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分化型甲状腺癌初次手术方式的探讨(附10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约占甲状腺癌的80%~90%,包括乳头状癌(PTC)和滤泡状癌(FTC)。DTC生物学行为较好,生长较缓慢,生存期长,病死率低,仅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0.4%。手术是公认治疗DTC的最佳选择,但对于DTC的甲状腺切除范围以及是否常规行颈淋巴结清扫一直存有争论。本院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初次手术的103例患者,分析研究病理资料和手术方式,随访治疗效果,探讨初次手术切除范围和颈淋巴结清扫的方式。1临床资料103例患者男22例,女81例,年龄13~82岁,平均41岁。其中PTC 77例,FTC 26例。PTC 45岁以上42例,FTC 45岁以上19例。肿瘤位于甲状腺右叶49例,左叶43例,峡部2例,双侧腺叶9例。肿瘤直径≤2 cm者30例,直径2 cm且≤4 cm者52例,直径4 cm者21例。根据2002年UICC制定的国际临床分类及分期标准,本组病例可分为:Ⅰ期57例,Ⅱ期23例,Ⅲ期21例,Ⅳ期2例。手术方式见表1。表1 10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与手术方式手术方式颈清术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患侧全切+峡部切除未10 3有13 2患侧全切+峡部切除+对侧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颈淋巴结转移区域特点。方法 92例DTC患者,将手术切除癌肿及清扫的颈淋巴结标本按区域标记并逐一进行组织病理观察,确定肿瘤原发部位及颈淋巴结转移区域。结果本组中76例为乳头状癌,16例滤泡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42.4%(39/92),T1-2颈淋巴结转移率17.2%(11/64),其中LevelⅥ区占100.0%,LevelⅣ区占9.1%;T3-4颈淋巴结转移率100.0%(28/28),其中LevelⅥ区占100.0%,LevelⅣ区占25.0%,LevelⅢ区占10.7%。结论 DTC颈淋巴结转移率高,转移区域以同侧为主,以LevelⅥ区、LevelⅣ区常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临床颈侧淋巴结阴性(cN0)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cN0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cN0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清扫范围。结果经4个月至4年的随访,28例患者均未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 cNO期分化型甲状腺癌实施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可达到与目前常规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相同的治疗效果而较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再手术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方式.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12月5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中首次行肿瘤结节切除42例,患侧腺叶部分切除6例,患侧腺叶次全切除8例.病理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52例,滤泡状癌3例,髓样癌1例.再次手术行甲状腺残叶及峡部切除25例,患侧甲状腺残叶及峡部加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31例.42例行颈部清扫术,2例加喉返神经松解.再次手术病理证实原发部位癌残留者24例,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8例;原发部位无癌残留32例,其中3例颈淋巴结转移.本组首次手术残癌率42.9%(24/56),颈淋巴结转移率19.6%(11/56),占颈部清扫术的26.2%(11/42).结论: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残癌率高,建议废止该术式.而对于残癌再次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首次误诊误治再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方法:对1991/2000年分化型甲状腺癌108例首次外院术式不当再手术进行分析。结果: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切除者81例,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切除+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20例,双侧甲状腺癌根治术7例。再手术病理证实癌残留55例(50.9%),颈淋巴结有癌转移20例(18.5%)。随访5 a,至今均生存。结论:甲状腺癌行局部肿块切除术,残癌率高,再手术是必要的。术中应常规行冰冻病理检查,是避免甲状腺癌再手术关键。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女性多见,其中分化性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癌的80%~90%,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状癌。DTC预后良好,但是3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其中2/3发生在术后10年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转移灶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DTC转移灶的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科共收治160例DTC患者,其中乳头状癌129例,滤泡癌21例,乳头滤泡混合癌10例。160例患者均行全切次全切+双侧淋巴结清扫或单侧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进行^131I+激素替代治疗。【结果】160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中好转或转移灶消失者占95%(152/160),进展的占2.5%(4/160),恶化并死于多脏器转移者占2.5%(4/160)。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反应和消化道反应,其中局部反发生率为15.6%(25/160),消化道反应占20%(32/160)。【结论】对术后D T C患者进行131 I内照射治疗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将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应用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某院所诊断并给予治疗的5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用作此文数据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都接受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50例患者颈Ⅵ区相关淋巴结发生转移占48.00%,临床颈部淋巴结阳性(非c NO)患者的颈Ⅵ区相关淋巴结发生转移占40.00%,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O)患者的颈Ⅵ区相关淋巴结发生转移占57.50%,非c NO患者中8例术前能够触及到肿大的淋巴结行颈侧选择性的淋巴结清扫手术,术后其颈侧相关淋巴结发生转移占100.00%,50例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症状。结论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实施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化型甲状腺癌近期再手术3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时机及其手术方法。方法:对因误诊误治后再手术的3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手术原因有:首次于外院误诊为甲状腺瘤16例行甲状腺肿瘤局部切除,9例诊断为甲状腺癌者6例行患侧甲状腺叶次全切除,3例行患侧甲状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我院冰冻切片误诊为良性肿瘤5例。两次手术间隔时间6d~3个月。患侧残留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加对侧叶次全切除30例,附加患侧功能性淋巴结清扫7例,传统颈淋巴结清扫2例。再手术后残留甲状腺及周围疤痕迹组织无残癌9例,有残癌21例;5a、10a生存率84%、64%。结论:甲状腺癌误诊误治而导致术式选择不当,术后具有较高的残癌率,应尽早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行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0.
作者自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对3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伴颈淋巴结转移患者行分区性(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不行全颈清扫,根据原发病变设计手术方案,仅清扫区域淋巴结,在清扫淋巴结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损伤,能更有效保留患者的外观及功能。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颈部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其中分化较好的乳头状腺癌占59.9%~89.0%[1]。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其癌细胞分化较好,手术切除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和转移微小病灶具有摄取131 I 功能,可利用131 I 发射的β射线破坏残留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以达到治疗目的。我院对131 I 治疗的 DTC 患者实施了入院后、131 I 治疗前、出院前的健康教育,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女性较男性的发病率高。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约占甲状腺癌的95%,是最主要的甲状腺癌类型,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又可以分为甲状腺乳头癌、甲状腺滤泡状癌和髓样癌,前两者较为常见[1]。DTC恶性程度较低,基本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通常在术后行辅助放射性核素及甲状腺激素治疗,大多数患者能长期存活,10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2]。  相似文献   

13.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通过手术切除,并结合放射性核素治疗加甲状腺激素替代抑制疗法后,部分患者可治愈,且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方法 选择.方法 我院2002年2月至2008年1月收治7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根据肿瘤大小、病灶数量、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年龄选择不同术式.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或加对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双侧者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高危患者(年龄>45岁,肿瘤>4 cm,肿瘤≤4 cm但超出甲状腺包膜)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以内分泌治疗.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11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对侧腺体部分切除术19例,甲状腺近全切除术26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22例;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25例,中央区(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23例.结果 乳头状癌68例(87.18%),滤泡状癌10例(12.82%);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6例.术后并发症:短期低钙手足麻木12例(15.38%),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8例(10.26%),永久性声音嘶哑2例(2.56%),乳糜漏3例(3.85%).74例获随访,随访率为94.87%,随访6个月~6年.6例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经再次手术切除,无远处转移.生存率97.30%(72/74).结论 肿瘤大小、病灶数量、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年龄应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方式选择的依据,对于高危患者应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首次误诊治再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方法对1991-2005年分化型甲状腺癌162例首次外院术式不当再手术进行分析。结果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切除者121例,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切除+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40例,双叶甲状腺癌根治术14例。再手术病理证实癌残留83例(52.86%),颈淋巴结转移38例(23.45%),随访5 a,至今均生存。结论甲状腺癌行局部肿块切除术,残癌率高,再手术是必需的。术中应常规行冰冻病理检查,是避免甲状腺癌再手术关键。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占成人所有恶性肿瘤的1%,病理类型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等,前两者又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占甲状腺癌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的合理途径。方法 对我院经外科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结合文献复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单结节致甲状腺癌8例,多结节致甲状腺癌3例,近全甲状腺切除8例,全甲状腺切除3例.附加同侧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2例。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良好,但对青年甲状腺多发结节病变应高度警惕恶变,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术后给予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和^131Ⅰ放射治疗,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8.
双侧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选择(附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双侧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手术方式选择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1988—2000年31例双侧甲状腺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行甲状腺全切术,16例一侧全切除 对侧近全切除,3例峡部切除 双侧叶次全切除,5例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2例术后复发再手术,1例髓样癌死于癌转移。结论 双侧甲状腺癌如果诊治得当,能获得与单侧甲状腺癌同样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告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疗胸段食管癌的初步经验。方法 从2000年3月-2000年10月开展食管次全切除合并颈、纵隔、腹腔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癌前瞻性研究。结果 37例胸段食管癌病人接受手术,无死亡(30天内)。并发症发生率为40.5%(15/37),颈淋巴结转移病人占51.35%(19/37),淋巴结转移27%(10/37),上胸段食管癌颈淋巴结转移71.4%(5/7)。结论 1.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手术风险较大;2.上胸段食管宫颈淋巴结转移比例高,建议常规行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0.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对甲状腺癌改良手术方式的探索,提出如何减少甲状腺癌的漏诊与手术并发症防治。方法对本院8年来对结节性甲状腺肿586例并存甲状腺癌59例的临床分析。结果59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48例、滤泡状癌6例、髓样癌3例、未分化及其他癌2例。其中微小癌(WHO定义最大直径〈1cm)28例(47.5%)。术中所有病例标本均行冷冻切片及常规病理切片,51例术中报告甲状腺癌,诊断准确性达86.5%。对20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加改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另39例均甲状腺次全切除或近全甲状腺切除加术后左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结论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有着密切关系,冷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是提高术中甲状腺癌的检出率是关键,手术操作细致及手术细节上的改进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