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2 0世纪60年代Charnley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来,无数的患者因此受益,但它的并发症却给这项良好的治疗技术的愈后带来不良的影响。据Charlotte〔1〕等人报道,全髋置换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为脱臼( 3 9% )、肺栓塞( 0 9% )和深部感染( 0 2 % ) ,而接受全髋关节再置换的患者,其并发症除了肺栓塞比首次置换的患者略低( 0 8%对0 9% )外,脱臼( 14 4%对3 9% )和深部感染( 1 1%对0 2 % )都要高于首次置换的患者。1 脱 臼很多学者〔2、3〕研究发现,大约1/4~1/2的脱臼发生在术后前1个月内,而翻修术后脱臼发生的机率更高( 3 9%升至2 1% ) ,…  相似文献   

2.
背景:血友病性关节炎常累及多个关节,包括膝、踝和肘关节等,髋关节相对较少见,但其效果相对于其他髋关节疾病较差,骨结构异常、软组织挛缩、骨质较差以及术中术后出血是常见的影响因素。目的:评估THA治疗终末期血友病性髋关节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02年5月至2012年6月行THA治疗21例(24髋)血友病性髋关节病变患者,20例为甲型血友病,1例为乙型血友病;年龄15~49岁,平均30.0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凝血因子水平、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并随访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以及影像学结果。结果:随访12~133个月,平均66个月。平均总出血量、显性出血量和隐性出血量分别为3559 m(l1494~7576 ml)、1441 ml(600~3440 ml)和2118 m(l534~4402 ml)。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平均为721 m(l300~2000 ml)和720 m(l200~2950 ml),平均输血量为5 U(0~14 U)。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7分(15~81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平均93分(53~99分)。1例患者术中发生股骨近端劈裂骨折,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其他并发症包括皮肤溃疡合并血肿形成1例、一过性坐骨神经麻痹1例。所有假体均可见骨长入,无凝血因子抗体、感染、假体松动、骨溶解、应力遮挡、异位骨化和脱位等并发症。结论:THA治疗终末期血友病性髋关节病变的中期随访临床及影像学结果良好,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娴熟的手术技术、有效的凝血因子替代、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以及相关科室的团体合作。  相似文献   

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感染4例分析李宏林安春厚王海义王守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感染的机率,由早期的10~15%,控制在目前的1%左右〔1〕。我院自1988~1994年4例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4例,均为男性...  相似文献   

4.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达到解除髋部疼痛、保持关节稳定、关节活动较好及调整双下肢长度等治疗目的,其手术近期效果往往为其他手术所不及,是成年人髋关节成形手术中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我院自1994年来对54例病人作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这些病例,体会到...  相似文献   

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在髋臼发育不良的病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人工髋臼安放的方法。方法:对15例22个因髋臼发育不良导致骨关节炎的病例,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根据髋臼发育不良的程度,采用了髋臼外上缘植骨,加深髋臼及髋臼轻度内陷等三种方法。术后3、6、9、12个月及以后每半年以同等条件投照双侧髋关节正位X线片,观察人工髋臼安放的角度及人工髋臼与髋臼骨床愈合的情况。平均随访24个月。结果:随访时发现加深髋臼及髋臼轻度内陷的病例,人工髋臼与髋臼骨床接触良好,角度满意,关节功能恢复优良。而髋臼外上缘植骨的病例,术后2年时植骨块与人工髋臼之间出现了透亮带。结论:髋臼发育不良导致髋关节骨关节炎的病例在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时应根据髋臼骨床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安放人工髋臼。特别是在髋臼较浅,而髋臼骨床底部骨质较多的情况下,应采用向内切磨髋臼:加深髋臼后安放人工髋臼。本组病例大部分采取此方法,收到了十分满意的临床效果。但手术中应注意不宜切磨髋臼过深,影响到髋臼内壁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感染后遗关节畸形患者,其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感染再发的情况。方法回顾2010年6月—2017年5月采用THA治疗的31例(31髋)髋关节感染后遗关节畸形患者临床资料。男18例,女13例;年龄20~71岁,平均46.1岁。化脓性感染17例,结核性感染9例,感染性质不详5例;感染至治愈时间6~25个月,平均13.9个月。明确感染源患者感染治愈至THA时间为6~58年,平均23.4年。根据Kim分型标准:Ⅰ型12例,Ⅱ型9例,Ⅲ型10例。关节发育异常后遗骨关节炎21例,病理性脱位7例,髋关节强直3例。患侧下肢短缩0.5~5.6 cm,平均2.9 cm。术后通过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评估感染情况,摄髋关节X线片评估髋关节骨性结构、是否有感染性病灶及测量下肢长度,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63个月,平均34个月。术中留取组织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例发生坐骨神经刺激症状,1例关节后脱位。随访期间均无感染再发。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参照Harris评分获优8例、良19例、中4例,优良率达87%。X线片复查示无斑片状骨密度降低及点状硬化,无透亮区。与健侧相比,5例患侧肢体短缩,长度为0.4~1.3 cm,平均0.6 cm;患者均未见明显跛行,无肢体不等长主观感觉。结论髋关节感染后遗关节畸形患者经评估确定为感染静止期后行THA,可以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感染再发风险低。  相似文献   

7.
对继发于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来说,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较好的治疗选择,但由于此类患者存在的解剖结构异常,手术变得较为复杂。在分型为HartofilakidisⅡ型的患者中,股骨头的半脱位造成髋臼顶部外上方的骨缺损,往往需要某种形式的支撑来使髋臼杯获得稳定的固定。处理这种类  相似文献   

8.
背景:传统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切除股骨颈,严重影响股骨近端受力平衡,容易发生骨吸收,导致假体松动和下沉。保留股骨颈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一种优良而又全新的全髋人工关节,目前报道尚少。目的:评价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及x线片影像结果。方法:2007年7月至2008年9月,50例61髋行保留股骨颈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选用保留股骨颈人工关节柄(CFP)和骨小梁固定型髋臼杯(TOP),使用专用模板,行垂直股骨颈截骨,自转子间窝向上保留股骨颈0.5-1cm。选择合适的外杯,55°外翻角装入。聚乙烯内杯设计保持外翻45°。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x线片评估包括假体位置、松动及异位骨化情况。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52个月,平均46.35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8.5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91.22分。1例初次置换时出现穿通骨折;1例出现轻度异位骨化;无假体松动及下沉。结论: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术保留了大量骨质,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髋关节骨性强直或融合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髋关节骨性强直或融合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 10例髋关节骨性强直或融合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 6~ 30个月 (平均 18个月 ) ,10例 12个髋关节活动度术前为 0° ,术后总的活动度平均 16 3° ,屈髋平均 89°;Har ris评分术前平均 15 6分 ,术后平均 89分。术后髋痛消失 ,膝痛、下腰痛明显改善 ,步态基本恢复正常 ,8例重返工作岗位。结论 髋关节骨性强直或融合后如果发生严重的下腰痛、对侧髋关节、同侧膝关节疼痛或髋关节融合在非功能位上 ,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条件好 ,外展肌基本正常 ,应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采用联合前倾角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累及髋关节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8月—2021年8月采用THA治疗的73例AS累及髋关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THA术中是否采用联合前倾角技术,分为研究组(37例,THA采用联合前倾角技术)和对照组(36例,行传统THA)。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病程及术前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股骨前倾角、联合前倾角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6、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和髋关节ROM,评价髋关节功能。术后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股骨假体前倾角、髋臼假体外展角、假体联合前倾角等影像学指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均未出现髋臼及...  相似文献   

11.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results in good outcomes in function and risk for revision in older patients. However, in young, active patients, it results in an increased rate of revision and poorer outcomes. Modern metal-on-metal 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 (HRA) is described as an appropriate treatment of hip osteoarthritis in young, active patients. The selection of an appropriate prosthesis is critical for this patient demographic. This review compares the functional results of THA and HRA and focuses on range of motion, activity level, groin pain, patient satisfaction, restoration of normal hip anatomy, and gai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使用羟基磷灰石喷涂解剖型股骨假体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随访结果 .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使用羟基磷灰石喷涂解剖型股骨假体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5例90髋进行中期随访,男49例61髋,女26例29髋;患者年龄42~68岁,平均58.4岁.以Harris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结果 评估,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未次随访Harris评分与术前Harris评分、术后早期Harris评分之间的差异;拍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对影像学结果 进行评估.结果 48例56髋获得随访,男29例35髋,女19例21髋;随访时间5~8年,平均7.2年.随访中无翻修病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28.2±6.3)分,术后早期(平均1年)平均(93.2±4.8)分,末次随访平均(91.6±4.5)分,优良率100%.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早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出现人腿痛3例.X线片显示全部假体均获得稳定的骨长入,出现股骨近端局限性骨溶解2例、假体柄远端骨质硬化3例、假体刷围间断透光线6例,无一例出现假体下沉和假体内外翻.结论 羟基磷灰石喷涂解剖犁股骨假体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随访结果 满意,假体可以获得稳定的骨长入,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髋臼骨折术后继发髋部深部感染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采用THA手术治疗8例成人髋臼骨折术后继发髋部深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38-51岁,平均45岁。前柱骨折1例,后柱并后壁骨折4例,横行骨折2例,横行伴后壁骨折1例。术前行关节穿刺及术中取关节周围组织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彻底清创,1例行一期THA手术,7例采取一期植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术后静脉滴注及口服抗生素,定期复查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连续两次正常后,行二期THA手术。术后定期随访,常规复查ESR、CRP,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55个月,平均29.5个月。一期与二期手术间隔时间5-15个月,平均8.5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53.8±4.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92.3±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4,P〈0.01)。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及脱位。结论对继发于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髋部感染,彻底清创及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可有效控制感染,骨小梁金属钽杯可提供有效的骨长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龄患者选择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本组18例患者,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2岁,病因为骨性关节炎、股骨头骨坏死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术后随访平均24个月(9—30个月),术前、术后采用Harris评分及UCLA运动水平积分评价髋关节功能及运动能力。术后1、12及24个月的X线片对比股骨近端骨折疏松情况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无出现脱位、股骨颈骨折及感染等并发症。术前Harris积分评均为34.2分,术后为93.9分,术前改良的UCLA运动积分平均为3.2分,术后为8.8分,12例患者股骨近端骨质疏松状况有所改善,6例患者无显著变化。18例患者均对术后髋关节功能及运动能力非常满意。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在运动能力和股骨近端废用性骨质疏松的改善有其独特的优越性,适合于活动量大并有运动能力需求的老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活动期髋关节结核治疗中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本组12例患者自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年龄24~61岁,平均(42.5±1.0)岁。其中临床上均有疼痛,血沉偏高。其中3例有髋部皮肤窦道,手术时候皮肤完好。均采用髋关节前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8例获得随访,随访观察6~24个月,平均(8.0±0.5)月,Harris评分进行术后临床评定,x线检查观察假体周围有无松动,结核有无复发,评价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假体脱位、松动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结核复发髋关节。术前Harris评分20—38分,平均(25.0±2.0)分;术后Harris评分59~90分,平均(76.4±0.4)分,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系统治疗结核基础上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活动期髋关节结核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是可以肯定的,可明显改善髋关节的活动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小斌  王坤正 《中国骨伤》2004,17(12):769-770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THA)手术数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翻修的病例也逐年增加,翻修手术难度大,效果比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差,假体的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C2锥形扁柄假体行生物学固定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中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改良Harding入路C2锥形扁柄假体行生物学固定型THA的50例(55髋)患者资料,男21例(24髋),女29例(31髋);年龄24~88岁,平均63.8岁.损伤或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23例(23髋),股骨头坏死22例(25髋),骨性关节炎3例(5髋),类风湿关节炎2例(2髋).对术后及随访时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 45例(50髋)患者术后获6~8年(平均7年)随访,5例死亡.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3分(26 ~53分)提高至95分(85 ~100分).43例(48髋)患者无大腿痛主诉,仅2例(2髋)从坐位站起时感到大腿轻度酸痛,大腿疼痛率为4.2%.术后1年内X线片显示假体下沉<l.5mm者31髋,无假体下沉者19髋;术后2年内增生性骨反应见于Gruen 2、3、5、6、11区,吸收性骨反应见于Gruen 1、7区.末次随访时无一例出现股骨近端或髓内骨溶解、假体松动,按Engh标准评定:所有患者均获骨长入固定. 结论 C2锥形扁柄假体通过适当下沉能促进假体微孔涂层区的骨长入,其矩形设计能减少应力遮挡性骨吸收,用于生物学固定型THA的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19.
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初步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越性。方法 :比较了 9例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早期活动、并发症、Harri评分方面的不同。结果 :发现在相同条件下 ,小切口手术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术后疼痛、住院天数、住院费用 ,促进了早期活动 ,并且对手术的效果无影响。结论 :小切口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Tofruetancloc nthisoitpnru sac.rttih oOrnorpig ltaiensctahylln y(i,qTuH emAa)jfoo irrs a Td HweteAelrli-o etrseatctaehbdnliiqs huheeidpsutilized bone cement for fixation,but loosening rate ofthe acetabular component was very high because ofbone cement te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