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压疮管理中奖惩机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压疮管理中奖惩机制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预报压疮患者2070例设为对照组,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预报压疮患者3633例设为观察组,在压疮管理中对照组实施一般管理,观察组实施奖惩机制。观察两组住院期间难免压疮的发生率及院外带入压疮的治疗效果。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发生难免压疮361例(9.94%),对照组266例(12.85%),两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院外带入压疮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压疮管理中引入奖惩机制,可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降低难免压疮发生率,促进压疮的好转。  相似文献   

2.
压疮高危因素的量化评价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通过量化评价压疮高危因素及护理会诊,降低压疮的院内发生率。方法 制订压疮高危因素量化评价记录表,对332例压疮高危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监控,并进行前瞻性会诊,给予皮肤护理和制订压疮个体化预防方案,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332例压疮高危患者中,发生压疮7例(2.1%),与2000~2002年(6.1%)比较,下降了4.0%。结论 对压疮高危患者及时评估并填报压疮高危因素量化评价记录表,并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亦使基础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3.
钟玉婵 《护理学杂志》2005,20(11):14-14
压疮系长期卧床患者和危重患者的并发症之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认真细致地做好危重、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即可杜绝压疮的发生。2004年3月起,我科采用自制防压疮气囊用于预防压疮,取得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以预防压疮发生。方法对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压疮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评分,对压疮高危患者实施个体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结果入院时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分≤14分,均为压疮高危患者,出院时38例≤14分,住院期间无1例发生压疮。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立即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并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压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符合JCI评审标准的压疮管理体系,提升压疮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方法从2013年1月起,将流程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有机结合,实施规范化压疮管理,从高危压疮预警筛查、压疮告知制度、住院患者压疮网上上报制度及三级监控系统、压疮护理会诊等方面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形成一套符合评审标准的压疮管理体系。结果住院患者的压疮现患率从2013年第1季度的0.18%下降至2015年第2季度的0,平均现患率为0.08%。结论压疮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可降低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提高医护人员压疮预防和控制意识,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0月于我 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评估,比较不同年龄、体 重、手术时间、合并疾病、术中体位、禁食时间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260例患者中50例患者发生压 疮,发生率为19.23%,发生压疮的原因与年龄的增加、体重的增加、手术时间的延长、合并疾病、术中体 位、禁食时间的延长等因素有关,对发生压疮的患者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均恢复健康。本研究结 果显示,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与年龄≥60岁、体重>75 kg、手术时间>3 h、术中俯卧或侧卧体位、禁 食时间长呈正相关(P <0.01);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与有合并疾病呈正相关(P <0.05)。结论 手术患 者压疮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合并疾病、术中体位、禁食时间等因素有关,为避免手 术室患者压疮的发生,要采用有效、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如重视压疮损伤管理、术前访视评估、体位的 合理调整、规范操作、注意保暖与干燥、按照规定交接、不良事件及时上报等,以尽可能减少手术患者 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王晓春  卢明 《护理学杂志》2007,22(11):19-20
目的探讨老年病房实施压疮传报监控制度对压疮护理的作用。方法对86例(133处)压疮患者实施评估、传报、监控、跟踪、归档的压疮传报监控制度。结果老年压疮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4.96%,其中Ⅰ期压疮总有效率92.16%,Ⅱ期压疮总有效率80.49%。结论在老年病房实施压疮传报监控制度可促进患者压疮愈合,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循证护理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胡恩娇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8):168-171
目的 探究压疮程序化护理在呼吸内科下肢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 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内科下肢压疮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压疮程序化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下肢压疮发 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护理后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 照组(P<0.05);干预组下肢压疮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 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 结论 压疮程序化护理在呼吸内科下肢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 用效果确切,可有预防痤疮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外科高龄手术患者进行评估,提高护理风险意识,减少压疮发生。方法将2012年74例65岁以上接受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78例65岁以上接受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使用Braden量表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采取压疮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患者入院、手术后使用高龄患者压疮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压疮护理评估,依据风险评估级别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比较2组压疮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压疮5例,发生率为6.4%,均为Ⅰ期压疮,无Ⅱ期以上压疮发生。对照组患者发生压疮13例,发生率为17.6%,Ⅰ期压疮6例,Ⅱ期压疮7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压疮护理评估结果采取护理措施,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压疮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强了患者对压疮的认识和家属对压疮的预防知识,调动了护士、患者、家属的积极性,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脊柱骨科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脊柱骨科患者院内压疮发生情况,应用PDCA循环对2015年住院患者进行压疮管理。结果2015年脊柱骨科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2014年(P0.05),护理人员压疮知识及态度评分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将PDCA循环应用于脊柱骨科患者压疮管理,能有效控制院内压疮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患者,常需行持续颌枕带或颅骨牵引8~12周。由于翻身不当可能造成生命危险,患者往往由于恐惧、疼痛及牵引体位限制而抵制翻身。但后枕部长时间受压易形成压疮。临床多采用后枕部垫气固的方法预防压疮,但患者主诉舒适度不够。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压疮,2005年2月至2009年2月,  相似文献   

12.
对患者进行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降低住院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方法于2005年采取对患者压疮的管理运用,入院评估一上报一申请难免压疮。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压疮风险预测的能力,降低了压疮发生率。结论压疮管理的运用,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降低住院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预防、治疗压疮的成功率.方法:我院于2008年引进南京鼓楼医院压疮管理流程,实施高危压疮筛查~压疮(高危)评分报告~高危压疮预防~难免压疮会诊~难免压疮跟踪~护理质量考评的体系.结果:高危压疮患者的发生率下降.结论:引进切实有效的压疮管理流程能有效地降低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同时更新临床护士压疮护理的理念,提高压疮预防及治疗的水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发生压疮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泾县医院剖宫产 术后患者28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压疮原因及护理结果。结果 2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下损伤(16 例)、红肿(12例);压疮位置主要为骶尾(17例)、髂骨(11例);压疮原因主要为单纯某项因素影响 (16例),其中3例由于胎盘早破,7例由于皮肤潮湿,6例由于消毒剂的影响;剩余12例患者为综合因素作 用造成;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干预后其预期结果情况均好转。结论 引起剖宫产术后压疮的原因较多,给予有 效护理干预是预防压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压疮是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老年科以及骨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压疮一旦形成,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加重病情,延长康复时间,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有关压疮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一,为寻求一种疗效可靠、简单易行、费用低廉的治疗方法,2007年我院应用中药地榆粉对20例Ⅱ、Ⅲ期压疮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在术中压疮高危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3月我科手术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压疮预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制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并对中重度危险的患者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2014年1~3月我科采用自制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评估高危患者58例,所有压疮风险评估正确,护理干预措施落实到位,观察组压疮发生1例,发生率为1.7%。对照组压疮发生6例,发生率为10.3%,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5,P〈0.05)。结论应用自制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使手术室护士能正确、客观评价患者各方面情况,正确的评估压疮高危患者,提高手术压疮风险的预见性,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了术中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单位救治12例多发难治性压疮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2~56岁。患者中外伤性截瘫9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2例、脊髓肿瘤术后1例,其中合并低蛋白血症9例、贫血7例、发热4例。致伤部位:骶部并双坐骨结节压疮3例,骶部并单侧坐骨结节压疮3例,骶部并单股骨大粗隆压疮2例,骶部并双股骨大粗隆压疮2例,骶部并双髂前上棘、双侧足踝部压疮2例;其中Ⅲ度压疮19处、Ⅳ度压疮14处。压疮形成时间为7个月~18年。2 治疗方法2.1全身治疗营养支持以口服肠内营养素为主;对进食困难者给予静脉营养,输入人血白蛋白及红细胞悬液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贫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控制血压、血糖;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并根据创面分泌物培养结果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8.
梁小珍 《护理学杂志》2006,21(10):71-71
压疮临床常见,美国Miehan统计显示,压疮在专科医院中的发生率达23.0%~27.8%,我国压疮在医院的发生率为3%~14%。2002年6月至2005年9月,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外用金因肽和纳米敷贴治疗压疮患者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压疮发生、预防及治疗效果,为医院压疮的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借鉴。方法收集2008~2011年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压疮发生及转归资料,进行压疮发生率、来源、专科分布、发生部位、分期、治疗效果、季节分布以及高危者压疮发生率分析。结果2008~2011年压疮发生率0.86%~1.25%(平均0.99%);医院外带入压疮占压疮总数的69.87%,医院内发生占30.13%;急危重症科压疮的发生率最高,为5.59%,康复科次之,为3.37%;发生部位以骶尾部最多,占压疮数的37.92%,双足跟次之,占11.80%;出院患者压疮未明显改善占39.08%,好转次之,为30.68%;压疮发生季节以春季发生率最高,为1.16%,冬季次之,为1.01%;压疮风险评估高危者占压疮总数的88.19%,中、低危者占11.81%;压疮评分高风险患者压疮总发生率为18.11%,未发生压疮者为81.89%。结论该医院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呈中等水平和下降趋势,以医院外发生为主,医院内压疮主要来自压疮风险评估高危者。压疮高发病区为急危重症患者多的科室,高发部位为骶尾部,足跟部次之;春冬季多于夏秋季。压疮患者在住院期间转归较差,应采取压疮预警管理以提高压疮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20.
压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形成组织坏死的压力性溃疡。一旦发生压疮,会增加患者痛苦。所以压疮的预防尤为重要。敏感性皮肤是指感受力强、抵抗力弱,受到外界刺激后产生明显反应的脆弱皮肤。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我院ICU应用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有效预防敏感性皮肤压疮2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