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经络研究的意见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国内经络研究有关项目、取得的成果、研究队伍、主要的仪器设备、发表的论文及出版的书籍等进行调研,并将部分专家的建议整理,提出对我国经络研究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孟竞璧先生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年第2卷第2期上,发表了《四十年来经络研究的回顾与建议》这样颇具权威的文章,反复阅读数遍,对回顾经络学说研究经历的三个高潮表示赞同,但对经络研究的建议和思路,确有商榷之必要。苦于本人经络研究时间较短(1991年才开始),资历较浅,而且也没有任何科研经费和条件来验证自己的构思和设想。所以两年多的时间里都不敢妄为举笔。  相似文献   

3.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便对于经络实质展开了系统的有计划地研究,迄今为止,对经络实质的研究及假说不计其数,但学术界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本研究参考了国内近五十年经络实质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古代文献研究、现代医学研究以及其他假说的角度,对经络实质的假说进行了总结,并对经络实质至今未有突破性见解这一现象分析了原因,且提出了建议。本研究认为,经络实质应为多系统与多功能相整合的立体结构,不仅是一种切实存在的物质结构,更是一种功能结构,并且经络实质与人体生理病理状态也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为当前经络实质的研究提供资料参考与方法启示。  相似文献   

4.
经络研究近50年回顾与今后研究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强调经络研究的重大意义同时,回顾了近50年来国内外经络研究的成绩、现状与问题,并就今后5~10年经络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以求集中科技资源,联合攻关,使这一对中国经济、科技、社会和政治等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意义的重大课题早日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强调经络研究的重大意义同时,回顾了近50年来国内外经络研究的成绩、现状与问题,并就今后5 ̄10年经络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以求集中科技资源,联合攻关,使这一对中国经济、科技、社会和政治等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意义的重大课题早日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对经络的认识与探讨是针灸走向世界的突破口。本文从古典传统经络认识及现代经络研究入手,总结了古人对经络组成、循行、功能等方面的认识,论述和分析了现代经络研究的相关内容。最后,就当前经络研究的发展现状,提出其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探讨经络研究应采用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相结合的方法,经络实质的揭秘将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新内容。  相似文献   

7.
经络腧穴电磁特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经络电磁特性研究方面的文献20余篇,分别从经络电磁特性的研究、经络的电磁成像、经络的电磁模型三方面对经络腧穴的电磁特性研究概况做了介绍.结果表明,经络穴位有明显的电特性,这些特性可能会随人体状态、时间、环境等变化而变化.根据电磁特性,可对经络成像和许多经络现象进行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经络本质.经络的这一特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01,(4)
为了促进经络研究和临床应用,拟定于2001年8月中旬在大连召开“全国首届经络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大会”。征文内容:1.经络实质及基础理论的研究;2.中药归经理论研究;3.经络与中医药临床研究;4.经络与针灸临床研究;5.特定穴位与经络、脏腑关系的研究;6.经络理论在中医、针灸临床中的指导作用和意义;7.经络与养生保健方法研究;8.经络与外治法研究;9.经络对按摩的指导作用和意义;10.经络与脑科学;11.经络与神经、淋巴、内分泌等的关系研究;12.对经络的哲学  相似文献   

9.
经络研究是我国“八五”、“九五”期间的国家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课题 ,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高度重视 ,并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推动经络理论的研究 ,提高临床疗效 ,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决定于2 0 0 2年 1 1月召开经络学术研讨会。现就会议征文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 :对针灸、经络以及相关的临床、基础理论、文献、腧穴、特定穴及体表与内脏、经脉与脏腑等相关经络的研究 ,对经络实质、经络与气血运行、奇经八脉、经络的保健用品、经络与现代仪器等研究的论著、综述、文献、消息报导及新思路、新方法均可投…  相似文献   

10.
王居易 《北京中医》2013,(10):723-727
近代中医理论较多偏重脏腑研究,对经络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经络经典理论的解读和研究更少,造成了针灸学理论的滞后,影响了针灸学术的发展。笔者在研究《内经》等经典经络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经络医学理论”这一全新概念。本文从经络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经络气化功能及特点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解读,并提出“认祖寻根”是培育、构建经络医学理论的源泉这一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11.
经络实质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经络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取得了较新的认识。但对经络的实质、经络活动的物质基础等问题,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研究进展和统一认识。在研究经络实质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脉管、经脉和经络的概念和本质,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2.
经络模型     
从现代研究情况来看,经络研究都没深入到实质,更多的研究是停留在现象上,从现象上研究只能了解经络而不能认识经络的本质。再一个是经络研究没有一个好的整体思路,我们应构架一个整体的、能符合经络现象的经络模型,这对研究经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笔者根据经络现象构架了经络模型请大家来论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络科学的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经络科学研究,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50~70年代)是经络现象的再度发现,是以日本的经络敏感人的研究和法国、日本的穴位低电阻现象开始,继之我国大规模经络感传的研究,揭开了经络现象研究的新篇章。第2阶段(80年代)是以经络感传这一主观感觉的研究到经络客观定位和经络的证实,包括大量的经络生物物理,即:声、光、热、电和核素等对经络的检测和3种生物物理学方法(即隐性感传、低阻抗、高振声)对14经脉的严格定位,其宽度在1毫米以内,并有形态学根据。第3阶段(90年代)研究重点进入古典经络学说关于经脉的血气运行的功能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络科学的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络科学研究,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50-70年代)是经络现象的再度发现,是以日本的经络敏感人的研究和法国、日本的穴位低电阻现象开始,继之我国大规模经络感传的研究,揭开了经络现象研究的新篇章。第2阶段(80年代)是以经络感传这一主观感觉的研究到经络客观定位和经络的证实,包括大量的经络生物物理,即:声、光、热、电和核素等对经络的检测和3种生物物理学方法(即隐性感传、低阻抗、高振声)对14经脉的严格定位,其宽度在1毫米以内,并有形态学根据。第3阶段(90年代)研究重点进入古典经络学说关于经脉的血气运行的功能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肿瘤的经络发病机制,经络自身所具有的病症治疗作用,进一步研究肿瘤的发病与经络的关系,经络的治疗对预防肿瘤的发生、及时阻止肿瘤病毒的经络传变、减轻肿瘤患者的病症痛苦等的作用,进而明确机体经络系统中相关穴位特定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说明经络与肿瘤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经络治疗法在肿瘤中的运用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经络概念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概要性的清理,对经络概念的内涵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最后对经络概念的实质给出了合逻辑的论证。在此基础上,对应该如何理解经络概念、如何研究经络提出了相应的意见,认为目前流行的研究不能得出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17.
对国内外经络实质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反思,注重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对经络现象、针灸临床、现代研究成果以及各种假说进行了分析与解读,认为各种研究成果都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并从哲学、中西医学和多学科的角度,提出与经络相关的蛋白质分子及其组成的耦联带结构可能是经络实质的关键物质基础的假说。经络系统与其它调节系统既是并列关系又有交叉联系。该假说能够对古典经络理论、针灸临床和经络现象以及现代研究成果作出科学的解析与阐释,能够兼容其他各种假说。并提出经络实质的研究应采用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寻找经络蛋白为主攻方向,同时展开多学科研究的构想,以求早日实现经络实质研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经络的发现与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现代科学实验验证了经络学说,证实了经络的客观存在,并对经络存在的物质基础、存在形态、发现途径等进行探讨,并提出内视是发现经络的另一途径,中医理论是内视的真实写照,经络研究涉及的物质更微观,研究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近些年微循环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经络与微循环的相关性,为解释经络现象、揭示经络的本质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突破口。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已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献,对研究经络与血流微循环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发现经络现象与微循环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并且以经络理论为指导的针灸疗法、艾灸疗法及其他疗法对一些以微循环改变为突出病理表现的疾病有较好疗效。结论现代医学部分检测技术对微循环血流量的研究只能反映经络的部分功能,经络整体特性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清代医家王清任重视对人体结构的解剖观察,较早开展了对经络形态的实地观察研究,在《医林改错》一书中他提出经络是气管、卫总管的观点,这对清代医家产生了广泛影响,引发了当时及其后一些医家对经络实质形态的很多关注。王清任的经络认识与明清传入的西医解剖知识一起,对清代经络研究思路产生了深刻的触动和冲击,并由此引发了经络研究由传统思辨模式向近现代实证研究的重要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