3例;24小时2例;72小时1例。中度昏迷者7例;重度昏迷出现小脑幕裂孔疝8例;重度昏迷表现为脑干症状5例。20例都存在严重的脑组织挫裂伤和脑水肿。硬膜下血肿6例;复合性血肿7例;硬膜外血肿3例;硬  相似文献   

7.
纳洛酮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友昌 《安徽医药》2002,6(1):40-41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总结我院自1996年以来,11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治疗经验,其中70例按常规治疗,40例采用纳洛酮等综合治疗.结果 70例按常规综合治疗的昏迷时间平均29.5 d,死亡29例,恢复良好22例,中残12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按纳洛酮等综合治疗的昏迷时间平均12.5 d,死亡6例,恢复良好26例,中残6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纳洛酮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治疗中能降低死亡率,缩短昏迷时间,减少残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外科昏迷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40例脑外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昏迷期间出现并发症17例,其中肺部感染5例,消化道出血3例,高热9例。经,I岳床治疗后良好26例,中残11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脑外科昏迷患者病情急重,临床护理需熟悉相关护理流程,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各方面的护理,以保护患者生命安全,促进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易患原因及临床治疗转归。方法选取我院从2007年2月至2012年3月所收治的35例老年低血糖昏迷患者及35例无低血糖昏迷的糖尿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低血糖患者一旦确诊,立刻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和50%的葡萄糖40~100mL静注。结果 35例低血糖患者当中,30例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回复意识清醒,且在1周内陆续出院,其中有4例出现显著的记忆力减退与反应迟钝。死亡5例,其中3例由于发病至治疗时间太长,因此分别在昏迷24h、36h和10d后死亡;2例由于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临床上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选择适合的治疗药物与治疗方案,同时定期进行血糖检测,都有利于低血糖昏迷的预防。而一旦低血糖昏迷发生后,及时进行治疗,且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一般患者都可有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10.
5例中男2例,女3例。年龄3个月~11个月。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肺水肿4例;惊厥、昏迷1例;皮肤湿冷、流涎5例;发热1例。全血胆碱酯酶70%1例,50%以下3例,40%以下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昏迷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为急诊昏迷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昏迷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昏迷病因及急救措施。结果 82例昏迷患者中,急性脑血管病26例,代谢性脑病23例,中毒16例,外伤13例,其他4例。82例急诊昏迷患者经急救处理、周密的体格检查及系统的专业抢救,急诊抢救成功(治愈+好转)71例,抢救成功率86.59%,死亡例数11例,病死率13.41%。结论针对急性昏迷的患者,及时分析病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对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笔者1985年曾收治疟疾病人49例,其中27例恶性症伴血液、肝、肾、脑等多脏器损害,这27例中3—14岁7例,15—40岁18例,40岁以上2例,男21例,女6例。发病于5—12月间。表现为弛张热9例,稽留热4例,间日热3例,不规则热8例,无发热3例。肝肿大14例,脾肿大11例,黄疸7例,昏迷9例,呕吐9例,腹泻6例,抽搐4例,血尿2例,DIC 1例。Hb<100g/L者23例,WBC<  相似文献   

13.
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0—70岁。发病最短者4小时,最长者3天。临床表现:5例有原发性昏迷,脑疝、头痛、呕吐、浅昏迷伴偏瘫患者20例,嗜睡患者5例。本组患者经头CT扫描确诊。血肿部位:内囊5例,基底节区22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者3例。出血量最少约40ml,最多的约100ml,平均出血量50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类似急性脑血管病为表现的低血糖症临床特点及应吸取的教训。方法对社区医院2007年1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类似急性脑血管病为表现的低血糖症24例患者低血糖发生原因、确诊情况、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4例患者有低血糖发生原因(感染、腹泻、未及时监测血糖等);24例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昏迷,2O例低血糖昏迷前仅表现嗜睡,4例有交感神经兴奋表现;发生四肢瘫痪6例,单侧瘫痪10例(均为右侧);低血糖昏迷发生时间在夜间10例,发生在上午8例,发生在下午6例;确诊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后立即予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继予10%葡萄糖维持静脉滴注。结论在糖尿病诊治过程中,一定要密切监测低血糖的发生,低血糖发生往往均有诱发因素。对昏迷患者常规立即做快速血糖测定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侧脑室引流加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对12例脑室出血患者进行侧脑室持续体外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果生存9例,死亡3例。3例昏迷及6例浅昏迷患者入院后3~6天清醒,4例健康生存,可从事轻体力劳动,5例需人照顾;2例深昏迷及1例中昏迷患者死亡。结论侧脑室引流加脑脊液置换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脑室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昏迷患者的急诊救治措施,探讨提高昏迷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总结236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针对病因实施救治措施的18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症状采取常规抢救措施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统计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186例患者中,抢救成功157例,抢救成功率84.4%,其中,好转89例,治愈74例,死亡23例。对照组50例患者,抢救成功36例,成功率72%,其中,好转23例,治愈13例,死亡14例。结论对昏迷患者仔细查体,分析昏迷原因,并根据病因采取积极的急救措施,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年病人颅脑损伤有很多临床特点 ,在护理上也有别于成人及儿童 ,严密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是抢救成功关键。本文回顾总结我科收治 5 6例老年颅脑损伤病人就护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1 一般资料本组男 32例 ,女 2 4例 ;年龄 6 0~ 84岁。颅内血肿 31例 ,对冲性脑挫裂伤 9例 ,颅底骨折 9例 ,开放性颅脑损伤 4例 ,硬膜下积液 3例。本组老年患者入院后 GCS评分 8分以下者 40例 ,且有不同程度昏迷 ,昏迷时间最长达 32天。2 临床特点入院时受伤机制不明确 ,大多数无法清楚表达受伤时所受暴力大小 ,昏迷者家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中老年患者昏迷的病因、诊断要点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我院急诊收治的82例老年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昏迷的主要病因: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昏迷38例,占46.3%。脑出血占28.0%,脑梗死占13.4%,癫痫占4.9%。②急性中毒引起的昏迷:镇静剂中毒占7.3%;③肺性脑病引起的昏迷占12.2%;④内分泌紊乱占20.7%。其中抢救成功75例,成功率为91.5%,7例死亡,占8.5%,死亡病因为脑出血、脑梗死。结论急诊老年患者昏迷的病因复杂,且死亡风险高,及早诊断和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17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的常见因素,探讨防范低血糖昏迷发生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血管急性病变,立即给予血糖测定、心电监护、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一经确诊给予50%葡萄糖40~80mL静脉推注,症状无好转者给予20%甘露醇或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并监测血糖,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积极的抢救和治疗,15例(88.24%)昏迷患者10~40min意识转清,3d后痊愈出院。2例(11.76%)患者血糖纠正后仍处于昏迷状态,给予氢化可的松静脉点滴后好转,1周后痊愈出院,其中2例(11.76%)重度昏迷患者出现记忆力减退和反应迟钝。结论对于低血糖昏迷患者应及时确诊、对症处理,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合理用药,科学饮食,去除诱因,预防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通过呼吸进行胃管留置,以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及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方法将入住我科8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呼吸方法进行胃管留置,对照组采用吞咽方法进行留置胃管。结果两组患者留置胃管后恶心呕吐X2=4.5;一次成功率X2=13.09;食管损伤X2=6.27。实验组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昏迷患者通过呼吸观察进行胃管留置能提高一次成功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提高护理人员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