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运用八臂迷宫实验比较研究一次性与三重性脑震荡大鼠的逆行性遗忘变化情况,以探讨不同损伤次数脑震荡大鼠的认知变化情况。方法用金属单摆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大鼠一次性脑震荡和三重性脑震荡模型,检测脑震荡后大鼠在八臂迷宫中的食物摄取量、进入有食物臂次数、进入有食物臂臂数和重复进人无食物臂的次数变化情况,以反映大鼠损伤前后参考记忆与工作记忆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一次性脑震荡和三重性脑震荡组在伤后食物摄取量、进入有食物臂次数、进入有食物臂臂数和重复进入无食物臂的次数均呈下降趋势,且三重性脑震荡组比一次性脑震荡组下降幅度更大,恢复时间更长。结论脑震荡后,大鼠出现逆行性遗忘,且随着脑震荡次数增加,遗忘恢复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震荡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改变情况及其与患者心理状况变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0例脑震荡患者作为脑震荡组,该院体检中心接收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震荡组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清中NSE的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40例脑震荡组患者不同时期的SCL-90总分,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同时分析脑震荡组患者血清中不同时期NSE水平和SCL-90的关系. 结果 (1)伤后1d脑震荡组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d和7d脑震荡患者血清NSE水平接近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脑震荡患者伤后1d、3d及7 d SCL-90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伤后第1、3天脑震荡患者血清NSE水平与SCL-90评分呈正相关(r=0.498,P=0.001;r=0.418,P=0.007).伤后第7天脑震荡患者血清NSE水平与SCL-90评分无相关性(r=0.213,P=0.186). 结论 脑震荡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清中NSE水平与SCL-90总分具有不同的相关性,联合应用有利于脑震荡患者的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震荡病人恢复期心理状态。方法 :对 12 6例脑震荡病人进行研究。结果 :脑震荡病人在恢复期存在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及否认事实等。结论 :对脑震荡病人在恢复期应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 ,避免不健康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脑震荡病人恢复期心理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震荡病人恢复期心理状态。方法:对126例脑震荡病人进行研究。结果:脑震荡病人在恢复期存在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及否认事实等。结论:对脑震荡病人在恢复期应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避免不健康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脑震荡的生物力学及其神经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对脑震荡的认识: 脑震荡的定义是随医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远在1500年,Ambrose Pare描述过头部损伤后能迅速恢复并能维持正常的意识水平。200多年以前Petit试图区别脑震荡与脑受压。1787年,Bell认为对脑的功能紊乱或受压的争论实质上就是指脑的功能障碍还是脑的器质性损伤的问题,指出脑震荡是没有明显脑损害的。1944年Denny—Brown等认为脑震荡时没有显微镜下的改变。1966年在一次研究头部损伤命名的会议上否定了以往关于肉眼和显微镜下的观察所见。有些作者主张要包括有肉  相似文献   

6.
脑震荡病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脑震荡昏迷期患者的临床体征、症状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 A E P) 变化的关系, 研究脑震荡可能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 从1860 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出受伤后5 分钟内送院, 昏迷时间20 ~30 分钟的脑震荡患者及弥漫性轴索损伤( D A I) 患者各15 例进行意识、瞳孔、生命征等指标的对照及 B A E P的动态观察。结果 脑震荡患者昏迷期各临床指标和 B A E P 的变化与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相近。结论 脑震荡由于头部外伤尤其是剪应力的作用 而引起中线结构如脑干、间脑等受损而导致昏迷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符合轴索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葛根素合并纳洛酮治疗脑震荡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121例脑震荡患者随机分成纳洛酮(NLX)组(n=40),NLX 葛根素组(n=41)和对照组(n=40),采用经颅三维多谱勒(3D-TCD)动态检测脑血流变化,结合临床近、远期疗效综合评定葛根素和纳洛酮治疗脑震荡的疗效.结果 纳洛酮组近、远期疗效分别为80%和85%,对照组为62.5%和72.5%(P<0.05).NLX 葛根素组在解除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流和远期疗效(92.6%)明显优于纳洛酮组.结论 纳洛酮可以阻断内源性阿片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改善缺血时神经细胞供氧,如果与葛根素联合用药有助于缓解脑血管痉挛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管流量,改善微循环,从而提高脑震荡的疗效,降低脑震荡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脑震荡患者心理障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震荡患者心理障碍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对60例脑震荡患者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并与常模(正常人阳性症状均分)比较.结果脑震荡患者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敌对症状因子分均高于常模,暴力伤和文化程度高的患者的心理障碍较严重.结论脑震荡可导致患者心理障碍的产生,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受伤方式和患者的文化程度有关,应早期就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9.
脑震荡综合征是轻型外伤性颅脑损伤后常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虽然大多数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一个月之内能治愈,但是部分患者在脑外伤后会持续存在脑震荡综合征达数月或数年,甚至终生。目前。关于脑震荡综合征的病理改变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大家普遍认为脑震荡结局是功能的改变而不是解剖结构的改变。因此,应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就能发现结构性影像所不能发现的脑组织功能变化,对轻型外伤性颅脑损伤作出及时而准确的诊断。本文就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震荡综合征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脑震荡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但由于大多数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而是以病史为主要依据,给实际医疗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对96例脑震荡病人进行多种诱发电位检查,并与30例正常人对比。以探讨对脑震荡诊断的客观依据。临床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及分...  相似文献   

11.
5-羟色胺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脑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5-羟色胺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Wistar雄性二级大鼠复制脑震荡动物模型。于伤后1,3,7,14及30d取脑组织,经免疫组化等技术研究5-羟色胺在脑震荡发生发展中的变化规律。结果 100g组见典型脑震肠的临床表现,其病理改变为脑血管收缩与扩张,脑组织淤血,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尼氏体减少甚至消失,5-羟色胺于伤后1d表达增强,3d达高峰,7d后开始减少,而于14d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阳性染色见于大脑,海马,丘脑及小脑神经元胞浆内。结论 脑震荡以血液循环障碍和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5-羟色胺参与脑震荡发生时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可能是脑震荡时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 (TCD)在脑震荡后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TCD检测 12 0例脑震荡患者伤后 2 4h内、治疗 1周后及完全治愈后的大脑中动脉 (MCA)、大脑前动脉 (ACA)、大脑后动脉 (PCA)以及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 (PFV)、舒张末期流速 (EDV)、平均流速 (MFV)和搏动指数 (PI)。结果 脑震荡随治疗时间而血流速度逐渐减慢 ,治愈后血流速度恢复正常。结论 TCD是动态观察脑震荡恢复较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脑震荡患者的视觉、听觉和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震荡患者脑功能改变及其客观诊断依据。方法 :对 30例急性期脑震荡患者进行视觉诱发电位 ( 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 ( SEP)检测 ,并与年龄、身高匹配的健康者对比。结果 :VEP、BAEP及 SEP异常率分别为 30 %、6 6 .7%、5 4 .5 %。结论 :脑震荡患者存在脑干、大脑半球功能受损及视通路机能障碍 ,脑诱发电位对脑震荡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脑震荡占全部颅脑外伤的73.5%。以往,对一些具有轻微体征但后果严重甚至残废的脑震荡患者,大多以外伤后软脑膜炎或晚发性脑脊液动力障碍来解释,而对脑室系统的状态未加注意。本文采用脑超声波与临床症状相对照的检查方法对脑震荡急性期的脑室系统改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脑震荡是闭合性颅脑损伤中最轻的一种。在临床上,脑震荡患者的恢复情况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短期内症状即得改善,有的却需要较长时间,部分病入半年以后仍然保留头痛。头晕、记忆力F降、失眠等症状,临床上称之为脑外伤后综合征,为探讨影响脑震荡恢复的有关因素,我们对1995年以来在我院进行全程治疗以及不断复诊的302例脑震荡病人进行了资料复习并行相关因素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302例脑震荡病人,男性2阳例,女性呢例,年龄8-72岁,平均刀t351岁,交通事故伤lbo例,暴力伤103例,坠落伤万例,其他类伤14例。12恢复状况早…  相似文献   

16.
关于脑震荡的几点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腩震荡的临床病理资料很难获得。它一向被认为是最轻的脑损伤,其肉眼及光镜所见没有显著的病理变化。CT推广以来,人们发现一部分临床诊断脑震荡的颅脑CT有异常,从而有助于对脑震荡的较多了解和较准确的辨别。本文小结本院1983年8月至1987年7月经临床诊断并曾作CT的。脑震荡”152例,并提出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脑震荡患者的视觉,听沉和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震荡患者脑功能改变及其客观诊断依据。方法:对30例急性期脑震荡患者进行了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并与年龄,身高匹配的健康者对比。结果;VEP,BAEP及SEP异常率分别为30%,66.7%,54.5%。结论:脑震荡患者存在脑干,大脑半球功能受损失及视通路机能障碍,脑诱发电位对脑震荡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经临床诊断为“脑震荡”的103例患者、CT证实其中69例为轻度脑挫伤。通过临床常规检查与CT扫描对照研究、发现目前全国统一诊断脑震荡的标准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补充。CT在诊断与鉴别诊断脑震荡与轻度脑挫伤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脑震荡患者血清S100B含量变化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探讨血清S100B水平在脑震荡认知障碍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126例脑震荡患者急诊入院后6h、12h和第3天的血清S100B浓度,并和同期轻型单纯脑外伤患者比较.脑震荡患者常规治疗后,于入院后第1天、第14天及3个月后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将S100B浓度与MMS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入院6 h、12 h后脑震荡组患者血清S100B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6 h血清S100B浓度与各时段MMSE评分均具有相关性(P均<0.05);入院12 h、第3天血清S100B浓度与各时段MMSE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0.05). 结论 脑震荡患者早期(6 h)血清S100B含量异常升高,并与认知功能损害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认知功能损害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比较纳洛酮和舒必利对大鼠脑震荡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影响的异同,并对可能发生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用金属单摆打击装置制作SD大鼠脑震荡模型,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打击组(6只)、脑震荡组(8只)、脑震荡+纳洛酮治疗组(以下简称纳洛酮治疗组,9只)、脑震荡+舒必利治疗组(以下简称舒必利治疗组,9只).用Morris水迷宫训练方法 ,评价动物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Nissl染色对海马CA3区锥体细胞计数;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钙荧光探针flou-3/AM技术,观察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内钙离子荧光量值.结果 (1)行为学:打击后第8~13天脑震荡组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长于假打击组、纳洛酮治疗组、舒必利治疗组(P<0.01);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2.0±0.8)次/min]少于假打击组[(5.1±0.6)7欠/min]、纳洛酮治疗组[(4.8±1.0)次/min]、舒必利治疗组[(4.6±1.0)次/min],均P<0.01.(2)海马CA3区锥体细胞计数:假打击组[(62.7±3.4)个]高于脑震荡组[(49.8±1.7)个]、纳洛酮治疗组[(57.3±1.5)个]和舒必利治疗组[(54.8±1.7)个],均P<0.01;而纳洛酮和舒必利治疗组高于脑震荡组(P<0.01);纳洛酮治疗组又高于舒必利治疗组(P<0.01).(3)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内游离钙荧光量:脑震荡组[(3.0±0.6)×106]高于假打击组[(1.0±0.3)×106]、纳洛酮治疗组[(0.9±0.4)×106]和舒必利治疗组[(1.1±0.3)×106],均P<0.01.结论 大鼠脑震荡后学习记忆缺失与海马CA3区锥体细胞数减少有关;纳洛酮和舒必利对这种损害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