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分析克氏针内固定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27例196处掌骨干骨折病例,随机分为交叉克氏针治疗组(61例92处)及微型钢板治疗组(66例104处),以TAFS评分为评价标准,并记录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克氏针固定组92处骨折,优良率为70%。骨折愈合时间为6~9周,平均7.7周。微型钢板固定组104处骨折,优良率为89%。骨折愈合时间为4~6周,平均4.5周,无骨不连发生。两组TAFS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治疗掌骨骨折在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等指标上明显优于交叉克氏针固定,是掌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同时克氏针和微型钢板都存在其特有的并发症,应根据伤情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掌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手部掌骨颈骨折病例6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克氏针治疗.根据TAFS标准对两组病例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并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病例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骨平均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AO微型钢板内固定方式进行手部掌骨颈骨折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应用微型钢板(T型、Y型、L型、直型钢板)对43例掌指骨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同期行克氏针内固定的51例比较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钢板组38例获得随访,全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克氏针组45例获得随访,全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7%。两组间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牢固,方式灵活多样,特别是治疗关节内骨折,可早期功能锻练,是一种较理想的掌指骨骨折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重建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至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8):1079-1080
目的比较研究重建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36例(重建钢板组)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40例锁骨骨折(克氏针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术后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12~44个月。重建钢板组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0.2±3.1)周,克氏针组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9.8±2.4)周。术后疗效评定重建钢板组术后优良率(91.7%)明显优于克氏针组(72.5%)(X^2=4.63,P〈0.05)。重建钢板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螺钉松动1例、畸形愈合1例。克氏针组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延迟愈合4例,畸形愈合2例,针道感染2例,克氏针松动1例。重建钢板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克氏针组(X^2=4.39,P〈0.05)。结论重建钢板在锁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疗效优于克氏针内固定,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锁骨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2017年9月114例掌指骨骨折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61例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实验组53例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掌指骨骨折治疗优良率;内固定手术耗时、开始功能锻炼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手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SF-36评分、手指VAS评分、掌指关节屈伸范围;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掌指骨骨折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固定手术耗时、开始功能锻炼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手术后住院观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SF-36评分、手指VAS评分、掌指关节屈伸范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生存质量SF-36评分、手指VAS评分、掌指关节屈伸范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可早期出院和功能锻炼,对促进骨折愈合有帮助,有利于降低感染率,减轻患者关节疼痛,增大关节屈伸范围,提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林德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846-1847
目的 比较解剖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解剖钢板组,41例)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克氏针组,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手术均成功,解剖钢板组术后发生骨折畸形愈合1例.克氏针组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骨折畸形愈合4例,针道感染2例,克氏针折断1例,再次骨折1例.解剖钢板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克氏针组(x2=4.17,P<0.05),术后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克氏针组(x2=6.07,P<0.05).结论 解剖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掌指骨骨折是手部最常见的骨折,常因发生骨折畸形愈合、关节僵硬、肌腱粘连等影响手部功能[1]。尤其是掌骨的粉碎性骨折,复位固定要求高,传统的非手术治疗不易达到解剖复位,易出现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僵硬,影响手部功能。克氏针内固定有一定的局限性,易发生退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掌骨、指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研究并分析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对手部掌、指骨骨折56例66处分别作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上肢外展位。在臂丛麻醉或局部麻醉、止血带下手术。开放性骨折彻底清创后手术。闭合性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取常规切口。将骨折复位后分别用克氏针、微型钢板固定骨折处。结果生物力学方面比较:①三点弯曲强度测量,微型钢板组弯曲强度明显高于克氏针组﹙P<0.01﹚。②轴向压缩强度测量微型钢板组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克氏针组﹙P<0.01﹚。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比较,微型钢板固定在弯曲强度及抗压强度明显优于克氏针固定,临床应用微型钢板治疗手部骨折可以缩短术后外固定时间,可行早期功能练习,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使患者提早重返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9.
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烈辉  蒋毅远 《安徽医药》2009,13(6):647-648
目的探讨有明显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1月至12月,采用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共15例。将骨折闭合复位后,用1枚末端预弯成20°角直径2.0 mm的克氏针作为髓内针固定骨折。术后未用外固定,允许早期主动活动。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9.6min(10~30 min),11例获得解剖复位,4例骨皮质对位2/3,对线良好。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第五掌骨头干角为15.0°±2.5°,术后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88.5°±5.1°,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廉、治疗效果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92例掌指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开始功能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25.34±4.71)min、开始功能锻炼时间(4.35±1.38)周、骨折愈合时间(6.36±1.29)周、住院时间(5.06±2.68)d均短于对照组的(41.59±5.22)min、(6.46±1.75)周、(8.67±1.84)周、(8.35±3.27)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恢复优良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76.0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的2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相比,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效果更好,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几种不同内固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99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患者160例进行分析,按照内固定方式分成A、B、C、D四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克氏针内外髁八字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C组采用解剖丫型钢板内固定,D组采用两块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四组治疗效果。结果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A、B、C三组(P〈O.05);D组肘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A、B、C三组(P〈0.05);四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两块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可以获得坚强的内固定,能够加快骨折愈合,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导向器引导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并与经典的切开复位克氏 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比较,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利用自行研制的髌骨闭合复位 导向器,完成关节镜辅助髌骨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患者30例(关节镜闭合复位组),另选取2015年3月— 2017年5月传统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病例30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 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评价其疗效。结果 2组均随访12~18个月,骨折均 愈合,愈合率100%。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导向器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Lysholm膝关节 评分指标均优于切开复位组(P<0.05)。结论 使用自行研制的闭合复位导向器进行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空心钉内 固定术,相比较经典的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具有微创和精准的优势,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克氏针固定法在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使用克氏针固定法治疗,术后平均随访6-18个月,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本组病例经克氏针固定,骨折愈合快,肩关节功能恢复早,优良率达91%以上,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克氏针固定法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等优点,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经济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肱骨近端骨折43例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在不同类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该院治疗且获得随访的43例肱骨近端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34~86岁,平均45.8岁。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6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6例;其中合并肩关节脱位5例。方法采用闭合或开放复位及交叉克氏针内固定6例,解剖型钢板内固定17例,锁定钢板内固定18例,人工肱骨头置换2例。结果 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月(平均11.6月);克氏针内固定患者均骨愈合,但有4枚克氏针滑出;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患者16例骨愈合,近端松质骨螺丝钉松动7根,1例出现肱骨头坏死吸收;锁定钢板内固定18例患者均一期骨愈合,尚未发现明显并发症;人工肱骨头置换2例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尚可。按NEER评分系统:优24例,良13,可5例,差1例。结论肱骨近端骨折不能一概而论用某种内固定适合,根据患者年龄和不同类型选择不同方法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插入胫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40例胫骨远端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插入胫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折愈合优良率。结果观察组骨折平均临床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0.2)个月、5.0%(1/2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0±0.3)个月、35.0%(t=12.40,f=3.91,均P〈0.05)。经随访,观察组优良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X^2=4.37,P〈0.05)。结论经皮插入胫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具有踝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克氏针爱惜邦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锁骨单侧骨折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改良克氏针爱惜邦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克氏针加钢丝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优良率达9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肩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克氏针爱惜邦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有利于骨折愈合,且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疗效高,并发症少,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锁定钛板MIPPO技术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就诊的胫骨远端骨折的患者7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X线愈合时间及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X线愈合时间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优良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锁定钛板MIPP0技术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时,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方法以外固定支架或辅以克氏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3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3例获得4—24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优20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87%。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可靠,术后可以早期锻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统计患者随访情况,术后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无接骨板、螺钉松动;桡骨远端掌倾角平均7°,尺偏角平均13.5°;4例患者术后桡骨短缩除为4 mm,其余均<2 mm。无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症状, X线检查显示骨折全部愈合,腕关节功能根据Dienst功能评估:优30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为91.3%。结论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肯定,术后疗效与骨折的分型、切口的选择、内固定的选择等有关。并发症少,固定牢靠,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手术同时达到外侧柱的稳定,根据指征,植骨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凌嵘  武进  程银树 《淮海医药》2009,27(2):107-108
目的探讨可塑型钛钢板结合克氏针治疗跟骨严重关节内骨折疗效。方法以跟骨可塑型钛钢板结合克氏针固定,达到关节解剖对合治疗跟骨严重关节内骨折26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8—15个月,26例骨折全部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标准:优1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2.3%。结论可塑型钛钢板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严重关节内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可达到关节解剖对位、功能早期康复、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