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陈秀英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98-2098
肱骨干骨折系肱骨外科颈以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之间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5%,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肱骨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最少。肱骨干中段后方存在桡神经沟,沟中有桡神经紧贴骨面行走,故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若肱骨下1/3骨折,则易发生骨不连。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肱骨干骨折患者43例,  相似文献   

2.
经皮髓内穿针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3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髁上2cm之间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31%。骨折好发于肱骨骨干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较少,其中,下1/3骨折易发生桡神经、肱动脉损伤,特别是存在蝶形骨块的骨折或横断形骨折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自2000年11月至2007年2月,我们采用经皮顺行或逆行髓内穿针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3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的增多,肱骨干骨折的患者也逐渐增多,其治疗方法和疗效不同,经验和教训也各有借鉴,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15%,可由直接间接暴力及杠杆作用造成,30岁以下的成人多见,骨折好发肱骨干中部,其次为下部,上1/3最少,中1/3骨折易伴桡神经损伤[1].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肩关节脱位同时合并肱骨上1/3骨折,临床上较少见,因肱骨头与肱骨干的连续性中断,常规手法整复已不能使肩关节复位。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脱位的肱骨头,同时用内固定物固定肱骨上1/3骨折,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因此手术是肩关节脱位同时合并肱骨上1/3骨折的道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皮牵引、甩肩加杉树皮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cm,也就是肱骨干坚质骨与肱骨头松质骨交接处,最易发生骨折故名为外科颈骨折。此种骨折好发于中年和老年人。其治疗方法众多,自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皮牵引、甩肩加杉树皮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8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肱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及加压外固定疗效总结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传法 《中医正骨》1998,10(1):23-24
肱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及加压外固定疗效总结山东省肥城市中医院(271600)刘传法,孙中洋,梁顺兴,张申庆,付生国,左秀云主题词肱骨干骨折/治疗,骨折固定术,内固定/方法,病例报告我院自1993年6月至1996年2月,共收治肱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7.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和大小结节下2~3cm,位于肱骨头松质骨与肱骨干密质骨的交界处,为解剖薄弱区,易引起骨折.该类骨折属于关节外骨折,约占肩部骨折的26%,占全身骨折的1.7%.  相似文献   

8.
肱骨干骨折是人体常见的骨折,大多数肱骨干骨折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或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获得治愈,但易造成骨折的再移位、骨不连及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我们自2003年5月~2008年2月应用手法复位经皮髓内针内固定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共34例,经6~24个月随访,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夹板石膏交替固定法治疗肱骨干骨折6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夹板石膏交替固定法治疗肱骨干骨折62例报告江苏省如东县中医院(226400)丛远高,钱忠权主题词肱骨干骨折/治疗;骨折固定术,外.病例报告肱骨干骨折临床较多见,治疗上稍有不当极易造成骨折不愈合或关节僵硬等不良后果。笔者自1988年1月至1994年12...  相似文献   

10.
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崔树平 《中医正骨》2008,20(11):43-44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cm,相当于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的交界处,为疏松骨质和致密骨质交界处,常易发生骨折,随着老龄化人群的增长,这种骨折也在不断增加。我们从2002年11月至2007年6月期间共收治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96例,其中运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治疗63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肩肘带配合小夹板治愈肱骨干分离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肩肘带配合小夹板治愈肱骨干分离性骨折济宁市任城区中医院(272167)杨德义关键词肩肘带;小夹板;肱骨干骨折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易发生骨折断端分离,如果初期不注意预防,断端发生分离后治疗不当,会引起骨折延迟愈合成不愈合。我院应用肩时带配合小夹扳治愈肱骨...  相似文献   

12.
肱骨干下1/3、肱骨髁上、髁间骨折均属肱骨远端骨折。近年来对我院住院骨伤科病人的统计,发现该类骨折约占上肢骨折的20%。根据这类骨折的特点,笔者采用尺骨鹰嘴骨牵引,结合小夹板或石膏托外固定的方法,治疗24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中,男18例,女6例;左侧10例,右侧14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7岁;肱骨干下1/3骨折5例,肱骨髁上骨折16例,肱骨髁间骨折3例;其中肱骨干下1/3骨折中斜形骨折2例,粉碎性骨折2例,横断型骨折1例,  相似文献   

13.
黎旭军 《中医正骨》2008,20(3):56-56
肱骨干骨折因治疗失误而致不愈合者临床时有发生,且在四肢骨折中占很大的比例。自1995—2005年,我院先后收治该类病人共72例。为总结经验,现作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2例,男47例,女25例。年龄17—78岁,平均45.6岁。车祸伤36例,跌打伤28例,绞伤8例。左侧33例,右侧39例。肱骨上1/3段骨折13例,中1/3段22例,下1/3段37例。开放性骨折27例,闭合性45例。粉碎性骨折42例,斜形11例,横断形19例。合并桡神经损伤5例。伤后至再治疗时间最短5个月,最长17个月,平均7.6个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10年5月我院对39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架进行固定治疗,其中开放骨折12例,闭合骨折27例,上1,3骨折11例,中1,3骨折13例,下1/3骨折15例。骨折按AO标准分类:A型13例,B型15例,C型11例。所有患者均随访观察。结果:本组39例患者均得随访,随访时间7~30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25周,平均13.8周,骨折均愈合良好,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无一例发生感染、桡神经损伤、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再次原位骨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具有操作简单、微创、无需二次手术、并发症少等特点,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潘惠忠 《中医正骨》2002,14(12):26-26
外伤性肱骨干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而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易并发桡神经损伤。自 1987年以来 ,作者先后收治肱骨干骨折 34 5例 ,其中 5例合并桡神经损伤 ,在先用小夹板固定数日后 ,发生了骨折端分离现象 ,经再次手术复位 ,小夹板 8字张力带固定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  本组  相似文献   

16.
肱骨干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治疗不当易发生骨不连接,尤其是肱骨中下1/3骨折,我院接诊2例肱骨干骨不连接病例,入院后给予改良梅花针-钢丝悬挂法治疗6月后均骨性愈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肱骨干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3%目前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和锁定钢板内固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手术方式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肱骨干骨折病人37例,其中20例为肱骨干中上段骨折,我们给行切开复位前置加压钢板内固定,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肩前小切口解剖钢板固定治疗移位肱骨外科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外科颈位于肱骨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交界处,为松、密质骨相邻部位,易发生骨折,常合并大结节骨折或肩关节脱位。我院2001年1月~2006年6月采用肩前小切口入路复位、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移位性骨折23例,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甩手疗法为主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外科颈位于肱骨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交界处,为骨松质、骨密质相接处,常常易发生此部位骨折。笔者自2002年3月-2007年3月在运用手法整复和超关节夹板固定后,再使用甩手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100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经皮穿针治疗肱骨干骨折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肱骨干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传统的手法整复、夹板或石膏固定,骨折端往往容易移位,很难维持整复后的位置。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又因骨膜剥离广泛,破坏骨断端血运,易导致迟延愈合。我们于1996年起,采用经皮穿刺治疗肱骨干骨折2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