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椎骨质增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笔者自拟补肾通痹汤(肉苁蓉30克,熟地20克,补骨脂12克,威灵仙12克,仙灵脾10克,丹参2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炙甘草6克)在临床治疗中常收到满意疗效。如治胡某某,男,49岁。1990年3月13日就诊。颈项疼痛1日,活动不利,左肩(?)刺痛,手指麻木,舌淡红,苔薄白,脉细。X片示颈椎骨质增生,证系肾精亏虚,骨脉不充,血行不畅。治以补肾通痹方加桂枝10克、鸡血藤20克、当归12克。日1剂,分2次服。前后服药15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发。  相似文献   

2.
1、风热外感罗某,男,6岁。发热恶寒(热重寒轻)一天,头痛,鼻塞,流浓涕。咽部红肿疼痛,口干而渴,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此属风热袭表,治以辛凉解表,疏风清热。方用银翘散加减:银花9克,连翘6克,淡竹叶5克,荆芥5克,牛蒡子5克,薄荷3克,芦根3克,桑叶6克,甘草2克。三剂而愈。  相似文献   

3.
文中报道以自拟“金蒲汤”〔(金银花、蒲公英、冬瓜子各30~60克,大活血15~30克,木香6~10克,生大黄10~20克(后下)〕为主内服,周围脓肿者外敷余氏消炎镇痛膏和芙蓉花软膏(1:1比例混合),治疗急性阑尾炎25例,均获治愈。其中住院时间最短者3天,最长者12天,平均7天。  相似文献   

4.
高热是儿科常见急症,初起多由外感所致,病情发展则有传里之变。笔者以汗、清、下为主要治则,拟用大青龙汤合升降散化裁进行治疗,方用麻黄3~6克,桂枝1~3克,杏仁6~9克,生石膏15~30克(先入),六一散9~15克(包),蝉衣4.5~6克,僵蚕6~9克,生大黄2~6克,淮山药9~15克,生姜一片。热甚欲动风者加羚羊角粉0.3~0.6克(冲)。据1988年1~8月间统计共诊治发热38.5℃~40.5℃,年龄一岁半至十三岁的儿童34人,二天以内退热者31人,其中最快退热者在二小时以内,取  相似文献   

5.
龙芽草根合剂治疗血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年来,余在临床运用以龙芽草根合剂为主,辨证论治,治疗10余例“血精”病患者,收效满意,报道如下:1 方剂组成龙芽草根合剂以龙芽草根30克、白茅根30克、生地15克、甘草10克、小蓟15克五味药组成。2 病例介绍王某,男,34岁,农民。1987年10月初诊,自述近月来精液中有血液相夹,平日头眩,乏力,腰酸,小腹胀,睾丸胀痛,尿赤涩痛,脉沉,苔黄腻。尿常规检查正常。证属湿热下注,损伤血络。治以清利湿热为主,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85年至1989年用自拟“三叉定痛汤”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20例,疗效较为满意。方药组成:白芍15克柏子仁(去油)10克龟板18克(粉碎先煎) 钩藤10克川芎7克菊花10克全蝎10克蜈蚣9克白僵蚕6克白桑枝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临证加减:痛甚者,加重钩藤、白芍、川芎、蜈蚣之用量,酌加细辛,白芷、川椒以助温经止  相似文献   

7.
清肺化痰汤治疗外感咳嗽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外感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大多因气候变化或稍遇凉热既可引起.笔者以自拟清肺化痰汤治疗本病30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0例,年龄从2岁~70岁,均为外感咳嗽,同时伴有恶寒发热、周身酸楚、咯痰等症。病程1~7天,服药3~6剂。本组30例,全部服用汤剂,停用其它药物. 方药组成:金银花30克,连翘12克,炒杏仁9克,桔梗9克,前胡12克,橘红9克,桑白皮12克,紫菀12克,冬花12克,浙贝母9克,瓜萎15克,甘草6克。水煎二次分服。加减:偏风寒者加葛根、苏叶,痰热者加鱼腥  相似文献   

8.
我院名老中医魏伯涵以自拟回春汤治疗男性不育症(精液异常)34例,效果较好。药物组成:生地黄12克山茱萸10克山药10克枸杞子10克桑椹子10克菟丝子10克远志10克。精亏不育者加党参12克,黄芪12克,巴戟天10克。肉苁蓉10克、鹿角胶10克(烊化),另加上等人参、海狗肾以1∶5的成  相似文献   

9.
笔者用“银花陈皮汤”(银花30克陈皮10 公英30克地丁30克连翘20克青皮10克甘草10克)治疗以寒战、高热和一侧或双侧乳房内有肿块及乳房明显肿胀、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乳腺炎”患者30余例,均在服药1剂后汗出热减,一般连服3剂基本痊愈。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1977年至1985年用自拟补肾益气汤为基础方,治疗先兆流产疗效甚佳,现整理报道如下:一般资料:29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2.■个月以下者25例,2.5—3个月者4例,初妊娠6例,流产一胎者14例,流产两胎者5例,流产三眙以上者4例。治疗方法;以补肾益气汤(党参15克,黄芪15克,升麻6克,白术10克,甘草6克,菟丝子10克,寄生10克,阿胶12克,川断10克,陈皮10克)为基本方,水煎服,每日一剂。阴道流血较多者,加仙鹤草、侧柏叶,或云南白药1/4~1/6瓶,每日2—3次,冲服,并酌情加  相似文献   

11.
自2987年以来,笔者自拟祛湿汤治疗肛门湿疹32例,疗效满:意。翻冈、结如下: 基本方.防风30克,荆芥30克,蛇床子30克,苦参30克,刺羡荣30克,苍耳子30克,海桐皮20克,大黄3。克。有糜烂,渗出者加枯矾15克,皮肤干燥、增厚、肛缘吸裂者加当归15克。日1剂,煎汤趁热先熏洗后坐浴,日熏洗2次,5剂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忌食鱼、虾及辛辣食物,禁用药皂、香皂洗浴。结果治愈(肛门痰痒消失,皮损恢复正常,随访1个月未复发者)21例,好转(肛门皮肤仍轻微痰痒,皮损未完全好转者)8例,无效8例。本方对阴囊湿疹、婴儿湿疹亦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张某某,女,50岁,农民。1989年3月1日就诊。患者自诉近3~4个月来,舌尖奇痒难忍,反复发作。有时以针挑破痒处再敷以食盐,亦仅能稍减片刻,复如故。曾经中西药多次治疗,未能获效。现证:但觉舌尖部发痒,痒时彻心,坐立不定,难于忍受,痛苦万状,纳稍减,尿清利,大便自调。查:神清,形瘦,脉缓弱,舌尖稍红,苔黄。处方:麦冬15克,生地15克,泽泻9克,丹皮9克,白术9克,盐炒黄柏9克,防风9克,槟榔9克,甘草6克。水煎3剂。 3月3日复诊:药进3剂,舌尖痒减轻,心稍安,胃纳渐增,脉缓细无力,舌尖稍红,苔淡黄。原方继进6剂。 3月10日三诊:舌尖痒大减,心神安静,胃纳可,苔边白、中淡黄。处方:知母9克,盐炒黄柏9克,  相似文献   

13.
方药组成:生怀山10克,生苡米10克,酥龟板10克,酥鳖甲10克,鸡内金10克,乌梅肉5克,北五味子4克,白莲肉10克。汤剂即取上药每日1剂,水煎2次,分2~4次口服,连服5~7天为1个疗程;糊剂即取上药分别用文火炒熟后,共研细粉,每次用茶匙(约10克)1匙,加冰糖(或白糖)少许,用淡盐汤调成糊状食用,每日服3~3次;丸剂即取上药研成极细粉末,炼蜜为丸,每日3次,每次约4克,淡盐开水送服。兼风寒者加香薷草、厚朴各6克,兼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青蒿草各6克,兼咳嗽者加桑白皮、杏仁各6克,兼腹泻者加炒山楂、麦芽、神曲茶各6克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精液不液化症以巴戟二仙汤加减治疗百余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一 基本方剂 药物组成:巴戟肉10克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熟地20克王不留行10克蜈蚣1条桂枝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日服1剂。  相似文献   

15.
用自拟补气摄乳汤治疗乳汁自溢症17例,获较好疗效。发病年龄21~33岁,病程21~68天,1、2、3胎分别14、2、1例,其他方法治疗无效者9例,初诊8例。处方:黄芪、党参各20~30克,当归10克,白术、山药各15克,益智仁、山萸肉各10克,五味子8克,桔梗6克,甘草5克。水煎两汁,2次分服,日服1剂。结果痊愈1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服药最少3剂,最多9剂,平均5.4剂。其中1例无效患者乳房结构不良,两乳房广  相似文献   

16.
吾父李树藩,是当地老中医,学验俱丰,擅长中医内、妇、儿科。在五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应用“阴阳散”治疗婴幼儿腹泻,得心应手,疗效显著。一、药物组成红参10克,白茯苓20克,焦白术20克,莲肉20克,薏苡仁25克,白扁豆20克,煨山药25克,缩砂仁20克,桔梗15克,陈皮20克,干姜10克,滑石120克,炙甘草20克。二、制法及服用剂量制法:诸药其研细面,过100目筛,混合均匀。服法:1岁内婴儿,每次口服0.3~1克,每日3~4次;1~2岁,每次口服1~2克;2~5岁,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集成金栗丹方的启发下,以镇咳与活血为主,治疗小儿百日咳400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方药:百部、炙紫菀各9克代赭石10克白附子、白僵蚕、川芎、乳香各6克胆南星4克。水煎服,1日1剂。一般3~6剂即可治愈。此为一岁患儿的剂量,可根据年龄大  相似文献   

18.
李建军 《陕西中医》1990,11(4):160-160
<正> 自1986年8月以来,笔者采用自拟方止泻汤,治疗小儿泄泻115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一般资料男65例,女50例;年龄1~6月44例,7月~1岁26例,1~+岁~2岁24例,2岁~+~5岁21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2月余。辨证分型:风寒型27例,湿热型42例,脾虚型18例,伤食型15例,伤阴型13例。治疗方法自拟方止泻汤:黄柏、苍术、白术、云苓各10克,泽泻、广木香、五味子、诃子各6克,芡实15克。每日1剂,浓煎,少量频服之。加减:风寒型加炮姜4克,肉豆蔻6克;湿热型加葛根20克,川连3克,生地榆  相似文献   

19.
泌尿系结石之症状与“石淋”、“砂淋”相一致。自1986年以来,我们经多次研究及方药筛选,采用自拟排石汤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27例,女3例;20~30岁3例,31~40岁19例,41~50岁6例,51岁以上者2例。所有病例均经X线腹部平片检查,少数病例还做了肾盂造影、同位素肾图。其中肾结石8例,输尿管结石21例,膀胱结石1例。方药及用法组方:金钱草50克王不留行25克木香10克石苇15克芒硝10克(冲服)冬葵子15克牛膝15克延胡索15克滑石15克煎服法:上药1剂加水两煎成300毫升,滤药去渣,加入芒硝粉,早晚分别温服150毫升。治疗期间嘱病人多饮水,多做跳跃运动,以促使  相似文献   

20.
辨证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海生  贺永清 《陕西中医》1989,10(3):108-109
<正> 1981年以来,我们辨证治疗32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32例,疗效满意,兹报道如下。一般资料男17例,女15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42年;发病部位在股骨者8例,胫腓骨9例,肱骨4_例,尺桡骨2例,蹠骨1例,跖骨1例,指骨5例,掌骨1例,眼眶骨1例。辨证治疗1.正虚毒盛:局部肿胀,排脓不畅,全身不适,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数无力。治以托毒消肿,方选托里消毒散加减:黄芪、银花各30克,党参、桔梗各15克,白芷20克,白芍、白术各12克,川芎、当归、茯苓、皂角刺各9克。每日1剂。加减: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