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睫状体复位联合玻璃体手术在治疗伴有睫状体脱离的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严重钝挫伤患者20例(20只眼),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探查所有外伤眼睫状体360°全周脱离,离断口的范围在3~5个钟点,其中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房角后退.术前眼压4~17mmHg,12例IOP≤6mmHg.伴随症状包括外伤性扩瞳、浅前房、前房积血、虹膜根部离断、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等.所有患眼施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睫状体修补术.结果 术后UBM检查睫状体脱离消失,离断口封闭.术后1月眼压13≤21mmHg,平均(17±3.15)mmHg.随访所有外伤眼视网膜在位,屈光间质清晰.结论 对于复杂眼外伤,尤其是伴有低眼压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行UBM检查.对于睫状体离断口范围超过2个钟点的,在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同时要联合睫状体修补术.  相似文献   

2.
郭斌  王莉  范钦华  张志强  花雷  余肖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0):1794-1796
目的:评价Ⅰ期玻璃体手术联合睫状体缝合治疗合并睫状体离断的复杂眼外伤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观察2011-01-01/2014-10-31期间连续收治严重眼外伤合并睫状体离断患者13例13眼。其中2眼钝挫伤,7眼穿通伤和4眼破裂伤,伴随症状有角膜裂伤、角巩膜缘裂伤、巩膜裂伤、前房积血、虹膜根部离断、瞳孔括约肌撕裂、晶状体破裂或脱位、玻璃体积血、视网膜挫伤、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挫伤、脉络膜上腔出血、球内异物等。术前检查视力无光感~手动/眼前。术前UBM或三面镜检查或术中发现睫状体离断,脱离范围2:00~6:00。钝挫伤患者眼压分别5.4mmHg和10.2mmHg。手术时间为伤后6h~3d,主要操作包括关闭角膜巩膜伤口、切除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清除积血、视网膜复位、缝合方法复位脱离睫状体。脉络膜出血采用巩膜外穿刺切开放液处理。眼内采用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

结果:术后检查13例脱离睫状体均复位。术后1mo,患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检查最佳矫正视力手动/眼前~4.7,眼压9.8~24.5mmHg(除外严重角膜裂伤缝合术后角膜水肿1眼),术后三面镜或UBM检查睫状体复位,B超或眼底镜检查视网膜复位。

结论:对于合并睫状体离断复杂眼外伤眼,采用Ⅰ期玻璃体手术联合睫状体缝合治疗可有效恢复眼球解剖结构,并有效保存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杂眼外伤致睫状体离断并伴有眼前后节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B型超声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确诊存在不同程度睫状体离断伴眼前后节损伤,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复杂眼外伤患者55例55只眼纳入本研究.其中,眼球钝挫伤35例,眼球破裂伤20例.视力无光感~0.15,不能矫正.眼压1~10 mm Hg(1 mm Hg=0.133 kPa),睫状体离断范围1~12个钟点.所有患者均行经扁平部玻璃体切割联合睫状体离断复位术.对于睫状体离断范围≤3个钟点者,冷冻封闭睫状体离断口;睫状体离断范围>3个钟点者,缝合离断的睫状体与相应巩膜.手术后就外伤愈合、视力、眼压、眼内出血、睫状体以及视网膜的复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手术后1个月,UBM检查显示,54例患者睫状体复位良好,1例患者前房角镜检查仍见针尖大小离断口,第2次手术缝合后复位成功.手术后3个月,55例患者眼外伤愈合良好,视力无光感~0.15,最佳矫正视力为0.8.视网膜在位,睫状体复位良好.52例患者眼压恢复至正常范围,另外3例眼压仍低于10 mm Hg.3例发生继发性青光眼,手术后15 d行抗青光眼手术,眼压得以控制.结论 经扁平部玻璃体切割联合睫状体冷冻或缝合复位手术治疗复杂眼外伤致睫状体离断并伴有眼前后节损伤患者安全有效,避免了分期手术的痛苦,手术后眼压恢复良好,部分患者恢复了有用的视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在治疗伴有睫状体脱离的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7例(7只眼)严重眼外伤患者中,3只眼钝挫伤,外伤性瞳孔散大、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玻璃体出积,4只眼眼球破裂伤,清创缝合术后,合并视网膜脱、脉络膜脱离和脉络膜上腔出血。7只眼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探查所有外伤眼睫状体360°全周脱离,离断口的范围在1~2个象限。术前视力光感至眼前手动,平均眼压(6.03±3.25)mm Hg。2只眼钝挫伤患者先行睫状体复位,二期施行玻璃体切割术+晶状体切除+硅油充填,另5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晶状体切除+硅油充填视网膜复位+巩膜外穿刺放液等。结果硅油取出后随访UBM显示所有患眼睫状体复位。所有外伤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19.33±5.05)mm Hg。结论对于合并睫状体脱离的严重眼外伤患者,分期或联合手术均可有效恢复眼球的解剖结构,并保存有效的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直视下睫状体复位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断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伤性睫状体断离23例(23眼)在直视下行改良睫状体缝合复位术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4例.病程1 h~2年半.就诊时眼压为4 ~ 10 mmHg(1 mmHg =0.133 kPa).术前均通过前房角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确定睫状体断离的位置和范围.结果 术后随访1~6个月,全组23眼眼压均提高到>8 mmHg.随访6个月时23眼眼压均正常,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97,P=0.0000).术后视力提高者17眼(73.9%).大部分前房加深或正常,眼底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直视下改良睫状体缝合复位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离断疗效显著,手术成功率高.UBM可明确睫状体离断的位置和范围,对手术成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郭振山  金宝泉  其其格  项凯 《眼科》2015,24(1):65-66
睫状体离断是指睫状体纵行肌附着在巩膜突上的肌腱断裂,睫状体与巩膜分离。对于睫状体离断伴有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特别是离断睫状体向眼球中轴部明显移位的患者,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睫状体难以复位。我们尝试采用经玻璃体闭合式睫状体修复手术方法对4例伴有睫状体离断的复杂眼外伤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为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外伤性睫状体离断连续缝纫式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13例 (13眼)外伤性睫状体离断合并眼内其他闭合性损伤者,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同时采用内路法连续 缝纫式缝合复位离断的睫状体,并对其疗效,手术优点及有关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 期间经超声生物显微镜及前房角镜检查,所有术眼睫状体复位良好。B超及眼底镜检查无视网膜脱 离。除2眼术后2~3 d有一过性高眼压外,所有术眼随访期间眼压均正常,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 程度的提高。无其他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结论:睫状体离断内路法连续缝纫式复位术创伤小, 手术效果佳,可与虹膜、晶状体、玻璃体等手术同期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810激光透巩光凝治疗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复杂性眼外伤玻璃体手术后难治性青光眼36例(36眼),包括开放性眼外伤Ⅱ期玻璃体切除后青光眼21眼,眼球挫伤玻璃体切除或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后青光眼15眼。采用G探头810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功率1500~2000mW,时间1500~2000mS。光凝范围90°-270°,光凝点数12~30点。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36眼中,手术前后的眼压分别是(40.21±14.46mmHg)和(20.53±6.70)mmHg,手术后眼压明显下降,(t=6.08,P〈0.001),27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25眼视力提高,8眼无变化,3眼视力下降。术中结膜灼伤3眼。术后1眼眼球萎缩。结论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眼外伤玻璃体手术后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芳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3):502-504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两种睫状体复位缝合手术方法治疗复杂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42例42眼经B超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存在睫状体脱离(离断口范围≥600),同时伴有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睫状体复位手术方式分为玻璃体切除联合睫状体巩膜间断缝合组20眼(A组)、玻璃体切除联合睫状体巩膜连续褥式缝合组22眼(B组).A组首先间断缝合巩膜睫状体,然后进行玻璃体切除术.B组首先进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然后由巩膜表面进针进入玻璃体腔内连续褥式缝合睫状体组织.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眼压情况、睫状体复位情况及两组患者睫状体复位手术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眼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眼压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睫状体复位成功率(A组90%,B组8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睫状体复位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两种术式复位缝合睫状体治疗复杂性睫状体脱离均安全有效,对于保留晶状体者适宜应用睫状体巩膜间断缝合方法,睫状体巩膜连续褥式缝合法适用于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眼患者,对于广泛性睫状体脱离者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10.
复杂眼外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睫状体断离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并视网膜脱离的复杂眼外伤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发现睫状体断离的可能原因,并探讨其处理的基本原则。方法收集自2004年1~12月在我院因复杂眼外伤住院者资料4例,均因视网膜脱离曾在外院或我院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填充硅油或惰性气体,术后发现持续低眼压及睫状体断离。结果4例均再次手术行睫状体复位术,眼压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复杂眼外伤发生低眼压者,进行前房角镜检查或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具有重要意义。术前未发现睫状体分离,或虽发现睫状体分离但未予处理或者处理不善,术后会因持续的低眼压而影响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睫状体光凝治疗挫伤性晶状体脱位玻璃体切除术后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13例(13眼)因眼挫伤致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经各种降眼压药物治疗无缓解的情况下,采用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后缓解。结果经一次睫状体光凝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者8例(61.54%);经一次治疗后,眼压在26—31mmHg,联合降眼压药物后控制正常者5例。结论睫状体光凝治疗挫伤性晶状体脱位玻璃体切除术后青光眼能有效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广泛性睫状体脱离分段缝合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12例(12眼)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睫状体脱离范围〉180。。术中在睫状体脱离区域做巩膜瓣,于角膜缘后1.5mm处做切口,用10-0尼龙缝线分段性缝合睫状体脱离。结果 手术后患者随访1—6月。有8眼(66.67%)在第一次手术后1—2周内眼压恢复到9~21mmHg(1mmHg=0.133kPa);其他4眼(33.33%)术后眼压仍然低于9mmHg,分别在20~45d后行第二次手术,术后2周内眼压恢复正常。在随访结束时,有10眼(83.33%)视力均有改善;另2眼(16.67%)因白内障、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挫伤疾病未显著改善。结论 睫状体脱离分段缝合复位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0G针头辅助下连续褥式缝合治疗外伤性睫状体离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眼外伤科收治的外伤性睫状体离断患者12例(12眼),均行30G针头辅助下连续褥式缝合。观察角膜及前房反应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等,并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手术后睫状体组织复位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30G针头辅助的睫状体连续褥式缝合术,术后睫状体均复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术前眼压为(6.46±1.08)mmHg(1 kPa=7.5 mmHg),术后1周、1个月眼压分别为(16.50±4.97)mmHg、(14.58±4.00)mmHg,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7、-6.81,均为P<0.05)。术后随访 3~12个月,未出现线结外露、缝线松脱、角膜内皮失代偿、交感性眼炎、眼内炎、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30G针头辅助下连续褥式缝合治疗外伤性睫状体离断安全有效,手术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复杂外伤性睫状体离断的临床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复杂外伤性睫状体离断患者44例(44眼)。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表现特点。主要指标 性别、年龄、受伤眼别、致伤原因、视力、眼压、睫状体离断范围、眼部合并症等。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43±14)岁,男性39例(88.6%),右眼占52.3%。致伤原因中钝挫伤占95.5%,以铁块崩伤、爆竹崩伤和拳击伤为主。就诊时平均视力(2.3±1.1)logMAR,平均眼压(8.0±3.4)mmHg。就诊时表现低眼压者占79.6%,浅前房占31.8%。眼压与睫状体离断范围无相关性(r=-0.09, P=0.56)。平均睫状体离断范围4.8±3.2个钟点,其中16例(37%)离断范围超过180°,3例离断范围 360°。右眼颞上象限,左眼鼻上和颞上象限易发生离断。眼部其他合并症包括晶状体损伤(84.1%)、前房积血(31.8%)、房角后退(18.2%)、虹膜根部离断(34.1%)、玻璃体积血(54.5%)、视网膜脱离(31.8%)等。结论 复杂外伤性睫状体离断常合并眼部多组织损伤尤其是晶状体损伤。对眼球钝挫伤即使无浅前房、低眼压等表现也需警惕睫状体离断的可能。(眼科, 2018, 27: 301-304)  相似文献   

15.
睫状体脱离复位联合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睫状体脱离复位联合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例眼挫伤后睫状体脱离合虹膜根部断离、晶状体脱位、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浑浊采取睫状复位术同时联合其他不同术式。结果 8例联合术式7例一交坟恢复正常。其中4例联合晶状体或/和玻璃体切除,4例联合晶状体或/和玻璃体切除,4例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或虹膜根部断离整复,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联合手术急取了手术时机,同时减少了手术并发症,为尽早恢复视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传统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睫状体离断行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术患者17例(17眼)。所有入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确认睫状体离断及术后复位情况,术前及术后均行Pentacam角膜地形图检查,分析入选患者术前术后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所有入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操作下完成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术。结果 所有患者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术后UBM检查证实睫状体离断复位;所有术眼术前角膜前表面散光度为(1.24±0.66)D,术后1周为(2.02±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眼术前角膜前表面变异指数(ISV)为16.29±6.05,术后为27.00±4.69;术眼术前角膜前表面垂直非对称性指数(IVA)为0.12±0.04,术后为0.18±0.05,术眼术前及术后ISV、I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角膜前表面7 mm和9 mm环域间的平均曲率术前为(7.97±0.27)mm,术后为(8.05±0.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睫状体离断复位手术缝合范围按中位数记录,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睫状体离断复位手术缝合范围中位数与术后散光轴位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634,P=0.006)。术后1个月,9例患者行Pentacam角膜地形图复查,ISV为17.33±5.74,IVA为0.12±0.05,角膜前表面散光度为(1.02±0.46)D,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经典的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术可以有效地使睫状体离断复位,但可造成术后早期散光。Pentacam角膜地形图用以评估手术前后患者角膜状态,可为更客观地评估手术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合并青光眼的外伤性睫状体断离临床特征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合并青光眼的外伤性睫状体断离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2004年4月—2CHD8年3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14例(14眼)外伤性睫状体断离,入选标准为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确认有睫状体断离,同时合并继发性青光眼,就其致伤因素、受伤后高眼压出现的时间、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例爆竹炸伤。眼压范围22~73mmHg,受伤后到眼压升高发生的时间,最短为伤后1d,最长6周。伴有白内障9例,前房积血8例,晶状体半脱位8例,前房角后退7例。11例实施手术治疗,其中,7例实施睫状体复位手术。结论爆竹炸伤是常见致伤因素,最多见的合并体征是前房积血,高眼压出现的时间分布不一,治疗措施需个体化,部分患者不必进行睫状体复位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改良式外伤性睫状体解离缝合复位术的手术效果,以探索睫状体解离更理想的手术方案。方法:选取外伤性睫状体解离患者33例33眼,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定位离断口范围后,采用改良式睫状体解离缝合复位术。术后随访3~6mo,观察术后睫状体复位、眼压、视力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wk复查UBM,30例30眼睫状体完全复位,3例3眼局部有睫状体浅脱离,术后15d复查UBM睫状体完全复位。术后20例20眼眼压高,早期眼压高17例17眼,3d后眼压恢复正常;1眼1wk后眼压恢复正常;2眼眼压高者药物不能控制至正常,1眼2mo后行抗青光眼手术,1眼行睫状体激光光凝术,术后眼压均控制正常。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未见眼前段缺血并发症和角膜大散光。结论:改良式睫状体解离复位缝合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术源性损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有睫状体分离的复杂性眼外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伴有不同程度睫状体分离的复杂性眼外伤患者68例,行玻璃体切除和(或)联合睫状体复位术。结果:术后随访10~36(平均17.0±5.7)mo,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眼压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睫状体复位成功率91%。结论:对于伴有睫状体损伤的复杂性眼外伤患者,行玻璃体切除和(或)睫状体复位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伴睫状体脱离的联合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07年8月我院所行联合手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伴睫状体脱离的26例(26眼),分析其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初步总结。结果26眼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睫状体脱离间断缝合术,6眼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术后视力:0.06~1.0,眼压正常,超声生物显微镜随访睫状体复位,人工晶状体在位。结论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睫状体脱离行一期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睫状体脱离间断缝合术,可获得良好的视力结果及睫状体复位效果,可避免了多次手术带来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