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多维数据分析的中成药信息管理系统药品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多维数据分析法对新分类法下的中成药临床应用进行分析,观察中成药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药品分类方式在规范临床应用和科学管理方面的作用.[方法]应用OLAP(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对中成药信息管理进行多维数据分析,从数据库中抽取新分类法下的中成药数据并建立多维数据集,多角度、多层次地考察数据对象,并分析其在临床用药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世界卫生组织(WHO)药物的Anatomical-Therapeutic-Chemical (ATC)分类编码与中成药分类编码的异同,为中成药分类编码的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比较ATC分类编码和《中药分类与代码》、中国药房医药经济信息网(CPPN)及日本汉方等几种中成药分类编码在分类层次、分类依据等编码方法方面的差异,以及对中成药分类编码的启示与影响。结果 中成药传统的病证分类法、功效分类法及综合分类法在逐步借鉴ATC的分类模式,采用逻辑性更严密的编码和分类,部分实现了与ATC的接轨。结论 中成药的分类应在保持中医药特色的基础上借鉴ATC分类编码方法,逐步探索出与国际接轨的中成药分类编码。  相似文献   

3.
兰水中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2):158-158
中成药的分类有不同的方法,例如按给药途径分类、按剂型形态分类、按传统临床科目分类、按中成药功用分类、按现代临床科类病种分类。  相似文献   

4.
目的:统计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04~2006年中成药的年采购量和消耗金额,了解医院中成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根据我院微机管理记录系统数据资料,对我院2004~2006年中成药的年采购量和金额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按剂型分类胶囊剂的种类和消耗金额均较高;按功效分类活血化瘀药的种类和消耗金额较高。结论:2004~2006年我院中成药品种和采购量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药品研发、生产、经营企业提供药物利用信息。方法:运用医院药房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收集我院2006-2008年消耗中成药品种、剂型、数量、金额等数据,对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8年我院中成药应用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治疗心血管病药物增势明显。结论:2006-2008年期间我院中成药的品种、剂型、用量、金额等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治疗心血管病药物的使用呈逐年上升趋势,由此也反映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群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我院2003~2005年中成药不同剂型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不同剂型中成药的应用情况,分析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2003~2005年消耗的不同剂型中成药的零售全额、用药频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剂型、价格、功效等因素直接影响用药情况。结论:我院中成药的应用基本合理,疗效确切、价格适中、剂型先进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研究中成药的理论、分类、处方组成、剂型选择、工艺制定、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等专门知识的科学。 中成药学与中药学、方剂学、中药炮制学、制剂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阐明中成药的作用原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研制出更理想的新产品,尚须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如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药理学等,从而与现代医学有着更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的应用情况,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方法对我院2005年中成药使用品种、年销售量进行调查,采用金额排序、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对中成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成药的剂型、价格、功效等因素直接影响用药情况。结论我院中成药应用基本合理,疗效确切、价格适中、剂型先进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实用中成药手册》中煮散的统计分析张玉芳,原晓洪,李雁,琚伟,宋丽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剂型,中成药《实用中成药手册》是宋连柱等人编写,1985年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载中成药2070种,包括传统剂型丸、散、膏、丹、片和现代剂型针剂、合剂...  相似文献   

10.
何小群 《右江医学》2012,40(3):388-389
目的调查我院急诊科中成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00张急诊科中成药处方药物剂型、疾病类别、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销售金额较高的剂型为注射液、胶囊与片剂;中成药在急诊科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方面的应用频率较大;用药频度排名前3位的中成药分别为注射用炎琥宁、热毒宁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结论我院急诊科中成药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图书馆要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更好的为读者服务,使馆藏图书能在现代化的建设中更充分的发挥其职能作用。图书馆工作人员首先必须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科学属性和实用性,把馆藏图书资料分门别类,组成一种有序的排列方法,类分图书、组织藏书、编制目录。目前我国图书馆普遍使用的图书编目工具是《中国图书分类法》,这部书其思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比较高,是文献分类,检索的科学工具。使用这部图书分类法,必须熟练地掌握它的编制原则,体系结构、标记符号、分类基本原则和注释等。才能在工作中思路清晰,分类时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院补益类中成药的应用情况,分析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对2004年~2006年中消耗的不同类型补益类中成药的零售金额、用药频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剂型、价格、疗效等因素可直接影响补益类中成药的应用情况。结论 我院补益类中成药的应用基本合理,疗效确切、价格适中、剂型先进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是指目前我国医药部门已有生产和供应的,以中药为原料的各种药物制剂。中成药制剂有悠久的历史,据《内经》记载即有丸、散、膏、丹、酒等剂型。此后各个时期都有所发展,特别是近十余年来,随着中成药剂型改革的广泛开展,采用现代新技术,研究出许多新的剂型,如针剂、片剂、冲剂、气雾剂、胶囊剂、五官外科制剂等等。中成药品种正在迅速的增长,据有关文献资料统计,现有中成药制剂品种达6570种之多。这么多的制剂品种,其用法用量若要分别记忆。不论医者及患  相似文献   

14.
陶贤琦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5):112-113,115
目的:评价我院口服心脑血管类中成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口服心脑血管类中成药的种类、年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7~2009年口服心脑血管类中成药呈上升趋势;该类药品以胶囊、片剂及滴丸为首选剂型;排序比值同步性较好。结论:我院口服心脑血管类中成药临床使用基本合理,以新剂型、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优势,但也存在仍需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林敏 《大家健康》2016,(11):1-2
目的:分析中成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1月至2015年02月期间报告过中成药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出对应的预防措施。结果:(1)≤10岁及≥51岁年龄段的患者出现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分别占总例数的30%和39%;(2)中成药不良反应对身体部位的损伤,处于前三位的是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结论:中成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复杂,主要因素有特殊人群未辩证医治、中成药生产工艺和剂型不完善、临床应用不规范等,为了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应以中医理论为重要指导,遵循患者个体年龄体质上的差异,加强药物配制工艺,规范中成药的使用等来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近年来对中成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情况报道和分析.方法 通过中成药不良反应典型病例的报告.结果 说明中成药不良反应,必须引起临床工作的高度重视.结论 应该重视中成药制剂新剂型的发展,科学合理用药,对临床应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闫佳红  李得惠 《海南医学》2009,20(7):128-129
目的了解我院心脑血管中成药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3年至2008年消耗的心血管中成药用药品种、数量、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至2008年心血管中成药销售金额及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注射剂上升最快。结论中成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中成药应向疗效确切、临床应用方便的剂型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科技在中成药制剂领域中广泛应用 ,中成药的质量明显提高 ,品种越来越多 ,新剂型不断涌现 ,中成药以其疗效确切 ,副作用小 ,使用和携带方便而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据统计 ,中成药的销售额比重正逐年上升。由于中成药存在品种多、剂型多、疗效各异等因素。若用之得当可迅速奏效 ,反之 ,轻者浪费药品 ,贻误病情 ,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 ,中成药能否合理使用将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1 辩证使用中成药辩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灵魂 ,“同病异治”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法则 ,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组方制成的 ,当然在使用过…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成药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医方剂学中的精髓.因其携带方便、易于服用、药效显著、平稳等特点,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20年来中成药发展迅速,剂型不断更新丰富,产量和使用量飞速攀升.2009年,我国中成药产量为180多万吨,同比增长41.7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疗高血压病中成药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出152种中成药(含同一中成药不同剂型),筛选出97种治疗高血压病的中成药,并用SPSS 22.0软件按高频中药、功效分类、四气、五味、归经将中成药中所含的中药进行频次、频率分析。结果:高频中药以山楂、黄芩、黄连、丹参等为主。功效分类以清热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无明显规律,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肾、心、脾为主。结论: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应当选择性味为甘温(热)、甘寒(凉)、苦温(热)、苦寒(凉)、辛温(热)、辛寒(凉),归肝、肾、心、脾经类的中药。治疗高血压病方法为补虚泻实,标本兼治,具体包括补虚治本为补气血、肾精、调整肝肾阴阳,泻实治标为清肝火(热)、平肝潜阳、熄风止痉、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