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罗湖区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为制订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进行,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漏报率为0.31%,其中门诊漏报率为0.89%。传染病报告卡完整率为96.62%,准确率为99.58%,及时报告率为97.89%。结论:应不断完善报告制度,提高报告质量以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自《传染病防治法》实施以来,我们认真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特别是针对漏报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使传染病漏报率从1990年的18.5%降低到日前的0.24%。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为掌握我区传染病报告情况,区站根据《广东省1996~1997年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于1996年10月开展1996年传染病漏报率及漏报原因调查。通过调查,查明登记、报告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传染病漏报。主要以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为主,总漏报率为57.14%,其中门诊漏报率较高为77.78%,住院漏报率为54.09%,检验漏报率为58.82%。其漏报原因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三峡库区宜昌监测点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随机抽样的原则,对各监测点居民法定报告传染病及医疗机构法定报告传染病漏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居民法定报告传染病患者33例,漏报14例,漏报率为42.42%。其中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15%,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84.62%,丙类传染病漏报率明显高于乙类传染病,有统计学意义差异钎:15.63,P〈0.01)。共调查医疗机构登记传染病362例,报告342例,漏报20例,漏报率为5.52%。结论三峡库区宜昌监测点丙类传染病漏报率较高,村级医疗机构漏报严重,需加大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5.
2003~2004年忻州市各级医疗单位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忻州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情况和漏报原因,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减少漏报发生。[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忻州市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对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传染病报告与门诊日志及检验科传染病登记对照检查,调查漏报原因。[结果]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12.89%,市级医院漏报率为4.35%,县级医院漏报率为11.76%,乡镇卫生院的漏报率为9.30%,村卫生所漏报率高达59.02%。漏报较严重的病种是麻疹29.60%、病毒性肝炎15.20%、痢疾8.33%、肺结核6.33%。[结论]传染病疫情报告存在严重的漏报,应不断完善报告制度,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6.
韶关市新丰县1997-2006年医院传染病漏报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逊华 《职业与健康》2008,24(8):754-756
目的掌握韶关市新丰县各级医院传染病漏报情况,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对该县各级医院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结果1997-2006年共查出乙、丙类传染病2483例,漏报677例,平均漏报率27.27%;乙类传染病漏报率(24.16%)低于丙类传染病漏报率(66.48%)(Χ^2=7.54,P〈0.01)。2002-2006年平均漏报率(13.26%)低于1997-2001年平均漏报率(40.84%)(Χ^2=5.31,P〈0.05);县级医院的漏报率(12.30%)低于镇级医院(40.80%)(Χ^2=6.45,P〈0.01)。共对2631张传染病报告卡进行了分析,其中及时报告1507张,平均及时率(57.28%);实现网络直报前1997-2003年平均及时率(28.04%)低于直报后2004-2006年的平均及时率(80.95%)。结论要减少传染病的漏报、迟报现象,提高各级医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必须加强传染病报告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增强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0—2011年某医院西院传染病漏报原因,探讨防止漏报对策。方法对2010—2011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工作记录和传染病报告登记本等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共查出应报传染病355例,漏报10例,漏报率为2.82%。其中,门(急)诊部漏报率为1.12%,住院部漏报率为1.69%。住院部中,内科漏报率为0.56%,外科漏报率为1.13%。结论住院部是传染病报告的薄弱环节。传染病漏报2011年好于2010年,重点监测的传染病漏报较少。减少漏报,强化意识是根本,科学管理是保证。  相似文献   

8.
部队传染病报告管理及综合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广州部队传染病报告管理及漏报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综合评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单位没有成立疫情报告管理小组及制定有关的制度;登统计表、册、方法及项目不统一。调查中查出法定传染病9种共256例,报告数为166例,漏报90例,总漏报率为35.16%。综合评价所调查的八个单位无一及格,这反映了部队医疗单位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薄弱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情况和漏报原因,为制订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每年2次对辖区69所医疗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医疗机构漏报率16.86%,甲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15.54%,丙类传染病漏报率21.03%,漏报较严重的病种是出血性结膜炎,占漏报病例的36.56%.其次是肺结核和伤寒、副伤寒,分别占漏报病例的25.65%和22.71%。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85.00%,报告及时率为88.97%。结论 传染病疫情报告存在漏报情况,主要原因是个别临床医生对法定传染病模糊不清和不能准确诊断.以及疫情报告人员不稳定,责任心不强,疫情报告制度末落实。应不断完善报告制度,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尤其是加强各村医疗保健站、个体诊所对各种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更好地控制传染病的暴发和扩散。方法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凌云县传染病报告管理方案》,对全县8个个体诊所2012年1。12月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和报告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抽查报告法定传染病43例,漏报32例,漏报率74.42%;报告及时率100%,报告准确率72.73%,完整率72.73%。结论我县的传染病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个体诊所传染病报告漏报较严重,加强个体诊所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并加大传染病的监督执法力度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对3个县直医院和21个乡镇医院的6种法定传染病漏报进行调查,共查出病例553例漏报65例,漏报率为11.8%,乡镇医院漏报率为15.3%,县直医院漏报率为1.5%,乡镇明显高于县直,疫情漏报主要发生在乡镇医院和医院门诊以及个体行医者,这是杜绝疫情漏报必须强化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县居民法定报告传染病漏诊漏报情况的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全县当年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44.83%,漏诊率为62.5%,地区间均无显著性差异,5种乙类传染病除伤寒无漏报漏诊外,其它病种均存在漏报漏诊,其中以菌痢最为严重,漏报率为70.73%,漏诊率为74.05%,以个体诊所或卫生所(室)漏报率最高,几乎达100%,各病种漏诊的主要原因是症状轻或自己服药,占5  相似文献   

13.
为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加强全省疾病监测点法定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查清传染病的漏报情况,以提高疾病监测工作质量,1997年在全省19个疾病监测点的109所医疗单位开展了医院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来自全省19个疾病监测点卫生防疫站上报资料。2.方法:医院传染病漏报调查采用从医院门诊日志、住院病历登记和化验室登记中查传染病病例,然后与该监测点卫生防疫站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核对,从中发现漏报病例。同时对该医院的疫情管理规章制度、医生对传染病防治法的了解程度、有无门诊日志、化验登记和保健科资料等以及传染病报告的及时、准确等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1996年南郊区十个乡镇80个自然村进行居民传染病漏报调查。调查总入口达5065人,查出法定传染病143例,其中报告闰例59例漏报84例,总漏报率58.7%。本区漏报现象较严重。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由于集贤县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率有了明显提高,但漏报现象仍然存在。为掌握疫情漏报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一步做好疫情报告工作,最终杜绝传染病的漏报和零报,现将法定传染病漏报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92~2001年珠海市医院传染病漏报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珠海市近十年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状况,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和规范疫情报告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市近十年各级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漏报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2—2001年珠海市漏报率为21.57%,在常见的甲乙类传染病中,漏报率较高的依次是伤寒(33.33%)、淋病(27.52%)、病毒性肝炎(21.32%)和痢疾(20.34%);各级医院之间漏报率有显著差异,县区级、镇级医院漏报较为严重;报告卡总及时率为83.52%;总完整率为58.25%。结论 统一、规范的传染病报告登记是保障疫情报告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祁阳县法定传染病漏报原因,探讨其解决方法,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法定传染病漏报问题提供改进依据,确保法定传染病发病信息准确。方法按照《湖南省2011年医疗机构法定报告传染病和死亡病例漏报调查方案》方法和内容,对辖区内4家县级医院和20家镇级医院开展法定传染病漏报率调查。根据自行设计“法定传染病漏报问卷调查表”对该24家医院的疫情报告员、门诊医师、住院部医师及医技科医技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祁阳县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21.74%,县级为6.50%,镇级为34.89%;诊治医生未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是漏报的主要原因占92.31%,其中诊治医生怕麻烦不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占47.50%,医院不重视相关科室无报告卡占29.17%,科室之间相互推诿未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占20.83%。结论加强医务人员报病责任感,增强医务人员报病自觉性,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降低法定传染病漏报率最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传染病漏报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红英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200-2201
目的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减少漏报发生。方法对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门诊和病房传染病疫情报告进行的监控检查情况和漏报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年漏报率分别为1.68%、0.65%和0.79%。对疫情报告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防病知识学习不够,疫情报告管理欠规范是疫情迟报、漏报的原因。结论全员培训,强化管理,加强督查和指导,是有效降低漏报率的关链。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1月对我县法定传染病进行了漏报调查,全县14例医疗单位传染病管理平均得分62.62分,传染病漏报率为51.52%,居民传染病漏报率86.79%。表明我县的漏报率较高。今后应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加强对各级医疗单位的传染病检查监督管理,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疫情报告,减少漏报,起初地反映我县的传染病发病动态,制定切实可行的传染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龙胜县2009-2011年辖区内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漏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和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和《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督导检查方案》(2009年版),对全县县、乡级医疗机构进行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漏报调查分析.结果 3年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9.72%,其中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9.31%和10.02%.猩红热、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伤寒、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是漏报率较高的病种,乡镇卫生院漏报率高于县级医疗机构,门诊漏报率高于住院部和化验室,报告及时率为99.80%、报卡填写完整率90.96%、准确率95.68%、一致率86.84%.其中县级医疗机构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分别为96.67%和98.52%,乡镇级为84.52%和92.47%,报告一致率县级92.59%、乡镇级80.33%.结论 龙胜县医疗机构漏报率较高,报告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规范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