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67岁。因胸闷、心悸2天,晕厥3次人院。晕厥前无明显诱因,每次发作持续1~2min。体检:BP150/80mmHg。心界不大,心率86次/min,心音低钝。临床诊断: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入院后晕厥发作时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后分支阻滞。同时Ⅱ导联不连续记  相似文献   

2.
食管调搏检出房室双旁道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30岁。因反复发作胸闷、心悸9年余,加重3年入院。胸闷心悸每次发作持续10—20min不等,可自行缓解。近3年来发作频繁,约每2月发作一次,发作时间可长达1~2h。无晕厥、捕搐史。体检:神志清,BP120/80mmHg,心率80次/min。心律不齐,可闻及期前收缩3次/min,未闻及  相似文献   

3.
耿学军 《心电学杂志》2006,25(2):101-101
患者男性,35岁。因反复晕厥半年入院。体检:BP100/70mmHg。心界不大,心率30次/min,心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P-P间期相等,频率100次/min,R—R间期长短不一,QRS时间0.16s,R波之前均无相关P波,其中R1-R2、R2-R3、R3-R4、R4-R5、R5-R6间期分别为1.72、1.80、3.63、3.60、1.72s。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伴二度Ⅱ型传出阻滞。经植入永久性VVIR型心脏起搏器后,反复晕厥消失。  相似文献   

4.
吴莉莉 《心电学杂志》2004,23(4):230-230
患者男性,81岁。因突然晕厥伴呕吐2h急诊入院。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史。体检:T36℃,R22次/min,BP210/120mmHg。神志不清。心界向左扩大,心率46次/min,心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CT示左枕顶叶皮质区脑出血。心电图(图1A)示二联律,P波与P’波交替出现,形态不同。P波在Ⅰ导联直立圆钝,Ⅱ导联直立切迹,Ⅲ导联双  相似文献   

5.
1病例简介 患者1,男,64岁,糖尿病史4年。反复晕厥2d,持续性胸痛8h于2005年11月23日急诊入院。晕厥2次,每次意识不清持续1~2min。入院查体:Bp:130/80mmHg(1mmHg=0.133kPa),HR:98次/min,律齐。心电图:Ⅰ、avL、V5-V6呈R型,V1-V2rS型,S波增宽,时限〉0.12s。Ⅱ、Ⅲ、aVF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0.5mV。考虑:冠心痛,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16岁。因阵发性心悸3年、加重1月伴晕厥2次入院。心悸发作呈突发突止,持续时间长者3h,短者10min左右,有时伴头晕、乏力。曾晕厥2次,均自行恢复。家族中其父36岁时原因不明猝死。入院体检:BP120/80mmHg,神志清。心界不扩大,心率75次/min,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实验室检查:血清电解质、心肌酶等检查均正常。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示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39岁。因反复发作头晕胸闷、心悸、全身乏力1个月,突发晕厥1次,心悸加重1d于2001年12月18日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及其它器质性心脏病史、无家族性晕厥史。体格检查:体温37℃、呼吸20次/min,心率72次/min,心律齐。血压110/80mmHg,两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各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8.
患女,64岁。因右侧卵巢黏液性肿瘤,在我院妇科行右侧附件、肿瘤切除术。术后第3天,下床活动时突然晕厥,伴抽搐,尿失禁。2min后意识恢复,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伴濒死感。既往无心脏病、肺病史。查体:脉率140次/min,血压80/50mmHg(1mmHg=0.133kPa),呼吸407次/min,烦躁,口唇和四肢末梢紫绀,胸腹部皮肤可见大理石样花纹。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40次/min,  相似文献   

9.
杨玲 《心电学杂志》2007,26(3):156-157
患者女性,52岁。因持续性心前区疼痛7h伴晕厥1次入院。体检:BP130/80mmHg。心率68次/min,似有期前收缩,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急诊心电图同步记录(图1示):窦性心律不齐,心率58~73次/min,显性P-R间期有两种,P5~R6间期为380ms,其余均为600ms。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35岁。因双下肢疼痛1月余,突发晕厥1次持续约5min入院。醒后感极度胸闷、胸痛(呼气相明显)、气促伴大汗淋漓。入院时神志清楚,颜面苍白,口唇发绀,四肢湿冷、青紫。呼吸23次/min,血压72/43mmHg(1mmHg=0.133kPa),心律齐,心率80次/min,心音低钝,P:〉A:。两肺呼吸音清。经动脉血气分析,多次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Ⅰ、血清D-D二集体检测,超声心动图、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下肢静脉MRI成像及肺动脉造影(图1)等检查。  相似文献   

11.
耿学军 《心电学杂志》2010,29(6):498-499
患者女性,54岁,因心前区持续性压榨样疼痛2h就诊。2年前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植入VVI型起搏器,基础起搏心率60次/min。体检:BP150/90mmHg,心界不大,心率68次/min,心律呈二联律,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相似文献   

12.
患男性,39岁。因头晕20多天,晕厥1次入院。体检:T36.5℃,BP138/78mmHg,心率64次/min,律整,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检查均未见异常。临床诊断:晕厥查因。心电图检查(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64次/min,V1呈rsr’,V2呈“M”型,V3-V4呈Rsr’型,V5-V6呈qRsr’型。Rv5=2.8mV。V1~V2导联ST段呈尖峰状  相似文献   

13.
唐咏  杜云蕙 《心电学杂志》2006,25(4):222-223
患者男性,34岁。因反复心悸、晕厥21年,再发晕厥12h入院。每次均在体力活动时发作,伴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临床诊断:晕厥待查。入院体检:BP120/80mmHg。神志清。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X线胸片示心外形正常。心电图(图1A)示A型预激综合征图形。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心房、心室内径正常,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厚度和活动正常,二尖瓣少量返流。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6岁,因“反复晕厥4h”入院。患者饮用自泡药酒(量不详)后出现舌尖及口周发麻、感头晕,随后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意识丧失、伴大便失禁,无明显恶心、呕吐、肢体抽搐及肢体偏瘫等,持续约十余分钟后自行清醒,后又反复发作3次,被人发现后急送入院。查体:BP110/80mmHg,心率90次/min,律不齐,心界无扩大,双肺呼吸音清,腹软。急查心电图(图1)示:p波消失,代之以f波,心室律不整齐,可见到2种形态的宽QRS波,一种提前出现,一种推迟出现。心电图诊断:(1)心房纤颤;(2)频发室性早搏;(3)偶发室性逸搏——室性早搏二联律。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70岁,因“反复胸闷、心悸、晕厥1个月”于2006年12月19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近1个月内发生晕厥4次。晕厥发作时无胸痛、气促,无头痛、呕吐,无四肢抽搐、二便失禁,几分钟左右自行苏醒,苏醒后恢复如常。查体:脉搏50次/min,血压140/50mmHg(1mmHg=0.133kPa),颈静脉不怒张,甲状腺无肿大。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72岁。因“头昏、晕厥1W”入院。入院时:T3622、R18次/min、P42次/min、BP90/60mmHg。双肺未发现异常:心率缓慢不齐、心音低远。心电图:交接性心律,心率42次/min,偶见窦性夺获(图1)。入院后给予心电监护,静滴异丙基肾上腺素、激素、氨茶碱以及硝酸甘油、灯盏细辛活血化淤,改善心肌供血治疗。1h后第2次心电图(图2A)为:二度卫型窦房阻滞(3:2文氏下传呈双联律)同时记录的v1导联(图2-B)可见窦房阻滞。治疗2d后再次复查心电图(图3)。二度卫型窦房阻滞合并一度窦房阻滞。第4d心电图未发现二度窦房传导阻滞,恢复正常窦房传导(图略)。  相似文献   

17.
情绪激动诱发极短联律间距多形性室速1例卢全兴患者,女,26岁。因反复发作性晕厥、抽搐3年入院。晕厥、抽搐常由情绪激动而诱发,发作时四肢抽搐、两眼上翻,伴有尿失禁。体检:神清,呼吸16次/分,血压13/9kPa(98/67mmHg),心率92次/分,闻...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68岁,因反复发作心悸、黑鹰5年,近半年来先后出现晕厥6次,于1998年11月25日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4o/85mmHg、心率54bPm,心肺未发现明显异常体征。胸部X线拍片、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无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示塞性心动过缓及不芹、临床诊断:窦性心动过级及不齐、迷走神经性晕厥待查。遂行倾斜试验,在倾斜80度45min未见血压、心率有明显改变。遂嘱受检者仰卧并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2pg/min)共5min,将心率升高到136bPm,血压无改变,病人未见明显不适。倾斜SO度接上述方法继续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病人突发晕…  相似文献   

19.
直立倾斜试验对老年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老年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0例老年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安静环境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持续监测心率和血压变化。结果:140例老年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阳性反应80例(男43例.女37例)。其中血管抑制型39例(男21例,女18例),心脏抑制剂9例(男4例,女5例),混合刑32例(男18例,女14例)。血管抑制型患者晕厥时与晕厥前相比,血压从(122±14/69±15)mm—Hg下降到(82±15/45±10)mmHg(P〈0.01);心脏抑制剂患者晕厥前心率为(95±17)次/min.晕厥时下降至(51土8)次/min(P〈0.01);混合型患者晕厥前心率为(110±21)次/min。晕厥时下降至(63±21)次/min(P〈0.01),血压从(115±18/65±18)mmHg下降到(83±19/46±10)mmHg(P〈0.01)。结论:直立倾斜试验是诊断老年不明原因晕厥的有效方法,血管抑制型是其最常见的类型.其阳性率和血流动力学模式分布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34岁。因阵发性心悸2年伴晕厥2次入院。半月前在当地医院行剖宫产及子宫全切术,因情绪激动后出现心悸、胸闷随之晕厥,急来就诊。查心电图发现如下特点:Ⅰ导联为窦性心律及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Ⅱ、Ⅲ、aVF、V1~V6导联出现一系列形态,振幅不断改变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以基线为轴,每隔3~20个心搏,其尖端逐渐或突然向相反的方向扭转,心室率250~300次/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