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纸层析法检测粪便乳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糖吸收不良导致的腹泻近年来已引起医学界的重视,患儿粪便中含有乳糖.我们曾用简易法测定粪便中乳糖,现介绍纸层析法,并用此法对简易法作了初步考核.一、试剂1.展层溶剂异丙醇:水=4:1。2.显色剂二苯胺0.5g,苯胺1ml,85%磷酸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腹胀新生儿乳糖不耐受的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本院住院腹胀新生儿50例,对照组50例,用醋酸铅氢氧化铵法检验患儿粪便中乳糖含量,将粪便乳糖≥(++)定为乳糖阳性,对结果进行两组比较。结果:腹胀组50例,阳性例数16例,阳性率32%,对照组50例,阳性例数5例,阳性率10%,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乳糖不耐受在腹胀患儿中有相当比例,对于新生儿腹胀患儿应在诊断中考虑乳糖不耐受。  相似文献   

3.
无乳糖奶辅助治疗婴儿腹泻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估无乳糖奶辅助治疗婴儿腹泻的疗效,测定了47例病毒性及肠道外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粪pH值及还原糖并对其实行饮食调整,结果显示粪pH<6者42.6%,粪还原糖++及以上者占34%;对大便还原糖++及以上者改用无乳糖奶,粪便恢复正常时间为1.88±0.96d。对31例大便还原糖-、±或+者随机分成两组,无乳糖饮食组腹泻总病程较有乳糖组平均缩短3d(P<0.01)。提示此类腹泻中乳糖不耐受较普遍,常规对其暂时限制乳糖饮食有实际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清洁灌肠可以治疗肝性脑病(PSE)。但缺乏与酸化灌肠剂的对照试验。作者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对45例急性PSE患者作酸化(双糖)与非酸化(自来水)灌肠剂对照。 方法 自来水灌肠5例,平均pH为5.9±0.9;20%乳糖灌肠18例,平均pH为5.6±0.7;20%乳糖醇灌肠22例,平均pH为5.5±0.2。治疗前后测定PSE参数(神志、运算力、扑击样震颤、脑电图、血氨浓度、PSE指数),粪便pH值。  相似文献   

5.
导致婴儿腹泻的原因之一是乳糖不耐受。为此,我们采用改良Rubnen法对粪便常规和培养阴性的腹泻患儿进行了粪便乳糖测定。一、对象20例腹泻婴儿,年龄在2~12个月之间,粪便呈蛋花汤样,培养阴性。对照组15例同龄健康婴儿。二、乳糖测定法和结果取新鲜粪便2g左右,立即加入37℃蒸馏水5ml,充分搅拌,静置后去除沉渣取上面液体置入试管中,再加入乙酸铅0.3g,溶解后酒精灯加热到沸腾1min左右,再加入7.14mol/L氢氧化铵2ml,溶液立即变成乳白液,继续加热3min左右,静置出现粉红色沉淀物即为阳性,无粉红色沉淀物为阴性。有微量粉红色沉淀,含量1~2g/L为(+);有少量粉红色沉淀·含量2~5g/L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3例痢疾样患者粪便中分离到3株侵袭性大肠杆菌,血清学分型为O_(28)ac:K_(73)(B):H—。动物试验证实,该菌毒力很强,能致豚鼠眼角膜炎。3株均为迅速发酵乳糖株,属省内首次发现,且提示我们在检测侵袭性大肠杆菌时应注意迅速发酵乳糖的菌株。  相似文献   

7.
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主要感染6至24个月的婴幼儿,由于其对肠绒毛的破坏,可以引起继发性乳糖缺乏或活性降低和乳糖不耐受症,表现为粪便中还原糖的改变。但人们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认识不足,致使患儿继续进食含乳糖丰富的母乳及乳制品,导致腹泻加重或迁延,现已引起国内外临床儿科医师的广泛关注。为探讨患儿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乳糖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作者对2004年12月至2006年2月收住的5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粪还原糖测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作者采用一种改良的一维免疫电泳分析法同时测定了健康人和慢性腹泻患者粪便中总(t)、单体(m)和聚合(P)IgA水平,旨在建立健康成人粪便IgA之正常水平,并与腹泻患者粪便IgA水平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斑氏试剂法对粪乳糖检测的准确性.方法:同时采用改良斑氏试剂法和醋酸铅法对60例健康儿、60例非腹泻患儿及200例腹泻患儿同一份大便标本进行粪乳糖检测.结果:200例腹泻患儿采用改良斑氏试剂法检测时,粪便还原糖阳性者138例,占69%,粪便还原糖阴性者62例,占31%;采用醋酸铅法检测时,粪便还原糖阳性者136例,占68%,粪便还原糖阴性者64例,占32%,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对乳糖吸收不良的诊断及治疗同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腹泻患儿饮食干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常伴有肠黏膜损害而致继发性乳糖酶缺乏,使食物中的双糖(主要是乳糖)不能分解,导致腹泻症状加重或使病程迁延。本文旨在对腹泻患儿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情况及无乳糖饮食辅助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资料和方法对象2003年7月~2004年1月对75例住院腹泻患儿进行了粪便pH和还原糖测定。其中男性45例,女性30例,年龄3~24个月,平均7.4个月;起病时间为1~30天,平均6.7天;入院后大便镜检无明显异常36例,隐血阳性1例,白细胞 ~ 12例,脂肪阳性( ~ )22例,粘液阳性6例。75…  相似文献   

11.
250例粪便乳糖定性试验结果分析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343700)肖必福,罗世生,刘林根感染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症是婴幼儿持续腹泻的常见原因。小儿由于先天性或继发性乳糖酶缺乏。进食乳类食物后,乳糖不能被乳糖酶水解,部分在肠道被正常肠道菌酵解,部分随同...  相似文献   

12.
粪乳糖测定对婴幼儿腹泻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糖不耐受症主要是由于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不能充分水解乳糖,导致肠道内渗透压紊乱,引起含气性腹泻。在婴幼儿的腹泻中占有一定比例。如何正确鉴别腹泻性质成为诊断和治疗的关键。作者整理了腹泻患儿和健康儿采用改良Rubner法进行粪乳糖测定的比较资料,现报告如下。1资料:1999年6月~2001年8月我们对门诊及住院部2岁以下的腹泻患儿180人次的粪便,用醋酸铅法犤1犦检测其乳糖含量。其中男118人(65.6%),女62人(34.4%),男、女之比1.9:1。从180人次中查出76人次阳性(42.2%),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路径化护理在行尿乳糖测定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66例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路径化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3.94%,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化护理在行尿乳糖测定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改善临床疗效,提升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致病的沙门氏菌大部分属于A-E 群,一般不发酵乳糖。我们最近从40例感染的新生儿血液、脑脊液及粪便中分离出51株发酵乳糖的阿伯丁沙门氏菌(S.abezdeen),属于F 群。由于该菌发酵乳糖,H_2S+/-,开始曾误定为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现将经过简述如下,以供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前常用的大便隐血试验方法易产生假阴性或假阳性,并且均属定性试验,使正常人因粪便丢失血液量增加与病理性隐血之间往往不能准确区别,也不能估计因各种病理情况粪便中血液的丢失量。测定血液丢失量的~(59)Fe 消失率,一般检验室无条件;利用抗Hb 抗体测定粪便Hb 的免疫化学法,可能因粪便中细菌作用使Hb 抗原性丧失或粪便中颗粒物质吸附抗原  相似文献   

16.
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测定的临床价值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治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已成为治疗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来发现Hp感染患者粪便存在Hp特异性抗原 ,测定粪便Hp抗原可能是诊断Hp感染的理想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自行建立的酶免疫法对Hp感染患者进行粪便Hp抗原测定 ,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 标本来源与收集 :Hp感染阳性患者新鲜粪便 64份(快速尿素酶试验、甲基美蓝染色和1 3C尿素呼气试验均阳性 ) ,其中男 40例 ,女 2 4例 ,年龄 2 3~ 56岁 ,平均 43 6岁 ,在上述病例中 53例经质子泵抑制剂 (洛赛克 ) +两联抗生素(氨苄西林 /克拉霉素 +替硝唑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杏鲍菇多糖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ICR小鼠72 只,随机分为6 组:多糖低剂量组、多糖中剂量组、多糖高剂量组、脑复康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2 只。建立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模型。6 周后行Y 型迷宫测试,测定脏器指数,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TBA比色法测定大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和丙二醛含量,Sohal 法测定小鼠大脑组织中脂褐质含量,双波长薄层扫描仪测定全脑谷氨酸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多糖中、高剂量组Y 型迷宫成绩提高(P<0.05),脑SOD活性上升, 丙二醛、脂褐质含量降低;多糖高剂量组脑指数和肾指数上升,脑组织谷氨酸含量降低(P<0.05)。结论杏鲍菇多糖能改善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施普善对D-半乳糖拟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D-半乳糖诱导的脑老化小鼠动物模型,分别用游泳水迷宫测定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结果:D-半乳糖模型组小鼠的游泳时间明显延长犤(44.91±12.86)s犦、正确次数明显降低犤(2.58±1.87)次/d犦,与正常对照组犤(28.11±12.75)s,(4.33±1.72)次/d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694,t=3.258,P<0.01)。应用施普善6周后,其大、中剂量组小鼠的游泳时间明显降低犤(28.06±13.06),(27.85±13.21)s犦,正确次数明显增加(4.58±1.66),(4.63±1.81)次/d犦,与D-半乳糖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574,3.508;t=3.416,3.349,P<0.01);并能显著提高脑组织中SOD的活性犤(30232.38±5133.53),(29653.26±4878.64)nkat犦,降低丙二醛含量犤(630.00±59.40),(626.74±49.68)nmol/g犦,与D-半乳糖组犤(22892.74±4540.07)nkat,(749.69±92.80)nmol/g犦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418,3.277;t=3.168,3.337,P<0.01)。结论:施普善能明显的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脑老化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脑组织中SOD的活性,降低丙二醛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长沙地区儿童乳糖不耐受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儿童乳糖不耐受(LI)发生率与年龄的关系,研究小儿腹泻中乳糖酶缺乏(LD)的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择健康儿童118名,腹泻病患儿175例,采用北京中生金域公司提供的尿半乳糖试剂盒测定尿中半乳糖。【结果】健康儿童<4岁组的LI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腹泻组患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SL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中SLI的发生率最高。【结论】健康儿童4岁后LI发生率明显增加,小儿腹泻尤其是轮状病毒性肠炎易伴发SLI,腹泻期应避免乳糖食品。  相似文献   

20.
半乳糖和半乳糖-1-磷酸筛选试验对新生儿遗传性半乳糖代谢障碍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是很重要的。干血斑中半乳糖(Gal)和半乳糖-1-磷酸(Gal-1-p)涉度测定是对半乳糖代谢中3种酶(D-半乳糖-1-磷酸转移酶、α-D-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和尿苷二磷酸葡糖-4-异构酶)的缺陷筛选方法。作为筛选试验必须具备灵敏、快速、廉价和较高临床确诊价值,而大多数实验室所用的筛选方法费时和用半定量的微生物学方法。有些学者推荐使用依赖NAD~+半乳糖脱氢酶的灵敏、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