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阿米卡星在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进修所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10例。对照组术后碘伏擦洗切口,生理盐水冲洗后拭干,缝合切口。研究组用注射器将阿米卡星0.5 g(5 ml)逐层浸润注射在手术切口边缘肌层及皮下层内,250 ml甲硝唑注射液逐层清洗手术切口,缝合切口。观察两组方法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中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及总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愈合分级(甲、乙、丙)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联合阿米卡星能有效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杨锋  张磊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142-143
目的观察奥硝唑局部冲洗预防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奥硝唑局部冲洗,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局部冲洗。观察切口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感染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硝唑对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了763例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和预防措施,结果化脓性及坏疽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组为1.46%,对照组11.5%,P<0.01。认为阑尾炎切口术后不留缝线和以甲硝唑对切口进行冲洗,可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阜阳市颍东区口孜中心医院作为基层中心卫生院,主要面对农村患者,处理一些基本病症,如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由于农村患者对疾病不够重视,往往贻误治疗,引起化脓性感染及感染扩散,经过多年临床经验与观察,现对比分析碘伏原液和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对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抽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该院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手术病例共180例,随机分成两组:碘伏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比较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碘伏组切口感染率为3.3%,对照组切口感染率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碘伏原液冲洗切口可有效减少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机会,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治愈率,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杨向前 《河北医学》2011,17(3):328-331
目的:探讨奥硝唑局部冲洗预防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阑尾切除和切口缝合方法相同,观察组用奥硝唑局部冲洗手术切口,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观察两组伤口的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为2.00%,对照组感染率10%,两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奥硝唑局部冲洗对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所收治的74例化脓性阑尾炎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划分为治疗组(奥硝唑局部冲洗治疗)与对照组(常规生理盐水冲洗治疗)两组,各计37例.观察组与对照组阑尾的切除及切口缝合方式一致,对两种冲洗方式作用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奥硝唑局部冲洗治疗)患者术后切口甲级愈合共计32例,乙级愈合共计4例,丙级愈合共计1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2.7%.观察组(常规生理盐水冲洗治疗)患者术后切口甲级愈合共计26例,乙级愈合共计7例,丙级愈合共计4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0.8%.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奥硝挫局部冲洗治疗方式对于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阑尾切除手术之后伤口感染问题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碘伏冲洗预防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切口,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碘伏原液冲洗切口,对比两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以碘伏原液冲洗切口可有效的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廖丁古 《当代医学》2013,(34):113-114
目的:分析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对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进行手术治疗后的6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分成两组,常规组实施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加强组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的基础上进行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观察两组患者切口的恢复情况。结果加强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于常规组,拆线时间也较常规组短。结论对于进行了化脓性阑尾炎手术的患者实施手术切口脂肪层下置引流,在控制手术切口的感染率、缩短拆线时间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急腹症之一 ,临床上大多数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而术后切口感染率也相对较高 ,我们对急诊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常规采用稀碘伏液局部用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 1998年手术治疗化脓、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 4 8例 ,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作为对照组 ,其切口感染率为 14 .2 %。2 0 0 0年后使用碘伏生理盐水稀释液 (含有效碘 0 .0 2 5 % )冲洗切口为观察组。如果阑尾穿孔并腹膜炎者应先用上液冲洗腹腔。共治疗化脓、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患者 89例 ,切口感染率为 5 .1% ,经 χ2 检验 ,0 .0 2 5 >P >0 …  相似文献   

10.
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550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春喜 《华夏医学》2005,18(6):984-985
目的:通过对阑尾炎切除术切口感染因素调查分析,以求为减少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提供借鉴.方法:统计阑尾炎切除手术550例,分析阑尾病理类型、手术操作时间、手术中切口污染、手术后腹腔切口冲洗以及合并慢性疾病对切口感染率的影响.结果:阑尾炎的病理类型与切口感染有关,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较高;切口污染切口感染率增高;与甲哨唑、双氧水腹腔创口冲洗有关,未冲洗感染率明显增高;与合并慢性病(糖尿病、甲亢等)有关.结论:坏疽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手术超过1h、切口污染、腹腔切口未冲洗是引起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外在因素,阑尾炎合并慢性病,抵抗力下降是引起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内在因素,引起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归纳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只有提高自身抵抗力,消除或降低外在因素,切口感染率才会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与手术切口类型、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探查切口59例,麦氏切口171例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0例患者中,术后有18例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7.83%。探查切口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3.73%,麦氏切口者为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坏疽穿孔性阑尾炎者的切口感染率为21.82%,化脓性阑尾炎者为4.00%。坏疽穿孔性阑尾炎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性阑尾炎者和化脓性阑尾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手术切口类型、临床病理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坏疽穿孔性、化脓性急性阑尾炎及探查切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冲洗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接受阑尾切除术的207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按术中是否采用聚维酮碘冲洗切口分为观察组(n=105)和对照组(n=102),所有患者接受同一手术医生、采用相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0.5%聚维酮碘溶液及生理盐水冲洗,然后拭净切口;对照组患者术中仅拭净切口,未采用0.5%聚维酮碘溶液冲洗。结果对照组102例患者中,切口感染16例,切口感染率为15.69%;观察组105例患者中,切口感染6例,切口感染率为5.71%。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局部红肿19例,其发生率为18.63%;观察组患者发生局部红肿8例,其发生率为7.62%,两组患者的局部红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聚维酮碘溶液冲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化脓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炎,坏疽性阑尾炎,阑尾穿孔等重症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 本文采用按入院顺序分两组作对比,第1组2004--2007按常规阑尾手术方法,术中缝闭腹膜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行一期缝合.第2组2008--2011术中缝闭腹膜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庆大霉素切口周围封闭,行一期缝合.术后两组采用同样的抗生素:头孢唑林钠,预防感染.结论庆大霉素切口周围封闭对重症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明显有效,能有效降低感染率,缩短平均住院日数.  相似文献   

14.
王再山 《中外医疗》2009,28(6):26-26
目的探讨预防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感染方法。方法分析102例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手术方法及术后治疗资料。结果切口愈合良好,感染率为0。结论术中术后综合治疗护理能预防阑尾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的处理方法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1%聚维酮碘溶液和3%过氧化氢处理切口,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比较两组切口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感染1例,感染率为2%;对照组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12%,观察组切口发生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聚维酮碘溶液和3%过氧化氢处理化脓性阑尾炎切口,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急性化脓性及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方法。方法对22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A组)采用术中保护切口,关腹时冲洗手术切口,术后切口早期处理;同期34例急性化脓阑尾炎(B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及术后处理。比较2组的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疝发生率、慢性窦道发生率。结果 A、B 2组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4.5%,24.1%(P<0.005);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0.1 d,21.4 d(P<0.005)。结论术中保护切口及关腹时冲洗伤口,术后换药处理可以明显降低化脓及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及伤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7.
王著安 《河北医学》2010,16(11):1314-1316
目的:探讨不同的处理方法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0.5%络合碘和3%过氧化氢处理切口,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比较二者的切口感染率。结果:观察组发生感染1例,感染率为2.50%;对照组发生感染5例,感染率为12.50%,观察组切口发生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0.5%络合碘和3%过氧化氢处理化脓性阑尾炎切口,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张令宇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9):134-135
目的 通过临床实践探讨预防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 应用小切口、无菌巾保护切口,冲洗和引流腹腔及切口,使用可吸收缝线,合理使用抗生素.结果 266例切口Ⅰ期愈合,术后7d拆线,2例肥胖患者切口感染,感染率0.75%,经换药后短期愈合.结论 以上措施可有效预防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以及避免术后切口延期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化脓性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118例,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9例),对两组患者术后冲洗切口预防感染,观察组给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感染情况。结果:手术后,观察组的Ⅰ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31%vs71.19%),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9%vs28.81%),体温恢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切口,可有效提高切口愈合率,降低感染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麦氏切口双氧水腹腔冲洗治疗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对112例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取麦氏切口人腹,将手术床分别向下及向右各倾斜15°-30°,用卵圆钳将腹腔引流管置人盆腔、左中腹腔及右侧肝肾隐窝,用1.5%双氧水(3%双氧水原液中加入等量生理盐水)从引流管注入进行腹腔冲洗,观察其疗效。结果全组病例平均住院8d,切口感染2例,切口液化1例,均无腹腔残余脓肿、门脉感染、脓毒血症及膈肌刺激症状等,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麦氏小切口双氧水腹腔冲洗治疗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疗效肯定,手术损伤小,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