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9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实验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实验组则是腹腔镜下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再进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月经缓解率及肌瘤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月经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肌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肌瘤剥除术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术中出血大大减少,降低了肌瘤复发率,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保守手术。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复发率三项关键指标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占优(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在子宫腺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不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失血量还能更为有效的控制术后复发,整体效果均优于常规开腹手术,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再剥除肌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腹腔镜下给予子宫动脉阻断术后,再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以常规方法给予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卵巢功能及手术复发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个月FSH水平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而E2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术后12个月两项指标均恢复术前水平。结论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出血量少,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行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患者瘤体DSA减影图像及栓塞治疗后并发症,以分析两者瘤体血液供应区别以及栓塞治疗中进一步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7例子宫肌瘤及46例子宫腺肌瘤行UAE治疗,对术中瘤体血管减影和栓塞术后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双侧UAE治疗,其中子宫肌瘤患者瘤体血管显影明显,并具有清晰包膜以及粗大供血动脉,且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而子宫腺肌瘤与周围则无明显界限;腺肌瘤患者栓塞后综合征则明显较子宫肌瘤患者重(P<0.01)。结论 UAE术中DSA减影可以进一步明确了解子宫肌瘤及腺肌瘤血供情况,术后后者栓塞综合征明显要较前者多且较重,需引起术中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王莉 《黑龙江医药》2013,(6):1087-1089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瘤腹腔镜保守手术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以2009年4月到2013年7月于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挖除术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同时选择20例常规开腹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治疗效果及相关数据。结果42例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手术全部成功,42例患者,术中出血量(105.38±36.97)mL,手术时间为45~90 min,平均62min。患者术后平均住院6 d。术中、术后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没有发现盆腔及穿刺口感染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内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术具有微创手术的一切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在子宫肌瘤剥除前行双侧子宫动脉阻断,对照组子宫肌瘤剥除前行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6U,观察两组的手术情况以及肌瘤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无差异,但观察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随访9个月观察组肌瘤复发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肌瘤复发率(8.88%),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后再行子宫肌瘤剥除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出血量,降低肌瘤复发率,且可以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冷刀在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子宫前壁或宫底单发腺肌瘤患者22例,根据患者要求分组:观察组(腹腔镜组)10例,对照组(开腹手术组)1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痛经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开腹组的患者短,疼痛程度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痛经均明显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冷刀应用在腹腔镜子宫腺肌瘤手术中疗效确切,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微创、可行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治疗的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患者146例,与同期行开腹保守性治疗子宫肌瘤或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瘤患者42例进行比较,包括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随访。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腹腔镜组术后未见并发症,开腹组术后出现并发症者2例,术后随访有3例患者仍感觉手术切口处疼痛感。结论采用腹腔镜保守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3、6、12、24、36个月随访,观察临床症状、肌瘤与子宫大小变化。结果行UAE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肿瘤最大径线缩小。结论 UAE可有效地缩小肌瘤及子宫的体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患者采取宫腔镜电切术,观察组49例患者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均治愈。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10个月随访,治疗组肌瘤均消失,无复发。观察组5例肌瘤体积明显缩小,其中6例复发。治疗组治愈率为98.0%,观察组治愈率为81.6%。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均可有效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疗效显著;但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有较高复发率,手术时间长,宫腔镜电切术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子宫动脉栓塞术,可作为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益母革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行剖宫产产妇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宫体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结果 观察组术后2h出血量[(209.38±34.15) ml]和术后24h出血量[(287.52±41.32)ml]少于对照组[(378.32±51.24) ml,(464.13±57.82)ml],观察组恶露持续时间[(13.46±2.52)h]短于对照组[(22.32±3.88)h],宫缩持续时间[(3.28±0.76)h]长于对照组[(1.54±0.36)h]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Fib[(3.21±0.67) g/L]和D-二聚体[(1.10±0.32)mg/L]低于对照组[(4.01±0.79) g/L,(2.54±0.5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2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且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鼻腔鼻窦肿瘤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2例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照组62例患者采用传统鼻侧切开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3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I型手术时间为(37.63±15.19) min,与对照组I型的(68.14± 10.36)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Ⅱ型手术时间为(61.34±9.15) min,与对照组II型的(100.21±16.12)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I型术中出血量为(71.36±5.92) ml,与对照组I型的(217.33±11.42) 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Ⅱ型术中出血量为(205.42±10.78) ml,与对照组Ⅱ型的(312.28±9.26) 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VAS评分为(3.11±0.81),与对照组的(6.32±1.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与对照组的29.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84%,与对照组的16.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肿瘤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单极轻微电凝输卵管浆膜层止血在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保守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6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取腹腔镜下止血方法治疗;观察组43例给予腹腔镜下开窗前先用单极呈轻微电凝输卵管浆膜层止血术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27.82±11.46) min比(44.75±17.69) min]、手术出血量[(11.69±3.58) ml比(40.64±8.71) ml]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卵管保留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02%比83.72%,P< 0.05),观察组总通畅率而显著高于对照组(81.40%比62.79%,P<0.05).结论 腹腔镜下开窗前先用单极呈轻微电凝输卵管浆膜层止血,能够减少手术出血量,视野清晰,缩短手术时间、方法简单、有效、安全.术后患者输卵管功能恢复好,有效地提高了患者恢复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肠溶胶囊,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枳术宽中胶囊,两组均连续服用8周.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食管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食管括约肌压力(2.98±0.47) kPa高于对照组(2.21±0.43) kPa,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2.28±0.47)%和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2.09±0.56)%低于对照组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4.19±0.59)%和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6.17±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用药8周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实验组复发率(10.00%)低于对照组(32.5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疗效明显,且可改善患者食管动力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应用早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 1月入院的80例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8字缝扎+宫腔填纱布处理,实验组患者则予以早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及其新生儿相关临床参数、Hb水平与相关临床事件.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845.25±179.45)ml]与术后24h出血量[(1021.15±113.87) 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 463.03±406.25) ml,(1 502.79±231.70)ml];Hb水平[(83.76±11.25) g/L]组间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62.88±13.58) g/L];输血率(27.5%)、子宫切除率(25%)与产妇转入ICU发生率(1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5%,60%,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应用早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在胆囊结石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诊治的108例胆囊结石患者,将其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予以治疗,对照组则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给予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11.0±1.8) 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4.3±2.7)h、手术时间(40.2±3.1)rain、住院时间(5.1±0.8)d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74.4±11.7)ml、(27.0±2.9)h、(56.3±2.8) min、(9.1±1.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70%vs.12.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胆囊结石患者,对其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实施治疗,创伤小,效果显著,可对胆囊功能较好的施加保护,且术后恢复时间短,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80例T2DM患者进行研究,以完全抽样法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持续6个月后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研究组FBG(5.2±1.1) mmol/L、2hPBG(7.4±1.9) mmol/L、HbA1c(6.1 ±0.9)%、BMI(22.1±2.3)kg/m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BG(7.6±1.3)mmol/L、2hPBG(]0.2±2.4)mmol/L、HbA1c(7.1±1.4)%、BMI(25.1±2.2) kg/m2],均P< 0.05.研究组[自我血糖监测(46.7±2.2)分]、合理饮食[(44.5±3.7)分]、勤运动[(42.6±2.4)分]、合理用药[(48.7±2.1)分]等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自我血糖监测(37.6±2.4)分、合理饮食(35.9±3.1)分、勤运动(29.7±2.3)分、合理用药(40.5±2.3)分],均P< 0.05.结论 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T2DM患者临床效果,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中内脏牵拉反应及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 1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予以单一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观察组34例予以舒芬太尼+咪达唑仑硬膜外麻醉,观察比较两组镇静效果(镇静起效时间、镇静持续时间)及对患者内脏牵拉反应的影响,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镇静起效时间为(5.28±1.12) min,小于对照组(11.36±2.94) rin,镇静持续时间为(3.50±0.29)h,大于对照组(1.44±0.3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 1.249,t2=26.266,P1=0.000,P2=0.000);观察组内脏牵拉反应较对照组轻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6/34),对照组为12.12%(4/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5,P=0.771).结论 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镇静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中内脏牵拉反应,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与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钬激光碎石术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分别为(46.58±9.12) min和(10.05±2.13)d,均长于观察组的(38.50±8.65)min和(7.06±1.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碎石成功率(98.00%)和结石排净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82.00%),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能显著提高碎石成功率和结石排除率,具有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点,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思密达治疗复发性咽部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病例选自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接受诊治的复发性咽部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思密达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思密达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0 d为治疗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溃疡愈合时间,治疗前与治疗10 d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00%比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溃疡愈合时间为(8.59±2.13)d,显著快于对照组的(19.84±3.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4+和CD4+/CD8+较治疗前增加,而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D4+[(39.81±3.18)%]和CD4+/CD8+(1.76±0.39)高于对照组[(34.28±2.6)%、(1.34±0.24)],而CD8+低于对照组[(22.67±2.09)%比(25.6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10 d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思密达治疗复发性咽部溃疡患者疗效显著,且能够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