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郑珊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5):301-30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00例患者分成两组,试验组100例采用15°~30°进针,见回血后与皮肤平行直接完全进入血管;对照100例采用传统的进针方法 ,比较两种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果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15°~30°进针置管成功率升高,在急危重患者救护中迅速为患者开通静脉通道,赢得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静脉穿刺角度引起疼痛的程度。方法选择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60°~80°角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15°~30°角进行静脉穿刺,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的程度。结果治疗组疼痛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静脉穿刺角度可明显减轻静脉穿刺时引起疼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置管方法的选择对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9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置管方法穿刺见回血后平行进针少许,再推送外套管固定;观察组:采用2人配合,在穿刺见回血后立即停止进针,直接推置外套管固定。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疼痛感也减轻。结论:穿刺见回血后立即推置外套管的方法可提高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静脉留置针两种穿刺置管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月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74-1875
目的:比较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改进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方法:选择妇科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学教科书上的常规方法操作;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进针见同血后即停止进针,左手握持固定针芯,并继续绷紧皮肤,固定静脉,右手顺血管方向推进外套管大部分后,左手松开针芯,右手继续将外套管完全送人血管,然后撤出针芯.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穿刺成功率实验组为96.0%,对照组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留置针穿刺见回血后固定针芯和静脉血管,先推进外套管再退针芯的进针置管方法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桡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方法 :将 6 0例需桡动脉采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甲乙两组分别采用4 0°角和 90°角进针方法穿刺桡动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4 0°角进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为 90 % ,90°角进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为 80 %。结论 :采用 4 0°角进针进行桡动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 90°角进针进行桡动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可使结果及时回报 ,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6.
我们通过对400例患者静脉穿刺实行快速进针及进针角度的观察和调查。得出静脉穿刺时,快速进针必须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到40°至50°。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还可减轻病人进针时的疼痛。甚至出现无痛的效果。现将其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浅静脉留置针两种穿刺送管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常规穿刺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约10°再进针l~2mm后,退针芯3~4mm再持外套管连同针芯一同送入血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沿血管前行约10mm后将针芯退至外套管根部并固定,再单送外套管入血管。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达96%,明显高于对照组82%,两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实验组方法明显提高一次性穿刺送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动脉血气针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需进行血气分析的急诊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动脉血气针采集动脉血,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动脉血,将两组血标本合格率、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标本合格率为98%,疼痛发生率为4%,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标本合格率为82%,疼痛发生率为22%.观察组的血标本合格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患者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动脉血气针采血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吴邯  刘芳  程丽  张莹莹 《安徽医药》2017,38(6):798-800
目的 探讨不同进针角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内瘘穿刺针尖与皮肤呈35~40°,对照组为20°。对比两组患者半年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透析时内瘘穿刺点渗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62%)高于对照组(90.45%),穿刺点渗血发生率(12.88%)低于对照组(17.81%),疼痛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35~40°角进针穿刺动静脉内瘘,可增加内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处渗血、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钳夹持针法与徒手持针法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门诊输液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钳夹式持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徒手持针(3种),比较两组的穿刺时间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穿刺时间少于对照组穿刺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92,P=0.00);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0.941,P=0.012).结论 钳夹持针法静脉穿刺容易掌握进针角度、方向,可以缩短穿刺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