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脊柱损伤伴有胸骨骨折的病例较少见,易漏诊,由于这类复合伤可引起严重的脊柱后突和胸骨畸形,有必要早期诊断和治疗。作者回顾7年间记录完整的9例进行分析。9例中车祸6例,高处坠落2例,自发性骨折无外伤史1例。8例伴有脊柱骨折,3例胸椎,4例腰椎,1例C_7横突和T_6骨折。上胸骨骨折3例,下胸骨1例,胸骨柄2例,胸骨柄体关节移位2例。移位者近侧骨块总是向后,胸骨柄体关节移位者胸骨柄在胸骨后面。自发性骨折者为一64岁妇女,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及多处胸椎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2.
胸骨肿瘤是一种少见疾病,国内有关文献报道不多。本院自1994年8月至2003年2月,共进行了15例胸骨肿瘤扩大切除术,并同期行自体骨植骨胸骨成形术,均获得了成功。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病人,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3~63岁,平均年龄35.62岁。病程最短的半个月,最长的360个月,平均42个月。病人大多以胸前无痛性肿块增大明显而就医。体查发现胸骨柄肿块10例,最大为7cm×6cm×6cm,最小为3cm×4cm×4cm;胸骨体肿块4例,约为3cm×4cm×4cm;胸骨体肿瘤侵及胸骨柄1例,大小约为7cm×8cm×8cm。肿块均隆起于胸骨,质硬,固定,无…  相似文献   

3.
胸骨柄开窗前方显露上胸椎的解剖学及临床可行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上胸椎疾患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尸体40具行大体观察,测量胸骨柄相关数据,根据测量结果,对9例颈胸段椎体病变患者行前路胸骨柄开窗,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其中8例患者行胸骨柄重建。术后行食道钡餐造影检查颈胸段前方植骨块、钢板、螺钉等与食道的关系,并随访该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胸骨柄开窗呈广口瓶形,双侧胸锁关节内缘是开窗的最狭窄部位。9例患者经胸骨柄开窗入路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术后钡餐造影显示造影剂均顺利通过钢板、螺钉前方。随访2~5年,平均3.3年,8例患者胸骨柄开窗处愈合,未出现开窗部位慢性疼痛和神经血管损伤及双上肢无力;1例患者术中未行胸骨柄重建,显示胸骨柄区域有轻微塌陷。未见钢板、螺钉松动。结论:经胸骨柄开窗行上胸椎前方显露可保留锁骨和胸锁关节、术后重建胸骨柄等结构,能满足上胸椎(T1~T4)前方的显露。  相似文献   

4.
胸骨骨折是一种少见的骨折 ,伴发脊柱损伤的胸骨骨折更少见 ,临床上易漏诊 ,我院 1986~ 2 0 0 1年共收治 6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例 ,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16~ 5 4岁 ,平均 35岁。受伤原因 :车祸 3例 ,高处坠落 2例 ,背部重物砸压 1例。骨折部位 :上胸骨骨折 2例 ,下胸骨 1例 ,胸骨柄 1例 ;胸骨柄体关节移位 2例 ,其中 1例胸骨体向后移位 ,另 1例向前移位同时伴有剑突骨折。本组 6例均伴有脊柱损伤 ,3例胸椎、 1例胸腰段、 1例腰椎 ,均为屈曲型压缩骨折 ,另 1例为颈7横突骨折。本组 4例为多发伤 ,伤后症状严重 ,伴有创伤后急…  相似文献   

5.
胸骨骨折常见于前胸壁钝性伤或减速伤,约占胸部钝性伤的1.5%~4%.胸骨柄体关节脱位(manubriosternal joint djslocation,国内有译成柄体连接脱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胸骨损伤,通常是严重创伤的结果.国内外均有散在的个案报道,但其治疗尚未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6.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17岁,因发现胸骨进行性肿大1+月入院。检查后发现为胸骨中分病变,病灶破坏胸骨柄下份、胸骨体上份骨质以及对应双侧第2肋软骨,并围绕病灶形成软组织块影(图1),其它相关检查无任何异常,也无特殊病史;考虑诊断为:胸骨肿瘤,胸骨结核。患者行胸骨体及胸骨柄大部切除、3D打印定制人工胸骨带部分肋骨假体植入术。手术时间1.17h。术后胸廓稳定性及胸廓外观形态非常满意。手术后病理检验结果为结  相似文献   

7.
胸骨纤维瘤1例安富有王全乐张秉山刘会丽焦英波张△△,女,22岁。因胸骨柄前胸壁软组织隆起,扪及质韧、不活动,8×7cm肿块,于1995年5月29日在全麻下行胸骨柄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累及整个胸骨柄、突胸骨后,压迫胸腺、心包和大血管。经胸前纵向弧形切...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58岁。胸前区有一包块,进行性增大伴疼痛6个月。查体:胸骨中上段及旁边触及固定、边界不清、质硬的肿物,轻度压痛。胸部CT示:胸骨柄和胸骨体骨质破坏,伴巨大软组织肿块,双肺未见异常。临床诊断:胸骨肿瘤。  相似文献   

9.
章万强 《中国骨伤》2016,29(10):887-891
目的 :分析胸骨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胸骨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4~73岁,平均58.3岁;11例保守治疗,7例手术治疗;病程2个月~6年。1例患者无明显症状,1例有胸部外伤史。18例患者经X线片、CT、MRI检查,观察骨质破坏形态、骨皮质改变、MRI信号异常、瘤周骨髓水肿以及增强强化等指标。结果 :18例中恶性骨肿瘤16例,良性肿瘤2例;发生于胸骨柄7例,胸骨体9例,胸骨柄、体部均受累2例。影像学表现上,胸骨肿瘤具有膨胀性骨质破坏的倾向,15例骨质破坏区边界连续性或部分中断,2例骨皮质边缘毛糙、变薄,1例骨皮质增厚。7例行MRI检查均未见瘤周骨髓水肿,2例可见软组织侵犯;与邻近肌肉相比,4例T1WI表现为低信号,3例呈等、高信号,6例T2WI表现为等、高信号,1例混杂信号。MRI增强扫描,大部分病例表现为明显强化。结论 :胸骨肿瘤种类多样,以恶性肿瘤居多;胸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大多缺乏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其X线、CT及MRI征象,有助于提高胸骨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胸骨柄上窝触摸套囊法用于判定气管插管深度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科自1996年1月至8月,对154例全麻病人采用胸骨柄上窝触摸套囊法判定其气管导管的插入深度,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95例,女59例,年龄2~67岁,其中13岁以下小儿73例。全部病人使用带有高容低压套囊的聚乙烯市售导管。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将套囊适当充气并连接麻醉机行人工通气。病人仰卧位,头部置于正中位,麻醉者一手轻捏导管外口充气小气囊,同时另手中指和食指轻压胸骨柄上窝气管处,并上下轻移导管,以在胸骨柄上窝处触及挤压套囊的波动感明显为度[1],记录门齿处导管刻度后固定导管。对需要侧卧位(12例)或俯卧位(3例)手术的病人,安置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漏斗胸微创手术矫治后胸廓骨的重塑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北京军区总医院74例漏斗胸患者经微创手术矫治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3例,女11例;年龄(11.90±8.50)岁,10岁11例。74例患者于全身麻醉下在两侧腋中线做切口,在电视胸腔镜下引导穿通器经胸骨后创出通道,并抬举胸骨成形后,再将制备好的支撑板置入胸骨后。术前和术后1周行胸部CT、胸廓CT三维重建,矢状位以胸椎体中心线为切线位,测量胸骨与胸椎体前缘的距离,并观察心脏移位恢复情况和胸廓外形。结果 7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使用1根矫形板66例(89.19%),使用2根矫形板8例(10.81%)。使用1根矫形板、年龄10岁的11例患者术后7 d胸骨柄下端和胸骨体各部位与术前比较均向前移位3.76~22.92 mm,11~17岁的55例使用1根矫形板患者胸骨体中间和下端与术前比较分别向前移位2.08 mm和10.42 mm,两者胸骨体下端较术前向前移位的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4,P0.05)。术后7 d时11~17岁使用2根矫形板患者胸骨柄下端和胸骨体各部位与术前比较向前移位4.19~15.03 mm。术后7 d胸部CT显示65例(87.84%)患者心脏位置恢复正常;用2根矫形板患者胸廓外观优于用1根者。随访74例,随访率100%;随访时间6~23个月,患者术前临床症状消失,胸廓外形饱满,心脏位置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儿童漏斗胸微创手术矫治一次性成形具有良好的重塑性;随着年龄增加,矫治支撑胸骨的力也需要增加,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胸骨体骨折一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患者男,42岁。于1998年3月21日晚骑自行车时,为躲避对面急驶的汽车而坠地,自行车右手车把顶撞在胸前正中致伤。当即感胸前疼痛,呼吸困难,伤后20分钟送至我院急诊。查体:胸前部皮肤红肿,胸骨体中段压痛明显,并叩击痛,听诊双肺呼吸音稍弱。胸部X线正位片未见骨折,侧位片见胸骨体中段横断骨折,远断端向前移位(图1)。正侧位X线片均无积气、积液表现。诊断:胸骨体横断骨折。伤后用胸带包扎固定及对症处理,3周后胸部疼痛缓解,6周时摄X线片复查,骨折断端已愈合(图2)。讨论胸骨由柄、体及剑突组成。文献报告胸…  相似文献   

13.
MRI测量对上胸椎肿瘤手术入路选择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术前MRI测量对上胸椎肿瘤前路切除手术入路选择的意义。方法:对8例上胸椎肿瘤患者术前进行MRI检查,在MRI矢状位图片上经胸骨切迹作与胸骨柄纵轴相垂直的线P,经病变椎体尾侧紧邻正常椎体的上、下终板作两个终板的切线E1和E2,分别记录P与脊柱相交的椎体水平及E1、E2与胸骨相交的椎体水平。P经过病变椎体远侧正常椎体,E1和E2经过胸骨切迹或其上方者采用低位颈前切口;E2经过胸骨柄上部者采用部分胸骨和/或部分内侧锁骨切除入路。P经过病变椎体或E1和E2经过胸骨柄中下部者采用后外侧经胸腔人路完成手术。结果:7例患者P经过病变椎体远侧正常椎体,其中4例E2经过胸骨切迹或其上方者有3例通过低位颈前切口完成了肿瘤的前路切除,1例显露不佳,切除少量左侧锁骨内侧部分增加显露后完成手术;3例E2经过胸骨柄上部者采用部分胸骨和/或部分内侧锁骨切除人路完成手术。1例P经过病变椎体,E1和E2经过胸骨柄中下部者采用后外侧经胸腔人路完成手术。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血管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个月随访时内置物无松动、移位和断裂。结论:术前MRI测量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并可帮助判断肿瘤切除后胸椎前路的融合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4.
1994年5月至1997年8月,我们选用多孔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erlate)自制成人工胸骨修补胸骨缺损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40~60岁。其中胸骨浆细胞性骨髓瘤3例,胸骨柄血管内皮肉瘤1例,胸骨柄转移性低分化鳞癌1例。全组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胸骨正中切口,游离皮肤及正常皮下组织至肿瘤缘外3.0cm。彻底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应用多孔有机玻璃(孔直径3mm或5mm)按缺损大小制成人工胸骨修复缺损区,用钛丝将作者单位…  相似文献   

15.
胸骨骨折合并脊柱骨折较罕见,但近年有增加趋势。为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现将我院经治1例,并结合国外26例资料作综合分析。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0岁,从高约6米的脚手架上后仰跌落受伤。伤后6小时入院,诉曾昏迷3~5分钟,前胸及后背疼痛,胸闷。查体见休克表现,血压56/50mmHg;头皮裂伤,气管无移位;胸前壁约20×15cm皮下青紫但局部无擦挫伤,胸骨角处可触及阶梯状改变,有骨擦感;胸背部脊柱压痛,无截瘫。X线检查见胸骨柄、体关节骨折,胸骨柄向后下方移位,T_(6,9)椎体楔状压缩  相似文献   

16.
15例外伤性胸骨骨折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外伤中胸骨骨折很少。 1986年至 1998年 ,我们共收治各类胸外伤 6 18例 ,其中有胸骨骨折者 15例 ,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3例 ,女 2例 ;年龄 17~ 72岁。车祸伤 10例 ,压伤 4例 ,钝器打击伤 1例。合并颅脑伤 5例 ,四肢伤 6例 ,腹腔脏器伤 1例。单纯胸骨骨折 6例 ,合并肋骨骨折者 9例 ,连枷胸 4例 ;合并血胸 11例 ,肺挫伤 7例 ,心包积血 5例 ,心包裂伤 3例 ,血气胸 2例 ,心肌裂伤 1例 ,支气管破裂 1例。骨折发生在胸骨体者 10例 ,胸骨体下 1/ 3者 3例 ,胸骨柄者 2例。骨折移位者 8例 ,无移位者 7例。胸部创伤AIS积…  相似文献   

17.
胸骨柄、体关节骨软骨缺血性坏死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克禄 《中国骨伤》1995,8(5):15-15
胸骨柄、体关节骨软骨缺血性坏死一例湖北沙市第二医院(434000)刘克禄××,女,31岁,农民。因胸部受伤10余天后肿痛日渐加重而就医。深呼吸时疼痛加剧。体检:上胸部正中有一雀蛋大小肿块,质硬,不活动,不红。局部皮温略高,压痛明显。余无异常发现。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胸骨柄“U”形切除入路治疗上胸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2例上胸椎爆裂骨折并截瘫患者,全部采用经胸骨柄“U”形切除入路行伤椎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7年,椎间植骨均愈合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无切口感染、颈前血肿、窒息、气胸、乳糜漏、肺部感染等并发症。9例术后感觉、运动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Frankel分级:术前A级6例术后恢复至B级1例、C级2例、3例无明显改善;B级1例恢复至C级;C级3例恢复至D级2例、E级1例;D级2例恢复至E级。结论经胸骨柄“U”形切除入路解决了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因胸骨柄遮挡带来的操作不便,又可避免切断胸骨、锁骨的相关并发症。通常能显露至T4,并能在直视下完成T3及以上椎体的前方减压、植骨和钢板内固定,是治疗上胸椎爆裂骨折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改良胸骨柄入路行上胸段脊柱前路手术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5月~2009年12月共治疗10例上胸椎病变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12~58岁,病变类型:结核6例,创伤1例,肿瘤3例,病变部位:T1 1例,T2 3例,T3 3例,T2.3 3例.均采用经改良的胸骨柄入路,显露上胸椎椎体,切除肿瘤或病变椎体,减压,植骨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31个月.1例术后肿瘤全身转移衰竭死亡.余9例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经改良的胸骨柄入路行上胸椎前路手术显露满意,创伤小,手术操作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36岁.自觉胸骨肿大2年左右,无自觉不适,也未作过诊治.近10余天胸前隐痛.查体:胸骨柄处馒头状隆起,表皮正常,表面光滑,压痛不明显,质硬,不活动,边界清楚,双上肢活动正常.X线片表现:胸骨柄呈膨胀性改变,内无间隔,无钙化灶,皮质无明显硬化征象.CT示胸骨柄膨胀性改变,内为空腔结构,边缘无硬化圈,内侧皮质(胸腔侧)有破坏,无骨膜反应.化验检查无阳性发现.手术所见:从胸骨柄前正中做直切口,胸骨前皮质完整,先用骨凿凿开2 cm×0.5 cm的窗口,即有灰白色、砂粒状组织溢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