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其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较高.典型的老年AMI诊断不难,但许多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被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我院自1988年12月~1998年10月收治老年不典型AMI32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6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就诊时间、诱因和病因、早期症状、并发症、预后等.结果 老年AM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无明显胸痛,梗死部位以前壁、下壁多见,前间壁占35.3%(24/68),下壁+前壁占19.1%(13/68).68例患者中48例曾有急性心绞痛发作史,占70.6%,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常见心律失常,预后差.结论 老年AMI患者容易就诊延误,临床易漏诊、溶栓率低、病死率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老年患者的治疗要慎重全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总结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临床护理对策,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2年11月在医院治疗的16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16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40例,感染率23.8%;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其高龄、合并泵功能不全性心律失常、不稳定性心律失常、急性房室传导阻滞、住院时间长有关;40例肺部感染患者死亡12例,病死率为30.0%,128例非肺部感染患者死亡4例,病死率为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病死率高,针对该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尽可能降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以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4.
江华  刘英  王焱 《现代保健》2012,(13):125-12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方法和转运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9 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及转运经验.结果:39 例患者中现场死亡1 例,心搏骤停院前成功复苏2 例,其中1 例因心脏破裂住院期间死亡,其余病例院前救治成功,均好转出院.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更重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院前急救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经常呈非典型胸痛症状,表现为无胸痛或异位疼痛等不典型症状,且合并症多,临床上易被忽视。早期诊断及识别并发症,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现对浙江省人民医院近5年收治的48例,年龄>60周岁的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进行研究,并对影响因素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为AMI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  相似文献   

6.
齐焕然 《现代保健》2010,(12):40-4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其临床诊治率,降低误诊率,改善预后和增进老年人的健康。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资料。结果治愈好转75例(73.5%),死亡27例(26.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起病常不典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对老年AMI要提高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防止并治疗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郭衍 《中国卫生产业》2012,(22):148-148
目的 观察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特殊表现,并分析其早期诊断要点,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该院2009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老年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2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其特殊表现,并分析其早期诊断要点.结果 全部患者均未见胸痛,心肌酶谱动态改变,血清肌钙蛋白阳性,即刻心电图检查均有心肌缺血的表现,其中22例出现病理性Q波和ST段进行性改变,占84.62%;2例未见病理性Q波而ST-T段演进性变化,占7.69%;1例仅见ST段下移、T波低平,占3.85%.经治疗后,临床好转19例,占73.08%;死亡7例,占26.92%.结论 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常无典型症状,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临床诊断时应结合临床体征、心肌酶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以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老年患者不典型心肌梗死症状进行探讨,并对其治疗效果开展分析.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期间选取到本院就治的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患者,共计48例.对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在患者首次发生的症状类型中,按照由人数高到低进行排列.顺序依次为休克以及心力衰竭,咳嗽以及呼吸困难,心慌气短三大类型.在治疗效果方面,治愈以及出现好转有37例,存在有术后并发症的患者有5例(10.42%),治疗后无效死亡共计6例.结论:临床上疑似急性心肌梗死应慎重诊断,了解患者的病史,实施心电图检查,明确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对象患者,减少误诊漏诊现象,提升治疗效果,避免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9.
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其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较高。典型的老年AMI/诊断不难,但许多老年患临床表现不典型,被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我院自1988年12月~1998年10月收治老年不典型AMI32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的心电图鉴别诊断与心电图特点.方法:挑选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心电图检查,研究心电图检测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典型心肌梗死患者28例,占比46.67%,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30例,占比50.00%,2例患者心电图显示正常,占比3.33%.非ST段抬高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病死率都低于S T段抬高患者(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分为典型与不典型,运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可以鉴别与诊断早期心肌梗死,利于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力衰竭的早期论断。方法:对60例老年AMI中并发心力衰竭者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生心力衰竭24例,检出率40%。其中典型心前区疼痛10例,占41.7%;其他临床表现14例,占58.3%。结论:老年AMI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并发症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韩献 《现代保健》2011,(15):158-159
目的 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措施.方法 分析本院收治46例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经治疗后,好转39例,死亡7例.死于心力衰竭4例,心源性休克1例,心脏骤停1例,心室颤动1例.结论 加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认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原因,以提高警惕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方法 通过对手术治疗的43例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43例中痊愈37例(86.0%),其中带T管出院14例,死亡6例(14.0%),其中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肝肾综合征1例、肝昏迷1例、ARDS 1例.结论 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把握好手术时机,采用适当的手术方法,注意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与处理方法。方法对30例住院的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AMI患者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只占40%,以气促为首发症状的占50%,起病到就诊时间1—7d的占63%,只有17%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住院病死率23%。结论老年AMI患者发病症状不典型,就诊时间延误,并发多种疾病,误诊、漏诊率高,溶栓率低,心衰、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较为常见,病死率高。老年患者尤其有呼吸困难、上腹痛等症状者应做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如无禁忌证,早期溶栓可改善预后,已确诊的老年AMI患者综合治疗要慎重全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促发原因、临床特点,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分析总结26例老年危重症患者(脑血管意外、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合并AMI的临床资料。结果 进食不足、脱水治疗、心力衰竭、感染、缺氧、应急反应等多是并发AMI的主要原因,确诊时间多在入院后3~10d,病程中症状不典型,早期易漏诊,死亡率高。结论 老年危重症患者并发AMI预后差,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42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霞 《中国保健》2006,14(18):64-64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降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结果70岁以上患者有71.4%发病时无典型的心绞痛.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无痛或疼痛部位不典型、症状隐匿多样、多种心脏病并存等特点,易误诊,临床医生对症状不典型者应及时做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以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止心肌梗死并发症或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诊断方法以及特点。方法:对收治的5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电图的检查,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心电图的早期特异性的表现。结果:50例患者中22例为典型心肌梗死,不典型心肌梗死26例,2例心电图表现为正常;ST段抬高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病死率与非ST段抬高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具有较显著的差异。结论: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典型和不典型两种,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可以实现早期的鉴别和诊断,使患者及时得到治疗。  相似文献   

18.
王家永 《现代保健》2010,(30):68-6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不典型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45例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MI有各种不典型临床表现。结论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及心肌标记物检测可使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得到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选取45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45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预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80%,特异性65%,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小于45岁)男性多于女性,心腔大小改变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心功能正常,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于75岁)男女比率基本一致,症状多不典型,超声心动图心腔改变者较多,心功能也多是下降的。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方便及早期诊断出急性心肌梗死,给临床医生较早的提供更有力的依据,并且年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不明显,预后较好,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较明显,预后也较差。  相似文献   

20.
肖璐 《中国保健》2007,15(24):53-53
目的探讨无合并症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实施住院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和传统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心脏结构、心功能、心率变异性上无显著差异;康复组较对照组卧床及住院天数短.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康复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可以缩短卧床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