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中医养生学历史悠久 ,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养生之道的哲理 ,从认识论角度看 ,是以“形神合一 ,天人合一”为核心。从方法论角度看 ,它充分体现了整体观与辩证观。从学科角度看 ,它代表了中医的预防医学。本文浅析中医养生学历来倡行的顺应自然、因时制宜的养生原则和方法。1 古典医籍对养生时间医学的论述  正是基于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辩证唯物认识 ,《内经》已明确阐发了“天人合一”的哲理与“四气调神”等养生大法 ,认为形和神(身心 ) 、自然和人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开创了中医学顺应自然 ,因时制宜的养生之道。《素问·上古天真论…  相似文献   

2.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它较系统地阐述了养生防病的原则与方法,其中的养生理念,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就近10年国内医学期刊中关于《内经》养生思想理论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医康复学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康复医学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疾病谱、人口结构变化的结果[1] 。中医康复学的概念是在 80年代后提出的。在中医古籍中虽无康复医学之名称 ,但有关康复医疗的内容则散见于大量的中医文献中。在我国古代 ,康复医学、养生学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2 ] ,中医临床学的许多内容也涉及到康复。从广义来看 ,中医养生学包含了预防养生与疾病养生两方面的内容 ,后者又具有了现代康复医学的康复宗旨 ,即使残疾者、老年病者、慢性病者更好的回归社会。只是在中医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并未将这一问题系统化、规范化和独立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4.
佛教禅定及戒律作为调节心绪的一种手段,作为精神治疗的一种方法,被中医养生学吸收了它们其中的精华,进一步丰富充实了养生内客。禅定对中医养生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静调神,强调心灵为一切身心现象的主宰,使各种意念归于静止。通过对禅定的内容、特点等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到清静调神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二是佛教的参禅实为一种佛家气功,历代医家也从佛家气功中汲取了很多积极有益的内客从而进一步发展丰富了中医气功养生的内客。佛教戒律是佛教修行僧尼严格遵守的清规戒条。佛教五戒对中医在饮食起居方面的养生有着积极的影响,诸多医家都认为只有对饮食、起居、劳动、休息等都有适当的节制与安排,才能迭到去病延年的目的。佛教中这些积极的东西,经过历代医家的吸收,已改变了它特有的宗教内涵,逐渐被纳入了我国传统的医学养生学之中。  相似文献   

5.
道教内丹理论对明清中医养生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明清时期是医、道融合的第二次高潮,道教养生的大量内容融入中医养生学,从理论和方法上充实了中医养生学内容,其中以内丹理论的贡献最为突出。从理论上来说,内丹理论是命门学说的主要思想来源,温补学派的医家们根据丹田中先天精气神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养生重在顾护命门元精元阳和治形宝精的主张,对之后的中医养生学影响深远。从养生方法上来说,内丹理论为中医养生之重要方法———太极拳提供了理论内核。太极拳是以静为主的内丹术和以动为主的传统武术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又启发了中医养生学,使“动静结合”的思想为养生学家所重视,成为明清时期中医养生学学术发展的一大特点。因此,命门学说和太极拳是明清时期道、医、武相互融合的结晶,是道教内丹理论对中医养生学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医学教师应加强养生保健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研究工作,认真思考关于医疗卫生和保健养生两者的定位关系:进一步认识到养生学和医学都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尤其是养生学更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都很强的科学;养生的科学价值在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达到无病预防,有病防变的目的,它的范围已经超越保健的范围;为主动承担起培养培训养生保健技能型、紧缺型、复合型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开展了《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教学成果的研究工作,在实践运用中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论中医养生学的辩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学派、思想层出不穷,对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医养生学中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辨证观在其中有很好  相似文献   

8.
〔l〕马有度,等,防病妙法一百则。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第1版. 〔2〕张有容。中国医药报,1匀90年2月18日. 〔3〕张洪熹.大众医学,108。(2):20。 〔4〕何英.大众健康,1986(9):15。 〔5〕金艳.‘1”国初级卫生保健,1990(3):28。 〔6〕l冻茜.江西医药,一。。o(一):55. 〔7〕尹二忠浩.大众医学,1989(12):25。〔8〕韦人.中国卫生信息报,1990年2月17日.〔9〕郭正祥.卫生与生活,1990年2月28日.〔10〕袁秉烽.现代保健报,1990年2月25日.〔11〕贝润浦.上海中医杂志,1988(11):27。〔12〕邵念方等.上海中医杂志,195了(12):1二〔13〕曾宪贵.…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素问》中包含着丰富的中医养生理论,书中的养生术语更是传达养生学核心概念、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的重要载体,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着中医养生文化的传播。本文通过对比《黄帝内经·素问》中"术数"、"酸生肝"、"积精全神"等七个养生术语在三个具有代表性英译本中的译文,探讨中医养生术语直译、意译、音意译结合和音译加注等四种常用的翻译技巧,以求忠实、通顺地再现中医养生术语的内涵和语言优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医传统养生文化的渊源以及秦汉、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中有影响的养生理论进行了简要概括,认为中医养生学以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大致体现出天人相应、形神共养、平衡阴阳、动静有常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公共卫生学院成立于2004年6月,现有专职教师3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1人,讲师21人,助教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人。成立1个咸阳市级科技创新团队——咸阳市中医养生学及养生品创新团队。现设有预防医学、应用心理学和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三个本科专业,应用心理和公共卫生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目前在校本科生905名,在读研究生36名。学院设有预防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中医养生与健康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基础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10个教研  相似文献   

12.
《摄生要义》是明中期出现的一部由文人撰写的养生学专著.它以"调息、摄性、缓形、节欲"为养生原则,系统地从存想、调气、按摩、导引、行景、饮食、居住、房中、四时、杂忌等方面介绍养生方法.《摄生要义》在传统养生学领域有着推动养生理念转换的意义,但是关于其作者问题却一直聚讼纷纭.本篇论文在探讨《摄生要义》作者这一文献问题基础上,进而深刻地讨论了《摄生要义》的养生理念.可以说,《摄生要义》的养生原则与养生方法典型地体现了明中期中国传统养生学在理念上的变革.《摄生要义》的养生理念在对道教养生学批判的基础上,把其养生理念回归至中国传统养生学的起点-《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13.
中医老年心理养生学说博大精深,可以指导当代老龄化社会老年心理养生体系的构建,为医学院校开展中医老年心理养生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老龄化背景下医学院校开展中医老年心理养生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开设中医老年心理养生教育相关课程,作为临床医学专业老年医学方向、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定期到社区和养老机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到老年病科见习和实习;整合教学资源,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学进程的科学化设计,包括教学方法的改进、考核方式的多元化、网络课程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养生即通指养生之道,在我国医学史上,为预防疾病,维护健康延年益寿种族繁衍,起过很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灿烂的瑰宝。有关养生理论的系统文字论述,始见于《黄帝内经》,它堪称我国古代养生学的滥觞。  相似文献   

15.
分析古代医家关于性事养生的论述和古人性事养生的经验,概括为六个方面:行房有度为养生、合房有术益养生、同房须知要养生、明入房忌禁保养生、分房独卧利养生、房后调养复养生。认为深入挖掘中医性事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是中医性医学、养生学和老年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论中医预防学的概念与研究范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预防学历来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中医养生学和康复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医治则治法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中医预防学理论有被分化解体的趋势。因此认为,有必要建立和规范“中医预防学”的概念,明确其基本内容,界定其研究范畴。文中对中医预防学的基本概念、中医预防与治则治法、养生、康复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从八个方面论述了中医预防学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补充《任应秋医学全集》中缺失的部分资料探究任应秋与沈仲圭的学术交谊,分析《苏子瞻先生养生杂记》中7篇方论的价值。[方法]运用他校法对《任应秋医学全集》缺失的资料进行补充考察并梳理外围资料以探究任应秋与沈仲圭两位学者的交际,以归纳的方式从《苏子瞻先生养生杂记》中提炼苏轼的养生学成就。[结果]沈仲圭《肺肾胃病研讨集》补充了《任应秋医学全集》缺失的《苏子瞻先生养生杂记》7篇方论,这与任应秋与沈仲圭之间密切的学术合作有关系。这7篇方论内容详实且考证精当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说明苏轼在养生领域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展现了任老在中医养生学方面深厚的治学造诣与独到的学术眼光。[结论]研究《苏子瞻先生养生杂记》中任老所写的别传及所附方论对苏轼的医学成就和任老的学术旨趣都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完善和发展中医养生知识管理体系,促进中医养生知识的系统梳理和广泛传播。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互联网浏览等方式,对中医养生领域的知识资源进行调研,分析知识管理的现状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思路。结果:中医养生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该领域的知识资源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古籍、期刊文献、教材、网页等多种形式。结论:该领域已积累了海量的知识资源,但大都是基于自由文本的,其内容难于被计算机直接处理。可采用本体、语义网等新兴技术逐步实现术语标准化、知识结构化及系统智能化,从而改进知识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养生效应上看,中医绿色疗法就是在传统中医养生术的基础上与现代医学理论结合,即医灵养生。医灵养生属于自然医学(“绿色”医学),利用自然条件诊治疾病、维护健康、促进健康。医灵养生是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养生和现代身心医学的有机结合,亦是心理保健、身体炼养和行为修正的有机结合。医灵养生方法可从生理、心理两方面,调形、调息、调意三条途径入手,通过对形体、呼吸、思维的操控,调整人体的生命状态,改善经络的气血运行,充分发挥人体的内在功能,以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养生学说论消渴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病的范畴。发病率高 ,按WH0 1993年 10月的统计 ,全世界患病人数已达一亿二千万之多 ,而且每年还在以千分之一的惊人速度在增长。防治糖尿病对提高全人类的身体素质 ,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从中医养生学角度谈一谈对消渴病的防治。养生是祖国医学特有的概念 ,是以延缓衰老 ,延年益寿为目的 ,以自身调摄为主要手段的一系列综合性保健措施 ,它以人与天地相参 ,人与自然融合、形神合一、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 ,以协调阴阳、养神、裕气、保精为基本原则 ,故养生学对消渴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1 运动养生法从运动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