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并探讨华法林与阿司匹林用于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9例,采用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试验组98例,采用华法林口服治疗,治疗过程中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随访1~2年,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12.1%(12/99),试验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2.0%(2/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为2.0%(2/99),试验组出血发生率为3.1%(3/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消化道反应及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7.2%(17/99),试验组消化道反应及过敏反应发生率为4.1%(4/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控制患者INR 为2.0~3.0条件下,华法林用于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临床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华法林对预防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诊治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华法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终点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栓塞、外周血管栓塞、左房附壁血栓及死亡)发生率为6.52%(3/46),对照组为26.09%(12/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519,P=0.0111).观察组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5/46),对照组为6.52%(3/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华法林能够降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但是患者出血并发症值得关注,应密切关注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于晗 《健康大视野》2007,15(4):30-31
目的观察华法林对瓣膜病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预防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197例分为华法林抗凝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两组,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血栓栓塞年发生率为0.55%,阿斯匹林组为3.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不良反应为出血倾向及皮疹、消化道反应。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较单纯阿斯匹林抗血小板治疗降低瓣膜病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有明显优越性,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与华法林预防高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的140例高危NVAF患者,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78例,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年龄>75岁者INR为1.6~2.5]和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联合治疗组62例,阿司匹林100mg1次/d+双嘧达莫100 mg 3次/d).观察两组患者死亡、血栓栓塞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和周围动脉栓塞)及各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随访12~28个月.华法林组失访3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例,严重出血2例,轻微出血6例;联合治疗组失访2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6例,周围动脉栓塞2例,轻微出血3例,无严重出血病例.华法林组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2.7%(2/75)比13.3%(8/60),P<0.05];出血发生率高于联合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7%(8/75)比5.0%(3/60),P>0.05].结论 华法林抗凝治疗预防高危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抗血小板治疗,当INR>3.0时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严密监测下(INR 2.0~3.0)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AF)患者的抗栓疗效和出血危险性。方法140例非瓣膜病性AF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服用华法林服用从1.5mg开始,1次/d,根据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调整华法林剂量,INK达标为2.0—3.0,持续服药,并随访1年;对照组66例,持续服安慰剂,并随访1年。观察两组栓塞事件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栓塞事件及出血发生率分剐为o%和2.7%,对照组栓塞事件及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5%和0%。两组比较差畀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性AF患者,华法林抗凝目标INK值在2。0—3.0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规范化抗栓治疗现状及影响规范化治疗的原因.方法 收集114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抗栓治疗的现状、临床事件发生率及未使用抗栓药物的原因.结果 114例患者中使用抗栓药物治疗共77例(67.5%),其中华法林组15例(13.2%),阿司匹林组62例(54.4%);37例(32.5%)未使用抗栓药物治疗(未抗栓组).三组患者中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7例(14.9%),其中阿司匹林组6例(9.7%,6/62),未抗栓组11例(29.7%,11/37),华法林组无缺血事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华法林组与未抗栓组、阿司匹林组与未抗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10),华法林组与阿司匹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6).三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及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例CHADS2评分≥2分的患者中,医生未行栓塞风险评估,未服用华法林8例;医生过分担心出血风险未服用华法林7例;患者不知道应服用华法林14例;患者担心出血未服用华法林13例;不愿长期服用华法林并监测凝血指标18例;原因不明5例.结论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使用率低,应规范化治疗.医患因素均影响了华法林的使用,应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抗凝剂与抗血小板剂预防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研究条件的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年龄≥60岁)186例随机分为抗凝组、抗血小板组和联合组,每组62例.抗凝组采用华法林治疗,起始剂量2.5 mg/d,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抗血小板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剂量100 mg/d;联合组联合采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主要终点指标是出现缺血性卒中、严重出血、动脉栓塞表现.比较三组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症状及体征,同时监测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抗凝组发生缺血性卒中3例(4.84%),抗血小板组11例(17.74%),联合组2例(3.23%),抗凝组与抗血小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抗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血流动力学及缺血性卒中症状、体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与抗血小板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联合组出现2例消化道出血,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预防中,抗凝治疗优于抗血小板治疗,而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效果,并对二者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随访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确诊为心房颤动住院患者5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华法林组采用华法林治疗,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缺血性卒中发病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成本效果比.结果 49例完成随访,失访率为7.5%(4/53),其中华法林组完成随访28例,阿司匹林组完成随访21例.华法林组缺血性卒中发病1例,发病率为3.6%(1/28),阿司匹林组发病6例,发病率为28.6%(6/21),两组缺血性卒中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P> 0.05);成本效果比华法林组每1个单位的有效率需花费16.3元,阿司匹林组每1个单位的有效率需花费10.4元,阿司匹林组花费低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法林预防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病效果更好,但成本较高;而阿司匹林成本较低,但预防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择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40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发生栓塞和出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7%)显著高于对照组(57.1%),且观察组患者发生脑栓塞、脑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的发生几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可明显缓解其心房颤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华法林和华法林加用阿司匹林对房颤患者预防血栓栓塞的疗效。方法选择房颤患者共148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83例,给予华法林口服;B组65例,阿司匹林及华法林口服,两组患者均予以监测INK,INK在2.0—3.0之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清电解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效观察:(1)两组患者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及周围动脉栓塞等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病死率;(2)出血并发症(胃肠道出血,血尿。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周围动脉栓塞的发生率因栓塞而再入院例数无明显差异。加用阿司匹林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结论加用阿司匹林对房颤病人预防血栓栓塞与单用华法林效果相当.但出血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近5年离退休老干部发生心房纤颤(Af)及抗栓治疗后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在我科住院及门诊患有Af的离退休老干部患者273例,记录其主要合并疾病、抗栓治疗选择及5年内血栓栓塞、严重出血及死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73例患者中共发生血栓栓塞事件60例,严重出血事件6例,其中华法林抗凝治疗32例,随访期间停用华法林5例,阿司匹林治疗107例,氯吡格雷治疗95例,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35例,抗栓时间平均在3个月至3年;华法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相比抗栓效果显著(P0.01),与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出血事件明显低于单用阿司匹林组或联用氯吡格雷组(P0.05),与单用氯吡格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龄心房纤颤患者,在严密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情况下,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有效,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低抗凝强度的华法林治疗高龄老年非瓣膜病性永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方法入选NVAF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高龄老年组40例,年龄≥80岁,平均84.50±4.05岁,老年组40例,年龄60~79岁,平均74.50±4.00岁。两组采用华法林低强度抗凝,目标范围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2.5。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和华法林的安全用量范围。结果 INR在1.6~2.5时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华法林维持剂量分别为1.25~3.75mg/d,平均2.86±0.62mg/d和1.88~3.75mg/d,平均2.66±0.12mg/d。INR在安全范围内华法林的用量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出血,高龄老年组与老年组分别发生轻度牙龈出血6例和7例、皮下淤血各3例、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2例和1例,粪便潜血弱阳性3例和2例;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新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结论严密监测INR下调整华法林剂量对高龄老年NVAF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分析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栓治疗情况,初步探讨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病因组成、抗栓治疗现状。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7月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120例.应用Acc/AHA/Esc心房颤动指南血栓栓塞危险分层标准对患者进行危险评估,对其病因、血栓栓塞危险因素、抗血栓药物应用情况及未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房颤的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病、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及肺心病为主。对120例患者进行血栓栓塞危险评估,绝大多数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符合抗凝指征的患者82例,其中应用华法林者只有18例(21.9%),应用阿司匹林者35例(42.7%),其他抗血小板药物21例(25.6%),未应用抗血栓药物8例(9.7%)。结论冠心病、高血压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等是房颤的主要病因。房颤患者华法林应用率低,依从性差,抗血小板药使用率高,患者抗栓治疗欠规范,需加强医生和患者抗栓治疗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王云 《医疗装备》2020,(2):101-102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恢复更加理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症状缓解更加显著,且治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汪扬 《现代保健》2010,(27):85-86
目的提高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使用率,以减少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强调需密切监测标准化比值,以减少华法林的出血不良反应。方法总结2004年5月~2009年5月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3.33%,无出血并发症为发生。结论无抗凝禁忌证的心房颤动患者,均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应密切监测服用期间国际标准化比率,确保华法林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采用华法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给予观察组华法林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栓塞的发生率为1.1%,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治疗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能够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胡国 《药物与人》2014,(10):303-304
根据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房颤的总患病率为0.77%,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长,80岁以上人群心房颤动的发生率7.5%[1]。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体循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卒中,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率,但我国目前仅有2%的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原因主要是应用华法林所致出血并发症而且老年患者常有肝、肾功能不全,或有痴呆,影响用药依从性。本文着重探讨房颤患者用华法林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任振芳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430-2432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纤颤(房颤)患者使用口服抗凝药进行抗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2011年年龄大于75岁持续性房颤患者232例。依据CHA2DS2系统评分大于2分栓塞风险较高,建议口服抗凝药抗栓治疗,HAS-BLED评分系统大于3分相对出血风险较高,需综合评估风险与收益选择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的抗栓治疗方案将所有病例(232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95例)、阿司匹林组(103例)与氯吡格雷组(39例)。记录所有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卒中史、冠心病史等),观察各组间基本资料分布情况和口服药物6个月内定期随访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华法林组有高血压59例(62.1%),阿司匹林组75例(72.8%),高于氯吡格雷组7例(20.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基本临床资料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CHAD2S2-VASc评分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1.1 vs 3.9±0.9,3.6±0.7,P0.05);栓塞发生率氯吡格雷组4例(11.8)、阿司匹林组9例(8.7),与华法林组1例(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HAS-BLE评分、轻微出血、大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栓塞及出血风险均相对较高的老年房颤患者,使用口服抗凝药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0~3.0之间可明显降低栓塞发生率,并未明显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变化,比较阿司匹林和华法林抗栓治疗对心房颤动患者内皮素的影响,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栓治疗。方法将2009~2010年某医院57例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29例)和华法林组(28例),另外选择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测定3组血浆内皮素水平,并心脏超声下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各项指标。阿司匹林组和华法林组分别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和调整剂量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2~3)]治疗并随访一年,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法)测定内皮素(E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内皮素变化。结果阿司匹林组和华法林组均能有效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华法林组的内皮素水平略低于阿司匹林组。结论阿司匹林和华法林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两者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NVAF患者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华法林组[口服华法林钠片,初始剂量为2.0mg/d,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和对照组(未用抗栓药物).常规门诊随访,调整华法林剂量并记录三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时间18个月.结果 136例患者失访4例,进入研究的132例患者中,男77例,占58.3%.华法林组口服华法林钠片的剂量为(2.5±1.0)mg.随访期间共发生主要终点事件12例,其中华法林组1例(2.50%,1/40)、阿司匹林组4例(9.52%,4/42)、对照组7例(14.00%,7/50),三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84,P=0.353).伴随≥3种危险因素的三组之间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04,P=0.041).华法林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5.00%(2/40)比2.38%(1/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随≥3种危险因素的NVAF患者,华法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华法林导致出血并发症多数发生在INR>3.0.严密监测下(INR 2.0~3.0)的调整剂量华法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